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络筒机的管纱探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7554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络筒机的管纱探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络筒机的管纱探 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络筒机在进行络纱的时候,需要对管纱的有无进行判断,以保证络纱工作正 常进行。目前,用于判断管纱有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采用气阀配合使用探纱传感 器的方法,即由气阀推动传感器,当循环运行至需要判断传感器信号时,气阀开始动作,推 动传感器探出进行探纱工作。当无管纱时,传感器则检测不到纱线信号,此时,由清纱器进 行判断是否进行换管循环。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在纱线崩断的情况下,清纱器会误判为无管 纱而进行换管,这样既浪费了资源,又降低了生产效率。此外,此种方法无法判断纱线是否 在纱路中,因此无法保证筒纱的质量。另外一种方法是采用探纱传感器与清纱器配合使用,可以检测到断纱情况若清 纱器检测到无纱线时,管纱吸嘴便去吸纱,由探纱传感器检测管纱吸嘴是否吸到纱,若检测 到管纱吸嘴吸到纱,说明出现的是断纱情况,便启动捻接设备进行捻接;若检测到管纱吸嘴 未吸到纱,则判断为无管纱,然后进行换管操作。但是,采用这种方法无法判断捻接后或者 换管后的纱线是否在纱路中运行,因此也无法保证筒纱的质量。基于以上原因,如何研发一个既可以检测到断纱又可以判断纱线是否在纱路中运 行的装置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络筒机管纱探纱装置不能同时检测到断纱和判断纱线 是否在纱路中运行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络筒机管纱探纱控制装置,即可以检测断纱、又可以 判断纱线是否在纱路中运行,操作简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种络筒机的管纱探测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预清纱器、管纱吸嘴以及用于检测 所述管纱吸嘴是否吸到纱的下管纱探测传感器和用于检测纱线是否在纱路中行走的上管 纱探测传感器;所述下管纱探测传感器和上管纱探测传感器将生成的检测信号反馈至控制 器,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管纱吸嘴上行或者下行。优选的,在所述预清纱器的下方设置有下导纱板,所述下管纱探测传感器安装在 所述下导纱板的下方。进一步的,在所述预清纱器的上方设置有与其配合使用的剪刀,所述上管纱探测 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剪刀的上方。优选的,所述上管纱探测传感器和下管纱探测传感器优选采用探纱传感器进行设 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络筒机管纱探测控制装置可以检测纱线状态,对断纱情况做出及时判断。并且,在将管纱的纱线运送至捻 接器的过程中,通过设置下管纱探测传感器,可以及时地判断出是出现断纱情况还是无管 纱情况;通过设置上管纱探测传感器,可以判断出捻接后或换管后纱线是否在纱路中正常 行走,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筒纱质量。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 将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络筒机的管纱探测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单锭结 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络筒机管纱探测控制装置,包括管纱吸嘴8、 上管纱探测传感器5、下管纱探测传感器6以及预清纱器10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 上管纱探测传感器5或下管纱探测传感器6的信号以及控制管纱吸嘴8的上行或下行。由 于控制器的连接关系复杂,在图1中没有表示出来。所述下管纱探测传感器6用于检测所 述管纱吸嘴8是否吸到纱,所述上管纱探测传感器5用于检测纱线是否在纱路中行走;所述 下管纱探测传感器6和上管纱探测传感器5将生成的检测信号反馈至控制器,通过控制器 控制所述管纱吸嘴8上行或者下行。为了符合行业标准以及便于仪器的维修,所述上管纱探测传感器5和下管纱探测 传感器6优选采用现有的探纱传感器进行设计。在所述预清纱器10的下方设置有下导纱板11,为了方便下管纱探测传感器6能够 准确探测管纱吸嘴8的吸纱情况,最好将下管纱探测传感器6安装在所述下导纱板11的下方。在自动络筒机的预清纱器10的上方通常设置有与其配合使用的剪刀9,如图1所 示,为了方便上管纱探测传感器5能够准确探测出纱路中的纱线信号,可以将所述上管纱 探测传感器5安装在所述剪刀9的上方,通过检测纱线是否从剪刀9的刀口之间穿过,来判 断纱线是否行走在正确的纱路中。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1中还包括筒纱1、清纱器3、筒纱吸嘴 2、捻接器4和管纱7。管纱7的纱线依次通过下导纱板11、预清纱器10、剪刀9、清纱器3 等部件,到达筒纱1处进行筒纱的缠绕,清纱器3可以实时检测纱线的瑕疵和断纱情况。其 中,清纱器3中无纱线包括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纱线崩断;第二种情况是当清纱器检测 到纱线有瑕疵时,清纱器检测头上的剪刀9便会将纱线剪断;第三种情况是无管纱。