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0441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尤其涉及一种变轨机构。
背景技术
在物体输送过程中,为满足输送需要,实现被输送物体能够按照要求到达多个指 定地点的目的,输送路线的设计需要不断变化,而且需要在输送路线上设置换向机构,在换 向机构的导引下,完成由一条线路进入到另一条线路的转换。例如,在铁路系统中,列车可 通过道岔机构完成由一条轨道进入到另一条轨道的需要;在各种自动生产线上也均设有类 似机构,通过横向进给装置,在水平方向驱动一段特殊过渡轨道和不同路线轨道对接,将检 验合格的产品和未达标产品分别输送到不同地点。在纺织行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也不断 开发设计各种自动运输方式,用于实现各车间之间以及各工艺环节之间的产品输送,最大 程度上减少输送过程中的人工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现有输送系统轨道间的 传递,一般是通过一个道岔配合一套轨道转换机构的方式来实现,轨道转换机构功能单一, 成本较高。为了提高输送系统自动选择运输线路的能力,因此需要设计更加合理的变轨机 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变轨机构,使 被输送物体借助一个变轨机构,实现在多条轨道之间的任意转换,结构合理,安装和操作方 便,成本低。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旋转导轨2、多条过渡导轨3、一个驱动电 机5以及支撑体;该旋转导轨2为多面柱体,该多面柱体的多个侧平面上分别设有一条输送 轨迹21,该输送轨迹21的入口与主导轨1出口平行对接,输送轨迹21的出口与其中一条过 渡导轨3入口平行对接,且该多面柱体的两端分别与驱动电机5和支撑体连接;该过渡导轨 3的入口与旋转导轨2 —个侧平面上的输送轨迹21出口平行对接,该过渡导轨3的出口与 多条支线导轨4中的一条导轨的入口平行对接;该支撑体支撑驱动电机5。前述的变轨机构,其中旋转导轨2多面柱体的侧平面数与一组支线导轨数相同。前述的变轨机构,其中旋转导轨2为具有四个侧平面、六个侧平面或者九个侧平 面的柱体。前述的变轨机构,其中旋转导轨2 —端设有驱动轴22,该驱动轴22上设有键槽,该 键槽通过联轴器10与驱动电机5的传动轴相连;旋转导轨2的另一端设有支撑轴23,该支 撑轴23上安装轴承11,该轴承11通过轴承座12与支撑体相连。前述的变轨机构,其中支撑体为固定式支撑体或者活动式支撑体。前述的变轨机构,其中固定式支撑体为两个,其分别位于旋转导轨2的两端;该固 定式支撑体由一个柱体61以及两块相互垂直连接一体的板体62和63构成,该柱体61 —
3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平行于主导轨1的一块板体62固定,垂直于主导轨1的另一块 板体63上设有一个通孔631 ;其中一个板体63的通孔631供驱动电机5的传动轴活动式 穿过后与旋转导轨2驱动轴22通过联轴器相连,另一个板体63的通孔631供轴承座12设 置,以使旋转导轨2支撑轴23上安装的轴承11定位在该轴承座12上。前述的变轨机构,其中活动式支撑体包括位于主导轨1和过渡导轨3下方且与该 主导轨1和过渡导轨3呈垂直状的横向导轨8以及在该横向导轨8上滑动的小车7,竖立在 小车7上且与横向导轨8呈平行状的两块车架板71上部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通孔72,其中 一块车架板71的通孔72供驱动电机5的传动轴活动式穿过后与旋转导轨2驱动轴22通 过联轴器相连,另一块车架板71的通孔72供轴承座12设置,以使旋转导轨2支撑轴23上 安装的轴承11定位在该轴承座12上;该两块车架板71下部两端分别设有对应的轴孔73, 该两端对应的轴孔73分别供横动电机9的驱动轴91穿设,该驱动轴91穿出两块车架板71 外侧的两端分别设置车轮74,该车轮74供小车7在横向导轨8上移动。前述的变轨机构,其中驱动电机5为步进式电机。本发明变轨机构的有益效果,该变轨机构安装在主导轨与支线导轨的过渡导轨之 间,使被输送物体借助该变轨机构,实现在多条轨道之间的任意转换,结构合理,安装和操 作方便,成本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旋转导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旋转导轨与支撑体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旋转导轨与支撑体安装示意图。图中主要标号说明1主导轨、2旋转导轨、21输送轨迹、22驱动轴、23支撑轴、3过 渡导轨、4支线导轨、5驱动电机、61柱体、62板体、63板体、631通孔、7小车、71车架板、72 通孔、73轴孔、74车轮、8横向导轨、9横动电机、91横动电机驱动轴、10联轴器、11轴承、12 轴承座。