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桨快拆机构以及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2617发布日期:2019-11-15 21:0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螺旋桨快拆机构以及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桨快拆机构以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目前飞行器越来越多,飞行器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现有飞行器螺旋桨的正反拆卸、安装固定是用拧螺丝的拆装方式,操作比较困难,耗时长,使用效率很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螺旋桨快拆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拆快速、操作方便的螺旋桨快拆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螺旋桨快拆机构,所述螺旋桨快拆机构包括桨固定座,转轴以及弹性限位机构,所述桨固定部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转轴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弹性限位机构设有伸入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二限位孔的限位块。

优选地,所述弹性限位机构包括弹簧、以及彼此连接的推杆与限位件,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推所述推杆,所述限位件设有所述限位块,所述弹簧施力于所述推杆以使所述限位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紧密配合。

优选地,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推所述桨固定座,所述推杆具有抵推所述弹簧的抵推部以及自抵推部凸伸的依次穿过所述弹簧、所述桨固定座的第一连接部,所述限位件具有自所述限位块凸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推杆呈u型,具有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限位件呈t型,具有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且所述两个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限位块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桨固定座的第一限位孔与所述转轴的第二限位孔的开孔形状和开孔方向均相同,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二限位孔的轴向高度均大于垂直所述轴向的横向宽度。

优选地,所述桨固定座与所述转轴沿轴向安装,所述弹性限位机构在垂直所述轴向的纵向上弹性形变。

优选地,所述桨固定座设有轴向延伸贯穿其底部的转轴安装孔,以及纵向延伸贯穿其相对两端的收容孔,所述弹性限位机构穿过所述收容孔以安装于所述桨固定座,所述第一限位孔自所述桨固定座的端面纵向延伸以与所述转轴安装孔相连通。

优选地,在所述纵向上,所述桨固定座自其相对两端分别向外凸伸形成第一凸伸壁与第二凸伸壁,所述第一凸伸壁与所述第二凸伸壁分别围设成收容所述弹性限位机构的第一收纳槽与第二收纳槽,所述收容孔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收纳槽、所述第二收纳槽相连通,所述第一限位孔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转轴安装孔、第二收纳槽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转轴系轴向延伸的圆柱体,所述转轴自其圆周曲面向内凹设有所述第二限位孔,在所述纵向上,所述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以及所述第二收纳槽三者连通,且所述第一限位孔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孔与所述第二收纳槽之间。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人机,所述无人机包括上述螺旋桨快拆机构。

利用弹性限位机构与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的配合实现螺旋桨与电机的快速拆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桨快拆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螺旋桨快拆机构的进一步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螺旋桨快拆机构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螺旋桨快拆机构沿水平方向的经过限位块处的截面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桨快拆机构100,包括安装于螺旋桨200的桨端结构101和安装于电机300电机端结构102。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图1所示,桨端结构101与螺旋桨200的固定部201通过螺丝(未图示)安装固定在一起,电机端结构102包括电机300的转轴301。

请参图2至图4所示,桨端结构101包括桨固定座4与弹性限位机构。桨固定座4设有第一限位孔42,转轴301设有第二限位孔302,弹性限位机构设有伸入第一限位孔42与第二限位孔302的限位块21,如此,螺旋桨200与电机300安装固定。给弹性限位机构施加外力,使得限位块21脱离第一限位孔21与第二限位孔302,螺旋桨200便能从电机300上拆卸下来。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限位机构包括弹簧3、推杆1以及具有上述限位块21的限位件2,在弹簧3复位状态或者说自然状态下,弹簧3的一端抵推推杆1。由于推杆1与限位件2固定连接,因此当弹簧3施力于推杆1时,限位块21与第一限位孔42、第二限位孔紧302间的配合更加紧密。容易理解的是,弹簧3的另一端可以设置为抵推桨端结构101,也可以设置为抵推电机端结构102,只要能够实现推杆1作用弹簧3变形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弹簧3的另一端系抵推桨固定座4。

具体地,推杆1具有抵推弹簧3的抵推部11以及自抵推部11凸伸的依次穿过所述弹簧3、所述桨固定座4的第一连接部10。即,第一连接部10上套有弹簧3,弹簧3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抵推部11和桨固定座4。

对应地,限位件2设有自限位块21凸伸的第二连接部22,第一连接部10与第二连接部22通过螺丝连接为一体。具体地,推杆1呈u型,具有两个呈柱状的第一连接部10,限位件2呈t型,具有两个呈板状的第二连接部22,且所述两个第二连接部22自所述限位块21的相对两端反向延伸,限位件2整体相对于限位块21呈左右对称。进一步,第二连接部22设有贯穿其本身的第二螺纹孔20,第一连接部10在与第二螺纹孔20对齐的方向上凹设形成第一螺纹孔10a,螺丝从第二连接部22的第二螺纹孔20穿入,进而拧入第一连接部10的第一螺纹孔10a,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进一步,请结合图4所示,为增加第一连接部10与第二连接部22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二连接部的第二螺纹孔20在与第一连接部10的对接处的孔径逐渐扩大,用以收容第一连接部10的对接端。

