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微型的燃油无人直升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423063阅读:来源:国知局
于所述摇臂的螺纹孔内,所述轴承143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螺丝145和上连接座144中部通孔内壁之间以及所述固定螺丝145和摇臂螺纹孔内壁之间,保证所述连杆14连接于所述摇臂后可进行自由转动。所述十字盘十字盘15具有圆环状结构,在圆环中央设置有万向轮152,所述万向轮152上开设有中心孔,所述主轴穿过所述中心孔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十字盘15的外周设置有连接凸耳,所述连接凸耳上连接有活动球头151,所述活动球头151处于所述连杆14下连接座142上的通孔内,从而所述连杆14通过活动球头151活动连接于所述十字盘15上。所述十字盘15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盘16上,所述支撑盘的外周通过连接凸耳连接于机身。所述主轴17穿过所述支撑盘和十字盘后连接于旋翼固定中心座13,且所述主轴17可在十字盘的万向轮152内进行摆动和上下滑动,这样通过改变十字盘的角度,即可带动左右旋翼夹座改变不同的角度,获得不同大小、不同区域面的升力,从而控制飞机获得不同的飞行轨迹。
[0044]附图3 (a) -3 (b)具体给出尾旋翼系统3的组成结构,如图所示的,所述尾旋翼系统3包括尾旋翼左夹座31、尾旋翼右夹座32、尾控制组33、尾旋翼控制组件34和尾动力传递系统35。所述尾旋翼左夹座31包括固定座317、轴承313、316、垫片314和螺丝315,所述固定座317的中部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固定座317的一端螺纹连接于尾旋翼右夹座32,所述固定座317的另一端开设有夹槽311,所述夹槽311内夹设桨叶,所述固定座317的上侧一体突出形成有摇臂312,所述摇臂312中央开设有螺钉孔,所述固定座317的左右侧向外突出形成有控制凸棱。所述尾旋翼右夹座32包括固定座325、连接座321和止泻螺丝324,所述固定座325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座321,所述固定座325的另一端开设有夹槽322,所述夹槽322内夹设桨叶8,所述固定座325的下侧一体突出形成有摇臂323,所述摇臂323中央开设有螺钉孔,所述固定座325的左右侧向外突出形成有控制凸棱,所述连接座321和固定座325的中央开设有贯穿连接孔,所述尾旋翼左夹座31和尾旋翼右夹座3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具体的螺丝315自尾旋翼左夹座31的一端依次穿过垫片314、轴承313后从尾旋翼左夹座31的夹槽内穿过固定座317的中心孔后螺纹连接于尾旋翼右夹座32的连接座321上,且在尾旋翼左夹座31和尾旋翼右夹座32之间设置有轴承316,且所述轴承313处于螺丝315和尾旋翼左夹座31内壁之间,所述尾旋翼左夹座31和尾旋翼右夹座32之连接在一起时保证其摇臂处于上下侧,即尾旋翼左夹座31的摇臂位于上侧,尾旋翼右夹座32的摇臂位于下侧,在所述连接座321上沿径向开设有尾轴穿孔。所述尾控制组33包括轴承座铝衬垫331、尾控制连杆头332、连杆头铜套333、十字螺丝334、轴承335、轴承套座336和尾轴滑套337,所述尾控制组33连接于所述尾旋翼左夹座31和尾旋翼右夹座32上的摇臂上,对应于两个摇臂,包括两个所述尾控制连杆头332,所述尾控制连杆头332的两端均开设有螺孔,其中一个尾控制连杆头332的一端通过连杆头铜套333和十字螺丝334固定连接于轴承座铝衬垫331的上端,所述尾控制连杆头332的另一端借助十字螺丝334连接于所述尾旋翼左夹座31的摇臂312上,另一个尾控制连杆头332的一端通过连杆头铜套333和十字螺丝334固定连接于轴承座铝衬垫331的下端,所述尾控制连杆头332的另一端借助十字螺丝334连接于所述尾旋翼右夹座32的摇臂323上,这样轴承座铝衬垫331通过尾控制连杆头332连接于尾旋翼左夹座31和尾旋翼右夹座32上的摇臂上。