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微型的燃油无人直升机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8423063阅读:来源:国知局
12)的中央开设有螺钉孔,所述第一固定座(317)的左右侧向外突出形成有控制凸棱;所述尾旋翼右夹座(32)包括第二固定座(325)和连接座(321),所述连接座(321)上沿径向开设有尾轴穿孔,所述第二固定座(325)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座(321),所述第二固定座(325)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夹槽(322),所述第二夹槽(322)用于安装桨叶(8),所述第二固定座(325)的下侧向外一体突出形成有第二摇臂(323),所述第二摇臂(323)的中央开设有螺钉孔,所述第二固定座(325)的左右侧向外突出形成有控制凸棱,所述连接座(321)上开设有螺纹连接孔,通过螺丝穿过第一固定座(317 )的连接通孔并螺纹连接于连接座(321)上的螺纹连接孔内而将所述尾旋翼左夹座(31)固定连接于所述尾旋翼右夹座(32)上,并使所述第一摇臂(312)和第二摇臂(323)处于上下两侧;所述尾控制组(33)包括轴承座铝衬垫(331)、第一尾控制连杆头(332)、第二尾控制连杆头、轴承套座(336)、尾轴滑套(337)和若干螺丝,所述第一尾控制连杆头(332)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于轴承座铝衬垫(331)的上端,所述第一尾控制连杆头(332)的另一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于第一摇臂(312)的螺钉孔,所述第二尾控制连杆头(332)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于轴承座铝衬垫(331)的下端,所述第二尾控制连杆头(332)的另一端通过螺丝连接于第二摇臂(323)的螺钉孔;所述轴承座铝衬垫(331)的中央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轴承套座(336)和尾轴滑套(337)中央均开设有轴孔,所述尾轴滑套(337)穿过所述轴承套座(336)后连接于所述轴承座铝衬垫(331)上;所述尾动力传递系统(35)包括尾动力传递轴、尾轴(351)、套筒支座(352)、横向旋翼齿轮(353)和纵向旋翼齿轮(354),所述尾动力传递轴穿过套筒支座(352)后连接于横向旋翼齿轮(353),所述纵向旋翼齿轮(354)垂直啮合于所述横向旋翼齿轮(353)上,所述尾轴(35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纵向旋翼齿轮(354)上,所述尾轴(35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尾轴滑套(337)和轴承座铝衬垫(331)的中央贯穿孔后固定连接于所述尾旋翼右夹座(32)的连接座(321)上开设的尾轴穿孔内;所述尾旋翼控制组件(34)包括工字臂(341)、调控臂(342)、连接座(343)和若干螺丝(344),所述调控臂(342) —体连接于工字臂(341)的底部,所述连接座(343)通过螺丝(344)连接于所述工字臂(341)—侧的上下支臂之间,所述工字臂(341)另一侧的上下支臂通过螺丝(344)连接于所述轴承套座(336); 所述动力离合输出系统(2)包括离合器组件(20),所述离合器组件(20)包括第一传动轴(29)、第二传动轴(21)、第一齿轮组(22)、第二齿轮组(23)、甩块(24)、弹性件(25)、甩块座(26)、过载保护装置(27)和减速齿轮(28),所述第一齿轮组(22)安装于第一传动轴(29)上,并包括同轴的第一大齿轮(221)和第一小齿轮(222),所述第二齿轮组(23)安装于所述第二传动轴(21)上,并包括同轴的第二大齿轮(231)和第二小齿轮(232),所述第一大齿轮(221)与所述第二小齿轮(232)啮合,所述第一小齿轮(222)与所述第二大齿轮(231)啮合,所述减速齿轮(28)安装于所述第一传动轴(29)上并与发动机单元(900)的动力输出轴啮合连接;所述第二小齿轮(232)的侧面沿第二传动轴(21)形成有圆柱腔,所述圆柱腔内设置有甩块座(26),所述甩块座(26)上通过弹性件(25)弹性连接有所述甩块(24),当第二传动轴(21)低速转动时,所述甩块(26)贴合于所述甩块座(26)上并随第二传动轴(21)一起转动,当第二传动轴(21)的转速升到一定程度时,所述甩块(26)开始脱离甩块座(26)并抵顶摩擦于所述圆柱腔的内壁;所述过载保护装置(27)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29)上; 