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底架和具有其的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9635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底架和具有其的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底架和具有其的集装箱。该集装箱底架包括:底侧梁、多个底横梁以及地板,至少一个底横梁构造为具有朝向集装箱内部开放的容纳腔,地板构造为具有排液装置,该排液装置的位置与容纳腔的位置相对应,以将泄漏到地板上的液体物料排入容纳腔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底架,通过对本身具有的部件进行改造,将底横梁构造为具有朝向集装箱内部开放的容纳腔,同时在地板上设置排液装置,使泄漏到地板上的液态物料得以经排液装置流入容纳腔中,消除了泄漏的液体物料在集装箱内蔓延的现象,避免了集装箱内的货物受到污染,保证了运输的安全性。并且由于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部件,使得集装箱底架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制造的优点。
【专利说明】集装箱底架和具有其的集装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底架和具有其的集装箱。【背景技术】
[0002]集装箱底架通常包括地板、底侧梁、底横梁等部件,其中,底侧梁位于底架的两侧,多个底横梁具有间隔地设置在两侧的底侧梁之间,地板铺设在底横梁上,集装箱所运输的货物通常均放置在地板上。
[0003]当使用集装箱运输或存储液体物料时,一旦液体物料发生泄漏就会在箱内蔓延,导致箱内的其他货物受到侵蚀。如果泄漏出的液体物料流出箱外还会对外部环境造成破坏。特别是液体化学物质,将会加剧对箱内货物和外部环境的破坏程度。
[0004]因此,需要一种集装箱底架和具有其的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底架,包括:底侧梁,其位于集装箱底架的两侧,并沿所述集装箱底架的纵向延伸;多个底横梁,其具有间隔地设置在两侧的所述底侧梁之间,并沿所述集装箱底架的横向延伸;地板,其铺设在所述多个底横梁的上方,至少一个所述底横梁构造为具有朝向集装箱内部开放的容纳腔,所述地板构造为具有排液装置,所述排液装置的位置与所述容纳腔的位置相对应,以将泄漏到所述地板上的液体物料排入所述容纳腔中。
[0007]优选地,所述排液装置为设置在所述地板上的多个第一排液孔,所述多个第一排液孔的位置与所述容纳腔的位置相对应。
[0008]优选地,所述地板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位置与所述容纳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排液装置为排液板,所述排液板连接在所述开口处,所述排液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排液孔。
[0009]优选地,所述排液板铰接在所述开口处,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或者在所述地板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排液板的支撑板。
[0010]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底架,包括地板,所述地板弯折形成至少一个容纳腔,在所述容纳腔的端口处连接有排液板,所述排液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排液孔,以将泄漏到所述地板上的液体物料排入所述容纳腔中。
[0011]优选地,所述地板还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容纳腔之间弯折有支撑横梁。
[0012]优选地,在所述容纳腔与相邻的两段所述地板的交界处分别弯折有倾斜板,所述排液板的一端铰接在其中一个所述倾斜板处,所述排液板的另一端支撑在另一个所述倾斜板上。
[0013]优选地,所述排液板铰接在所述容纳腔的端口处,并且在所述容纳腔的端口处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排液板的支撑板。
[0014]优选地,该集装箱底架还包括连通装置,所述连通装置与所述容纳腔连通,并在所述连通装置的至少一端设置有卸料阀,以排放所述容纳腔中的液体物料。
[0015]本实用新型又公开了 一种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底部设置有上述的集装箱底架。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底架,通过对本身具有的部件进行改造,将底横梁构造为具有朝向集装箱内部开放的容纳腔,同时在地板上设置排液装置,使泄漏到地板上的液态物料得以经排液装置流入容纳腔中,消除了泄漏的液体物料在集装箱内蔓延的现象,避免了集装箱内的货物受到污染,保证了运输的安全性。并且由于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部件,使得集装箱底架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制造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集装箱底架的俯视图;
[0019]图2为图1所不的集装箱底架的局部侧视图;
[0020]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集装箱底架的俯视图;
