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4770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无人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人机。



背景技术:

目前,无人机因其具有机动灵活、反应速度快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民用、科研甚至军事、国防等诸多领域,其影像实时传输、高危地区实时实地探测的功能,是对卫星遥感与传统航空遥感的有力补充。

但是,现有的无人机中,主电路板与辅助电路板大多集中设置。主电路板和辅助电路板在通电工作的过程中,主电路板与辅助电路板之间容易发生电磁信号相互干扰的状况,导致无人机控制不灵敏、且易出现控制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其旨在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无人机中主电路板与辅助电路板之间容易发生电磁信号相互干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屏蔽中框;所述第一电路板上集成有飞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用于发送飞行控制指令至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上集成有动力电调系统,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飞行控制指令控制电机的工作状态;所述屏蔽中框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用于隔绝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的电磁干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开设有一个第一电路插接接口,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开设有一个第二电路插接接口,所述屏蔽板上开设有一个通孔,所述第一电路插接接口与所述第二电路插接接口通过所述通孔相互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中框包括底壁和环形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环形侧壁围绕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电路板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底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壁的底面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底壁的所述底面上还凸设有第一环状围栏,用于对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元器件进行电磁屏蔽。

进一步地,所述底壁的顶面与所述底面相对设置,所述顶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电路板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顶面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用于支撑或固定所述第二电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侧壁的相对两侧还设置有减震球固定座;所述环形侧壁的一端还设置有主摄像装置固定座。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球固定座为凸设于所述环形侧壁的板状突起;所述主摄像装置固定座包括凸设于所述环形侧壁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上具有凹孔,用于固定主摄像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无人机还包括散热板,所述散热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远离所述屏蔽中框的一侧,所述散热板的顶面凸设有第二环状围栏,用于对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元器件进行电磁屏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环状围栏内还凸设有凸台,用于吸收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发热元件的热量。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上还设有导热垫或导热硅脂,用于吸收所述发热元件的热量,并将所述热量导出。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板的底面还凸设有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上设有风扇固定座,用于固定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底壁和所述环形侧壁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或者所述底壁和所述环形侧壁的表面涂有金属涂层;所述第一环状围栏的表面涂覆有导电材料或设有导电垫。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包括壳体、机臂、螺旋桨、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屏蔽中框;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以及所述屏蔽中框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机臂和所述螺旋桨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螺旋桨连接在所述机臂上;所述第一电路板上集成有飞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用于发送飞行控制指令至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上集成有动力电调系统,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飞行控制指令控制电机的工作状态;所述屏蔽中框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用于隔绝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的电磁干扰。

相比现有的无人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屏蔽中框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不仅使无人机结构紧凑、节约空间,而且能够有效隔绝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无人机的控制灵敏度和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屏蔽中框的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屏蔽中框的顶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散热板的顶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散热板的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无人机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无人机;110-第一电路板;111-第一电路插接接口;120-第二电路板;121-第二电路插接接口;130-屏蔽中框;131-底壁;1311-通孔;1312-第一凸起;1313-第一环状围栏;1314-第二凸起;132-环形侧壁;1321-减震球固定座;1322-主摄像装置固定座;1323-伸出部;1324-凹孔;133-第一凹槽;134-第二凹槽;140-散热板;141-第二环状围栏;142-凸台;143-散热鳍片;144-风扇固定座;150-GPS板;160-主摄像装置;170-超声波探头;180-光流摄像装置;190-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需要说明的是,所有附图中带箭头的附图标记是指代虚体结构,例如孔、槽、腔等,不带箭头的附图标记是指代实体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100,该无人机100包括第一电路板110、第二电路板120、屏蔽中框130、散热板140、GPS板150、主摄像装置160、超声波探头170、光流摄像装置180和风扇190。

第一电路板110上集成有飞行控制单元,第一电路板110与第二电路板120电连接,用于发送飞行控制指令至第二电路板120。第二电路板120上集成有动力电调系统,用于根据接收的飞行控制指令控制电机的工作状态。屏蔽中框130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10与第二电路板120之间,用于隔绝第一电路板110与第二电路板120之间的电磁干扰。

第一电路板110上开设有一个第一电路插接接口111,第二电路板120上开设有一个第二电路插接接口121,屏蔽板上开设有一个通孔1311,第一电路插接接口111与第二电路插接接口121通过通孔1311相互电连接。

GPS板150固定连接于第二电路板120远离屏蔽中框130的一侧。散热板140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10远离屏蔽中框130的一侧。主摄像装置160设置在屏蔽中框130的外侧、且位于屏蔽中框130的一端。超声波探头170固定连接于散热板140远离第一电路板110的一侧、且位于靠近主摄像装置160的一端,超声波探头170与第一电路板110电连接。光流摄像装置180固定连接于散热板140远离第一电路板110的一侧、且位于靠近超声波探头170的一端,光流摄像装置180与第一电路板110电连接。风扇190设置在散热板140上远离第一电路板110的一侧、且位于远离主摄像装置160的一端。散热板140从第一电路板110上吸收的热量,经过风扇190的作用,能够加快热量的散发,提高散热效果。