对应地,桨固定座4设有贯穿其本身的收容孔40,推杆1的第一连接部10自该收容孔40通过。进一步,弹簧3套设在第一连接部10上,共同位于收容孔40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件2的第二连接部22可以设置成从该收容孔40通过,或者第一连接部10与第二连接部22的连接处设置于收容孔40内。

请参图1至图3所示,弹性限位机构穿过收容孔40以安装于桨固定座4,且在垂直转轴301轴向的纵向上弹性形变。具体地,限位块21的凸伸方向与第一限位孔42和/或第二限位孔302的开孔方向在纵向上相向设置,且,推杆1的第一连接部10纵向延伸穿过收容孔40,收容孔40纵向延伸贯穿桨固定座4的相对两端,弹簧3在纵向上弹性伸缩,在弹簧3的作用下,限位块21与推杆1可在纵向上往复运动,从而实现限位块21伸入或脱离第一限位孔42和/或第二限位孔302。

优选地,第一限位孔42与第二限位孔302的开孔形状和开孔方向均相同。其中,开孔形状系沿轴向延伸的狭长的孔状,即,所述第一限位孔42与所述第二限位孔302的轴向高度均大于垂直所述轴向与纵向的横向宽度,对应地,限位块21的形状与该开孔形状相适配。

请参图1至图3所示,桨固定座4与转轴301沿轴向安装,桨固定座4设有轴向延伸贯穿其底部的转轴安装孔4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桨固定座4可以与转轴301横向安装为一体,此时,转轴安装孔40贯穿桨固定座4在横向上的端面,弹性限位机构依旧设置为在纵向上弹性形变。

在所述纵向上,桨固定座4自其相对两端分别向外凸伸形成第一凸伸壁46与第二凸伸壁43,所述第一凸伸壁46与所述第二凸伸壁43分别围设成收容推杆1之抵推部11的第一收纳槽47与收容限位件2之第二连接部22的第二收纳槽44,收容孔40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收纳槽47、第二收纳槽44相连通;第一限位孔42纵向延伸,其相对两端分别与转轴安装孔40、第二收纳槽44相连通。当弹簧3套接在推杆1的第一连接部10上时,弹簧3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推第一收纳槽47的槽底48与推杆1的抵推部11。

请参图2所示,转轴301系轴向延伸的圆柱体,转轴301自其圆周曲面向内凹设有所述第二限位孔302,请进一步结合图4所示,在所述纵向上,第二限位孔302、第一限位孔42以及第二收纳槽44三者连通,且第一限位孔42位于第二限位孔302与第二收纳槽4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孔302系贯穿转轴301的通孔,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孔302可以为自所述圆周曲面的局部向内凹陷的凹槽或者环绕转轴301向内凹陷的环槽。

请参图1至图4所示,螺旋桨快拆机构100的桨端结构101还包括操作部5,所述操作部5沿纵向套接于第二凸伸壁43的外侧,两者可以过盈配合,也可以粘结固定。如此设置,便于使用两个手指分别按压操作部5与抵推部11,从而实现弹簧3的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桨固定座4的转轴安装孔40贯穿其顶部,在转轴安装孔40的横向两侧设有两个具有螺纹的桨固定孔45,通过螺丝将螺旋桨200锁固于该桨固定孔45,从而实现螺旋桨200与桨固定座4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桨快拆结构100使得电机300的转轴301被桨固定座4上下、左右限位,或者说,桨固定座4牢牢地卡固于电机300,机械强度高,装配稳固,进而,电机300在高速转动的过程中,螺旋桨200不会晃动。

具体地,请参图1至图3所示,电机端结构102还包括设于电机的底座303,底座303围绕转轴301设置,当桨固定座4向下套设于转轴301周围时,底座303恰好向上支撑桨固定座4,进而配合限位块21与第二限位孔302的轴向作用力(第二限位孔302向下抵靠限位块21),实现电机端结构102对桨固定座4的轴向限位。进一步结合图4所示,在弹簧3复位状态下,限位块21与第一限位孔42卡合固定,因此限位件2与桨固定座4紧密配合为一体,进而限位块21插入第二限位孔302,便能阻止桨固定座4相对于转轴301在垂直轴向的水平面内左右扭转。

图4系桨端结构101与电机端结构102组装成一体后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弹簧3处于压缩状态向外抵推推杆1,以提供限位块21一定的卡合力。

拆卸时,轻轻用力推推杆1,使得限位块21从第一限位孔42与第二限位孔302中退出,向上提拉桨固定座4,螺旋桨200便连同桨固定座4从转轴301上拆离。

安装时,轻压推杆1,令限位块21处于让位位置,由于限位块21自下而上设有导引斜面,便于转轴301向上插入桨固定座4的转轴安装孔40,进而令第二限位孔302与第一限位孔42对齐,释放推杆1,此时,限位块21复位,并自然地卡入第一限位孔42与第二限位孔30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人机(未图示),包括电机300,螺旋桨200,以及上述螺旋桨快拆机构100。

需要注意的是,上文所述的“孔”不局限于通孔,也可以为盲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该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