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复关闭的倒出元件及其组装方法

文档序号:427555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重复关闭的倒出元件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包装在纸板/塑料复合包装盒内的液态食品
的可重复关闭的倒出元件,包括基体,该基体由凸缘环绕且具有 牢固构造的内螺紋和外螺紋;具有至少 一 个切割刃或类似物的打开 元件;和形成为螺紋盖的螺旋盖,其中打开元件具有牢固构造的外 螺紋且设置在基体内,并且其中该打开元件形成为在首次使用螺旋 盖时,能在倒出元件下方的包装盒材料上切出开口。
背景技术
实践中,人们熟知用于包装在纸板/塑料复合包装盒内的液态食 品的可重复关闭的倒出元件的各种结构。 一方面,它们用于首次打 开包装盒,且以感兴趣的结构从外部安装在已经装满的且封闭的包 装盒上。为了实现这种目的,包装盒材料在(后来的)倒出口区域 上通常存在着薄弱区。这可以是材料上的穿孔或在基底(纸板)上 的用于倒出的开口,在层叠内、外塑料层时,其上面会被塑料(通 常为聚乙烯)覆盖。
在首次打开时,总是需要将用户施加的切割力转变为打开操作, 以保证可靠地打开足够大的倒出口 。相比于带有回S走打开元件的倒 出元件,这样一种倒出元件特别具有公认的满意度,其配有作为盖 子的螺旋盖且因此在首次拧开该螺旋盖时会带动环形打开元件相应 地旋入包装盒材料中。
在EP 1 088 764 Al中公开了这类普通的倒出元件。其包括由装 配凸缘环绕的基体;设置在凸缘上的中空圆柱形的打开元件;以及 螺旋盖,其中这三个独立的部分彼此配合,以在首次打开倒出元件 时,通过螺旋盖和打开元件之间的刚性连接,使打开元件进行螺旋
4运动并因此形成倒出口 。这类三部分的倒出元件在一定程度上只要 求非常少的时间和费用来完成对它们的组装。显然,这种不需要进 行复杂组装的公知的倒出元件不能做成任意小,例如小到可以与例
如0. 2或0. 25升这样的相应小的包装盒尺寸一起使用。由于这样小 的包装盒尺寸具有相对狭窄的头部,因此在这种包装盒的生产过程 中不再能够使用上面有盖的倒出口。然而,公知的三部分的倒出元 件仅能够打开上面有盖的倒出口。
EP 1 262 412 Al/>开了一种倒出元件,其中开口设在打开元件
的壁上,在该区域上打开元件的外螺紋断开。这就是"强制断开", 其根本就谈不上易于组装。
EP 1 571 0 95 Al公开了另一种倒出元件。在此处,开口 (其 用作倒出元件内的活动材料的联锁元件)也设在打开元件中。显然, 螺紋段也在这些开口区域处断开,且受到迫力制约,因而不适于这 些独立部分的简易组装。
W0 03/101843 Al描述了一种三部分的倒出元件,其中打开元件 不是通过旋转来移动。此处,实际的打开操作由穿刺运动和旋转运 动的结合构成,即为轴向和径向运动的重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配置和改进在开头4是及的且之前详细描 述的倒出元件,使之能够通过尽可能简单地组装,甚至在不需要先 前的薄弱区域的情况下可靠地刺穿饮料包装盒的复合材料,并形成 足够大的倒出口 。
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倒出元件,可以实现这个目的, 其中打开元件的外螺紋至少在下部的一个区域上减少或断开,使得 基体的内螺紋同样至少在对应的区域上减少或断开,这就意味着在 初次组装时,打开元件能够从轴向上方移入基体,而不需要旋入、 压入或过度挤压这些螺紋。
本发明认为,能够在不压入和过度挤压螺紋的情况下完成打开元件和基体的组装。通过这种相应的减少或断开,在初次组装时,不 再需要将打开元件旋入基体。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倒出元件的螺紋段 彼此配合,因此打开元件首先能在轴向上从上方移入(相应地径向 对齐)基体,同时或随后安装螺旋盖。从而完全消除了将打开元件 旋入基体这项费时的工作。通过首次操作螺旋盖时螺紋的插入式接 合,打开元件被转动,且在转动一小段距离后,彼此相配的螺紋之 间的刚性连接使打开元件的切割刃在包装盒材料上形成螺旋状的刺 穿。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 个教导,打开元件的外螺紋在两个相对的区域 上减少或断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非常好的扭力分布,自此 该打开元件在基体内部能可靠地被引导。有利地,该基体在其内部 还具有两个沿直径方向相对的螺紋段。
在本发明的又一种结构中,打开元件的外螺紋具有两个相互交叉 的螺紋。该实施例允许相对陡峭地配置这两个螺紋,从而能够在首 次切入包装盒材料时给打开元件的切割刃施加足够大的力。特别优
选地,每个螺紋要环绕打开元件至少540度(1. 5圈),使得在首次 旋紧螺旋盖时,打开元件能旋转超过360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教导,打开元件的外螺紋总是在其下部螺紋 上减少或断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在转动螺旋盖并因此转动 打开元件经过小段路程后,在螺紋的四个不同的地方发生接合,使 得可以施加所需的刺入和切割力。
此外,在本发明的又一种结构中,至少一个切割刃既适于刺穿纸 板/塑料复合材料,又适于切开倒出口。该切割刃优选地形成为在旋 入包装盒材料中时,形成倒出口的切割长度要小于一个整圓。