无人机100中的上述部件按照上述方式布置,不仅结构紧凑、节省空间,而且整体的重心大致居中,使无人机100在飞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图2为图1中的屏蔽中框130的底面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说的屏蔽中框130的底面是指屏蔽中框130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朝向地面的一面,相应的,屏蔽中框130的顶面是指屏蔽中框130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背离地面的一面。

屏蔽中框130包括底壁131和环形侧壁132,底壁131和环形侧壁132围绕形成第一凹槽133,第一电路板110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凹槽133内。通孔1311开设在底壁131上。底壁131和环形侧壁13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镁铝合金或铝合金,或者,底壁131和环形侧壁132的表面涂有金属涂层。这样,能够加强屏蔽中框130对第一电路板110与第二电路板120隔绝电磁干扰的效果。

底壁131的底面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1312,第一凸起1312的形状为圆柱形,用于固定第一电路板110。底壁131的底面上还凸设有第一环状围栏1313,用于对第一电路板110上的元器件进行电磁屏蔽。第一环状围栏1313的表面还涂覆有导电材料或设有导电垫,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环状围栏1313对第一电路板110的电磁屏蔽效果。

环形侧壁132的相对两侧还设置有减震球固定座1321,用于固定安装减震球,减震球固定座1321为凸设于环形侧壁132的板状突起。减震球固定座1321的数量为四个,间隔均匀地分布在环形侧壁132的相对两侧,从而提高屏蔽中框130及其承载的卡板在无人机100中的减震效果,保证各个部件的工作效果,提高无人机100拍摄的稳定性。

环形侧壁132的一端还设置有主摄像装置固定座1322,主摄像装置固定座1322包括两个凸设于环形侧壁132的伸出部1323,伸出部1323上具有凹孔1324,用于固定主摄像装置160(请参阅图1)。

图3为图1中的屏蔽中框130的顶面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3。

底壁131的顶面与底面相对设置,顶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凹槽134,第二电路板120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凹槽134内。顶面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1314,第二凸起1314的形状为圆柱形,用于支撑或固定第二电路板120。

底壁131、第一凸起1312、第二凸起1314、第一环状围栏1313、环形侧壁132、减震球固定座1321以及主摄像装置固定座132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成型后、组装成一体。本实施例中, 这些部件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

图4为图1中的散热板140的顶面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说的散热板140的底面是指散热板140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朝向地面的一面,相应的,散热板140的顶面是指散热板140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背离地面的一面。

散热板140的顶面凸设有第二环状围栏141,用于对第一电路板110上的元器件进行电磁屏蔽。第二环状围栏141内还凸设有凸台142,凸台142的数量、位置以及尺寸可以根据第一电路板110上的发热元件的分别情况灵活设置。凸台142上还设有导热垫或导热硅脂,用于吸收第一电路板110上的发热元件的热量,并将热量经散热板140导出。

屏蔽中框130的底面上的第一环状围栏1313与散热板140的顶面上的第二环状围栏141共同对第一电路板110上的元器件进行电磁屏蔽,能够有效保证第一电路板110上的元器件正常工作。

图5为图1中的散热板140的底面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5。

散热板140的底面还凸设有散热鳍片143,散热鳍片143能够高效地散去散热板140的顶面从第一电路板110上吸收的热量。散热鳍片143上设有风扇固定座144,用于固定风扇190(请参阅图1)。

散热板140的整个顶面能够有效吸收第一电路板110的热量,尤其是,散热板140的顶面上的凸台142能够高效地吸收发热元件的热量,并将热量传导至散热板140的底面上的散热鳍片143,并经散热鳍片143将热量扩散出去,同时在风扇190的风力作用下,加快热量的扩散。

图6为图1中的无人机100的装配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6。

屏蔽中框130与散热板140围成封闭空间,第一电路板110容置在该封闭空间内,不仅能够对第一电路板110起到良好地电磁屏蔽效果,而且能够对第一电路板110有效地散热。同时,第二电路板120设置在屏蔽中框130的外侧,不仅隔绝了第一电路板110与第二电路板120之间的电磁干扰,而且结构紧凑、节约空间。

GPS板150位于屏蔽中框130的上侧,超声波探头170、光流摄像装置180和风扇190位于屏蔽中框130的下侧,主摄像装置160位于屏蔽中框130的左侧,能够有效平衡无人机100的重心,提高无人机100飞行的稳定性。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无人机100还包括壳体、机臂以及螺旋桨。第一电路板110、第二电路板120以及屏蔽中框130均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机臂和螺旋桨连接在壳体的外部,螺旋桨连接在机臂上,用于带动整个无人机100飞行。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100可以为四旋翼飞行器、六旋翼飞行器、八旋翼飞行器、十二旋翼飞行器等。甚至,该无人机100可以为单旋翼飞行器。另外,该无人机100还可以为固定翼飞行器或固定翼-旋翼混合飞行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