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129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纸张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纸张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其在折叠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之前,进行压痕处理,以在纸张上形成作为折痕的纹线。由压痕处理在纸张上形成纹线,由此能够防止折痕中的调色剂脱落。而且,在由图像形成装置在纸张上形成图像时,在纸张的外周附近会形成余白。因此,已知一种纸张处理装置,用来进行上下裁切处理(以下简单记为“裁切处理”),从纸张的图像形成部分裁切余白部分。通过裁切余白部分,能够使形成于纸张的图像成为更美观的图像。此外,如日本特开2006-347714号公报所述,已知一种能够进行上述压痕处理与裁切处理这两种处理的纸张处理装置。可是,纸张处理装置在压痕处理中,是由两个部件夹住纸张、在纸张上形成纹线的。因此,纸张处理装置在进行压痕处理时,使纸张的输送停止,从而夹住纸张。而且,为了在进行压痕处理时在纸张所希望的位置形成纹线,以及在进行裁切处理时准确地裁切纸张的余白部分,纸张处理装置具有对纸张处理装置内的纸张的位置进行整合的功能。在此,纸张处理装置为了纸张的整合而使纸张的输送停止。在由纸张处理装置对纸张进行各种处理时,纸张输送的停止次数越少效率越高,但如日本特开2006-347714号公报所述那样,现有的纸张处理装置构成为为了纸张的整合与压痕处理,使纸张的输送最少停止两次的结构,因而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更有效地对纸张进行压痕处理及裁切处理的纸张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第一方面的发明是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输送纸张的输送装置;使纸张在规定位置停止并对该纸张的位置进行整合的整合装置;对由所述整合装置停止输送并整合位置后的纸张施加压痕的压痕装置;输送由所述压痕装置施加了压痕的纸张,同时裁切该纸张的余白部分的裁切装置;在完成所述整合装置对纸张的整合并且所述压痕装置施加了压痕后,所述输送装置将由所述整合装置停止输送的纸张向所述裁切装置输送。第二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方面发明的纸张处理装置中,所述整合装置被设置为使纸张相对于所述压痕装置的停止位置能够移动,在与由所述压痕装置对纸张施加压痕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使纸张停止,并对该纸张的位置进行整合。第三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或第二方面发明的纸张处理装置中,具有:从外部接收纸张并将纸张向下方引导的第一输送路径;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向下方延伸的第二输送路径;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与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的连接部分出并将纸张向该纸张输送路线的下游侧引导的第三输送路径;所述整合装置与压痕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路径;所述裁切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输送路径;所述输送装置将纸张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向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在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反转纸张的输送方向,再将纸张向第三输送路径输送。第四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三方面发明的纸张处理装置中,所述输送装置将纸张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向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使纸张自由下落至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内。第五方面的发明是在第四方面发明的纸张处理装置中,所述整合装置具有支承下落至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内的纸张的下端并对纸张的位置进行整合的支承部。