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微调功能的飞机尾椎支撑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1924发布日期:2019-07-19 22:22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具有微调功能的飞机尾椎支撑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具有微调功能的飞机尾椎支撑支架。



背景技术:

飞机安装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前机身、后机身、尾椎进行对接,组装后的机身需要工装进行固定支撑,安装后的飞机尾椎同样需要进行支架支撑,然后进行飞机内部组件的安装。飞机机身安装需要准确精度很高,飞机尾椎为了精准对接需要具备微调节的支撑支架,为了对飞机尾椎进行角度确定,飞机尾椎支撑支架需要在后期进行微量调节。

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对于直接利用油缸或者千斤顶在垂直高度上进行高度调节的支撑支架,由于油缸、千斤顶高度直接作用于支撑支架的竖直高度,难以进行微量的精准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微调功能的飞机尾椎支撑支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具有微调功能的飞机尾椎支撑支架,从上至下包括上基板1、高度调节架2、底座3,所述上基板1底部与高度调节架2顶部通过上连接件4连接,高度调节架2底部与底座3通过下连接件5连接,其特征在于,四根角钢组成菱形结构的高度调节架2,上部角钢21与下部角钢22通过第一螺栓23互相铰接,形成第一铰接点,第一螺栓23与高度调节架2所在的菱形面垂直,两根上部角钢21顶部分开,上部角钢21顶部分别与上连接件4通过第二螺栓24铰接,第二螺栓24与高度调节架2所在的菱形面垂直,两根下部角钢22底部分开,下部角钢22底部分别与下连接件5通过第三螺栓25铰接,第三螺栓25与高度调节架2所在的菱形面垂直,左侧第一铰接点和右侧第一铰接点的第一螺栓23贯穿调节螺杆26,调节螺杆26贯穿右侧第一螺栓23,调节螺杆与左侧第一螺栓23通过螺纹连接。

优化,所述上基板1顶部设有橡胶缓冲垫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如说明书附图3所示,调节螺杆螺纹使高度调节架产生横向形变,由于螺纹带动高度调节架产生横向形变,横向形变使上部角钢与下部角钢产生变形,从而竖直高度发生微量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螺杆螺纹使高度调节架产生横向形变,调节螺杆的螺纹调节速度易于控制;

高度调节架的横向形变引起竖向形变,竖向形变小于横向形变量,从而通过调节螺杆的转动来控制形变量,适于对支撑支架高度产生微量调节;

同时调节螺杆对连接支架起到固定加强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微调功能的飞机尾椎支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常规支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微调功能的飞机尾椎支撑支架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上基板-1、橡胶缓冲垫-11、高度调节架-2、上部角钢-21、下部角钢-22、第一螺栓-23、第二螺栓-24、第三螺栓-25、调节螺杆-26、底座-3、上连接件-4、下连接件-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微调功能的飞机尾椎支撑支架,从上至下包括上基板1、高度调节架2、底座3,所述上基板1底部与高度调节架2顶部通过上连接件4连接,高度调节架2底部与底座3通过下连接件5连接,四根角钢组成菱形结构的高度调节架2,上部角钢21与下部角钢22通过第一螺栓23互相铰接,形成第一铰接点,第一螺栓23与高度调节架2所在的菱形面垂直,两根上部角钢21顶部分开,上部角钢21顶部分别与上连接件4通过第二螺栓24铰接,第二螺栓24与高度调节架2所在的菱形面垂直,两根下部角钢22底部分开,下部角钢22底部分别与下连接件5通过第三螺栓25铰接,第三螺栓25与高度调节架2所在的菱形面垂直,左侧第一铰接点和右侧第一铰接点的第一螺栓23贯穿调节螺杆26,调节螺杆26贯穿右侧第一螺栓23,调节螺杆与左侧第一螺栓23通过螺纹连接。

为了减少上基板顶部对飞机尾椎的挤压损坏,优化,所述上基板1顶部设有橡胶缓冲垫11,橡胶缓冲垫对飞机尾椎的挤压力起到缓冲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本实用新型并不受上述优选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