在所述轴承座铝衬垫331的中央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轴承套座336和尾轴滑套337中央均开设有轴孔,所述轴承套座336紧贴轴承座铝衬垫331设置。所述尾轴滑套337穿过所述轴承335和轴承套座336后螺牙顺时针锁紧在轴承座铝衬垫331上,即所述轴承335处于轴承套座336内壁和尾轴滑套337外壁之间,所述尾动力传递系统35中的尾轴351穿过所述尾轴滑套337和轴承座铝衬垫331的中央贯穿孔后固定连接于所述尾旋翼右夹座32的连接座321上开设的尾轴穿孔内。所述尾动力传递系统35包括尾动力传递轴、尾轴351、套筒支座352、横向旋翼齿轮353和纵向旋翼齿轮354 ;其中尾动力传递轴穿过套筒支座352后连接于横向旋翼齿轮353,所述纵向旋翼齿轮354垂直的啮合与所述横向旋翼齿轮353上,所述尾轴35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纵向旋翼齿轮354上,所述尾轴35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尾轴滑套337、轴承335、轴承套座336、轴承335、轴承座铝衬垫331的中央贯穿孔后固定连接于所述尾旋翼右夹座32的连接座321上开设的尾轴穿孔内,来自动力传递系统的动力轴连接于所述尾动力传递轴,并将其旋转动力传递给尾动力传递轴,由尾动力传递轴带动横向旋翼齿轮353旋转,进而通过齿轮啮合作用带动纵向旋翼齿轮354旋转,由纵向旋翼齿轮354将旋转动力传递至尾轴351,通过尾轴351带动尾旋翼左夹座31和尾旋翼右夹座32旋转。所述尾旋翼控制组件34包括工字臂341、调控臂342、连接座343、若干螺丝344和轴承345 ;所述调控臂342 一体连接于工字臂341的底部,且与工字臂341所在面垂直,所述连接座343通过螺丝344和轴承345连接于所述工字臂341 —侧的上下支臂之间并低接于所述尾旋翼左夹座31的控制凸棱,所述工字臂341另一侧的上下支臂通过螺丝344和轴承345连接于所述轴承套座336,所述调控臂342用于进行摆动控制。整个尾旋翼系统3组装在一起如附图3 (b)所示,来自动力传递系统的动力传递给尾轴后带动尾旋翼左夹座31和尾旋翼右夹座32转动,进而带动安装于尾旋翼左右夹座上的桨叶转动,同时尾伺服器的运动通过拉杆传递到尾旋翼控制组件的调控臂342上,尾旋翼控制组件与尾控制组转动相连,进而通过尾旋翼控制组件的摆动控制尾旋翼左右夹座摆动,将尾伺服动作传递到尾旋翼夹座上,以此改变尾旋翼夹座上固定的桨叶摆动角度。由于尾旋翼控制组件与尾控制组中轴承套座的连接呈对称的两点,改善受力状况,不会有单推那样单向受力,增加铜套的阻力,容易磨损铜套的缺陷。
[0045]附图4(a)_4(d)具体给出动力离合输出系统2的组成结构,如图所示的,所述动力离合输出系统2作为整个燃油无人直升机的动力输出单元,为直升机的飞行提供动力输出,具体的所述动力离合输出系统2包括离合器组件20,所述发动机单元900的动力输出轴连接于所述离合器组件20,所述离合器组件20包括第一传动轴29、第二传动轴21、第一齿轮组22、第二齿轮组23、甩块24、弹性件25、甩块座26、过载保护装置27和减速齿轮28,第一齿轮组22安装于第一传动轴29上,并包括第一大齿轮221和第一小齿轮222,这两齿轮同轴,所述第二齿轮组23安装于所述第二传动轴21上,第二齿轮组23包括第二大齿轮231以及第二小齿轮232,且第一大齿轮221与第二小齿轮232啮合,第一小齿轮222与第二大齿轮231啮合,所述第一传动轴29上还安装有减速齿轮28,所述减速齿轮28与所述第一齿轮组22同轴,且所述减速齿轮28与发动机单元900的动力输出轴齿轮啮合连接,用于将发动机单元输出的动力传递至离合器组件2,这样在发动机单元的动力输出轴转动时,其转动动力通过减速齿轮28传递至第一传动轴,带动其上的第一齿轮组22转动,第一齿轮组22的转动通过齿轮啮合作用传递给第二齿轮组23,从而由第二齿轮组23带动第二传动轴21进行转动,达到将发动机单元的输出动力通过第二传动轴传动输出的目的。进一步的在离合器组件2的壳体内还设有一个在低速转动时贴合第二传动轴21上且在高速转动时一端可抵顶摩擦第二小齿轮232、另一端连接第二传动轴21的甩块24。