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8078发布日期:2018-08-07 22:01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千斤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



背景技术:

千斤顶在工程施工中或者器械维修中是经常被用到的一项辅助设备。目前的千斤顶大致分机械千斤顶和液压千斤顶两种。液压千斤顶一般承重较大,但是液压千斤顶结构复杂且成本高,体积大,应用不太方便。机械千斤顶一般体积较小,但是支撑力相应也小。比如在工程施工中,无论是组装还是维修器械抑或支撑重物都需要千斤顶的参与,而工程上施工承重一般大、地形环境复杂,这就要求尽可能用结构较简单、体积较小而能支撑尽可能大的重量的千斤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采用摇把施力,利用齿轮传动和换向,摇把能带动两幅剪式支撑臂同时升降,承重性好且平衡性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千斤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包括支撑板、连接片I、支撑臂I、承力杆I、铰接头I、齿轮箱I、齿轮箱II、联轴器I、摇把、连接轴、联轴器II、支撑臂II、连接片II、支撑臂III、支撑臂IV、承力杆II、螺纹杆和铰接头II,采用摇把施力,利用齿轮传动和换向,摇把能带动两幅剪式支撑臂同时升降,承重性好且平衡性高。

支撑臂I和支撑臂II分别连接在铰接头I的上下两端,支撑臂I的上端连接在连接片I上,支撑臂II的下端连接在连接片II上。支撑臂IV和支撑臂III分别连接在铰接头II的上下两端,支撑臂IV的上端连接在连接片I上,支撑臂III的下端连接在连接片II上。承力杆I的上端与滑道I活动连接,承力杆I的下端与支撑臂I相连,滑道I固定在支撑板的下表面。承力杆II的上端与滑道II活动连接,承力杆II的下端与支撑臂IV相连,滑道II固定在支撑板的下表面。齿轮箱I与铰接头I相连,锥齿轮I位于齿轮箱I内,锥齿轮II穿过铰接头I而与锥齿轮I配合连接。轴I穿过齿轮箱I而与联轴器II的一端相连,联轴器II的另一端与连接轴的一端相连,连接轴的另一端与联轴器I相连,联轴器I与轴II的一端相连,轴II的另一端穿过齿轮箱II而与摇把配合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所述的齿轮箱I上安装有轴I、轴承盖I、轴承套筒I、调节垫片I、密封圈I、轴承I、套筒I、锥齿轮I和键I,密封圈I套装在轴I上,调节垫片I固定在轴承套筒I和齿轮箱I的侧壁之间,轴承盖I与轴承套筒I的侧壁相连,轴承I套装在轴I上且轴承I的外圈与轴承套筒I的内壁配合连接,键I的上端与锥齿轮I相配合,键I的下端与轴I相配合。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所述的轴承盖I、轴承套筒I、调节垫片I、密封圈I、轴承I、套筒I各有两个且各自关于锥齿轮I对称安装。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所述的铰接头I上安装有螺纹杆、轴承盖II、轴承套筒II、调节垫片II、密封圈II、轴承II、锥齿轮II和键II,密封圈II套装在螺纹杆上,调节垫片II固定在轴承套筒II和铰接头I的侧壁之间,轴承盖II与轴承套筒II的侧壁相连,轴承II套装在螺纹杆上且轴承II的外圈与轴承套筒II的内壁配合连接,键II的上端与锥齿轮II相配合,键II的下端与螺纹杆相配合。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所述的螺纹杆一端为光轴,光轴上有阶梯轴I、阶梯轴II、阶梯轴III、阶梯轴IV,轴承II有两个且两个轴承II关于III对称安装。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所述的铰接头I上有铰接块、连接板、挡柱和齿轮孔I,铰接块上有铰接孔,螺纹孔I和螺纹孔II都位于铰接块的一侧且螺纹孔II位于螺纹孔I的外圈,连接板位于铰接块的另一侧且连接板的四角上有四个通孔I,挡柱有四个且四个挡柱分布在连接板的四个角,齿轮孔I为通孔且齿轮孔I穿透铰接块和连接板。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所述的齿轮箱I上有通孔II、挡柱孔、齿轮孔II、齿轮孔III、螺纹孔III和螺纹孔IV,通孔II有四个且四个通孔II分布在齿轮箱I的侧面四个角上,挡柱孔有四个且四个挡柱孔分布在齿轮箱I的侧面四个角上,齿轮孔II位于齿轮箱I的侧面,齿轮孔III穿透齿轮箱I的前面和后面且齿轮孔III的中线与齿轮孔II的中线相互垂直交通,螺纹孔III和螺纹孔IV的端口与齿轮孔III的端口在同一面。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所述的挡柱与挡柱孔配合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所述的滑道I和滑道II都与支撑板焊接连接。

