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865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底部和在底部相对的一对垱部上铰接连接的相对的一对侧壁以及在底部相对的另一方垱部上铰接连接的相对的另一对侧壁构成的折叠集装箱。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介绍现在的一种折叠集装箱,其是由在底部的垱部上形成的阴铰接的凹部内插入在侧壁上形成的阳铰接的凸部,形成铰接连接底部和侧壁的结构。
特开2002-362555号公报。
在上述折叠集装箱中,在把相对的一对侧壁和另一对侧壁对底部大体垂直地直立、组装成箱形状态,因为已经插入形成于底部垱部的阴铰接部的凹部内、在侧壁上形成的阳铰接的凸部可在上下方向移动,所以,当操作者握住侧壁,要向上提起组装成箱的折叠集装箱时,就有侧壁离开底部向上松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上述现在的折叠集装箱存在的侧壁向上松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折叠集装箱具有底部;在该底部相对的一对垱部上铰接连接的相对的一对侧壁;在上述底部相对的另一对垱部上铰接连接的相对的另一对侧壁。在该折叠集装箱中,至少在一对相对的侧壁上形成的防止向上松动连接部件连接在形成于铰接连接着上述一对侧壁的垱部的防止向上松动突部上,以构成防止上述对侧壁离开上述垱部向上松动。
发明的效果在侧壁对底部大体垂直直立时,侧壁上形成的防向上松动用连接部体连接在形成于垱部的防向上松动突部上,形成防止侧壁离开垱部向上松动。因而,即使握住组装成箱形的折叠集装箱的侧壁向上提,也不会发生侧壁离开底部向上松动,因而提高组装成箱的折叠集装箱的搬动、运输等的提升操作效率。


图1是组装成箱形的状态的本发明的折叠集装箱的立体图;图2是组装过程中或折叠过程中的本发明的折叠集装箱的立体图;图3是折叠状态的本发明的折叠集装箱的立体图;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折叠集装箱的长侧壁和底部的铰接连接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折叠集装箱的长侧壁和底部的铰接连接的铰接连接前的铰接部分的垂直剖面图;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折叠集装箱的长侧壁和底部的铰接连接的铰接连接后的铰接部分的垂直剖面图;图7是本发明的折叠集装箱的大体垂直地直立的长侧壁和底部的铰接部分的垂直剖面图;图8是折叠状态的本发明的叠集装箱的铰接部分的垂直剖面图;图9是本发明的折叠集装箱的短侧壁的部分立体图;图10是本发明的折叠集装箱的底部的部分立体图;图11是本发明的折叠集装箱的大体水平状态的短侧壁和底部的铰接部分的垂直剖面图;图12同样是本发明的折叠集装箱的大体水平状态的短侧壁和底部的铰接部分的垂直剖面图;图13是本发明的折叠集装箱的大体垂直状态的短侧壁和底部的铰接部分的垂直剖面图;图14是本发明的折叠集装箱的大体水平状态的短侧壁和底部的防止向上松动连接部件附近的垂直剖面图;图15是本发明的折叠集装箱的大体垂直状态的短侧壁和底部的防止向上松动连接部件附近的垂直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只要不超出本发明的宗旨,应该都不局限于本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1~图3说明本发明的折叠集装箱的整体结构。