具体地,可以设第一大齿轮221为21齿,第一小齿轮222为18齿,第二大齿轮231为40齿,第二小齿轮232为37齿,直升机刚启动时,发动机单元输出的转速较慢,甩块24与第二小齿轮232之间没有接触,此时离合器组件2通过第一小齿轮222与第二大齿轮231的啮合传动获得转速,两者间的传动比I = 40/18 = 2.2,提供了高扭力,这时第二传动轴21的转速也较慢,而在发动机组件的输出转速达到一定的时候,甩块24开始发生作用,其抵顶摩擦第二小齿轮232,当摩擦力矩大于阻力力矩时,第二传动轴21通过第一大齿轮221与第二小齿轮232的啮合传动获得转速,两者间的传动比I = 37/21 = 1.76,传动比较小,此时第二传动轴21获得较高的转速。通过两组啮合齿轮,同时在甩块24的作用下,使得传动比发生变化,这样既可产生两种不同的转速,而且在传动比变小时,可以获得较高的传动速度,极大的稳定了直升机的发动机单元的输出动力。所述甩块通过弹性件25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轴21上,具体的在第二传动轴21上设有一个弹性件25,所述弹性件25包括紧定螺丝251、弹簧252和顶珠253,同时在第二传动轴21上套设一个甩块座26,在甩块座26上设有螺纹槽261,紧定螺丝251与甩块座26的螺纹槽261配合连接,所述弹簧252 —端套设在紧定螺251丝的端部,另一端与甩块24连接,为了进一步地方便弹簧252与甩块24之间的连接,还可以在弹簧252与用块24之间设有一个顶珠253,该顶珠253 —部分位于用块24内,另一部分位于弹簧252内,这样通过弹性件25将甩块弹性连接于第二传动轴21的甩块座26上。所述第二小齿轮232的侧面沿第二传动轴21形成有圆柱腔,所述甩块座26安装于所述第二小齿轮232的圆柱腔内,所述甩块通过弹性件25弹性连接于所述甩块座26上,在第二传动轴21低速转动时,甩块26通过弹性件25的弹性收缩作用位于甩块座26上且随第二传动轴21 —起转动,而当第二传动轴21的转速升到一定速度的时候,随第二传动轴21 —起转动的甩块24的离心力大于弹性件25的拉力,这样甩块24 —端开始脱离第二传动轴21的甩块座26而与第二小齿轮232的圆柱腔内壁抵顶摩擦,使得发动机单元与离合器组件2之间的传动比发生变化(如上所述),进而在直升机转速变动较快的情况下稳定转速传递。进一步地,在第二小齿轮232的圆柱腔内设有两个挡销233,可以防止在高速转动时,甩块24沿第二小齿轮232的圆柱腔内壁过度滑动,提供更大的摩擦力矩。同时在第二传动轴21上还套设有一个单向轴承211,一般地该单向轴承211处于第二大齿轮231与第二小齿轮232之间,可以有效地防止第二传动轴21的反转,起到保护齿轮传动的作用。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上的还设置有过载保护装置27,具体在减速齿轮28的前方设置所述过载保护装置27,用于在减速齿轮28转动过快时,保证第一齿轮组22不会随减速齿轮28转动过快,从而起到发动机输出动力轴的过载保护作用。
[0046]通过所述动力离合输出系统2将发动机单元输出的动力稳定传递至其第二传动轴21,所述第二传动轴21进一步连接于动力传递系统4。如附图5(a)-5(b)所示的,所述动力传递系统4用于将动力离合输出系统2提供的动力分配传递给尾旋翼系统3和主旋翼系统1,具体的所述动力传递系统4包括太阳轮输入轴41、固定齿圈43、行星轮42、行星轮轴44、行星架45、输入齿轮47、上旋翼齿轮组件49、下旋翼齿轮组件48和尾旋翼输出齿轮组件46。所述太阳轮输入轴41为渐开线斜齿轮轴,所述行星架45的一端设有主轴,所述主轴为台肩轴,主轴的腰部上设有花键,所述行星架45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根行星轮轴44。所述固定齿圈43整体具有圆环结构,且在圆环内表面设置有内环齿,所述内环齿为渐开线斜齿,在圆环外壁上设有轴肩,在轴肩上沿周向均布若干个键槽431,所述行星轮42对应于三根行星轮轴44包括有三个,结构相同且为渐开线斜齿轮,行星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