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堆码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2217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空堆码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空堆码容器。
背景技术
集装箱运输货物是一种高效益的运输方式,所谓的高效益主要表现为可
简化包装、减少货损货差和减少营运费用;集装箱运输还是一种高效率的运 输方式,所谓的高效率主要表现为装卸环节少、劳动强度小、装卸效率高和 周转快。但是,对于某些产品的集装箱运输,如果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集装 箱的容积率,那么反而会造成运输成本的无为增大。例如,日常所见的由材 料为塑料制作的各种容器,在装入集装箱后往往会现出冗余现象,所谓的冗 余现象是指浪费集装箱空间的现象,此外,还会引发晃荡乃至坍塌。原因在 于容器的尺寸与集装箱的有效容积尺寸不匹配。
目前,集装箱的规格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长乂宽乂高=5.9乂2.35乂 2.34m; 二是长乂宽乂高=12乂2.35乂2.34111;三是长X宽X高=12X2.35X 2.68m。对于小规格的包装容器如加伦桶,如果不将其尺寸与集装箱的规格适 配,那么会出现因浪费空间而致用户运输成本增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能与集装箱的有效容积相适配的、有利 于充分利用集装箱有效容积,藉以节约运输成本的中空堆码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中空堆码容器,它包括容器本 体,特点是所述的容器本体构成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棱,第一、第 二、第三、第四棱的高度为393.5咖,第一、第二棱之间的间距为312.5咖, 以及第二、第三棱之间的间距为282.6咖,其中第一、第四棱之间的间距 是与第二、第三棱之间的间距相等的;第一、第二棱之间的间距是与第三、第四棱之间的间距相等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棱的高度是指从容器本体的 底沿到容器本体的肩部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第二棱之间的间距为第一棱的中心线到第二棱
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所述的第二、第三棱之间的间距为第二棱的中心线到 第三棱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心线是指棱的纵向中心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本体的上部构成有把手和盖,而所述的容器本体 的底部构成有用于供所述的把手容纳的把手容置凹腔和用于供所述的盖容纳 的盖容置凹腔。
本实用新型所推荐的中空堆码容器能充分利用集装箱的容积率,有利于 提高运输效率和节约运输成本,不会出现晃荡和坍塌的现象。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底部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见图1,给出了具有四条棱的容器本体1,申请人将四条棱定义为第一、 第二、第三、第四棱13、 14、 15、 16,由图所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棱13、 14、 15、 16分别位于容器本体1的四个转角处,由此限定了容器本体 1的整体形状不是圆桶形,而是矩形体。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棱13、 14、 15、 16的高度是相等的,这里所讲的高度是从容器本体1的底沿17到容器本 体1的肩部18之间的距离,而且为了与目前常规的也即申请人在背景技术栏 中已经交待的三种集装箱的高度相适配,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棱13、 14、 15、 16的高度限定位393.5咖。第一棱13的纵向中心线到第二棱14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312.5 mm,该尺寸同样是据于集装箱的有效空间长 度而得出的。从第二棱14的纵向中心线到第三棱15的纵向中心线的距离为 282.6咖,该数值也是依据集装箱的有效空间的宽度得出的。第一、第二棱 13、 14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第四棱15、 16之间的距离,第二、第三棱14、 15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一、第四棱13、 16之间的间距。
请见图2并且结合图1,由图1所示,在容器本体1的上部构成有把手 11和盖12,由图2所示,在容器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将所述的把手容纳 的把手容置凹腔20和用于供所述的盖12容纳的盖容置凹腔19。业界称盖12 与盖容置凹腔19的配合和把手11与把手容置凹腔20的配合为榫合效应,能 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
应用例
申请人将本实用新型结构对集装箱作了装箱试验(保密状态下),如上面 所述,就第一种规格的集装箱(5.9X2.35X2.34m)而言,可将本实用新型以 5层打包,装箱数为720只。就第二种规格的集装箱(12X2.35X2.34m)而 言,可将本实用新型以5层打包,装箱数量为1520只。就第三种规格的集装 箱(12X2.35X2.68m)而言,可将本实用新型以6层打包,装箱数量为1824 只。
将本实用新型装入上述三种规格的集装箱均能体现满箱而无浪费空间的 情形,体现出了对集装箱空间的充分利用,为企业减少运输成本极为有利, 而且由于不存在空间浪费,坍塌和晃荡现象消失。
综上所述,本申请人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十分理性地兼顾到了顾客利益即 生产厂商利益与运营部门利益即集装箱运输部门利益之间的平衡,打破了传 统格局,即打破了容器生产厂商与运营商之间各自为战的局面,对于目前所 崇尚的节约型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权利要求1、一种中空堆码容器,它包括容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本体(1)构成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棱(13、14、15、16),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棱(13、14、15、16)的高度为393.5mm,第一、第二棱(13、14)之间的间距为312.5mm,以及第二、第三棱(14、15)之间的间距为282.6mm,其中第一、第四棱(13、16)之间的间距是与第二、第三棱(14、15)之间的间距相等的;第一、第二棱(13、14)之间的间距是与第三、第四棱(15、16)之间的间距相等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堆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 二、第三、第四棱(13、 14、 15、 16)的高度是指从容器本体(1)的底沿(17)到 容器本体(1)的肩部(18)之间的距离。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堆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 二棱(13、 14)之间的间距为第一棱(13)的中心线到第二棱(14)的中心线之间 的距离;所述的第二、第三棱(14、 15)之间的间距为第二棱(14)的中心线到 第三棱(15)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空堆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线是 指棱的纵向中心线。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堆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本体 (1)的上部构成有把手(11)和盖(12),而所述的容器本体(1)的底部构成有用 于供所述的把手(11)容纳的把手容置凹腔(20)和用于供所述的盖(12)容纳 的盖容置凹腔(19)。
专利摘要一种中空堆码容器,属于包装容器技术领域。它包括容器本体,特点是所述的容器本体构成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棱的高度为393.5mm,第一、第二棱之间的间距为312.5mm,以及第二、第三棱之间的间距为282.6mm,其中第一、第四棱之间的间距是与第二、第三棱之间的间距相等的;第一、第二棱之间的间距是与第三、第四棱之间的间距相等的。优点能充分利用集装箱的容积率,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和节约运输成本,不会出现晃荡和坍塌的现象。
文档编号B65D1/00GK201245258SQ20082003593
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0日
发明者韩仁明 申请人:常熟市亚德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