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体的把手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4013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瓶体的把手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合成树脂制的把手组装在合成树脂制的瓶体上形成的把手安装用凹部中的瓶体的把手组装装置。
(2)背景技术因灌装食物油等的合成树脂制的大型瓶体等较重,为了能简单地进行搬送,在其躯干部外周面部分安装有把手。作为把手的安装方法,已知有一种后装的方法将外周面具有把手安装用凹部的瓶体进行双轴延伸吹塑成形,然后将单独成形的把手安装在该把手安装用凹部中。
采用这种方法安装把手的瓶体,例如可详见下列的专利文献1、2。这些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把手构成为,具有以瓶体的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的握持部、从该瓶体上下方向的一端突出的柄部、以及从上侧的柄部向下侧的柄部延伸的支承板。无论哪种把手都是如此安装的强制性地将上下的柄部嵌入瓶体侧形成的把手安装用凹部中,然后将支承板强制性推入,使支承板的前端部与下侧柄部的前端部卡合。将支承板与下侧的柄部卡合后,就可阻止下侧的柄部向上侧弯曲,因上下的柄部的间隔保持一定,故能将把手保持成安装在把手安装部上的状态。日本特许第350889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案登录第2568990号公报(3)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高效率地进行将把手组装在成形后的瓶体的把手安装用凹部中的作业的瓶体的把手组装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瓶体的把手组装装置,用于将合成树脂制的把手组装在吹塑成形的合成树脂制的瓶体的把手安装用凹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的柄部从握持部的两端朝同一方向突出,支承板从一方柄部的前端延伸到另一方柄部,若将所述支承板的前端从所述握持部侧向所述柄部的前端侧推入,则该前端可与所述柄部前端卡合,该瓶体的把手组装装置包括经由把手插入位置、搬送瓶体的瓶体搬送机构;将瓶体保持在所述把手插入位置上的第1瓶体保持机构;将瓶体保持在比所述把手插入位置更靠近下游侧的支承板推入位置上的第2瓶体保持机构;将所述把手以握持部背面向上的横向并列状态收纳的储料器;将从所述储料器供给的把手抬起到以规定角度前倾的前倾姿势的升降机构;夹持被抬起的前倾姿势状态的把手的握持部背面侧部分、并以保持前倾姿势的状态向正在所述把手插入位置等待的瓶体的把手安装用凹部送出、将该把手的上端部分定位成插入所述把手安装用凹部中的状态的定位机构;将上端部分处于插入所述把手安装用凹部中的状态下的所述把手的下端部分推入该把手安装用凹部中的把手推入机构;以及将被推入正在所述支承板推入位置等待的瓶体的所述把手安装用凹部中的所述把手的所述支承板的前端向瓶体中心侧推入、使该前端与柄部前端卡合的支承板推入机构。
储料器以横向并列的状态收纳背面朝上的把手,可将这些把手推压取出。因此,与纵向并列放置的场合等不同,可解决将把手放置在储料器内不能顺利地进行把手供给动作等的问题。
所述储料器具有以横向并列状态收纳所述把手的收纳部、以及对该收纳部内的把手向前方施力的施力构件,所述升降机构具有把手收容部和转动部,所述把手收容部具有与从所述收纳部的前端开口推出的把手前侧的侧面接触的前侧端面,且宽度只能接受1个单位的把手,所述转动部可使该把手收容部从水平姿势转动为倾斜姿势,在该把手收容部正在转动的状态下,利用该把手收容部的后侧端面阻止把手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前端开口推出。