1是平面形状为大体长方形的底部。底部1具有在相对的长边侧形成的垱部(以下称为长边侧垱部)1a和在相对的短边侧形成的垱部(以下称为短边侧垱部)1b,在本实施例,形成长边侧垱部1a的高度高于短边侧垱部1b的高度。另外,在长边侧垱部1a和短边侧垱部1b上,以规定间隔配设适当数量的后述的阴铰接部件H1。
2是长侧壁,在长侧壁2的下端边缘2a的背面,对应在底部1的长边侧垱部1a配设的阴铰接部件H1,配设后述的阳铰接部件H2。3是短侧壁,在短侧壁3的下端边缘3a的背面,对应在底部1的短边侧垱部1b上配设的阴铰接部件H1,配设后述的阳铰接部件H2。
通过连接在长侧壁2的下端边缘2a的上配设的阳铰接部件H2和在底部1的长边侧垱部1a上配设的阴铰接部件H1,把长侧壁2铰接连接在底部1上。另外,通过连接在短侧壁3的下端边缘3a的背面上配设的阳铰接部件H2和在底部1的短边侧垱部1b上配设的阴铰接部件H1,把短侧壁3铰接连接在底部1上。于是,构成折叠集装箱。
在长侧壁2的横长的大体长方形的板状部2b的两端部形成相对板状部2b大体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纵长的连接框4,在连接框4内穿设适当数量的通孔4a。另外,在位于连接框4附近的板状部2b上形成コ字形的缝5,由此,形成连接框4侧形成于自由端的弹性舌片6。在弹性舌片6的端部对向连接框4形成防松凸部6a。
在短侧壁3的横长的大体长方形的板状部3b的两端部,通过延长板状部3b形成纵长的连接框7。在连接框7内形成与穿设在长侧壁2的连接框4内的通孔4a嵌合的嵌合凸起7a。
为了从图3所示折叠的状态,组装成如图1所示的箱形,首先,如图2所示,把大体水平状态的长侧壁2垂直直立,然后,向大体直立的长侧壁2方向转动短侧壁3,随着形成于在短侧壁3的连接框7的嵌合凸起7a向在长侧壁2的连接框4内穿设的通孔4a嵌合,短侧壁3的连接框7与形成于长侧壁2上的弹性舌片6的防松凸部6a接触,使弹性舌片6向外侧变形。而且,在短侧壁3的连接框7通过长侧壁2上形成的弹性舌片6的防松凸部6a的瞬间,由短侧壁3的连接框7压向外侧的弹性舌片6由其弹力返回,弹性舌片6的防松凸部6a触接在大体垂直直立的短侧壁3的连接框7上,形成要阻止短侧壁3向底部1方向转动的结构。
另外,为了折叠组装成箱的折叠式集装箱,首先,为把长侧壁2的弹性舌片6的防松凸部6a从短侧壁3的连接框7脱开,把长侧壁2的弹性舌片6压向外侧,然后,向底部1方向转动短侧壁3,由此,把在短侧壁3的连接框7内形成的嵌合凸起7a从在长侧壁2的连接框4内穿设的通孔4a内排出,把短侧壁3放倒在底部1上。然后,把大体垂直直立的长侧壁2向底部1方向放倒,这样,把组装成箱形的折叠集装箱折叠。
在折叠的状态,从大体垂直状态先被放倒的短侧壁3在重叠在底部1上时,相对的短侧壁3部分互相重合;同样,以后放倒的长侧壁2也在从垂直状态被放倒时,相对的长侧壁2部分互相重合。
以下,参照图4~图8,以配设在底部1的长边侧垱部1a上的阴铰接部件H1为例,说明阴铰接部件H1,同时,以配设在长侧壁2的下端边缘2a上的阳铰接H2为例,说明阳铰接部件。
底部1的长边侧垱部1a由从底部1的底板1c的边缘大体垂直向上延伸的内侧垂直部1a1、从内侧垂直部1a1的上端大体水平地向外侧延伸的水平部1a2和从水平部1a2的边缘大体平行于内侧垂直部1a1向下方延伸的外侧垂直部1a3构成,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大体倒U字形。
在长边侧垱部1a的水平部1a2上穿设俯视形状为长方形的长孔h1。另外,在长边侧垱部1a的内侧垂直部1a1上形成上方被开放,同时,向底板1c方向延伸的方形的切开凹部h2。切开凹部h2的横宽(沿着长边侧垱部1a的长方向的长度)W1比长孔h1的长边长度(沿着长边侧垱部1a的长方向的长度)W2a短,并且,切开凹部h2位于长孔的长边的大体中央部。
在位于切开凹部h2的两侧的内侧垂直部1a1的内面(位于外侧垂直部1a3侧的面)的上端部,设置钩h3。钩h3由从长边侧垱部1a的水平部1a2向外侧垂直部1a3倾斜的、渐渐接近外侧垂直部1a3的上部倾斜面h3a和大体水平的檐部h3b构成。
