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浮顶储罐浮盘中央自动虹吸式排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85213阅读:774来源:国知局
外浮顶储罐浮盘中央自动虹吸式排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外浮顶储罐浮盘中央自动虹吸式排水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排水管道泄漏隐患、日常管理和维护困难、储罐作业周期较长、开罐检修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外浮顶储罐浮盘中央自动虹吸式排水装置,主要包括吸水管、排水管、罐顶平台集水罩,吸水管入口位于浮盘的集水坑内,吸水管出口与软管相连,软管出口与Ⅰ段排水管相连,Ⅰ段排水管出口与罐顶平台集水罩底部汇水管线出口、Ⅱ段排水管入口通过三通连接,Ⅱ段排水管出口为U型;其中,罐顶平台集水罩底部汇水管线出口与Ⅱ段排水管的下水段相连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外浮顶储罐浮盘的排水系统。
【专利说明】外淳顶储罐淳盘中央自动虹吸式排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浮顶储罐浮盘中央自动虹吸式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浮顶储罐的浮盘在雨天需及时向罐外排放浮盘上的积水,防止浮盘沉没或倾斜。 当前浮顶储罐浮盘中央排水系统是通过罐内穿越油层的排水管道向罐外排水,当浮盘集水 坑集水时,浮球浮起即开始排水,排水管道是由多个管道通过万向接头连接而成。
[0003] CN201120406251公开了储罐用的组合式外浮盘,包括有中间浮盘、船舱和排水装 置,所述船舱设置于所述中间浮盘的外周,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有集水箱和排水管,且所述集 水箱设置于所述中间浮盘的内部、位于所述中间浮盘的中心位置,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接 于所述集水箱的底部,所述集水箱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滤孔所在的位 置高于位于所述集水箱的外侧的所述中间浮盘的上表面,且所述集水箱的顶部还设置有一 盖板,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接于相对于所述过滤网、靠近所述集水箱的中心的一侧的集水 箱的底部。
[0004] 这种设置方式的主要问题是罐内排水管道的接头处容易出现泄漏。由于浮盘上下 浮动,浮动高度差达十多米,罐内排水管的连接头处泄漏后导致油品从排水管道泄漏至罐 夕卜。经调研,许多浮顶储罐在运行几年后常出现中央排水管道漏油事故,在不清罐的情况下 无法维修排水管道,影响储罐的正常作业。另外,排水管道长期浸泡在油层内,造成油品腐 蚀排水管道,也不便于日常检查维护,弊端较多。
[0005] 本发明有针对性的解决了该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排水管道泄漏隐患、日常管理和维 护困难、储罐作业周期较长、开罐检修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外浮顶储罐浮盘中央 自动虹吸式排水装置。该装置用于外浮顶储罐浮盘的排水系统,具有可彻底消除罐内排水 管道泄漏的隐患,方便日常管理和维护,延长储罐的作业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
[0007]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外浮顶储罐浮盘中央自动虹 吸式排水装置,主要包括吸水管、排水管、罐顶平台集水罩,吸水管入口位于浮盘的集水坑 内,吸水管出口与软管相连,软管出口与I段排水管相连,I段排水管出口与罐顶平台集水 罩底部汇水管线出口、II段排水管入口通过三通连接,II段排水管出口为U型;其中,罐顶 平台集水罩底部汇水管线出口与II段排水管的下水段相连。
[0008]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罐顶平台集水罩内设有金属浮球。
[0009]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I段排水管沿扶梯敷设,II段排水管沿罐壁垂直敷 设。
[0010]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II段排水管出口设置金属浮球或电磁阀等远程控 制阀门,采用金属浮球时,在排水管出口设置金属浮球导向筒。 toon]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排水管的套数和管径由当地的降雨量和浮盘面积计算 获得;集水罩的接水面积由当地的降雨量计算获得;若集水罩计算面积过大,现场不便实 施,则利用罐顶的操作平台和罐壁抗风圈作为集水罩。
[0012]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软管长度根据浮盘的升降高度估算。
[0013]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II段排水管出口位于地面集水坑内。