采用这种结构,利用把手收容部可阻止把手从储料器推出,故不需要另外再配置限制把手送出用的构件。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从两侧夹持被所述把手收容部保持成前倾姿势的把手的握持部背面侧部分的夹具;使该夹具转动规定角度的转动部;以及将转动后的夹具向等待中的瓶体的把手安装用凹部送出的送出部,所述转动部由利用所述夹具的送出动作使该夹具转动的凸轮机构构成。
使用凸轮机构,利用夹具的送出动作使夹具转动,由此,可简单且紧凑地构成如下机构以前倾姿势保持把手,并使其转动,向等待中的瓶体送出。
所述支承板推入机构包括从侧方插入所述把手的所述握持部和所述支承板之间的下端位置的推入构件;沿所述支承板的背面提升该推入构件的提升部;以及利用所述推入构件的提升动作、通过使该推入构件旋转而将所述支承板向前方推入的凸轮机构。
该场合,也是使用凸轮机构,利用支承板推入构件的提升动作使该支承板推入构件旋转,将支承板向与提升方向正交的方向推入,可简单且紧凑地构成进行该动作的支承板推入机构。
为了能同时进行多个把手的组装作业,最好是沿所述瓶体搬送路径在N个部位(N是2以上的整数)上配置所述把手插入位置和所述支承板插入位置,与各把手插入位置对应地配置所述储料器、第1瓶体保持机构、升降机构、定位机构以及把手推入机构,与各支承板推入位置对应地配置所述第2瓶体保持机构和支承板推入机构。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把手组装装置中,以横向并列状态将背面朝上的把手收纳在储料器中,可将这些把手沿宽度方向推出。向下一级的定位机构供给。由此,与以纵向并列状态送出把手的场合等不同,不会引起把手在储料器内被堵住等问题,能可靠且顺利地供给把手。由于在进行把手在瓶体上的定位动作和支承板的推入动作的机构中采用凸轮机构,因此,可简单且紧凑地构成这些机构。
(4)


图1为适用本发明的带把手瓶体的侧视图及其把手的侧视图。
图2为图1的瓶体的纵向剖视图及横向剖视图。
图3为表示在瓶体上安装把手的顺序的说明图。
图4为表示适用本发明的把手组装装置的整体结构及其概略动作的示意图。
图5为适用本发明的把手组装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6为用图5的VI-VI线剖切时的概略剖视图。
图7为表示图5的装置的把手插入机构部分的局部概略俯视图。
图8为表示图5的装置的把手插入机构部分(用图7的VIII-VIII线剖切的剖面部分)的概略剖视图。
图9为表示图5的装置的把手插入机构部分(用图5的IX-IX线剖切的剖面部分)的概略剖视图。
(元件符号说明)1带把手瓶体2瓶本体3口部 4躯干部5把手安装用凹部6外周侧面7上侧端面 8下侧端面7a上侧嵌入槽 8a下侧嵌入槽7b插入槽 11握持部12上侧柄部 12b前端卡合槽13下侧柄部 14支承板14a前端15突起16上侧突起 17爪部分18下侧突起 100把手组装装置110储料器 120瓶体搬送机构121瓶体搬送路径130、140瓶体保持机构150升降机构160定位机构180把手推入机构210支承板推入机构(5)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可组装把手的瓶体的例子以及适用本发明的瓶体的把手组装装置的例子。
(带把手瓶体的例子)图1(a)为表示带把手瓶体的侧视图,图1(b)为表示把手的侧视图。图2(a)为带把手瓶体的纵向剖视图,图2(b)为横向剖视图。参照这些图进行说明,本例的带把手瓶体1的瓶本体2具有小直径的口部3以及与其下侧连续的整体为有底圆筒状的躯干部4,在躯干部4外周面形成有用于提高外表面刚性的凹凸状肋。在躯干部4的上侧外周面部分沿上下方向形成有规定宽度的把手安装用凹部5。这种形状的瓶本体2是通过双轴延伸吹塑成形的,成形后将单独成形的合成树脂制的把手10固定在该把手安装用凹部5中。
瓶本体2上形成的把手安装用凹部5形成有形成凹部底面的大致平坦的躯干部侧面部分6、连接该躯干部侧面部分6的上缘部与躯干部外周面部分4a的上侧端面7、连接躯干部侧面部分6的下缘部与躯干部外周面部分4a的下侧端面8。在躯干侧面部分6的中央形成有沿瓶体上下方向延伸的具有一定宽度的浅的凹槽6a,并且在该凹槽6a的中心形成有沿瓶体上下方向延伸的肋槽6b。