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变轨机构,其包括一个旋转导轨2、多条过渡导轨3、一 个驱动电机5以及支撑体;该旋转导轨2为多面柱体,该多面柱体的多个侧平面上分别设有 一条输送轨迹21,该输送轨迹21的入口与主导轨1出口平行对接,输送轨迹21的出口与其 中一条过渡导轨3入口平行对接,且该多面柱体的两端分别与驱动电机5和支撑体连接;该 过渡导轨3的入口与旋转导轨2 —个侧平面上的输送轨迹21出口平行对接,该过渡导轨3 的出口与多条支线导轨4中的一条导轨的入口平行对接;该支撑体支撑驱动电机5。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变轨机构,其中,该旋转导轨2多面柱体的侧平面数与 一组支线导轨数相同;该旋转导轨2为具有四个侧平面、六个侧平面或者九个侧平面的柱 体;该旋转导轨2 —端设有驱动轴22,该驱动轴22上设有键槽,该键槽通过联轴器10与驱 动电机5的传动轴相连;旋转导轨2的另一端设有支撑轴23,该支撑轴23上安装轴承11,该轴承11通过轴承座12与支撑体相连;该支撑体为固定式支撑体或者活动式支撑体;该 固定式支撑体为两个,其分别位于旋转导轨2的两端;该固定式支撑体由一个柱体61以及 两块相互垂直连接一体的板体62和63构成,该柱体61 —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平行 于主导轨1的一块板体62固定,垂直于主导轨1的另一块板体63上设有一个通孔631 ;其 中一个板体63的通孔631供驱动电机5的传动轴活动式穿过后与旋转导轨2驱动轴22通 过联轴器相连,另一个板体63的通孔631供轴承座12设置,以使旋转导轨2支撑轴23上 安装的轴承11定位在该轴承座12上;该活动式支撑体包括位于主导轨1和过渡导轨3下 方且与该主导轨1和过渡导轨3呈垂直状的横向导轨8以及在该横向导轨8上滑动的小车 7,竖立在小车7上且与横向导轨8呈平行状的两块车架板71上部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通 孔72,其中一块车架板71的通孔72供驱动电机5的传动轴活动式穿过后与旋转导轨2驱 动轴22通过联轴器相连,另一块车架板71的通孔72供轴承座12设置,以使旋转导轨2支 撑轴23上安装的轴承11定位在该轴承座12上;该两块车架板71下部两端分别设有对应 的轴孔73,该两端对应的轴孔73分别供横动电机9的驱动轴91穿设,该驱动轴91穿出两 块车架板71外侧的两端分别设置车轮74,该车轮74供小车7在横向导轨8上移动;该驱 动电机5为步进式电机。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变轨机构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四条支线导轨 4,根据四条支线导轨4设置旋转导轨2为具有四个侧平面的柱体,该四个侧平面上分别设 有一条输送轨迹21 ;每个侧平面上的输送轨迹21的设置位置是入口与主导轨1出口平行 对接,出口与四条过渡导轨3中的一条过渡导轨3入口平行对接;该驱动电机5轴依次穿过 小车7的一块车架板71的通孔72后,通过联轴器10与旋转导轨2的驱动轴22相连,旋转 导轨2的支撑轴23上装设轴承11,该轴承11位于轴承座12内,该轴承座12装设在另一 车架板71的通孔72内。将安装好旋转导轨2的小车7放置在横向导轨8上,启动横动电 机9,使小车7沿着横向导轨8移动到需要的支线导轨4的过渡导轨3与主导轨1之间的 位置,关闭横动电机9,使小车7位置固定;接着开启驱动电机5,使旋转导轨2第一个侧面 的输送轨迹21入口恰好与主导轨1的出口平行对接,输送轨迹21出口恰好平行对接物体 需要行走的第一条支线导轨4的过渡导轨3的入口,接通物体需要的第一条输送路径。如 果需要接通第二条支线导轨4,则控制驱动电机5旋转90度,即使旋转导轨2随之旋转90 度,这时旋转导轨2第二个侧面的输送轨迹21入口恰好与主导轨1的出口平行对接,输送 轨迹21出口恰好平行对接物体需要行走的第二条支线导轨4的过渡导轨3入口,接通物体 需要的第三条输送路径。采用同样的操作方式可以完成第三条输送路径和第四条输送路径 的接轨作业,让物体按照需要到达目的地。如图4、图5所示,本发明变轨机构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四条支线导轨4,在 四条支线导轨4的过渡导轨3与主导轨1之间的位置设置固定式支撑体;根据四条支线导 轨4设置旋转导轨2为具有四个侧平面的柱体,该四个侧平面上分别设有一条输送轨迹21 ; 每个侧平面上的输送轨迹21的设置位置是入口与主导轨1出口平行对接,出口与四条过渡 导轨3中的一条过渡导轨3入口平行对接;该固定式支撑体为两个,其分别位于旋转导轨2 的两端;该固定式支撑体由一个柱体61以及两块相互垂直连接一体的板体62和63构成, 该柱体61 —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平行于主导轨1的一块板体62固定,垂直于主导轨 1的另一块板体63上设有一个通孔631 ;其中一个支撑体的通孔631供驱动电机5的传动轴活动式穿过后与旋转导轨2驱动轴22通过联轴器10相连,另一个支撑体的通孔631供 轴承座12设置,以使旋转导轨2支撑轴23上安装的轴承11定位在该轴承座12上,完成旋 转导轨2的安装。开启驱动电机5,使旋转导轨2第一个侧面的输送轨迹21入口恰好与主 导轨1的出口平行对接,输送轨迹21出口恰好平行对接物体需要行走的第一条支线导轨4 的过渡导轨3的入口,接通物体需要的第一条输送路径。