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式防堵塞电弧炉供料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65893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车式防堵塞电弧炉供料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式防堵塞电弧炉供料装置,包括电弧炉供料料斗和料斗小车;料斗小车包括水平设置的车板体,车板体向下连接有轮轴;以料斗小车的移动方向为前向,轮轴的左右两端伸出车板体的左右两侧边并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有车轮;车板体的中部设有落料通孔,车板体上表面上围绕落料通孔设有上大下小的锥台形支撑筒,支撑筒的内表面与料斗下筒体外表面相适配,下筒体下部插设并支撑连接在支撑筒内。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厂房内利用车轮方便灵活地移动,无须每次移动都使用吊具。本实用新型能到达吊具无法到达的地方,提高了电弧炉供料料斗进料和出料的灵活性,提高了厂房内各种设备布置的灵活性。
【专利说明】车式防堵塞电弧炉供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耐火材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弧炉供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耐火材料的生产过程中,电弧炉供料料斗是一种常用的为电弧炉供料的设备。现有的电弧炉供料料斗装满料后移动时是依靠吊具吊起来后移动,不能够在地面灵活移动。受吊具的限制,料仓等厂房设备的布置也受到限制。
[0003]如图1至图3所示,现有的电弧炉供料料斗包括圆筒形上筒体51,上筒体51向下连接有锥台形下筒体52,下筒体52下端开口作为料斗出料口 53,上筒体51上端开口作为料斗进料口 54 ;上筒体51上端设有定位杆55,定位杆55内穿设有阀杆56,阀杆56顶端向上伸出料斗进料口 54并设有吊环58,阀杆56底端向下伸出料斗出料口 53并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圆盘形阀板57,阀板57直径大于料斗出料口 53直径,阀板57和阀杆56组成出料阀。
[0004]现有的电弧炉供料料斗具有如下缺陷:
[0005]1.如图2和图3所示,由于上筒体51呈圆柱形,因此在批量存储、运输电弧炉供料料斗时,相邻电弧炉供料料斗之间仅在相切的一条紧向直线处相互接触,这种线接触的方式,一方面相互间摩擦力小、容易使相邻电弧炉供料料斗发生相互位移,也给将各电弧炉供料料斗初始排列整齐带来了难度,另一方面在运输途中发生振荡碰撞时,相互接触的一条线处集中受力,易发生变形、损坏。
[0006]2.如果上筒体51较薄,则会因节省材料而降低制造成本,但同时会带来料斗强度较小、容易损坏的缺陷。如果要克服料斗强度较小的缺陷,传统的办法又只能增加筒体壁厚,从而大大增加制造成本。目前没有既能够提升料斗强度、又不过多增加制造成本的方法。
[0007]3.在开阀卸料时,在水平设置的阀板57上会堆积许多物料,造成卸料不完全的现象。
[0008]4.在加料以及储料时,阀板57与出料口 53处的下筒体52接触不够紧密,会出现物料泄漏的现象。
[0009]5.在卸料时,有时会发生物料聚集在料斗内、下料不畅的现象。物料尤其易于在料斗底部抱团、堆积。
实用新型内容
[00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地面灵活移动的车式防堵塞电弧炉供料
装直。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车式防堵塞电弧炉供料装置包括电弧炉供料料斗和料斗小车;电弧炉供料料斗包括圆筒形上筒体,上筒体向下连接有上大下小的锥台形下筒体,下筒体下端开口作为料斗出料口,上筒体上端开口作为料斗进料口,上筒体和下筒体组成料斗的筒体;上筒体上端水平设有十字形定位杆组,上筒体下部水平设有十字形加强杆组;上筒体轴线处设有阀杆,阀杆穿过所述定位杆组和加强杆组,阀杆顶端向上伸出料斗进料口,阀杆底端向下伸出料斗出料口并连接有尖端朝上的圆锥体,圆锥体底面直径大于料斗出料口直径,圆锥体和阀杆组成出料阀;所述圆锥体侧面设有橡胶防漏层,所述锥台形下筒体的底端呈与所述橡胶防漏层相适配的环状锥台面;所述料斗筒体内的阀杆上设有两个以上拨料杆,各拨料杆沿阀杆上下间隔设置;料斗小车包括水平设置的车板体,车板体向下连接有轮轴;以料斗小车的移动方向为前向,轮轴的左右两端伸出车板体的左右两侧边并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有车轮;车板体的中部设有落料通孔,车板体上表面上围绕落料通孔设有上大下小的锥台形支撑筒,支撑筒的内表面与所述下筒体外表面相适配,支撑筒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筒体的下端直径并小于下筒体的上端直径;所述下筒体下部插设并支撑连接在所述支撑筒内。
[0012]所述下筒体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所述上筒体上下间隔设有两道水平设置的环形槽,两道环形槽内分别紧配合设有橡胶板,橡胶板的外边缘凸出环形槽并呈方形;所述阀杆顶部设有吊环。
[0013]所述橡胶板的表面设有波纹状或网格状的防滑纹;所述阀杆顶部焊接有水平设置的杆状手柄;所述拨料杆沿所述阀杆上下间隔设有4个。