上侧端面7的下侧是凸曲面形状,其瓶体中心侧的一端成为了向上方凹陷的宽度细小的上侧嵌入槽7a。在该上侧端面7的形成瓶体外周侧一端(开口缘部分)的圆弧面部分形成有向瓶体中心侧凹陷的插入槽7b。下侧端面8的上侧是凸曲面形状,其瓶体中心侧的一端成为了向下方凹陷的宽度细小的的下侧嵌入槽8a。
这种形状的把手安装用凹部5中固定的合成树脂制的把手10具有从上侧端面7的开口缘延伸到下侧端面8的开口缘的纵长的握持部11;从该握持部11的上下端部向瓶体中心侧突出的上侧柄部12及下侧柄部13;从下侧柄部13的前端部向瓶体上方延伸的弯曲防止板14(支承板)。上侧柄部12是上下方向可弯曲的柔性柄部,下侧柄部13是上下方向不能弯曲的刚性柄部。在安装状态下,弯曲防止板14的前端14a与上侧柄部12的前端形成的前端卡合槽12b卡合,不会从上侧柄部12的前端脱出,利用该弯曲防止板14可阻止上侧柄部12弯曲。
下面详细说明各部分的形状,握持部11的形状形成为,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纵长的圆弧状外板部分11a与宽度比其小的具有一定厚度的直线状内板部分11b通过纵肋11c连接。外板部分11a的上端向内侧弯曲成锐角,内板部分11b的上端向内侧弯曲成圆弧状,这些部分结合后连接到具有一定厚度的上侧柄部12上。
外板部分11a上端的内侧表面部分一体形成有突起15,该突起15被插入在瓶体侧形成的插入槽7b中。上侧柄部12的上侧抵触面12a是向下侧略微弯曲的弯曲面,在其前端侧的部位上一体形成有以一定宽度和规定厚度向上方突出的上侧突起16。该上侧突起16从下侧嵌入瓶体侧的上侧端面7的上侧嵌入槽7a中。
上侧柄部12的下侧面是平坦面,在其前端侧的部位上形成有面向前端侧突出量很大的楔状的爪部分17。由该爪部分17的端面17a和上侧柄部12的下侧面的前端部分形成了前端卡合槽12b。将弯曲防止板14的前端14a嵌入该前端卡合槽12b中。
其次,握持部11的外板部分11a的下端以小于90度的角度向内侧弯曲,与下侧柄部13的下板部分13a连接。内板部分11b的下端也向内侧弯曲成圆弧状,与下侧柄部13的上板部分13b连接。下侧柄部13是在瓶体中心侧的前端将上板部分13b与下板部分13a结合而成为山形的,通过三角形的纵肋13c连接这些部分之间。由此成为了上下方向刚性强、上下方向不会弯曲的刚性柄部。
下侧柄部13的下侧抵触面13d整体上是向上侧略微弯曲的弯曲面,在其前端侧的部位上一体形成有以一定宽度突出的下侧突起18。将该上侧突起18从上侧嵌入瓶体侧的下侧端面8的下侧嵌入槽8a中。
这种结构的下侧柄部13的前端大致直角地弯曲成圆弧状,与弯曲防止板14连接。弯曲防止板14是具有一定宽度和一定厚度的纵长的矩形板,在其内侧的表面中心形成有上下方向延伸的补强用肋14b。弯曲防止板14安装在瓶体侧的凹槽内,该补强用肋14b也成为了嵌入凹槽所形成的肋槽6b中的状态。
(把手的组装顺序)图3表示将把手10组装在瓶本体2上的顺序。如图3(a)所示,安装前的把手10的位置是弯曲防止板14的前端14a比上侧柄部12的爪部分17更靠近握持部11一侧。前端14a的内侧是圆弧面,可容易地越过爪部分17。
首先如图3(a)所示,与安装在瓶本体2上的状态相比,使把手10以规定角度形成前倾姿势,将其上侧柄部12的上侧抵触面12a推至瓶本体2的把手安装用凹部5的上侧端面7,将突起15插在插入槽7b中,形成将上侧突起16定位在上侧嵌入槽7a中的状态。
在此状态下,强制性地将把手10的握持部11的下侧部分向把手安装用凹部5推入。结果是上侧柄部12的与弯曲防止板14的前端14a接触的部分的前端侧向下方弯曲,利用瓶本体侧的下侧端面8的弯曲,可将把手10的下侧柄部13的下侧突起18推入下侧嵌入槽8a中。
图3(b)的实线表示该状态。然后,将弯曲防止板14强制性地推入瓶体中心侧。弯曲防止板14的前端14a一边强制性地使上侧柄部12向上侧弯曲一边越过爪部分17。越过爪部分17后,前端14a与前端侧的前端卡合槽12b嵌合,上侧柄部12重新回到下侧。结果是如图3(b)的双点划线所示,弯曲防止板14卡合成不会从上侧柄部12向外脱出的状态,形成把手10的组装状态。