第六方面发明是在第五方面发明的纸张处理装置中,所述整合装置设置为使所述支承部向上方移动,并将进行了压痕处理的纸张向所述第三输送路径输送,由此构成所述输送装置的一部分。第七方面发明是在第一方面发明的纸张处理装置中,所述整合装置具有引导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纸张沿输送方向的端部的引导部。第八方面发明是在第一方面发明的纸张处理装置中,所述压痕装置具有:设置在隔着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纸张的纸面而彼此相对的位置上的两个抵接部件;为使所述两个抵接部件相互接近或分离而使该两个抵接部件的至少一个部件动作的动作部;所述两个抵接部件的一个部件具有沿通过施加压痕而在纸张上形成的纹线延伸的突出部;所述两个抵接部件的另一个部件具有与所述突出部的形状啮合而设置的沟部。第九方面的发明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输送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了图像的纸张的输送装置;使纸张在规定位置停止并对该纸张的位置进行整合的整合装置;对由所述整合装置停止输送并整合了位置的纸张施加压痕的压痕装置;输送由所述压痕装置施加了压痕的纸张,同时裁切该纸张的余白部分的裁切装置;在完成所述整合装置对纸张的整合并且所述压痕装置施加了压痕后,所述输送装置将由所述整合装置停止输送的纸张向所述裁切装置输送。第十方面发明是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对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了图像的纸张施加压痕并进行裁切的、如第一方面发明的纸张处理装置;该图像形成系统连接为向所述纸张处理装置的所述输送装置交付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纸张。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纸张处理装置内部的主要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设置于第二输送路径及第三输送路径的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压痕部的立体图;图5是由抵接部件施加压痕的简要说明图;图6是裁切部的立体图;图7是涉及图像形成系统的控制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针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系统1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纸张处理装置200内部的主要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图像形成系统1具有:图像形成装置100、纸张处理装置200、骑马钉装订处理装置300、平钉装订处理装置400。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垂直方向作为Z方向,将沿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纸张处理装置200、骑马钉装订处理装置300以及平钉装订处理装置相互连接的方向的方向作为X方向,将与X方向及Z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Y方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在纸张上形成图像。具体地说,图像形成装置100例如具有:将作为记录介质而储备的纸张从供纸盒中取出并输送的输送部、将与位图数据对应的调色剂像在转印辊等一次转印部件上显影的显影部、将在一次转印部件上显影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鼓150等二次转印部件上的一次转印部、将转印到二次转印部件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由输送部所输送的纸张上的二次转印部、使转印后的调色剂像定影在纸张上的定影部、将由定影部进行定影处理后的纸张排出的出纸部等,从而在纸张上形成图像。而且,图像形成装置100将形成了图像并排出的纸张交付给纸张处理装置200。即图像形成系统1为了将从图像形成装置100排出的纸张交付给纸张处理装置200而进行连接。纸张处理装置200对纸张进行压痕与裁切。具体地说,纸张处理装置200具有:输送纸张的输送部210、使纸张在规定位置停止并对该纸张的位置进行整合的第一整合部220及第二整合部230、对由第一整合部220停止输送并由第一整合部220及第二整合部230进行了整合的纸张进行压痕的压痕部240(胶纸机(クリーサー))、在输送由压痕部240施加了压痕的纸张的同时裁切该纸张的余白部分的裁切部250(切纸机)。纸张处理装置200由输送部210输送自图像形成装置100交付的纸张,由第一整合部220使纸张停止,由第一整合部220及第二整合部230对纸张进行整合,并且由压痕部240进行压痕处理,将由压痕部240施加了压痕的纸张输送至裁切部250,在由裁切部250进行输送的同时裁切该纸张的余白部分。