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枝叶的竹筒容器及加工工艺、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8753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枝叶的竹筒容器及加工工艺、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器。
我国养竹、用竹的历史悠久,早在人类蒙昧时期,《弹歌》就曾高唱“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证明7000多年前,我国先民们便将竹用之于书写、衣著和娱乐。《诗经·小雅·斯干》亦云“上莞下簟,乃安斯寝。”宋代苏轼曾云“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可见,竹进入中华民族的生活中,在各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字、科技、文艺、日常生活。早在五六千年前仰韶文化的陶器上的符号和其后的甲骨文中,已有象形的“竹”字及和竹有关的字。而中国文字最早见于陶器上的象形符号,其后为甲骨文、金文。从战国到魏、晋,约800年间皆在竹筒上刻字或写字,从而使中国的以象形表意为特征的方块汉字固定下来,并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竹在中国的科技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殷周时代,我国已使用竹钻。在两千多年前的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已大量使用竹子。世界上最古老的自来水管便是用竹制作的。在盛产竹的四川,最晚在汉代已利用竹制成竹缆绳用于打井。由于竹缆的抗拉强度达每平方寸4000公斤,与钢缆的抗拉强度相似,故早在汉代便打出了深度达4800尺的盐井。这种用竹缆打井的技术,19世纪才传入欧洲。1859年,美国人用这种方法在宾夕法尼亚钻出第一口石油井。随着火药的发明,在南宋已出现用竹管内装火药的突火枪,元代有人用四支竹筒内装火药绑在椅子的四条腿上,利用火药喷射的反作用力,使坐在椅子上的人升空。这可以说是最早的“载人火箭”。明代已出现一种用竹筒制作的二级火箭,名叫“火龙出水”。
竹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更比比皆是,与衣食住行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竹具有坚、韧、柔、直、抗压、抗拉、抗腐等多方面的特性,是很理想的建筑材料。在南方产竹的地方,许多少数民族的住房皆用竹制。至今傣族人民还住这种楼,其家具如桌、椅、床、箱、笼、筐等多为竹制。中国人至少在3000年前已使用竹筷,至今仍是我国广大人民的主要餐具。竹在交通上的用途更大,可以用于造船、造车、造桥,此外,晋代戴凯之所撰《竹谱》,以四季韵文,记载了70余种竹的性能。当时就发明了用竹造纸。竹笋有丰富营养,味鲜可口,早在唐以前就视为食中珍品。竹还可制酒,古代有竹酒,如庾信诗云“三杯竹叶酒,一曲鸡鸣。”中国的音乐与竹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古称音乐为“丝竹”,有“丝不如竹”之说。乐器演奏者为“竹人”。竹更是中国绘画、书法和诗文的重要题材。从《诗经》开始,咏竹的诗文历代皆有佳作。文人画竹,唐代已趋成熟。清代的郑板桥,集古今画竹之大成。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外尚虚心”。竹,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情操。中国人对竹有特殊的感情,中国文化深深浸透了竹的印痕。