下侧柄部13是刚性柄部,可挠性的上侧柄部12的弯曲受到弯曲防止板14的阻止。由此,上侧柄部12的上侧突起16和下侧柄部13的下侧突起18分别被保持成与上侧嵌入槽7a及下侧嵌入槽8a嵌合的状态,上侧的突起15也被保持成与插入槽7b嵌合的状态,故成为了将把手10固定在瓶本体2上的状态。
(瓶体的把手组装装置)(整体结构)图4为表示本例的把手组装装置的整体结构及其概略动作的示意图。参照该图简要地说明把手组装装置。本例的把手组装装置100具有储料器110,以握持部11的背面向上的横向并列状态收纳多个把手10,被收纳的把手10始终受到施力板118从其最后端侧向前方的施力。
在储料器110中的把手10的送出方向前方,沿着与把手送出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的搬送路径121配置有以正立状态搬送瓶体1的瓶体搬送机构120。搬送路径121中的储料器110前方侧的位置成为了把手10装入瓶体1用的把手插入位置122,搬送路径121的更下游侧的位置成为了推入被插入的把手10的支承板14用的支承板推入位置123。
在把手插入位置122上配置有将瓶体1保持于该位置用的第1瓶体保持机构130。同样,在支承板推入位置123上也配置有将瓶体1保持于该位置用的第2瓶体保持机构140。
在储料器110的前侧配置有升降机构150,该升降机构150能将从该储料器110送出的把手10从横向状态抬起到成为以规定角度倾斜的姿势的前倾姿势。在升降机构150的侧方位置配置有把手定位机构160,该把手定位机构160用于从升降机构150接收把手10,将把手10的上端侧部分插入正在把手插入位置122等待的瓶体1的把手安装用凹部5中。把手定位机构160具有夹具161,该夹具161从两侧夹持被抬起的前倾姿势状态的把手10的握持部11的背面侧部分,该夹具161向正在等待的瓶体1一侧转动,向正在等待的瓶体1的把手安装用凹部5送出,将保持在夹具161上的该把手10的上端部分定位于把手安装用凹部5中。
在把手插入位置122的储料器110侧的附近位置配置有把手推入机构180,该把手推入机构180用于将上端部分插入把手安装用凹部5的状态下的把手10的下端部分推入到该把手安装用凹部5中。在将把手10的整体插入到瓶体1的把手安装用凹部5后,通过瓶体搬送机构120将该瓶体1向支承板推入位置123搬送,在该位置123上被第2瓶体保持机构140保持。
在支承板推入位置123的附近配置有支承板推入机构190。通过该支承板推入机构190将推入在瓶体1的把手安装用凹部5中的把手10的支承板14的前端14a推向瓶体中心侧,使其前端14a与上侧柄部12的前端卡合槽12b卡合,由此结束把手10的组装作业。支承板推入机构190具有推入构件194,该推入构件194可从瓶体1的侧方插入把手10的握持部11与支承板14之间,将该推入构件194抬起即可将支承板14推入瓶体中心侧,由此支承板14的前端14a嵌入上侧柄部12的前端卡合槽12b中。
如下所述,本例的把手组装装置100沿瓶体搬送路径121在4个部位上分别配置把手插入位置122和支承板推入位置123,与各把手插入位置122对应地配置储料器110、第1瓶体保持机构130、升降机构150、定位机构160、把手推入机构180。同样,与各支承板推入位置123对应地配置第2瓶体保持机构140、支承板推入机构210,同时地对4个瓶体进行把手的组装动作。当然也可逐个地进行把手的组装动作,也可对2个、3个或5个以上的瓶体同时进行把手的组装动作。
(各部分的结构)下面参照图5~图9详细说明把手组装装置100的各部分结构。图5为把手组装装置100的概略俯视图,图6为用VI-VI线剖切时的概略剖视图,图7为表示把手插入机构部分的局部概略俯视图,图8为表示把手插入机构部分(用图7的VIII-VIII线剖切的剖面部分)的概略剖视图,图9为表示支承板推入机构部分(用图5的IX-IX线剖切的剖面部分)的概略剖视图。
首先,瓶体搬送机构120由水平配置的皮带传送机125构成。皮带传送机125的环形皮带126的两侧被端板127、138封住。向由这些构件围住的内部空间供给负压,在环形皮带126上形成有面向该搬送方向以一定间距隔开的吸引用切槽126a。因此,以正立状态向环形皮带126的上游侧一端供给的瓶体1被吸引用切槽126a吸引,可在不翻倒且不错位的情况下进行搬送。本例中,瓶体1间歇性搬送,将4个瓶体1(1)~1(4)搬送到各把手插入位置122(1)~122(4)和各支承板推入位置123(1)~123(4),在各自的位置上进行把手插入动作和支承板推入动作。