所述动力传递系统(4)包括太阳轮输入轴(41)、固定齿圈(43)、行星轮(42)、行星轮轴(44 )、行星架(45 )、输入齿轮(47 )、上旋翼齿轮组件(49 )、下旋翼齿轮组件(48 )和尾旋翼输出齿轮组件(46),所述太阳轮输入轴(41)为渐开线斜齿轮轴,所述行星架(45)的一侧设有台肩主轴,台肩主轴的腰部上设有花键,所述行星架(45)的另一侧连接有三根行星轮轴(44),所述固定齿圈(43)具有圆环结构,并在圆环内表面设置有内环齿,所述内环齿为渐开线斜齿,所述行星轮(42)对应于三根行星轮轴(44)包括有三个,结构相同且为渐开线斜齿轮,由所述太阳轮输入轴(41)、固定齿圈(43)、行星轮(42)、行星轮轴(44)和行星架(45)组成2K-H斜齿行星轮系,所述行星架(45)、固定齿圈(43)、太阳轮输入轴(41)水平设置且中心轴线重合,行星架(45)—侧的台肩主轴连接于输入齿轮(47),行星架(45)另一侧的三根行星轮轴(44)通过轴承连接于三个行星轮(42),所述行星轮(42)的渐开线斜齿内啮合于固定齿圈(43)的内环齿上,所述太阳轮输入轴(41)的渐开线斜齿外啮合于三个行星轮(42)的渐开线斜齿上,所述上旋翼齿轮组件(49)包括上旋翼齿轮盘(491)和上旋翼齿轮轴(492),所述上旋翼齿轮盘(491)为圆盘结构且在下端面外周边上设有螺旋锥齿,所述上旋翼齿轮轴(492)连接于上旋翼齿轮盘(491)的中央并设有轴向通孔,所述下旋翼齿轮组件(48)包括下旋翼齿轮盘(481)和下旋翼齿轮轴(482),所述下旋翼齿轮盘(481)为圆盘结构且在上端面外周边上设有螺旋锥齿,所述下旋翼齿轮轴(482)连接于下旋翼齿轮盘(481)的中央并伸入所述上旋翼齿轮轴(492)的轴向通孔,所述输入齿轮(47)和尾旋翼输出齿轮组件(46)均为螺旋锥齿轴,所述输入齿轮(47)的螺旋锥齿上齿面正交啮合于上旋翼齿轮盘(491)的螺旋锥齿上,所述输入齿轮(47)的螺旋锥齿下齿面正交啮合于下旋翼齿轮盘(481)的螺旋锥齿上,所述尾旋翼输出齿轮组件(46)的螺旋锥齿下齿面正交啮合于下旋翼齿轮盘(481)的螺旋锥齿上,所述太阳轮输入轴(41)连接于动力传递系统(4)中的第二传动轴(21),所述主旋翼系统(I)的主轴(17)通过花键连接于所述下旋翼齿轮轴(482)或所述上旋翼齿轮轴(492),所述尾旋翼输出齿轮组件(46)与尾旋翼系统(3)中的尾动力传递轴连接; 所述发动机单元(900)包括发动机本体(910)、压气机(920)、涡轮机(930)、废气放气装置(940)和旁通管路(914),所述压气机(920)连接于发动机本体(910)的进气管(912),所述涡轮机(930)连接于发动机本体(910)的排气管(913)并与压气机(920)同轴,所述旁通管路(914)与排气管(913)连通且旁通管路(914)与排气管(913)的连通之处分别位于涡轮机(930)的上游和下游,所述废气放气装置(940)连接于所述发动机本体(910)的进气管(912)和旁通管路(914)之间,所述废气放气装置(940)包括压力传感器(941)、电控单元(942 )、真空电磁阀(943 )、真空泵(944)、放气驱动器(945 )和放气阀(946 ),所述压力传感器(941)设置于所述压气机(920)下游处的发动机本体(910)进气管内,并连接于所述电控单元(942),所述电控单元连接于所述真空电磁阀(943),所述真空电磁阀(943)具有一个阀出口(947)和一个阀进口(948),所述真空泵(944)的进气口与所述阀出口(947)相连通,所述放气驱动器(945 )包括一个控制端(949 )和一个操作端(950 ),所述控制端(949 )与真空电磁阀(943)的阀进口(948)相通,所述放气阀(946)设置于所述旁通管路(914)上,且与放气驱动器(945)的操作端(95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型燃油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旋翼系统(I)中的连杆(14)包括杆体(141)、轴承(143)、固定螺丝(145)和铝套(146),所述杆体(141)的顶端设置有上连接座(144),所述杆体的底端设置有下连接座(142),所述上连接座(144)和下连接座(142)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左旋翼夹座(11)和右旋翼夹座(12)的摇臂上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螺丝(145)穿过轴承(143)、上连接座(144)中部通孔、铝套(146)后螺纹连接于摇臂的螺纹孔内,所述十字盘(15)具有圆环状结构,在圆环中央设置有所述万向轮(152),所述主轴(17)滑动穿过所述万向轮(152)上开设的中心孔,所述十字盘(15)的外周设置有连接凸耳,所述连接凸耳上连接有活动球头(151 ),所述活动球头(151)处于所述下连接座(142 )的通孔内以将所述连杆(14 )活动连接于所述十字盘(15 )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微型燃油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离合输出系统(2 )中的弹性件(25 )包括紧定螺丝(251)、弹簧(252 )和顶珠(253 ),所述甩块座(26 )上设有螺纹槽(261),所述紧定螺丝(251)与螺纹槽(261)配合连接,所述弹簧(252)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紧定螺丝(251)的端部,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顶珠(253),所述顶珠(253 )连接于所述甩块(24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微型燃油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小齿轮(232)的圆柱腔内设有两个挡销(233),所述第二传动轴(21)上套设有单向轴承(211),所述单向轴承(211)处于所述第二大齿轮(231)与第二小齿轮(232)之间;所述过载保护装置(27)设置于所述减速齿轮(28)的前方。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超微型燃油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系统(4)中,在所述固定齿圈(43)的圆环外壁上设有轴肩,在轴肩上沿周向均布若干个键槽(431),通过所述键槽(431)将固定齿圈(43 )固定连接在机身壳体上;所述行星轮(42 )的中央内孔上设有定位隔板(421),所述行星轮(42)通过定位隔板(421)两侧的轴承套设在行星轮轴(44)上,并通过锁紧螺钉轴向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超微型燃油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单元(900 )中放气驱动器(945 )的控制端(949 )为一个膜盒式驱动器,操作端(950 )为一个传动杆。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超微型燃油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6)的长度为760_、高度为225_、宽度为110_,燃油无人直升机的整体长度在I米以内。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出一种超微型的燃油无人直升机,通过对直升机的螺旋桨连接结构尤其是主旋翼和尾旋翼进行创新、对燃油无人直升机的发动机动力传递结构进行创新改进,引入离合式动力输出技术和减速差速动力传递结构,能够根据发动机转速动态调整传动比,最大限度的稳定了无人直升机的动力传递过程,同时对发动机进行了涡轮增压结构改进,以保证无人直升机的动力,在提高发动机输出动力的前提下,稳定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和螺旋桨的转动过程,为降低燃油无人直升机的体积创造了条件,从而首次创新实现了机身长度在1米以下的超微型的燃油无人直升机,具有广阔的市场实用前景。
【IPC分类】B64D35-00, B64C27-12, B64C27-04
【公开号】CN104743103
【申请号】CN201510152391
【发明人】赵德力
【申请人】东莞市汇天玩具模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1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