由上述的在长边侧垱部1a上形成的长孔h1和切开凹部h2和钩h3构成阴铰接部件H1。
另一方面,在长侧壁2的垂直于板状部2b的下端边缘2a的背面形成阳铰接部件H2。阳铰接部件H2具有间隔规定间隔并且垂直于下端边缘2a的长方向地下垂设立在下端边缘2a的背面上的板状支持片h10,一对支持片h10由连接征h11连接。形成一对支持片h10的外侧面(和一对支持片h10的相对的面相反侧的面)之间的宽度W3比切开凹部h2的横幅W1窄一些,使一对支持片h10能够插入切开凹部h2内。另外,在一对支持片h10的外侧面的下端部,安装铰接块h12,铰接块h12和下端边缘2a相对向的面h12a(以下称上面)形成大体平行于下端边缘2a的平坦面,进而,在上述上面h12a的位于板状部2b侧的端部上设置大体正方体的触接块h12b。
铰接块h12的垂直于下端边缘2a方向的高度(从铰接块h12的底面h12c到触接块部h12b的上面的高度)W4形成比底部1的长边侧垱部1a的外侧垂直部1a3和在内侧垂直部1a1的内面上设置的钩h3的前端间的间隙W5多少宽一些。
由上述的一对支持片h10、连接片h11和具有触接块h12b的铰接块h12构成阳铰接部件H2。
形成阳铰接部件H2沿长侧壁2的板状部2b的宽度(一对铰接块12的垂直侧面h12d之间的间隔)W6,比构成阴铰接部件H1的长孔h1的长边长度W2a多少短一些。另外,构成在长侧壁2的下端边缘2a的背面上形成的阳铰接部件H2,要能够插入在形成阴铰接部件H1的长边侧垱部1a上形成的长孔h1内。
另外,在位于在长边侧垱部1a的内侧垂直部1a1上形成的切开凹部h2的两侧的内侧垂直部1a1的内面上端部上设置了钩h3,位于该钩h3的檐部h3b以下的切开凹部h2的高度,即从钩h3的檐部h3b到切开凹部h2的下端h2a的高度W8具有构成阳铰接部件H2的支持片h10的幅度W7的两倍以上的高度。另外,从在长边侧垱部1a的内侧垂直部1a1上形成的切开凹部h2的下端h2a到底部1的底板1c的高度W9是短侧壁3的厚度(对板状部3b垂直方向的长度)T1的两倍以上。
为了铰接连接底部1和长侧壁2,如图5所示地,要把长侧壁2和底部1大体成水平地配置为大体水平状态,之后,保持着该状态,向底部1下降长侧壁2。把在长侧壁2上形成的铰接块h12设置的支持片h10插入在长边侧垱部1a上形成的切开凹部h2内,与此同时,当把铰接块h12插入在长边侧垱部1a形成的长边h1内时,由于铰接块h12的垂直于下端边缘2a的方向的高度W4比底部1的长边侧垱部1a的外侧垂直部1a3和设置在内侧垂直部1a1的内面上的钩h3的尖端之间的间隙W5多少宽一些,因而,如图5所示,铰接块h12,放置在钩h3的上部倾斜面h3a上,而钩h3被设置在位于在底部1的长边侧垱部1a的内侧垂直部1a1上形成的切开凹部h2的两侧的内侧垂直部1a1的内面上。之后,保持着长侧壁2和底部1的大体水平状态。把长侧壁2继续向底部1强制地下降,于是,铰接块h12使长边侧垱部1a的内侧垂直部1a1或/和外侧垂直部1a3弯曲变形,通过扩大在底部1上形成的长边侧垱部1a的外侧垂直部1a3和设置在内侧垂直部1a1的内面上的钩h3之间的间W5而穿过长边侧垱部1a的外侧垂直部1a3和钩h3之间,如图6所示,配置在在底部1上形成的长边侧垱部1a的外侧垂直部1a3和内侧垂直部1a1之间。这样,配设在底部1的长边侧垱部1a上的阴铰接部件H1和配设在长侧壁2上的阳铰接H2被铰接连接。
当从折叠集装箱折叠的状态,把大体水平状态的长侧壁2大体垂直地直立时,如图7所示地,长侧壁2的下端边缘2a放置在底部1的长边侧垱部1a的水平部1a2上,同时,铰接块h12的触接块h12b,离开设置在在底部1上形成的长边侧垱部1a的内侧垂直部1a1上的钩h3的檐部h3b规定的距离D1,位于檐部h3b的下方。因而,如图7所示,在大体垂直地直立起长侧壁2的状态,当向上提起长侧壁2时,底部1不动,只是长侧壁2从底部1向上移动上述的铰接块h12的触接块部h12b和钩h3的檐部h3b的距离D1。