而且,纸张处理装置200将由裁切部250裁切后的纸张交付于骑马钉装订处理装置300。纸张处理装置200也可以将从图像形成装置100交付的纸张交付于骑马钉装订处理装置300,而不进行纸张处理装置200的各种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针对纸张处理装置200的各结构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叙述。骑马钉装订处理装置300对纸张进行一折为二的中间对折处理等。具体地说,骑马钉装订处理装置300例如具有:沿Y方向在纸张的规定位置进行折叠的中间对折部320、将由中间对折部320进行了中间对折的多页纸张堆叠并支承的鞍(鞍掛)部330、在中间对折位置对堆叠在鞍部330的多页纸张进行骑马钉装订的未图示的骑马钉装订部、使多页纸张被中间对折的书脊平整的平整处理部350、在鞍部330与平整处理部350之间输送纸张的输送部340、将由平整处理部350处理后的中间对折状态下堆叠的多页纸张交付给平钉装订处理装置400的未图示的输送部等。骑马钉装订处理装置300也可以将从纸张处理装置200交付的纸张交付给平钉装订处理装置400,而不进行骑马钉装订处理装置300的各种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平钉装订处理装置400对多页纸张进行平钉装订处理等。具体地说,平钉装订处理装置400例如具有:对从骑马钉装订处理装置300交付的多页纸张进行装订处理的装订处理部、在进行了装订处理后的多页纸张中为了对齐与书脊平行的端部而进行切下该端部的一部分的横切的页端裁切部、输出由所连接的各装置进行处理后的纸张的排出部等。平钉装订处理装置400也可以输出从骑马钉装订处理装置300交付的纸张,而不进行平钉装订处理装置400的各种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接着,详细地说明纸张处理装置200。纸张处理装置200具有:从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纸张并向下方引导的第一输送路径201、从第一输送路径201向下方延伸的第二输送路径202、从第一输送路径201与第二输送路径202的连接部分分出并将纸张向该纸张的输送路线的下游侧的装置引导的第三输送路径203。具体地说,纸张处理装置200内的纸张输送路径设置为,例如从位于图2所示的、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输送路径202的上端的分支点204分出第一输送路径201与第三输送路径203。而且,第一输送路径201是为了从图像形成装置100侧向分支点204使纸张下落而设置的输送路径。并且,第三输送路径203是为了从分支点204向骑马钉装订处理装置300侧使纸张上升而设置的输送路径。即纸张处理装置200内的纸张输送路径以分支点204为下端,将第三输送路径203与第一输送路径201设置为大致V字状,进而以分支点204为上端,形成第二输送路径202向下方延伸的大致Y字状。第一输送路径201、第二输送路径202以及第三输送路径203被设置为,在分支点204连接,能够在各输送路径之间使纸张通过。另外,第一输送路径201、第二输送路径202以及第三输送路径203都设置为,其Y方向的宽度为第二输送路径202中所输送的纸张在Y方向的最大宽度以上,能够使图像形成系统1所处理的所有尺寸的纸张通过。输送部210从第一输送路径201向第二输送路径202输送纸张,在第二输送路径202中反转纸张的输送方向,将纸张向第三输送路径203输送。具体地说,例如如图2所示,输送部210具有沿第一输送路径201、第二输送路径202以及第三输送路径203的各输送路径的位置所设置的第一输送辊211a,211b、第三输送辊213a,213b等。第一输送辊211a,211b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201中接收图像形成装置100所交付的纸张的位置上。而且,第三输送辊213a,213b设置在第三输送路径203中用来向骑马钉装订处理装置300交付纸张的纸张输出位置上。第一输送辊211a与第一输送辊211b以及第三输送辊213a与第三输送辊213b的各辊组分别设置在隔着所输送的纸张的路线相对的位置上,协同进行工作,在辊之间夹着纸张进行输送。各辊组的至少任一方与具有未图示的电动机等的驱动部连接并旋转,由此来输送纸张。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整合部220的动作来进行第二输送路径202的纸张在输送方向上的反转,即将下降进入第二输送路径202内的纸张抬升而进行输送。其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第一整合部220、第二整合部230以及压痕部240设置在第二输送路径202。而且,设置于第二输送部的第一整合部220、第二整合部230以及压痕部240的位置例如如图2所示,从分支点204向下方,按照第二整合部230、压痕部240、第一整合部220的顺序排列。裁切部250设置在第三输送路径203。