[0014]本实用新型的车式防堵塞电弧炉供料装置能够在厂房内利用车轮方便灵活地移动,无须每次移动都使用吊具,且能够推动本实用新型到达吊具无法到达的地方,大大提高了电弧炉供料料斗进料和出料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厂房内各种设备布置的灵活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电弧炉供料料斗的结构,能够避免以往卸料不完全以及卸料前物料出现泄漏的现象,在物料发生积聚、堵塞时又能够打散物料、使物料顺畅流出。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制造、运输和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现有电弧炉供料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7]图3是批量存储或运输时现有多个电弧炉供料料斗排列在一起的俯视示意图。
[0018]图4是电弧炉供料料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图4的A —A剖视图;
[0020]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0021]图7是橡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批量存储或运输时多个电弧炉供料料斗排列在一起的俯视示意图;
[0023]图9是开阀状态下电弧炉供料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
[0026]图12是图10中料斗小车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图12中箭头方向为料斗小车的运动方向。
[0028]如图4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式防堵塞电弧炉供料装置包括包括电弧炉供料料斗和料斗小车。
[0029]电弧炉供料料斗包括圆筒形上筒体1,上筒体1向下连接有上大下小的锥台形下筒体2,下筒体2下端开口作为料斗出料口 3,上筒体1上端开口作为料斗进料口 4,上筒体1和下筒体2组成料斗的筒体。
[0030]如图4至图9所示,上筒体1上端水平设有十字形定位杆组5,上筒体1下部水平设有十字形加强杆组6 ;上筒体1轴线处设有阀杆7,阀杆7穿过所述定位杆组5和加强杆组6,阀杆7顶端向上伸出料斗进料口 4,阀杆7底端向下伸出料斗出料口 3并连接有尖端朝上的圆锥体8,圆锥体8底面直径大于料斗出料口 3直径,圆锥体8和阀杆7组成出料阀;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圆锥体8侧面设有橡胶防漏层9,所述锥台形下筒体2的底端21呈与所述橡胶防漏层9相适配的环状锥台面;所述料斗筒体内的阀杆7上设有两个以上拨料杆10,各拨料杆10沿阀杆7上下间隔设置,优选沿所述阀杆7上下间隔设置4个拨料杆10。
[0031]如图10 —图12所示,料斗小车包括水平设置的车板体22,车板体22向下连接有轮轴23 ;以料斗小车的移动方向为前向,轮轴23的左右两端伸出车板体22的左右两侧边并分别通过轴承24连接有车轮25 ;车板体22的中部设有落料通孔26,车板体22上表面上围绕落料通孔26设有上大下小的锥台形支撑筒27,支撑筒27的内表面与所述下筒体2的外表面相适配,支撑筒27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筒体2的下端直径并小于下筒体2的上端直径;所述下筒体2的下部插设并支撑连接在所述支撑筒27内。所述圆锥体8的下端直径小于落料通孔26的直径。
[0032]所述轮轴23和其两端安装的车轮25组成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在所述车板体22的前部和后部对称设有两套。
[0033]所述支撑筒27的外表面沿周向均匀设有4个加强板29,加强板29连接在支撑筒27和车板体22之间。
[0034]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圆锥体8既可以是空心圆锥体,也可以是实心圆锥体。
[0035]如图5和图7所示,所述下筒体2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11。所述上筒体1上下间隔设有两道水平设置的环形槽12,两道环形槽12内分别紧配合设有橡胶板13,橡胶板13的外边缘凸出环形槽12并呈正方形。
[0036]如图4至图9所示,所述阀杆7顶部设有吊环14,既便于使用吊具的吊钩钩住吊环14、从而吊起本实用新型中的的电弧炉供料料斗,又便于操作人员用手握持吊环14进行操作。
[0037]所述橡胶板13的表面设有波纹状或网格状的防滑纹(图未示),当然防滑纹也可以设置为花纹状等其他细小防滑纹路。
[0038]如图4至图9所示,所述阀杆7顶部焊接有水平设置的杆状手柄15。当料斗内出现物料积聚现象时,操作人员可以用手握住杆状手柄15的两端旋转杆状手柄15或上下往复抽动,从而带动各拨料杆10在料斗筒体内旋转或上下运动、将积聚的物料打散,使物料能够顺畅地从出料口 3排出。
[0039]十字形定位杆组5和十字形加强杆组6强化了筒体结构,既提升了料斗强度,相比增加筒体壁厚又节约了制造成本。
[0040]由于所述圆锥体8与出料口 3相接触的表面为倾斜面,因此开阀后,物料不会在圆锥体8的表面堆积,而会沿着圆锥体8侧面向下流动,这样就避免了以往使用图1所示的水平阀板57带来的物料堆积在阀板上、卸料不完全的现象。