其次,如图6所示,用于将瓶体1保持在把手插入位置122(1)~122(4)上用的第1瓶体保持机构130具有从安装于装置架台101的水平支承板131垂下的气缸132、以及安装于气缸132的伸缩杆133下端的带台阶插入芯子134。各瓶体1到达把手插入位置122后,带台阶插入芯子134下降,插入瓶体1的口部,同时利用其台阶面推压瓶体1,形成将瓶体1牢固地保持于该位置的状态。用于将瓶体1保持在支承板推入位置123(1)~123(4)上用的第2瓶体保持机构140也是同样的结构,如图9所示,具有从安装于装置架台(未图示)的水平支承板141垂下的气缸142、以及安装于气缸142的伸缩杆143下端的带台阶插入芯子144。
在位置122(1)~122(4)和各位置123(1)~123(4)上解除环形皮带126吸引各瓶体1的吸引动作,利用带台阶插入芯子134、144顺利地进行瓶体1的定位。
与各把手插入位置122(1)~122(4)对应配置的4组储料器110(110(1)~110(4)),沿着与瓶体搬送路径121正交的方向水平状配置在装置工作台102上。各储料器110的结构相同,如图8所示,具有由平行配置的左右一对水平导轨111、112形成的底面、由垂直的侧板113、114形成的两侧面、以及由被水平顶板115局部性覆盖的顶面构成的把手收纳部116。左右侧板113、114的间隔尺寸形成为可将把手10以握持部背面侧向上的横向配置状态插入。
在水平导轨111、112的下方配置有与这些导轨平行延伸的空气驱动式的线性致动器117,利用安装在该线性致动器117上的施力板118,以一定的力始终向前方(送出方向)推压收纳于收纳部116内的把手10的后端。收纳部116的前端开口,从该前端开口部116a将把手10推出,传递到升降机构150。
升降机构150具有从储料器110的前端开口部116a接收把手10的把手收容部151、以及使该把手收容部151沿上下方向转动的转动部152。参照图6、图8进行说明,把手收容部151的后侧端面151a是与把手收纳部116的前端开口部116a相同形状的开口部,该把手收容部151的宽度只能接收1个把手10,其前侧的端面被端板153封住。
把手收容部151能以转动轴155为中心上下转动。转动部152具有气缸156,其伸缩杆156a的前端与把手收容部151的底面连接。当伸缩杆156a伸长时,如图8所示,水平状态的把手收容部151以转动轴155为中心被抬起,可使保持于该处的把手10成为规定角度的前倾姿势。
把手收容部151的L形端面151a在转动状态下始终将储料器110的收纳部的前端开口部116a的一部分遮住。因此,转动中把手10不会从把手收纳部116的前端开口部116a推出。
把手定位机构160具有夹具161,该夹具161从两侧夹持以前倾姿势保持于把手收容部151的把手10的握持部11的背面侧部分。夹具161由夹具支承部162支承,形成可开闭的状态,由内置于该夹具支承部162的气缸(未图示)进行开闭驱动。在开状态下,夹具161在被抬起的成为前倾姿势的把手10所处的位置等待,当把手收容部151抬起、保持于该处的把手10位于夹具161之间时,该夹具161关闭,成为夹持前倾姿势的把手10的状态。
夹具161的支承部162安装在垂直的转动轴163的下端。该转动轴163的上端部由滑块164支承,形成旋转自如的状态。滑块164可沿着滑轨165在与瓶体搬送路径121正交的方向上进行直线往复移动。滑块164通过由气缸166构成的驱动机构进行驱动。
在转动轴163的上端形成有从转动中心轴线沿半径方向延伸的臂部163a,在该臂部163a的前端安装着由辊构成的凸轮从动件167。凸轮从动件167以可滑动的状态嵌入凸轮槽168中,该凸轮槽168具有向滑块164的移动方向延伸的直线状部分和从其后端弯曲成直角的圆弧状弯曲部分。从图7中可知,由滑块164向前方送出夹具161后,则凸轮从动件167从凸轮槽168后端的弯曲部分滑动到直线状部分,转动轴163旋转90度。这样,安装于转动轴163下端的夹具161在送出的初期阶段时转动90度,成为向前的状态,保持这一状态地向前方送出。