[0021]图4为图3所示的集装箱底架的局部侧视图;
[0022]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方式的集装箱底架的俯视图;以及
[0023]图6为图5所示的集装箱底架的局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25]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002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底架,如图1所示,该集装箱底架包括底侧梁10、多个底横梁30和地板50。其中,底侧梁10沿集装箱底架的纵向延伸,设置于集装箱底架的两侧。多个底横梁30均沿集装箱底架的横向延伸,有间隔地设置在两侧的底侧梁10之间。地板50铺设在多个底横梁30的上方。地板50可以与多个底横梁30通过焊接连接,也可以将地板50与多个底横梁30 —体弯折成型。
[0027]为了不增设额外的部件就可以实现收集泄漏到地板50上的液体物料,如图2所示,至少将一个底横梁30构造为具有朝向集装箱内部开放的容纳腔31,并且将地板50构造为具有排液装置,该排液装置的位置需要与容纳腔31的位置相对应,例如位于容纳腔31的正上方,从而能够使泄露到地板50上的液体物料先流至排液装置,再经由排液装置流入容纳腔31中。对于没有被构造为具有容纳腔31的底横梁30可采用通常的底横梁结构,设置在地板50下方起到支撑和加强的作用。由于有些液体物料具有腐蚀性,所以优选地,底横梁30可以采用防腐材料制作,例如玻璃钢、无机板材等。或者在容纳腔31内设置防腐层,例如使用环氧树脂涂料对容纳腔31的内壁进行涂敷。
[0028]优选地,为了从容纳腔31中排出积存的液体物料,可以为集装箱底架配备连通装置(例如排液管),该连通装置与容纳腔31连通,在连通装置的至少一端设置有卸料阀,通过打开卸料阀即可实现液体物料的排放。连通装置可以分别安装在每个容纳腔31上,以分别对每个容纳腔31进行液体物料的排放(对于只有一个容纳腔31的情况只设置一个连通装置即可,对于具有多个容纳腔31的情况可以在每个容纳腔31上分别设置连通装置)。对于具有多个容纳腔31的情况,连通装置也可以同时连接多个容纳腔31 (至少连接两个),从而将所连接的容纳腔31串联连通,以实现同时对多个容纳腔31中的液体物料进行排放。进一步优选地,可以在卸料阀上连接液压泵,从而更快捷地将每个容纳腔31中积存的液体物料抽出。
[00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底架,通过对本身具有的部件进行改造,将底横梁构造为具有朝向集装箱内部开放的容纳腔,同时在地板上设置排液装置,使泄漏到地板上的液态物料得以经排液装置流入容纳腔中,消除了泄漏的液体物料在集装箱内蔓延的现象,避免了集装箱内的货物受到污染,保证了运输的安全性。并且由于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部件,使得集装箱底架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制造的优点。
[0030]下面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底架的几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0031]首先,继续参照图1,可以看出,在地板5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排液孔51,如图2所示,这些第一排液孔51作为排液装置位于容纳腔31的上方,即与容纳腔31的位置相对应,当液体物料流至第一排液孔51时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穿过第一排液孔51而滴入容纳腔31中。优选地,可以先在地板50上加工出一个近似呈漏斗状的下沉区域,将第一排液孔51均设置在该下沉区域中。这样,液体物料就会先向下沉区域聚集然后经第一排液孔51流入容纳腔31,更有助于液体物料的排放。
[0032]图2中示例性地采用了具有呈Ω形横截面的底横梁30,也可以采用图4中示出的横截面呈C形的底横梁30,或者采用其他未图示的横截面形状。另外,图1中示例性地示出第一排液孔51的横截面呈圆形,也可以将第一排液孔51的横截面构造为椭圆形、长孔形或者多边形。
[0033]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先在地板50上加工出多个开口,每个开口的位置均与容纳腔31的位置相对应。在开口处连接具有多个第二排液孔71的排液板70。该排液板70以螺接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在地板50的开口处,以便可以将排液板70取下观察容纳腔31内的情况和将容纳腔31内积存的液体物料抽出。并且排液板70的上表面可以略高于地板50也可以略低于地板50,或者大致与地板50齐平。
[0034]进一步优选地,参照图4,可以将排液板70铰接在地板50的开口处,这样就可以方便地打开排液板70对容纳腔31内的情况进行观察,以及抽取容纳腔31内积存的液体物料。可以通过调整铰接装置的位置而使排液板70的上表面略高于地板50,或者略低于地板50,再或者大致与地板50齐平。从图4中还可以看出,在容纳腔31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排液板70的支撑板33,该支撑板33可以焊接在容纳腔31的内壁上,以便排液板70能够稳固地铰接在地板50的开口处。对于排液板70略高于地板50的情况,也可以将支撑板33连接在地板50的下部。
[0035]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底横梁30除了采用图4示例性示出的C形横截面外,也可以采用图2示出的Ω形横截面,以及其他未图示的横截面形状。第二排液孔71的横截面可以构造为圆形(参见图3)、椭圆形或者多边形。