关于竹筒容器,中国专利有几十项之多,如90300732装茶叶的竹筒包装、93301182古竹筒式包装盒、02338875竹筒酒包装等,这些文献及可考实物均有一个共同点即去掉竹筒上的枝叶,只剩光秃秃的竹筒。这样处理的好处是摆放携带方便,没有绷挂之处,简约实用。本发明的目的不是去克服什么缺点,而是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案,公开一种带枝叶的竹筒容器及加工工艺、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枝叶的竹筒容器,包括竹筒1,枝叶2,开口3,底4,盖5,其特征为容器为一段带枝叶的竹筒,下端竹节作为容器底4,盖5封盖开口3。
由于竹筒及枝叶脱水后会变得干黄、枯萎,失去自然的色彩与柔韧,所以要对它们进行保藏处理,加工工艺为从新伐的整竹上锯一段带枝叶、两端均为竹节封堵的密闭竹筒,从根部掰下枝叶,然后将竹筒进行褐变、染色、锯掉上端竹节(最后锯掉上端竹节是为了加工过程中不污染竹筒内部)、将锯掉的上端竹节内镶一小段竹竿做成容器的盖子等工艺,而将枝叶进行褐变、染色、软化等工艺,然后再将枝叶粘到竹筒上(尽量原枝原位),一件“鲜活”的带枝叶的竹筒容器就做成了。(上述保藏工艺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保藏学专家张承志教授的科研成果,并投入生产多年。)这样若干个粗细有致的带枝叶的竹筒容器或者一两个带枝叶的竹筒容器加上经过保藏处理带枝叶的配竹,排在一个相框9中,一幅翠竹林立体画就诞生了,相框的框边在这里巧妙地挡住了竹筒及配竹竿的上下齐头;也可若干个粗细有致的带枝叶的竹筒容器加上经过保藏处理带枝叶的配竹插在一个盆里,组成一幅立体的翠竹林盆景。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图1为带枝叶的竹筒容器之结构示意图,下端竹节作为容器底4,锯掉的上端竹节内镶一小段竹竿6做成容器的盖子5,中间两段竹节7、8被打通。
图2为带枝叶的竹筒容器a与经过保藏处理带枝叶的配竹b及相框9所组成一幅翠竹林立体画,相框9的框边在这里巧妙地挡住了竹筒容器a、b及配竹c、d、e、f、g的上下齐头。
假设带枝叶的竹筒容器里盛装的是茶叶,贵客光顾时,主人随手从竹林立体画或盆景中摘取一管青竹,没等客人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便仙法般从青竹中“变”出一撮香茶,多么令人拍案呀!如果打通容器盖5的盖顶,绷上一块兽皮,容器即变成一竹筒鼓,而配竹也可依粗细长短不同,被制成笛、箫、篪等竹管乐器(入画时音孔向内),品茶赏画之余,更可以演奏一番,此乐何及!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枝叶的竹筒容器,包括竹筒(1),枝叶(2),开口(3),底(4),盖(5),其特征为容器为一段带枝叶的竹筒,下端竹节作为容器底(4),盖(5)封盖开口(3)。
2.一种带枝叶的竹筒容器的加工工艺为从新伐的整竹上锯一段带枝叶、两端均为竹节封堵的密闭竹筒,从根部掰下枝叶,然后将竹筒进行褐变、染色、锯掉上端竹节(最后锯掉上端竹节是为了加工过程中不污染竹筒内部)、将锯掉的上端竹节内镶一小段竹竿做成容器的盖子等工艺,而将枝叶进行褐变、染色、软化等工艺,然后再将枝叶粘到竹筒上(尽量原枝原位),一件“鲜活”的带枝叶的竹筒容器就做成了。
3.一种带枝叶的竹筒容器的用途为若干个粗细有致的带枝叶的竹筒容器或者一两个带枝叶的竹筒容器加上经过保藏处理带枝叶的配竹,排在一个相框(9)中,一幅翠竹林立体画就诞生了,相框的框边在这里巧妙地挡住了竹筒及配竹竿的上下齐头;也可若干个粗细有致的带枝叶的竹筒容器加上经过保藏处理带枝叶的配竹插在一个盆里,组成一幅立体的翠竹林盆景。
全文摘要
一种带枝叶的竹筒容器,包括竹筒,枝叶,开口,底,盖,其特征为容器为一段带枝叶的竹筒,下端竹节作为容器底。竹筒、枝叶进行褐变、染色、软化等工艺处理后保持了其自然的色彩与柔韧。这样若干个粗细有致的带枝叶的竹筒容器或者一两个带枝叶的竹筒容器加上经过保藏处理带枝叶的配竹,排在一个相框中,一幅翠竹林立体画就诞生了,也可若干个粗细有致的带枝叶的竹筒容器加上配竹插在一个盆里,组成一幅立体的翠竹林盆景。
文档编号B65D81/00GK1749111SQ20041007476
公开日2006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5日
发明者田国 申请人:田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