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材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4017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材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铜直管拉拔机的管材上料装置,其属于管材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管材加工行业,尤其在铜管加工行业,拉拔机因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在很多企业中广泛应用。所谓拉拔机的上料是指将预加工管材套入带有拉拔芯头的拉拔杆上。在铜管实际拉拔中,前几道次的拉拔因为铜管长度较短,上料比较容易。但是,铜管经过多道次拉拔后,直径、壁厚就会不断减少,长度也逐渐变长。随着铜管长度的增长,人工上料就比较困难,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效率;铜直管拉拔中因为铜管较长,在开始拉拔的时候还能够平稳的进行,拉拔偏心误差较少,在拉拔结束前就会出现严重的偏心误差。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自动为拉拔机上料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人工为拉拔机上料比较困难、生产效率较低的不足, 提供一种管材上料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管材上料装置,包括动力机构、支架和壳体,所述动力机构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壳体设于支架上方,所述壳体内部通过转轴固定有相互对应的上辊轮和下辊轮,所述上辊轮和下辊轮的中间分别设有上凹槽和下凹槽,所述上凹槽和下凹槽组合形成管材放置孔;所述下辊轮所在的转轴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铜直管在加工中对表面、内部质量要求相当严格,为防止在铜管移动中划伤铜管表面,上凹槽和下凹槽组合形成的管材放置孔正好可以将铜管放入其中,达到了避免划伤铜直管的目的;在拉拔时能够保证全程的平稳性,减少了偏心误差;自动上料,节省了劳动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上辊轮所在转轴两侧的对称位置分别设有调节压紧机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随时保证对管材的固定的牢固性。进一步,所述动力机构为电机。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为皮带。进一步,所述调节压紧机构为弹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在图中,1、电机;2、支架;3、皮带;4、弹簧;5、下辊轮;6、壳体;7、上辊轮;8、上凹槽;9、管材放置孔;10、下凹槽;11、铜管;12、上料辊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一种管材上料装置,包括电机1、支架2和壳体6,所述电机1固定在支架2上;所述壳体6设于支架2上方,所述壳体6内部通过转轴固定有相互对应的上辊轮7和下辊轮 5,所述上辊轮7和下辊轮5的中间分别设有上凹槽8和下凹槽10,所述上凹槽8和下凹槽 10组合形成管材放置孔9 ;所述下辊轮5所在的转轴通过皮带3与电机1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所述上辊轮7所在转轴两侧的对称位置分别设有弹簧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其安装在上料辊道12上,将弹簧4的另一端固定在上料辊道上,然后将带有拉拔芯头的拉拔杆套入铜管11内,调节弹簧4的压紧力,使上辊轮 7与下辊轮5夹紧铜管11。打开电机1的电源,电机1通过皮带3带动下辊轮5旋转,下辊轮5的转动带动上辊轮7 —起旋转,同时,上辊轮7和下辊轮5的旋转带动铜管11向前移动,当铜管11到达拉拔位置时,关闭电机1的电源即可。上述过程实现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管材上料装置,包括动力机构、支架( 和壳体(6),所述动力机构固定在支架 (2)上;所述壳体(6)设于支架( 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内部通过转轴固定有相互对应的上辊轮(7)和下辊轮(5),所述上辊轮(7)和下辊轮(5)的中间分别设有上凹槽(8)和下凹槽(10),所述上凹槽(8)和下凹槽(10)组合形成管材放置孔(9);所述下辊轮(5)所在的转轴通过传动机构与动力机构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轮(7)所在转轴两侧的对称位置分别设有调节压紧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为电机(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皮带(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压紧机构为弹簧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材上料装置,其属于管材加工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为拉拔机上料比较困难、生产效率较低的缺陷,其主要包括动力机构、支架和壳体,所述动力机构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壳体设于支架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通过转轴固定有相互对应的上辊轮和下辊轮,所述上辊轮和下辊轮的中间分别设有上凹槽和下凹槽,所述上凹槽和下凹槽组合成为管材放置孔;所述下辊轮所在的转轴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拉拔机。
文档编号B65G13/02GK202016708SQ201120099738
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8日
发明者彭永聪, 赵钦海 申请人:山东中佳新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