如果需要接通第二条支线导轨4, 则控制驱动电机5旋转90度,即使旋转导轨2随之旋转90度,这时旋转导轨2第二个侧面 的输送轨迹21入口恰好与主导轨1的出口平行对接,输送轨迹21出口恰好平行对接物体 需要行走的第二条支线导轨4的过渡导轨3入口,接通物体需要的第三条输送路径。采用 同样的操作方式可以完成第三条输送路径和第四条输送路径的接轨作业,让物体按照需要 到达目的地。根据设置支线导轨数设置具有相应数目侧面旋转导轨,使用时,控制驱动电机旋 转度数为360度除以旋转导轨侧面数,即可完成多种数量支线导轨的接轨作业,安装和使 用方便,成本低,效果理想。本发明变轨机构实施例使用的步进式电机为市售产品,但不限 定于此。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 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旋转导轨O)、多条过渡导轨(3)、一个驱动电 机(5)以及支撑体;该旋转导轨( 为多面柱体,该多面柱体的多个侧平面上分别设有一条 输送轨迹(21),该输送轨迹的入口与主导轨(1)出口平行对接,输送轨迹O 1)的出 口与其中一条过渡导轨C3)入口平行对接,且该多面柱体的两端分别与驱动电机( 和支 撑体连接;该过渡导轨⑶的入口与旋转导轨⑵一个侧平面上的输送轨迹出口平行 对接,该过渡导轨C3)的出口与多条支线导轨(4)中的一条导轨的入口平行对接;该支撑体 支撑驱动电机(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导轨(2)多面柱体的侧平面 数与一组支线导轨数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导轨(2)为具有四个侧平 面、六个侧平面或者九个侧平面的柱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导轨(2)—端设有驱动轴 (22),该驱动轴0 上设有键槽,该键槽通过联轴器(10)与驱动电机(5)的传动轴相连; 旋转导轨O)的另一端设有支撑轴(23),该支撑轴上安装轴承(11),该轴承(11)通 过轴承座(12)与支撑体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为固定式支撑体或者活 动式支撑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式支撑体为两个,其分 别位于旋转导轨( 的两端;该固定式支撑体由一个柱体(61)以及两块相互垂直连接一体 的板体(6 和(6 构成,该柱体(61) —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平行于主导轨(1)的 一块板体(6 固定,垂直于主导轨(1)的另一块板体(6 上设有一个通孔(631);其中一 个板体(6 的通孔(631)供驱动电机(5)的传动轴活动式穿过后与旋转导轨( 驱动轴 (22)通过联轴器相连,另一个板体(6 的通孔(631)供轴承座(1 设置,以使旋转导轨 (2)支撑轴上安装的轴承(11)定位在该轴承座(1 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式支撑体包括位于主 导轨(1)和过渡导轨C3)下方且与该主导轨(1)和过渡导轨C3)呈垂直状的横向导轨(8) 以及在该横向导轨(8)上滑动的小车(7),竖立在小车(7)上且与横向导轨(8)呈平行状的 两块车架板(71)上部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通孔(72),其中一块车架板(71)的通孔(72)供 驱动电机(5)的传动轴活动式穿过后与旋转导轨( 驱动轴0 通过联轴器相连,另一块 车架板(71)的通孔(7 供轴承座(1 设置,以使旋转导轨( 支撑轴上安装的轴 承(11)定位在该轴承座(1 上;该两块车架板(71)下部两端分别设有对应的轴孔(73), 该两端对应的轴孔(7 分别供横动电机(9)的驱动轴(91)穿设,该驱动轴(91)穿出两块 车架板(71)外侧的两端分别设置车轮(74),该车轮(74)供在横向导轨(8)上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 为步讲式电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轨机构,其包括一个旋转导轨、多条过渡导轨、一个驱动电机以及支撑体;该旋转导轨为多面柱体,该多面柱体的多个侧平面上分别设有一条输送轨迹,该输送轨迹的入口与主导轨出口平行对接,输送轨迹的出口与其中一条过渡导轨入口平行对接,且该多面柱体的两端分别与驱动电机和支撑体连接;该过渡导轨的入口与旋转导轨一个侧平面上的输送轨迹出口平行对接,该过渡导轨的出口与多条支线导轨中的一条导轨的入口平行对接;该支撑体支撑驱动电机;使被输送物体借助该变轨机构,实现在多条轨道之间的任意转换,结构合理,安装和操作方便,成本低。
文档编号B65G47/68GK102114980SQ20091024523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0日
发明者朱智伟, 李永利, 毕昱 申请人:天津宏大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