而且,裁切部250例如如图2所示,设置在位于分支点204与第三输送辊213a,213b之间的位置。下面针对纸张处理装置200对纸张的输送、压痕以及裁切,按照纸张处理装置200内纸张的输送路径进行说明。如果纸张处理装置200在第一输送路径20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侧的纸张输入口201a接收到来自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纸张,则由第一输送辊211a,211b输送纸张,使纸张通过第一输送路径201,向分支点204侧移动。在此,根据图2所示的第一输送路径,向分支点204侧即相对于纸张输入口201a的下方引导纸张。而且,如果将纸张输送到使向第一输送路径201输送的纸张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侧的端部脱离第一输送辊211a,211b的夹持的位置,则纸张从第一输送路径201通过分支点204后自由下落,下落到第二输送路径202中。即输送部210从第一输送路径201向第二输送路径202输送纸张,使纸张自由下落至第二输送路径202内。图3是表示设置于第二输送路径202与第三输送路径203的各结构的立体图。如果从第一输送路径201下落至第二输送路径202的纸张下落到设置于第二输送路径下方的第一整合部220,则由第一整合部220支承其下端。在此,第一整合部220支承下落至第二输送路径202内的纸张的下端,并对该纸张的下端位置进行整合。而且,由第一整合部220对纸张的下端位置进行整合,由此纸张的上端位置也被整合。此外,第一整合部220被设置为相对于压痕部240能够移动纸张的停止位置,在与由压痕部240对纸张施加压痕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纸张停止并整合纸张。具体地说,第一整合部220例如如图2、图3所示具有纵向整合板221,其沿第二输送路径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并且支承纸张的下端,由此对纸张的下端位置进行整合。纵向整合板221通过驱动部222的动作,沿第二输送路径的延伸方向移动。驱动部222在后述的纸张处理控制部504的控制下,移动纵向整合板221的位置,使由纵向整合板221所支承的纸张的位置成为与由压痕部240对纸张施加压痕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由此,由纵向整合板221支承的纸张的位置与由压痕部240对纸张施加压痕的位置相对应。在此,纵向整合板221作为支承下落至第二输送路径202内的纸张的下端并对纸张的位置进行整合的支承部而发挥作用。而且,第二整合部230对纸张沿输送方向的端部的位置进行整合。在此,所谓的纸张沿输送方向的端部是指与纸张的下端正交的端部,即纸张在Y方向的两端。第二整合部230被设置为,对由输送部210所输送的纸张沿输送方向的端部进行引导。由此,能够更迅速地对进入第二输送路径202的纸张进行整合。具体地说,第二整合部230例如如图2、图3所示,具有横向整合板231,231,其设置在沿Y方向隔着由下落而进入第二输送路径202的纸张相对的位置上。横向整合板231,231被能够移动地设置为在Y方向上可相互接近或分离,通过驱动部232的动作,沿Y方向移动。第二整合部230相对于进入第二输送路径202并由第一整合部220支承下端的纸张在Y方向上的两端进行动作,使横向整合板231,231接近,从而使横向整合板231,231与纸张在Y方向的两端抵接,由此,对纸张在Y方向的两端的位置进行整合。在此,横向整合板231,231作为引导部而发挥作用,对由输送部210输送的纸张沿输送方向的端部进行引导。另外,横向整合板231,231设置为,沿Y方向的相互分离的调整范围为从对应于向第二输送路径202输送的纸张在Y方向上的最小宽度的宽度至对应于纸张在Y方向上的最大宽度的宽度以上,能够针对图像形成系统1所处理的所有尺寸的纸张进行整合。在此,如图2、图3所示,压痕部240在自由下落进入第二输送路径的纸张的进入方向上设置为位于第一整合部220与第二整合部230之间。而且,进入第二输送路径202的纸张,其下端由第一整合部220的纵向整合板221支承并停止输送,而且对该下端的位置进行整合,进而由第二整合部230的横向整合板231,231对纸张在Y方向上的两端的位置进行整合。压痕部240对由第一整合部220停止在第二输送部202内、并接受了第一整合部220与第二整合部230对位置的整合的纸张施加压痕。图4是压痕部240的立体图。具体地说,压痕部240例如如图4所示具有两个抵接部件241,242,其设置在隔着由输送部210输送并下落至第二输送路径202内的纸张的纸面彼此相对的位置上。抵接部件241,242都设置为其长度方向沿Y方向。抵接部件241固定在压痕部240的基部243。另一方面,抵接部件242被设置为能够在第二输送路径202内与纸张的纸面所沿着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上移动。抵接部件242与抵接部件241协同动作,夹住第二输送路径202内的纸张。抵接部件242的移动由动作部244进行。为了使两个抵接部件241,242相互接近或分离,动作部244使抵接部件242移动。