通过这样形成切割刃,复合包装盒上被切下的那块不会完全脱离 剩下的复合材料,而是侧向向内回旋,且被以管子的形式伸入包装 盒内部的打开元件固定在那里,因此打开元件的整个空旷的横截面 可用做倒出口。可以认识到,通过让切割刃的轴向长度小于螺紋的 轴向长度,或通过让切割刃相应地向内弯曲,复合材料上被切开的那块的半径并不是不变的,而是緩慢变大。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基体在其内部具有几个总是沿直径 方向相对的螺紋段。选定这些螺紋段的结构,使得在轴向插入打开 元件时,打开元件的螺紋上的减少或断开区域能够移过设置在基体 内部的螺紋段。只有通过操作螺旋盖来转动打开元件,打开元件的 外螺紋和基体的内螺紋才会相互啮合。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教导中,在基体的下部区域上设有至少一个止 动件,以用于向下旋松的打开元件。可替换地,打开元件的这个或 各个外螺紋也可以有至少一个止动件。这些止动件能可靠地确保打
开元件不会进入包装盒内部。
具有钩形横截面且分布在打开元件内部的多个突起用于在基体
内移动打开元件。相应地,螺旋盖形成为其内部设有至少一个驱动 条,该驱动条从螺旋盖的顶侧同心地向下弯曲延伸,这样,以类似 棘齿的方式与打开元件内部的突起相互作用。因此,打开元件总是 只能在旋松螺旋盖时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重新旋紧螺旋盖会使至 少一个驱动条向内滑脱,从而使打开元件保持在其相应的位置上。
最后,根据本发明的另 一个教导,通过用作预定断开点的材料桥, 在安装位置上将螺旋盖连接到基体。在这种情况下,材料桥优选地 延伸于螺旋盖和连接到基体凸缘上的装配板之间。
要采用具有足够硬度的材料作为打开元件的材料,使得能够将切 割刃制作得足够锋利以在复合材料(没有薄弱区域)上切出倒出口。


根据用于说明单个优选实施例的图,在下面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其中
图1是示出了组装前的根据本发明的倒出元件的实施例的透视
图2是示出了完成组装的倒出元件的透视图3是示出了首次打开螺旋盖后的倒出元件的透视图;图4是从下方沿对角线方向观察的图3的倒出元件的透视图; 图5是从下方沿对角线方向观察的重复打开后的倒出元件的透 视图6是从下方观察的处于安装位置上的基体和打开元件的切开 的透—见图;以及
图7是重复打开后的图6中的主题的切开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中,以分解视图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倒出元件。其基本由三 个不同部分组成,即基体l、中空圆柱形的打开元件2和螺旋盖3。 基体1由凸缘4环绕且具有内螺紋5 ,其将在后面得到更详细的描述。
打开元件2在其内部具有两个沿直径方向相对的钩形突起7,打 开时所必需的旋转扭力通过该突起从螺旋盖3传递到打开元件2。打 开元件2在外侧面上配备有外螺紋8,其也将得到更详细的描述。
现在根据本发明,外螺紋8在其下段上减少,这从图1中可以清 楚地看到。外螺紋8的减少区域优选在打开元件2的两个沿直径相 对的区域8F上。
用于确保旋入包装盒内部的打开元件2不会从基体1上脱离并进 入包装盒内部的止动件9在各个例子中都设置在外螺紋8的上端,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该外螺紋包括总是偏置180度的相互交叉的螺紋 8A和8B。
此外,打开元件2在其下端具有切割刃10,这在图4中可以特 别清楚地看出。
图2中,在完成安装的位置上,以透视图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倒 出元件。可以清楚地看出螺旋盖3—体地连接到装配板11上,装 配板11刚性或非刚性地与基体1相互连接。
图3以同样的透视视角示出了首次拧松螺旋盖3后的倒出元件。 在打开时,连接装配板11和螺旋盖3的材料桥12上的预设断开点 被扯开,在该说明性的且在这种程度上的优选实施例中,倒出元件
8具有三个这样的材料桥12,在图3中可以看出弄坏的材料桥12,。
从图4中可以明显看到,装配板11优选刚性连接到基体1的凸 缘4上。为达到此目的,在凸缘4上设有两个向下延伸的开口 13, 从装配板11向下延伸的两个连接拴14 (见图1 )接合且填嵌于该开 口中,如14,所标示那样。
从图4中也明显可看出,螺旋盖3在其内部配有两个同心的驱动 条15,驱动条从螺旋盖3的盖顶向下突出,且通过其弯曲同心条的 形状,能够以扭转刚性(torsionally rigid)方式传递旋转扭矩, 但是可以径向向内地偏离。通过这种结构结合打开元件2内部的突 起7的钩形结构,能够实现在首次打开时,打开元件通过其切割刃 10在位于倒出元件下方的包装盒材料上切出开口 。然而,在关闭螺 旋盖3时,通过突起7的相应斜面,驱动条5向内转向,使打开元 件2不能旋转。
现在,图5示出了在其终点位置上的倒出元件2。在重复打开时, 由于驱动条15的长度,驱动条再次接合在钩状突起7后面,且与图 4中所示出的首次打开后的位置相比,还会稍微地将打开元件2进一 步拧入包装盒材料。此时,打开元件2已经又一次完成了接近180 度的旋转。