[0036]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底架,如图6所示,通过对地板50进行弯折而形成至少一个容纳腔31,排液板70连接在容纳腔31的端口处(例如铰接或者螺接),排液板70的结构如图5所示,其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排液孔71。排液板70同样可以略高于地板50也可以略低于地板50,或者大致与地板50齐平。优选地,如图6中右侧的排液板70,排液板70铰接在容纳腔31的端口处,并且在容纳腔31的端口处例如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有支撑板33,以对排液板70进行支撑。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一体成型的地板50与底横梁30,节省了集装箱底架的组装工序。
[0037]在容纳腔31与地板50—体弯折成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地,如图6中左侧的排液板70,可以在容纳腔31与相邻的两段地板50的交界处分别弯折有倾斜板55,排液板70的一端铰接在其中一个倾斜板55处,排液板70的另一端支撑在另一个倾斜板55上。可以通过调整铰接装置的位置而调整排液板70相对于地板50的上下位置。这种弯折有倾斜板55的实施方式,可以不再单独设置用于支撑排液板70的支撑板,节省了集装箱底架的制造工序。
[0038]同样是在容纳腔31与地板50 —体弯折成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地,继续参照图6,可以在弯折地板50时在相邻的两个容纳腔31之间再弯折出支撑横梁90,该支撑横梁90可以采用Ω形横截面、C形横截面或者其他形状的横截面。通过设置支撑横梁90,可以起到支撑和加固的作用,保证集装箱底架具有牢固可靠的结构。
[0039]本实用新型又公开了一种集装箱,该集装箱的底部采用上述的集装箱底架。这样,不需要为该集装箱专门配备收集泄漏的液体物料的装置就可以实现液体物料的收集,既保障了货物的安全运输,又使集装箱具有简单的结构。
[0040]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集装箱底架,包括: 底侧梁,其位于集装箱底架的两侧,并沿所述集装箱底架的纵向延伸; 多个底横梁,其具有间隔地设置在两侧的所述底侧梁之间,并沿所述集装箱底架的横向延伸; 地板,其铺设在所述多个底横梁的上方,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底横梁构造为具有朝向集装箱内部开放的容纳腔,所述地板构造为具有排液装置,所述排液装置的位置与所述容纳腔的位置相对应,以将泄漏到所述地板上的液体物料排入所述容纳腔中。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装置为设置在所述地板上的多个第一排液孔,所述多个第一排液孔的位置与所述容纳腔的位置相对应。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位置与所述容纳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排液装置为排液板,所述排液板连接在所述开口处,所述排液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排液孔。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板铰接在所述开口处,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或者在所述地板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排液板的支撑板。
5.一种集装箱底架,包括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弯折形成至少一个容纳腔,在所述容纳腔的端口处连接有排液板,所述排液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排液孔,以将泄漏到所述地板上的液体物料排入所述容纳腔中。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还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容纳腔之间弯折有支撑横梁。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纳腔与相邻的两段所述地板的交界处分别弯折有倾斜板,所述排液板的一端铰接在其中一个所述倾斜板处,所述排液板的另一端支撑在另一个所述倾斜板上。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板铰接在所述容纳腔的端口处,并且在所述容纳腔的端口处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排液板的支撑板。
9.按照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装置,所述连通装置与所述容纳腔连通,并在所述连通装置的至少一端设置有卸料阀,以排放所述容纳腔中的液体物料。
10.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底部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底架。
【文档编号】B65D90/02GK203740406SQ201420104721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7日
【发明者】陆新林, 刘荣, 王爱军 申请人: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