由于清纱器3实时检测纱线情况,当清纱器3检测到无纱线时,反馈信号至控制 器,控制器控制络筒机停止络纱,并且控制筒纱吸嘴2到达筒纱1位置进行吸纱。同时,管 纱吸嘴8下行到管纱吸纱点,开始对管纱7进行吸纱。管纱吸嘴8吸纱0. 5秒后,下管纱探 测传感器6开始工作,检测管纱吸嘴8是否吸到纱,如果没有纱,则说明无管纱,管纱吸嘴8 便行走到零点位置,等待换管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上管纱传感器5不工作,等待更换新管 纱后,管纱吸嘴8重复执行吸纱操作。若管纱吸嘴8第一次吸纱就吸到纱,说明是断纱情 况,管纱吸嘴8便携带所吸到的纱线上行到达零点位置等待,当筒纱吸嘴2吸纱成功并将纱线送到设定位置时,管纱吸嘴8开始上移送纱,在管纱吸嘴8送纱到达预捻接位置时,上管 纱探测传感器5开始工作,再次检测纱路中有无纱线,若有纱线,则说明管纱吸嘴8成功吸 纱且纱线在纱路中,此时管纱吸嘴8便继续上行,将纱线送到捻接器4,等待与筒纱吸嘴2 送过来的纱线进行捻接,然后预清纱器10关闭。若上管纱探测传感器5检测到纱路中没有 纱线,则判断可能是预清纱器10或者剪刀9未打开,则不进行捻接步骤,而是控制管纱吸嘴 8再次下行至管纱吸纱点重新吸纱,然后重复执行以上所述下管纱探测传感器6检测、管纱 吸纱嘴8送纱等操作。为了避免存在预清纱器10或者剪刀9 一直无法打开的情况,本实施 例优选设置如此重复2次后,若上管纱探测传感器5仍然检测不到纱路中有纱线,控制器发 出报警信号,由人工进行检测。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络筒机管纱探测控制装置进行管纱探测,清纱器3对纱线实时 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断线情况,在将管纱7的纱线运送至捻接器4的过程中,利用下管纱探 测传感器6首先检测是否吸到纱,这样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把管纱吸嘴8上移到预捻接位 置后再进行判断所造成的检测时间长的问题,提高了检测效率。与此同时,通过在预清纱器 10的上方设上管纱探测传感器5,以对管纱吸嘴8上移过程中纱线的行走路线进行检测,从 而可以确保纱线在纱路中正常行走,由此可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筒纱质量的设计目的, 避免了纱线崩断后而产生未绕完的管纱的情况。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 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 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 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络筒机的管纱探测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预清纱器以及管纱吸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纱探测控制装置中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管纱吸嘴是否吸到纱的下管纱探测传感器和用于检测纱线是否在纱路中行走的上管纱探测传感器;所述下管纱探测传感器和上管纱探测传感器将生成的检测信号反馈至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管纱吸嘴上行或者下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络筒机的管纱探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清纱器 的下方设置有下导纱板,所述下管纱探测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下导纱板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络筒机的管纱探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清纱器 的上方设置有与其配合使用的剪刀,所述上管纱探测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剪刀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络筒机的管纱探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上管纱探测传感器和下管纱探测传感器均为探纱传感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络筒机的管纱探测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预清纱器、管纱吸嘴以及用于检测所述管纱吸嘴是否吸到纱的下管纱探测传感器和用于检测纱线是否在纱路中行走的上管纱探测传感器;所述下管纱探测传感器和上管纱探测传感器将生成的检测信号反馈至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管纱吸嘴上行或者下行。采用该管纱探测控制装置可以检测纱线状态,对纱线有无情况做出及时判断。并且在将管纱的纱线运送至捻接器的过程中,通过设置下管纱探测传感器可以及时地判断出是出现断纱情况还是无管纱情况;通过设置上管纱探测传感器可以判断出捻接后纱线是否在纱路中正常行走,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筒纱质量。
文档编号B65H63/036GK201703913SQ20102029868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0日
发明者冀新, 朱起宏, 王海霞 申请人: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