在图6和7中,现在通过剖面图来详细地解释开口的功能模式。 在图6中可以看到,基体1的内部在下部螺紋段5B的端部处同样也 有止动件16,其与打开元件的止动件9 一起作用,这可以在图7中 看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可靠地确保由螺旋盖3操作的打开元件2 不会脱离倒出元件并掉入包装盒内部。相反,打开元件会保持在终 点位置上,且由切割刃IO形成但没有完全脱落的那片复合材料垂直 向下弯曲,因此打开元件2的整个空旷的横截面可用于倾倒。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包装在纸板/塑料复合包装盒内的液态食品的可重复关闭的倒出元件,其包括基体(1),其由凸缘(4)环绕且具有牢固构造的内螺纹(5)和外螺纹(6);具有至少一个切割刃(10)或类似物的打开元件(2);和形成为螺纹盖的螺旋盖(3),其中打开元件(2)具有牢固构造的外螺纹(8)且设置在基体(1)内,并且其中打开元件(2)形成为在首次操作螺旋盖(3)时,能在位于倒出元件下方的包装盒材料上切出开口,其特征在于打开元件(2)的外螺纹(8)至少在下部区域(8F)上减少或断开,且基体(1)的内螺纹(5)同样地至少在对应的区域上减少或断开,因此,在初次组装时,打开元件(2)能在轴向上从上方移入基体(1),而不需要旋入、压迫或过度挤压螺纹(5,8)。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在于打开元件(2) 的外螺紋(8)在沿直径方向相对的两个区域(8F)上减少或断开。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在于打开元件 (2 )的外螺紋(8 )具有两个相互交叉的螺紋(8A, 8B)。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在于每个螺紋(8A, 8B )环绕打开元件(2 )至少540度。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在于打开元件 (2)的外螺紋(8)总是在下部螺紋(8A, 8B)上减少或断开。
6.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在于打 开元件(2 )的各个外螺紋(8 )在其上端具有至少一个止动件(9 )。
7.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在于至 少一个切割刃(10)既适于刺穿纸板/塑料复合材料,又适于切出倒 出口 。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在于切割刃(10) 形成为在旋入包装盒材料时,用于形成倒出口的切割长度小于一个整圆。
9. 如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在于基 体(1 )在其内部具有多个总是沿直径方向相对的螺紋段(5A, 5B)。
10.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基体(1)的下部区域上设有至少一个止动件(16),以用于限制 向下旋松的打开元件(2)。
11. 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在于 打开元件(2)具有多个分布在其内部上的突起(7)。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在于螺旋盖(3) 在其内部具有至少一个驱动条(15),所述驱动条从螺旋盖(3)的顶侧同心地向下弯曲延伸,并以类似净束齿的方式与突起(7 )相互作用。
13. 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安装位置上,螺旋盖(3)通过用作预定断开点的材料桥(12)连 接到基体(1 )上。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在于材料桥U2) 延伸于螺旋盖(3 )与装配板(11 )之间,且装配板(11 )连接到基 体(1)的凸缘(4)上。
15. —种用于组装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倒出元件 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打开元件乂人轴向上方径向对齐地移入 基体,同时或随后安装螺旋盖。
全文摘要
本发明说明和描述了一种用于包装在纸板/塑料复合包装盒内的液态食品的可重复关闭的倒出元件,包括基体(1),其由凸缘(4)环绕且具有牢固构造的内螺纹(5)和外螺纹(6);具有至少一个切割刃(10)或类似物的打开元件(2);和形成为螺纹盖的螺旋盖(3),其中打开元件(2)具有牢固构造的外螺纹(8)且设置在基体(1)内,并且其中打开元件(2)形成为在首次操作螺旋盖(3)时,能在位于倒出元件下方的包装盒材料上切出开口。由于具有尽可能简单的组装,倒出元件能够在甚至不需要先前的薄弱区域的情况下可靠地刺穿饮料包装盒的复合材料,并形成足够大的倒出口。为达此目的,打开元件(2)的外螺纹(8)和基体(1)的内螺纹(5)至少在下部的区域(8F)上减少或断开,通过这种方式,在初次组装时,打开元件(2)能从轴向上方移入基体(1),而不需要旋入、压迫或过度挤压螺纹(5,8)。
文档编号B65D5/74GK101316763SQ200780000380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1日
发明者F·博尔利 申请人:Sig技术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