以下,参照图9~13,说明底部1的短边侧垱部1b、在短边侧垱部1b上形成的阴铰接部件H1和配设在短侧壁3上的阳铰接部件H2。
底部1的短边侧垱部1b只是比长边侧垱部1a高度低,其结构实际上相同,由从底部1的底板1c的边缘大体垂直地向上方延伸的内侧垂直部1b1、从内侧垂直部1b1的上端大体水平地向外延伸的水平部1b2和从水平部1b2的边缘部大体平行于内侧垂直部地向下方延伸的外侧垂直部1b3构成。在短边侧垱部1b上也形成上述阴铰接部件H1。另外,在短侧壁3的下端边缘3a的背面上,还对应在底部1的短侧壁垱部上配设的阴铰接H1形成上述的阳铰接部件H2。而且,铰接连接在底部1的短边侧垱部1b上配设的阴铰接部件H1和在短侧壁3上配设的阳铰接部件H2。
构成在底部1的短边侧垱部1b上形成的阴铰接部件H1的切开凹部h2延伸到底部1的底板1c或者底板1c附近。即切开凹部h2的下端h2a和底部1的底板1c在同一平面或者位于底板1c附近。由于这样构成,如图2所示,当把相对的短侧壁3中的先被放倒的短侧壁3向底1方向放倒时,在短侧壁3上配设的阳铰接部件H2的支持片h10不会与构成在短边侧垱部1b上形成的阴铰接部件H1的切开凹部h2的下端h2a接触。如图11所示地,短侧壁3的板状部3b的大体全部实际上与在底部1的底板1c接触。另外,在本实施例,如图10所示地,表示切开凹部h2的下端h2a和底部1的底板1c在同一平面。
另外,在位于在短边侧垱部1b的内侧垂直部1b1上形成的切开凹部h2的两侧的内侧垂直部1a1的内面上端部上设置钩h3;位于该钩h3的檐部h3b以下的切开凹部h2的高度,即从钩h3的檐部h3b到切开凹部h2的下端h2a的高度W10具有构成阳铰接部件H2的支持片h10的幅W7的两倍以上的高度。
从折叠集装箱被折叠的状态,把大体水平的短侧壁3大体垂直直立时,如图3所示,短侧壁3的下端边缘3a被放置在底部1的短边侧垱部1b的水平部1b2上。与此同时,铰接块h12的触接块h12b从设置在在底部1上形成的短边侧垱部1b的内侧垂直部1b1上的钩h3的檐部h3b离开规定的距离D2,位于檐部h3b的下方。因而,如图13所示,在短壁3被大体垂直直立的状态,当提起短侧壁3时,底部1不动,只是短壁3从底部1向上移动上述铰接块h12的触接块h12b和钩h3的檐h3b的距离D2。
要折叠组装成箱形折叠式集装箱,首先,把大体垂直的相对的短侧壁3中的一个短侧壁3向底部1方向放倒。在大体垂直状态的一个短侧壁3向底部1方向转动中,放置在短边侧垱部1b的水平部1b2上的一个短侧壁3的下端边缘3a从水平部1b2脱开。之后,保持着一个短侧壁3的大体水平状态,使配设在一个短侧壁3上的阳铰接部件H2的支持片h10,沿着构成形成于短边侧垱部1b的阴铰接部件H1的切开凹部h2向下方移动,如图11和图12所示,把一个短侧壁3的板状部3b的大致全部重叠在底部1的底板1c上。
接着,把相对的大体垂直的短侧壁3中的另一个短侧壁3向底部1方向放倒,先以大体水平状态部分地重叠在已经重叠在底部1上的一个短侧壁3上。与上述先被放倒的一个短侧壁3同样,大体垂直的另一个短侧壁3向底部1方向转动中,放置在短边侧垱部1b的水平部1b2上的另一个短侧壁3的下端边缘3a从水平部1b2脱开。之后,保持着另一个短侧壁3为大体水平状态,使配设在另一个短侧壁3上的阳铰接部件H2的支持片h10a沿着构成在短边侧垱部1b上形成的阴铰接部件H1的切开凹部h2向下方移动,如图11或图12所示,把一个短侧壁3大体水平地放倒,要互相部分地重叠在先被放倒的一个短侧壁3上。
如上所述,如图3、图11和图12所示,由于把部分地互相重叠地放倒的一对短侧壁3大体水平地放倒重叠在底部1上,因此能够降低折叠状态的折叠集装箱的高度,低于以倾斜状态重叠一对短侧壁3的现在的折叠集装箱。因而,能够提高层积收容折叠状态的折叠集装箱时的收容效率。