动作部244例如具有:具备电动机等的驱动部、以及将驱动部的动作作为在第二输送路径202内与纸张的纸面所沿着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上的动作而向抵接部件242传递的传递部,在后述的纸张处理控制部504的控制下,使抵接部件242移动,由此夹住第二输送路径202内的纸张。图5是由抵接部件241,242施加压痕的简略说明图。抵接部件242具有沿通过施加压痕而在纸张上形成的纹线延伸的突出部242a。而且,抵接部件241具有与突出部242a的形状啮合而设置的沟部241a。突出部242a与沟部241a都沿着抵接部件242,241的长度方向即Y方向延伸。而且,突出部242a、沟部241a设置在抵接部件242,241彼此相对的面部。即在抵接部件241,242夹住纸张时,突出部242a与纸张在抵接部件242侧的纸面抵接,与位于隔着纸张相对的位置上的沟部241a协同动作,使纸张(例如图5所示的纸张P)沿突出部242a及沟部241a发生变形。另外,抵接部件241,242都设置为,其Y方向上的长度为向第二输送路径202所输送的纸张在Y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以上,能够对图像形成系统1所处理的所有尺寸的纸张施加压痕。而且,第二输送路径202设置为,其上下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为向第二输送路径202所输送的纸张在输送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以上,能够容纳图像形成系统1所处理的所有尺寸的纸张。如果完成了压痕部240的压痕处理,则第一整合部220支承并向上方抬起第二输送路径202内的纸张的下端,向第三输送路径203输送纸张。具体地说,第一整合部220通过驱动部222的动作,使纵向整合板221向上方移动,抬起施加了压痕的纸张,向第三输送路径203输送纸张。即第一整合部220构成输送装置的一部分。裁切部250输送向第三输送路径203抬起的纸张,并且裁切纸张的余白部分。图6是裁切部250的立体图。裁切部250例如如图6所示,具有:其长度方向沿Y方向而相互平行地设置且按照纸张的输送方向进行旋转的两根旋转部件251,252、设置于两根旋转部件251,252且与旋转部件251,252的旋转共同旋转来输送纸张的辊筒部251a,251a、以及裁切纸张的切刀251b,251c,252b,252c。旋转部件251,252分别是设置于隔着穿过裁切部250内的纸张的经过路线而相对的位置上的圆柱状部件,纸张穿过两根旋转部件251,252之间。旋转部件251,252与具有未图示的电动机等的驱动部连接并进行旋转。辊部251a,252a分别是与旋转部件251,252具有相同中心轴的圆柱状辊,设置为相互的外周面协同动作,来夹住穿过两根旋转部件251,252之间的纸张。即穿过两根旋转部件251,252之间的纸张由辊部251a,252a被保持在裁切部250内的Y方向的位置,并且被向上方输送。切刀251b,251c,252b,252c分别是与旋转部件251,252具有相同中心轴、圆状的外周部为刀刃的圆盘形刀具,其盘面沿与Y方向正交的平面而设置。切刀251b,251c设置在旋转部件251上,切刀252b,252c设置在旋转部件252上。而且,切刀251b,251c,252b,252c分别设置为,切刀251b与切刀252b在Y方向上相互啮合,切刀251c与切刀252c在Y方向上相互啮合。更具体地说,切刀251b与切刀252b、切刀251c与切刀252c分别设置为,在Y方向上,外周部的刀刃相互错开并相邻。纸张由辊部251a,252a保持在裁切部250内的Y方向的位置并进行输送,而且在切刀251b与切刀252b、切刀251c与切刀252c的相邻刀刃之间被裁切。由切刀251b,251c,252b,252c切下余白部分并向裁切部250的上方输送的纸张,由设置于裁切部250的上方的第三输送辊213a,213b进行输送,交付给骑马钉装订处理装置300。而且,裁切部250具有调整切刀251b,251c,252b,252c在Y方向的位置的调整部253。调整部253在Y方向上移动切刀251b,251c,252b,252c的位置,以便于按照向纸张处理装置200所输送的纸张在Y方向的两端中余白部分在Y方向上的宽度,从纸张上切下该余白部分。另外,由切刀251b,252b与切刀251c,252c对纸张进行切断的两点位置的间隔设置为,能够将向第三输送路径203所输送的纸张在Y方向上的最小宽度的余白部分缩短至能够切断的间隔,并且是向第三输送路径203所输送的纸张在Y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以上。即裁切部250能够对图像形成系统1所处理的所有尺寸的纸张的余白部分进行裁切处理,并且通过使切刀251b,252b与切刀251c,252c的位置为纸张在Y方向的外侧,能够不进行裁切处理就使纸张通过。图7是涉及图像形成系统1的控制的结构框图。图像形成系统1具有:接受涉及图像形成系统1动作的用户的输入操作并显示输出图像形成系统1的动作的操作显示部501、对图像形成系统1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的中央控制部502、对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图像形成控制部503、对纸张处理装置200的动作进行控制的纸张处理控制部504、对骑马钉装订处理装置300的动作进行控制的骑马钉装订处理控制部505、以及对平钉装订处理装置400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平钉装订处理控制部506。