[0014] 本专利采用虹吸原理,当排水管内的水压大于一定值后,排水管出口打开,排水管 内积累的水柱迅速排出管外,使得排水管内在瞬间形成负压,这样浮盘集水坑内的集水即 可通过虹吸原理被吸至排水管内,形成连续的水流,持续向罐外排水,直到浮盘集水坑内的 集水深度低于吸水管口。该装置可彻底消除罐内排水管道泄漏的隐患,方便日常管理和维 护,延长储罐的作业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所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1中,1为吸水管;2为软管;3为I段排水管;4为金属浮球;5为罐顶平台集水 罩;6为罐顶操作平台;7为II段排水管;8为金属浮球;9为地面集水坑;10为罐壁;11为浮 盘;12为罐基础;13为扶梯;14为浮盘的集水坑。
[0017]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实施例1】
[0019] 在如图1所示的装置上,在浮盘中央集水坑内设置吸水管,吸水管末端插入集水 坑底部。排水管沿浮盘的扶梯敷设,在集水坑与扶梯之间的管段设置一段软管,以弥补浮盘 升降时的伸缩距离,排水管沿扶梯延伸至罐顶操作平台后,在操作平台上设置一个三通连 接管,分别连接向罐下延伸的排水管和平台上的浮顶集水罩的汇水管。储罐外的排水管沿 罐壁向下敷设,在罐壁上每隔3m设置一个固定管卡。罐顶集水罩固定在罐顶操作平台上, 集水罩的面积按照当地的降雨量计算获得,集水罩底部汇管与排水管的下水段相连,集水 罩的汇管口处设金属浮球,在集水罩内无雨水时,浮球落在汇水管口,密封汇水管口。沿罐 壁向下敷设的排水管延伸至地面集水坑处,排水管末端设U形管段,管口向上,管口处放置 一个金属浮球,其密封排水管口,出现一定量的集水时可浮起,水进入排水管。
[0020] 而排水管末端的金属浮球质量由管口面积和罐内10m水柱的压强计算获得,即该 浮球可承受9. 9m水柱的压强。水柱超过9. 9m,则管口的浮球即被推离管口,直到排水管内 的水柱高度差降为9. 9m。
[0021] 排水管的套数和管径由当地的降雨量和浮盘面积计算获得。集水罩的接水面积由 当地的降雨量计算获得。若集水罩计算面积过大,现场不便实施,则可利用罐顶的操作平台 和罐壁抗风圈作为集水罩,以增大接水面积,将其收集的水集中在集水罩内,统一注入排水 管。
[0022] 该排水装置随浮盘的上下运行而运行,由浮盘上的软管段适应浮盘的升降。在不 下雨的阶段,集水罩内的金属浮球和排水管末端的金属浮球处于落底状态,而罐外的排水 管内有不超过l〇m的水柱,长期滞留在管内。当将降雨开始后,浮盘上的集水向浮盘中心的 集水坑汇集,吸水管没入水面以下,而罐顶集水罩内也开始出现集水,当集水深度足以浮起 金属浮球后,集水便通过汇水管向罐外排水管内注水,当排水管内水柱超过l〇m后,排水管 末端的金属浮球即被推离管口,排水管内积累的水柱迅速排出管外,使得排水管内在瞬间 形成负压,这样浮盘集水坑内的集水即可通过虹吸原理被吸至排水管内,形成连续的水流, 持续的向罐外排水,直到浮盘集水坑内的集水深度低于吸水管口。在停止吸水后,当罐外排 水管内水柱低于9. 9m后,排水管末端的金属浮球靠自重即落下,密封排水管口,此时排水 管内将残留高度不足9. 9m的水柱。等再次降雨时,即重复这个过程。
【权利要求】
1. 一种外浮顶储罐浮盘中央自动虹吸式排水装置,主要包括吸水管、排水管、罐顶平台 集水罩,吸水管入口位于浮盘的集水坑内,吸水管出口与软管相连,软管出口与I段排水管 相连,I段排水管出口与罐顶平台集水罩底部汇水管线出口、II段排水管入口通过三通连 接,II段排水管出口为U型;其中,罐顶平台集水罩底部汇水管线出口与II段排水管的下水 段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浮顶储罐浮盘中央自动虹吸式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 顶平台集水罩内设有金属浮球。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浮顶储罐浮盘中央自动虹吸式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I 段排水管沿扶梯敷设,II段排水管沿罐壁垂直敷设。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浮顶储罐浮盘中央自动虹吸式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II 段排水管出口设置金属浮球或电磁阀等远程控制阀门,采用金属浮球时,在排水管出口设 置金属浮球导向筒。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浮顶储罐浮盘中央自动虹吸式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水管 的套数和管径由当地的降雨量和浮盘面积计算获得;集水罩的接水面积由当地的降雨量计 算获得;若集水罩计算面积过大,现场不便实施,则利用罐顶的操作平台和罐壁抗风圈作为 集水罩。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浮顶储罐浮盘中央自动虹吸式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 管长度根据浮盘的升降高度估算。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浮顶储罐浮盘中央自动虹吸式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II 段排水管出口位于地面集水坑内。
【文档编号】B65D88/38GK104097867SQ201410342306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7日
【发明者】郎需庆, 张卫华, 陶彬, 张玉平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