[0041]批量运输或存储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弧炉供料料斗时,如图8所示,相邻电弧炉供料料斗的接触部位为橡胶板13的侧面。由于橡胶板13外轮廓(即所述橡胶板的外边缘)呈正方形,因此各电弧炉供料料斗能够方便地整齐、紧密地排列在一起,非常易于排列。另外由于相邻电弧炉供料料斗的接触部位为橡胶板13的侧面,因此相较以往料斗筒体(现有的料斗筒体皆为金属筒体)线接触的方式大大增强了摩擦力,在运输或存放时,电弧炉供料料斗之间不易因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相互位移。在运输途中发生振荡碰撞时,相互接触的橡胶板13侧面为受力处。侧面受力相较以往相互接触的一条线处集中受力,在受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点所受压强更小;再加上橡胶板13固有的缓冲作用,电弧炉供料料斗的筒体在运输途中能够得到良好保护,不会发生变形、损坏。
[0042]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装料以及向电弧炉加料以前,可以将橡胶板13从上筒体1上取下。
[0043]装料时,将本实用新型推动到料仓出料口处接料,相比以往必须使用吊具吊运相t匕,大大提高了使用灵活性,并且使厂房内料仓的布置不必再考虑吊具能够到达的范围,也增强了厂房内设施布置的灵活性,从而给使用者带来很大方便。料斗筒体依靠自身重力压在所述圆锥体8表面设置的橡胶防漏层9上。由于橡胶具有弹性,因此料斗筒体压上后其下端会陷进橡胶防漏层9,从而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避免以往加料、储料时物料泄漏的现象。
[0044]向电弧炉加料时,可以在杆状手柄15与十字形定位杆组5之间装入防漏块28,防漏块28可以支撑十字形定位杆组5,防止阀杆7和圆锥体8向下运动导致物料泄漏。装好防漏块28后,将本实用新型推动到适合吊具吊运的地方,使用吊具钩住吊环14,将电弧炉供料料斗吊起、与料斗小车的支撑筒27分离后,防漏块28已不再承受物料重力,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将防漏块28取下来。取下防漏块28后,将电弧炉供料料斗吊运至电弧炉加料口上方,使用支撑物支撑住下筒体外表面,然后使吊具不再向吊环14施加向上起吊的力,此时在物料重力的作用下,所述圆锥体8受压向下移动,从而实现开阀动作,物料沿出料口 3流出并落入电弧炉。
[0045]加料时如果发生物料积聚现象,可以启动振动电机11,还可以用手旋转杆状手柄15或上下往复抽动杆手柄15。在振动作用、拨料杆10旋转拨料作用以及拨料杆10上下往复搅动物料的作用下,筒体内的积聚物料被分散开来,实现顺畅地卸料。
[0046]总之,本实用新型的车式防堵塞电弧炉供料装置能够在厂房内利用车轮方便灵活地移动,无须每次移动都使用吊具,且能够推动本实用新型到达吊具无法到达的地方,大大提高了电弧炉供料料斗进料和出料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厂房内各种设备布置的灵活性。
[0047]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车式防堵塞电弧炉供料装置在强化筒体结构的同时相比以往节约成本,在储存或运输电弧炉供料料斗时便于排列整齐,并能够防止料斗筒体因运输振荡而变形、损坏。本实用新型还能够避免以往卸料不完全以及卸料前物料出现泄漏的现象,在物料发生积聚时又能够打散物料、使物料顺畅流出。
[004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车式防堵塞电弧炉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弧炉供料料斗和料斗小车;电弧炉供料料斗包括圆筒形上筒体,上筒体向下连接有上大下小的锥台形下筒体,下筒体下端开口作为料斗出料口,上筒体上端开口作为料斗进料口,上筒体和下筒体组成料斗的筒体;上筒体上端水平设有十字形定位杆组,上筒体下部水平设有十字形加强杆组;上筒体轴线处设有阀杆,阀杆穿过所述定位杆组和加强杆组,阀杆顶端向上伸出料斗进料口,阀杆底端向下伸出料斗出料口并连接有尖端朝上的圆锥体,圆锥体底面直径大于料斗出料口直径,圆锥体和阀杆组成出料阀;所述圆锥体侧面设有橡胶防漏层,所述锥台形下筒体的底端呈与所述橡胶防漏层相适配的环状锥台面;所述料斗筒体内的阀杆上设有两个以上拨料杆,各拨料杆沿阀杆上下间隔设置;料斗小车包括水平设置的车板体,车板体向下连接有轮轴;以料斗小车的移动方向为前向,轮轴的左右两端伸出车板体的左右两侧边并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有车轮;车板体的中部设有落料通孔,车板体上表面上围绕落料通孔设有上大下小的锥台形支撑筒,支撑筒的内表面与所述下筒体外表面相适配,支撑筒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筒体的下端直径并小于下筒体的上端直径;所述下筒体下部插设并支撑连接在所述支撑筒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式防堵塞电弧炉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筒体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所述上筒体上下间隔设有两道水平设置的环形槽,两道环形槽内分别紧配合设有橡胶板,橡胶板的外边缘凸出环形槽并呈方形;所述阀杆顶部设有吊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式防堵塞电弧炉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板的表面设有波纹状或网格状的防滑纹;所述阀杆顶部焊接有水平设置的杆状手柄;所述拨料杆沿所述阀杆上下间隔设有4个。
【文档编号】B65D90/00GK203461357SQ201320557645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0日
【发明者】董寿勇, 张松善, 钱长见 申请人:郑州京华耐火材料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