这样,本例中,利用由凸轮槽168和凸轮从动件167构成的凸轮机构,使夹持着前倾姿势的把手10的夹具161转动90度,成为向前的状态,保持这一状态地向前方送出。由此,能以简单的结构作成如下的机构将从储料器110接收的成为前倾姿势的把手10向前方转动90度,插入送出后正在等待的瓶体1的把手安装用凹部5中。
如图6所示,把手推入机构180配置在储料器110与瓶体搬送路径121之间的位置。该把手推入机构180具有水平的推入杆181,在该推入杆181的两端安装着沿正交方向延伸的转动柄182、183,在转动柄182、183的下端之间水平状地横架着转动轴184,在该转动轴184的外周形成有同轴状态的小齿轮185。在小齿轮185的侧方配置有与该小齿轮185啮合的齿条186,形成在垂直方向可移动的状态,齿条186的升降通过由气缸构成的驱动机构187驱动。推入杆181可从图6的实线所示的等待位置向上方转动,将上端部分在瓶体1上作了定位的把手10的握持部11的背面下端部分设定在其转动轨迹上。
将夹具161向前方送出,在将前倾姿势的把手10的上端部分在瓶体1的把手安装用凹部5的上侧端面7上作了定位后,驱动把手推入机构180使推入杆181转动。与此同步地解除夹具161对把手10的夹持。通过推入杆181的推压将把手10的下端部分推入,形成将把手10整体地插入把手安装用凹部5中的状态。
下面参照图9进行说明,支承板推入机构190包括由支承在装置架台103上的支承台191在与瓶体搬送路径121正交的方向上可滑动地予以支承的前后滑块192;由该滑块192在与瓶体搬送路径121平行的方向上可滑动地予以支承的左右滑块193;以及以可升降的状态由该滑块193支承的支承板推入构件194。
瓶体1到达支承板推入位置123后,通过前后滑块192将支承板推入构件194向前方送出,支承板推入构件194被定位在可从瓶体1的下游侧插入把手10的握持部11与支承板14之间的位置上。接着,通过左右滑块193向搬送方向的上游侧送出,支承板推入构件194成为被插入握持部11与支承板14之间的下端部分的状态。然后,支承板推入构件194通过由气缸构成的升降机构195向上方抬起,将支承板14推入瓶体中心侧,将其前端14a推入上侧柄部12前端的前端卡合槽12b中。
支承板推入构件194安装于转动轴196的前端部,具有从转动轴中心向一方侧突出的外周面轮廓形状。转动轴196由垂直支承板197支承,形成旋转自如的状态。在转动轴196的后端部安装有从转动轴中心沿半径方向延伸的臂部,在臂部的前端安装着由辊构成的凸轮从动件198。凸轮从动件198以滑动自如的状态嵌入凸轮槽199。凸轮槽199具有垂直延伸的槽部分和从其上端向后方弯曲成直角的圆弧状弯曲部分。支承板推入构件194被升降机构195从下端提升后,利用由凸轮从动件198和凸轮槽199构成的凸轮机构使转动轴196旋转,安装在其前端的支承板推入构件194也旋转,向其半径方向突出的部分一边向支承板14侧旋转一边将该支承板14推入。支承板推入构件194到达上端后旋转90度,该突出部分成为向瓶体中心侧旋转了90度的状态。
这样,本例中,使用凸轮机构,利用支承板推入构件194的提升动作使该支承板推入构件194旋转90度,可将支承板14推入到瓶体中心侧。由此,能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将支承板14推入,可使其前端14a嵌入上侧柄部12的前端卡合槽12b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瓶体的把手组装装置,用于将合成树脂制的把手组装在吹塑成形的合成树脂制的瓶体的把手安装用凹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的柄部从握持部的两端朝同一方向突出,支承板从一方柄部的前端延伸到另一方柄部,若将所述支承板的前端从所述握持部侧向所述柄部的前端侧推入,则该前端可与所述柄部前端卡合,该瓶体的把手组装装置包括经由把手插入位置而搬送瓶体的瓶体搬送机构;将瓶体保持在所述把手插入位置上的第1瓶体保持机构;将瓶体保持在比所述把手插入位置更靠近下游侧的支承板推入位置上的第2瓶体保持机构;将所述把手以握持部背面向上的横向排列状态进行收纳的储料器;将从所述储料器供给的把手抬起到以规定角度前倾的前倾姿势的升降机构;夹持被抬起的前倾姿势状态下的