把上述相对的短侧壁3放倒重叠在底部1上之后,再把大体垂直的相对的长侧壁2之中的一个长侧壁2向底部1方向放倒,重叠在相对的短侧壁3之中的后被放倒的短侧壁3之上。在大体垂直状态的一个长侧壁2向底部1方向转动中,放置在长边侧垱部1a的水平部1a2上的一个长侧壁2的下端边缘2a从水平部1a2脱开。之后,保持着一个长侧壁2为大体水平状态,使配设在一个长侧壁2上的阳铰接部件H2的支持片h10沿着构成在长边侧挡1a上形成的阴铰接部件H1的切开凹部h2向下方移动,如图8所示,把一方长侧壁2大体水平状态地重叠在上述后被放倒的短侧壁3上。
然后,把相对的大体垂直的长侧壁2之中的另一个长侧壁2,向底部方向放倒,部分地重叠在先被放倒的大体水平状态的一个长侧壁2上。和上述先被放倒的一个长侧壁2相同,在大体垂直状态的另一个长侧壁2向底部1方向转动中,放置在长边侧垱部1a的水平部1a2上的另一个长侧壁2的下端边缘2a也从水平部1a2脱开。之后,保持着另一个长侧壁2为大体水平状态,使配设在另一个长侧壁2上的阳铰接部件H2的支持片h10沿着构成在长边侧垱部1a上形成的阴铰接部件H1的切开凹部h2向下方移动,如图3和图8所示,把另一个长侧壁2大体水平状态地,互相部分重叠地放倒在先被放倒的一个长侧壁2上。
如上所述,如图3和图8所示,由于可把部分地互相重叠地放倒的一对长侧壁2大体水平状态地放倒重叠在底部1上,因此,能够降低折叠状态的折叠集装箱的高度,低于以倾斜状态重叠一对长侧壁2的现在的折叠集装箱。因而,能够提高层积收容折叠状态的折叠集装箱时的收容效率。
如上所述,能够从组装成箱的状态把先被放倒的相对的短侧壁3大体水平地放倒,互相部分地重叠;同时能够把后放倒的相对的长侧壁2也大体水平地放倒,互相部分地重叠。因而,能够降低折叠状态的折叠集装箱的高度,从而能够提高层积收容折叠状态的折叠集装箱时的收容效率。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降低折叠状态的折叠集装箱的高度。在组装成箱的状态,当握住长侧壁2或短侧壁3,要向上提组装成箱的折叠集装箱时,如上所述,底部1原样不动,只长侧壁2和短侧壁3离开底部1向上移动。
以下,参照图9、图10、图14和图15说明防止上述长侧壁2和短侧壁3从底部1脱开向上松动的机构。
通过切开由构成底部1的短边侧垱部1b的内侧垂直部1b1和水平部1b2构成的角部,设置角部通孔1d。另外,在位于角部通孔1d内的、构成短边侧垱部1b的水平部1b2或外侧垂直部1b3上设置向内侧垂直部1b1方向延伸的防止向上松动突部1e。角部通孔1d和该角部通孔1d内配设的防止向上松动突部1e,沿着短边侧垱部1b的长方向形成一个或多个。另外,在本实施例,例示在一个角部通孔1d内,隔开规定的间隔,形成两个防止向上松动突部1e的例。另外,防止向上松动防止凸部1e的下面1e1形成平坦面,同时,上面1e2从短边侧端部1b的外侧垂直部1b3向内侧垂直部1b1,形成向下倾斜的倾斜面。
另一方面,在短侧壁3的下端边缘3a的背面,对应在上述的底部1的短边侧垱部1b的水平部1b2上设置的防止向上松动突部1e,设置防止向上松动连接部件8。该连接部件8由从下端边缘3a的背面向下延伸的垂直部8a下端和从垂直部8a向底部1的短边侧垱部1b方向延伸的水平的连接部8b构成。另外,8c是分别连接下端边缘3a、垂直部8a的大致中央部和连接部8b的大致中央部的增强肋。
在把如图14所示的大体水平状态的短侧壁3大体垂直地直立时,设置在短侧壁3的下端边缘3a的背面的防止向上松动连接部件8的连接部8b插入在底部1的短边侧当部1b上形成的角部通孔1d内,同时,实际地与形成于角部通孔1d内的防止向上松动突部1e的下面1e1接触。从而,即使向上提起大体垂直直立的状态的短侧壁3,因为短侧壁3下端边缘3a的背面上垂设的防止向上松动连接部件8的连接部8b,实际与形成于角部通孔1a内的防止向上松动突部1e的下面1e1接触,所以能够防止短侧壁3从底部1脱开向上移动。