操作显示部501例如具有触摸面板方式的操作显示装置以及用于各种输入的开关、按键等,向中央控制部502发送与用户输入内容对应的信号。中央控制部502、图像形成控制部503、纸张处理控制部504、骑马钉装订处理控制部505以及平钉装订处理控制部506分别具有:CPU、RAM、ROM等,读出与处理内容对应的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并进行处理。中央控制部502按照经由操作显示部501输入的用户的输入内容,对纸张的大小及图像形成时的颜色数(例如彩色/灰度级/黑白等)、压痕及余白部分裁切的实施/不实施、被骑马钉装订的一部分纸张的页数等图像形成系统1的各种设定进行设定。而且,中央控制部502对图像形成控制部503、纸张处理控制部504、骑马钉装订处理控制部505以及平钉装订处理控制部506的各控制部输出用来进行与设定内容对应的处理的命令。各控制部按照命令,控制作为各控制对象的装置的动作。在此,特别针对纸张处理控制部504的动作进行说明。纸张处理控制部504使输送部210的各辊动作,由输送部210输送纸张。而且,纸张处理控制部504利用输送部210使纸张下落至第二输送路径202后,控制驱动部222及驱动部232,并根据纸张的尺寸,控制第一整合部220的纵向整合板221以及第二整合部230的横向整合板231,231的位置,对纸张相对于压痕部240的位置进行整合,并且在第二输送路径202内使纸张停止。此外,纸张处理控制部504在设定进行压痕处理的情况下,由第一整合部220及第二整合部230对纸张进行整合与定位后,控制动作部244,使压痕部240的抵接部件242动作,夹住纸张,由此对纸张进行压痕处理。而且,纸张处理控制部504在压痕处理之后,使第一整合部220的纵向整合板221向上方移动,将施加了压痕的纸张向第三输送路径203的裁切部250输送。此外,纸张处理控制部504在设定进行裁切处理的情况下,控制调整部253的动作,使切刀251b,252b与切刀251c,252c的位置向对应于纸张的余白部分的位置移动。而且,纸张处理控制部504使裁切部250的旋转部件251,252旋转并输送纸张,并且由切刀251b,252b与切刀251c,252c切下余白部分。另外,纸张处理控制部504在设定不进行压痕处理的情况下,使压痕部240的抵接部件241与抵接部件242分离,使纸张通过。而且,纸张处理控制部504在设定不进行裁切处理的情况下,使切刀251b,252b与切刀251c,252c的位置向纸张的通过位置的外侧移动,不用伴随着裁切部250切下余白部分来输送纸张。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在由第一整合部220及第二整合部230整合纸张并由压痕部240施加压痕时,使纸张停止,完成压痕处理后,将纸张向裁切部250输送,所以,能够使由纸张处理装置200输送的纸张的输送停止次数只为一次,在该一次输送停止的同时由第一整合部220及第二整合部230对纸张进行整合与用来进行压痕处理的纸张进行定位。即因为能够减少压痕处理与裁切处理中纸张输送的停止次数,所以能够大幅减少因纸张的整合与定位等所产生的纸张的待机时间,能够更有效地对纸张进行压痕处理与裁切处理。而且,第一整合部220设置为能够移动纸张相对压痕部240的停止位置,在与由压痕部240对纸张施加压痕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纸张停止并进行整合,所以,能够将由第一整合部220使纸张停止与纸张相对于压痕部240的定位一起进行。即不需要只为了调整压痕部240对纸张进行压痕的位置而使纸张或压痕部240移动,能够更有效地对纸张进行压痕处理与裁切处理。此外,纸张处理装置200具有:从外部接收纸张并向下方引导纸张的第一输送路径201、从第一输送路径201向下方延伸的第二输送路径202、从第一输送路径202与第二输送路径202的连接部即分支点204分出并将纸张向该纸张输送路线的下游侧的骑马钉装订处理装置300引导的第三输送路径203,第一整合部220、第二整合部230以及压痕部240设置在第二输送路径202,裁切部250设置在第三输送路径203,纸张处理装置200输送纸张,使纸张从第一输送路径201下降至第二输送路径202,在第二输送路径202反转纸张的输送方向,然后再从第二输送路径202抬起纸张,向第三输送路径203输送纸张,因此,能够在上下方向的第二输送路径202中对纸张进行整合与压痕处理,在为了向下游侧的装置(骑马钉装订处理装置300)输送纸张而抬起纸张的过程中进行裁切处理,并且相对于图像形成系统1整体的纸张的输送方向(X方向),能够缩短由纸张处理装置200所进行的纸张的输送距离,所以能够使图像形成系统1更小型化。此外,因为输送部210从第一输送路径201向第二输送路径202输送纸张,并使纸张自由下落至第二输送路径202内,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少向第二输送路径202输送纸张的输送辊等的结构,能够使纸张处理装置200形成为更简易的结构。