把手的握持部背面侧部分、并以保持前倾姿势的状态向正在所述把手插入位置等待的瓶体的把手安装用凹部送出、将该把手的上端部分定位成插入所述把手安装用凹部中的状态的定位机构;将上端部分处于插入所述把手安装用凹部中的状态下的所述把手的下端部分推入该把手安装用凹部中的把手推入机构;以及将已被推入正在所述支承板推入位置等待的瓶体的所述把手安装用凹部中的所述把手的所述支承板的前端向瓶体中心侧推入、使该前端与柄部前端卡合的支承板推入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的把手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器具有以横向并列状态收纳所述把手的收纳部、以及对该收纳部内的把手向前方施力的施力构件,所述升降机构具有把手收容部和转动部,所述把手收容部具有与从所述收纳部的前端开口推出的把手前侧的侧面接触的前侧端面,且宽度只能接受1个单位的把手,所述转动部可使该把手收容部从水平姿势转动为倾斜姿势,在该把手收容部正在转动的状态下,利用该把手收容部的后侧端面阻止把手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前端开口推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的把手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从两侧夹持被所述把手收容部保持成前倾姿势的把手的握持部背面侧部分的夹具;使该夹具转动规定角度的转动部;以及将转动后的夹具向等待中的瓶体的把手安装用凹部送出的送出部,所述转动部由利用所述夹具的送出动作使该夹具转动的凸轮机构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的把手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推入机构包括从侧方插入所述把手的所述握持部和所述支承板之间的下端位置的推入构件;沿所述支承板的背面提升该推入构件的提升部;以及利用所述推入构件的提升动作、通过使该推入构件旋转而将所述支承板向前方推入的凸轮机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的把手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瓶体搬送路径在N个部位(N是2以上的整数)上配置所述把手插入位置和所述支承板插入位置,与各把手插入位置对应地配置所述储料器、第1瓶体保持机构、升降机构、定位机构以及把手推入机构,与各支承板推入位置对应地配置所述第2瓶体保持机构和支承板推入机构,同时进行N个把手组装动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以简单结构将把手组装在吹塑成形瓶体的把手安装用凹槽中的把手组装装置。把手组装装置(100)具有将把手(10)以背面朝上的横向并列状态进行排列的储料器(110),将从该储料器(110)送出的把手(10)逐个地传递到升降机构(150),抬起成前倾姿势,接着,由把手定位机构(160)的夹具(161)保持前倾姿势地夹持把手(10),并转动90度,将把手(10)的上端部分定位在正在前方的把手插入位置(122)等待的瓶体(1)的把手安装用凹槽(5)中,驱动把手推入机构(180),将把手(10)的下端部分推入瓶体中心侧。然后,将瓶体(1)搬送到支承板推入位置(123),通过支承板推入机构(190)将支承板(14)推入瓶体中心侧,并将其前端(14a)嵌入上侧柄部(12)的前端卡合槽(12b),结束把手(10)的组装作业。
文档编号B65D23/10GK101045333SQ20061007336
公开日2007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1日
发明者袮津阳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开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