在组装折叠集装箱成箱形时,如上所述,由于在短侧壁3的连接框7内形成的嵌合凸起7a嵌合在设于长侧壁2的连接框4内的通孔4a内,因而,即使向上提大体垂直地直立的长侧壁2,因为在短侧壁3的连接框7内形成的嵌合凸起7a嵌合在设于长侧壁2的连接框4内的通孔4a内,同时在短侧壁3下端边缘3a的背面上设置的防止向上松动连接部件8的连接部8b实际与形成于角部通孔1d内的防止向上松动突部1e的下面1e1接触,所以长侧壁2不会从底部1脱开向上松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表示了在底部1的短边侧垱部1b上形成角部通孔1d和防止向上松动突部1e,且在短侧壁3的下端边缘3a的背面上形成防止向上松动连接部件8的例。然而,也可以不在底部1的短边侧垱部1b上配设这样的角部通孔1d和防止向上松动用凸部1e,而在底部1的长边侧垱部1a上形成同样的角部通孔1d和防止向上松动突部1e,并且,在长侧壁2的下端边缘2a的背面上形成防止向上松动连接部件8。另外,也可以在底部1的短边侧垱部1b和底部1的长边侧垱部1a上都形成角部通孔1d和防止向上松动用凸部1e,在长侧壁2和短侧壁3上,都形成防止向上松动连接部件8。
如上所述,把大体水平状态的短侧壁3大体垂直直立时,通常设在短侧壁3的下端边缘3a的背面上的防止向上松动连接部件8的连接部8b插入形成于底部1的短边侧垱部1b上的角部通孔1d内,同时实际与形成于角部通孔1d内的防止向上松动突部1e的下面1e1接触。可是,当把大体水平状态的短侧壁3大体垂直直立时,如果向上过度拉短侧壁3,则防止向上松动用连接部件8的连接部8b会放置在防止向上松动突部1e的上面1e2上。如上述地,由于防止向上松动用凸部1e的上面1e2是从短边侧垱部1b的外侧垂直部1b3向内侧垂直部1b1,形成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所以防止向上松动连接部件8的连接部8b沿着该倾斜下降,因而,防止向上松动连接部件8的连接部8b插入形成于底部1的短边侧垱部1b上的角部通孔1d内,与此同时,实际与形成于角部通孔1d内的防止向上松动突部1e的下面1e1接触。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例示了这样的结构,即为了更降低折叠状态的折叠集装箱的高度,使先放倒的相对的短侧壁3大体水平状态放倒、互相部分地重叠,同时,使后放倒的相对的长侧壁2大体水平状态放倒、互相部分地重叠。但是,也可以形成只把相对的短侧壁3或相对的长侧壁2中任何一对侧壁大体水平地放倒、互相部分地重叠这样的结构。这样,和上述的实施例相比,尽管折叠状态的折叠集装箱的高度增高,但是,如上所述,和相对的短侧壁3以及相对的长侧壁2都倾斜放倒的情况比较,能够降低折叠状态的折叠集装箱的高度。
权利要求
1.一种折叠集装箱,其具有底部;在该底部相对的一对垱部上铰接连接的相对的一对侧壁;在上述底部相对的另一对垱部上铰接连接的相对的另一对侧壁,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一对相对的侧壁上形成的防止向上松动连接部件连接在形成于铰连连接着上述一对侧壁的垱部上的防止向上松动突部上,以构成防止上述一对侧壁从上述垱部脱开向上松动的结构。
全文摘要
一种折叠集装箱,其具有底部(1)和在该底部的相对的一对挡部(1a)上铰接连接的相对的一对侧壁(2)以及在上述底部的相对的另一对挡部(1b)上铰接连接的相对的另一对侧壁(3)。其至少在一对相对的侧壁上形成的防向上松动突部(1e)上形成防止上述一对侧壁从上述挡部脱开向上松动的结构。这样,即使握住组装成箱形的折叠集装箱的侧壁向上提,侧壁也不会从底部脱开向上松动,提高组装成箱形的折叠集装箱的搬动和运输等的提升操作的操作效率。
文档编号B65D88/52GK1880186SQ20051007890
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6日
发明者岩田贵雄 申请人:三甲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