而且,因为第一整合部220具有支承下落至第二输送路径202内的纸张的下端并对纸张的上下端位置进行整合的纵向整合板221,所以能够在纸张的整合中利用因重力使纸张下降的作用力,能够以更简易的结构对纸张进行整合。此外,因为第一整合部220设置为使纵向整合板221向上方移动并将施加了压痕的纸张向第三输送路径203输送,由此构成输送装置的一部分,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少从第二输送路径202向第三输送路径203输送纸张的输送辊等的结构,能够使纸张处理装置200形成为更简易的结构。而且,因为横向整合板231,231对向压痕部240所输送的纸张沿输送方向的端部进行引导,所以能够将向第二输送路径202输送的纸张引导向第二整合部230,而且因为该引导有助于对纸张沿输送方向的端部的位置进行整合,所以,能够由第二整合部230向第二输送路径202引导纸张、以及更快速地整合纸张。此外,压痕部240具有:设置在隔着由输送装置所输送的纸张的纸面而彼此相对的位置上的两个抵接部件241,242、以及为使两个抵接部件241,242相互接近或分离而使抵接部件242动作的动作部244,抵接部件242具有沿通过施加压痕而在纸张上形成的纹线延伸的突出部242a,抵接部件241具有与突出部242a的形状啮合而设置的沟部241a,所以,能够通过抵接部件241,242的夹持对纸张施加压痕,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施加压痕。另外,本次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不应该认为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上述的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范围来表示,目的在于包括与权利要求范围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动作部244只使两个抵接部件241,242中的抵接部件242动作,但也可以使抵接部件241动作,或者使两个抵接部件241,242都动作。而且,第二整合部230使两个横向整合板231,231都动作,但也可以根据纸张在Y方向的尺寸使任一个横向整合板动作。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纸张处理装置200内的纸张输送路径的形状及各部的配置都只是一例,不限于此。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的压痕部240位于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输送路径202中第一整合部220与第二整合部230之间,但这只是一例,不限于此,可以将各部配置为在随着纸张的整合而停止纸张输送时进行压痕处理,之后进行裁切处理。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独立设置第一整合部220与第二整合部230,但也可以只设置任意一个整合部,或者设置一个具有两种功能的整合部。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整合部220的纵向整合板221相对压痕部240的移动,对压痕部240所形成的压痕位置与纸张的位置进行定位,但也可以使压痕部240所形成的压痕位置能够相对纸张的整合位置移动。例如,可以举出具有相对于固定在规定位置的纵向整合板221被可移动地设置的压痕部240的结构等。此外,纸张自由下落至第二输送路径202、以及由纵向整合板221从第二输送路径202向第三输送路径203抬起纸张都只是纸张输送的一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将从第一输送路径201所输送的纸张向第二输送路径内引导的输送辊、以及用来从第二输送路径202向第三输送路径203输送纸张的输送辊等。而且,构成图像形成系统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纸张处理装置200的其他各装置也可以作为单独的装置而被设置与连接,也可以将其他的几个或全部的装置作为一个装置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置具有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功能、以及对利用该功能形成了图像的纸张进行输送、并进行整合、压痕处理及裁切处理的上述纸张处理装置200的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此外,针对构成图像形成系统1的各装置的控制,也可以通过将几个或全部装置的控制部形成一个控制部,对图像形成系统1的各装置进行控制。本中国专利申请基于2012年4月2日向日本专利局所提交的第2012-083447号专利申请主张巴黎公约的优先权,将该日本专利申请作为用来订正本中国专利申请的误译的依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