本发明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的有益效果是:内部空间可调,且具备防止电磁干扰的能力,散热性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发明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的投影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的第二投影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的齿轮箱I 6的内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的齿轮箱II 7的内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的铰接头I 5和齿轮箱I 6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的铰接头I 5的侧视图。

图8为图7的左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的齿轮箱I 6的侧视图。

图10为图9的左视图。

图11为本发明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的承力杆I 4和滑道I 19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的承力杆I 4和滚筒39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撑板1;连接片I 2;支撑臂I 3;连接耳I 3-1;承力杆I 4;铰接头I 5;铰接块5-1;铰接孔5-1-1;螺纹孔I 5-1-2;螺纹孔II 5-1-3;连接板5-2;通孔I 5-2-1;挡柱5-3;齿轮孔I 5-4;齿轮箱I 6;通孔II 6-1;挡柱孔6-2;齿轮孔II 6-3;齿轮孔III 6-4;螺纹孔III 6-5;螺纹孔IV 6-6;齿轮箱II 7;联轴器I 8;摇把9;连接轴10;联轴器II 11;支撑臂II 12;连接片II 13;支撑臂III 14;支撑臂IV 15;连接耳II 15-1;承力杆II 16;螺纹杆17;光轴17-1;阶梯轴I 17-1-1;阶梯轴II 17-1-2;阶梯轴III 17-1-3;阶梯轴IV 17-1-4;铰接头II 18;滑道I 19;滑道II 20;轴I 21;阶梯轴段I 21-1;阶梯轴段II 21-2;阶梯轴段III 21-3;阶梯轴段IV 21-4;阶梯轴段V 21-5;轴承盖I 22;轴承套筒I 23;调节垫片I 24;密封圈I 25;轴承I 26;套筒I 27;锥齿轮I 28;键I 29;轴承盖II 30;轴承套筒II 31;调节垫片II 32;密封圈II 33;轴承II 34;锥齿轮II 35;键II 36;螺栓37;轴II 38;滚筒39。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2、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涉及一种千斤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承重用双剪式千斤顶,包括支撑板1、连接片I 2、支撑臂I 3、承力杆I 4、铰接头I 5、齿轮箱I 6、齿轮箱II 7、联轴器I 8、摇把9、连接轴10、联轴器II 11、支撑臂II 12、连接片II 13、支撑臂III 14、支撑臂IV 15、承力杆II 16、螺纹杆17和铰接头II 18,采用摇把施力,利用齿轮传动和换向,摇把能带动两幅剪式支撑臂同时升降,承重性好且平衡性高。

支撑臂I 3和支撑臂II 12分别连接在铰接头I 5的上下两端,支撑臂I 3的上端连接在连接片I 2上,支撑臂II 12的下端连接在连接片II 13上。支撑臂IV 15和支撑臂III 14分别连接在铰接头II 18的上下两端,支撑臂IV 15的上端连接在连接片I 2上,支撑臂III 14的下端连接在连接片II 13上。支撑臂I 3和支撑臂II 12分别连接与铰接头I 5铰接连接,铰接孔5-1-1有两个且两个铰接孔5-1-1分别位于铰接块5-1的上下两端,铰接杆穿过上端铰接孔5-1-1而将支撑臂I 3连接在铰接头I 5上,铰接杆穿过下端铰接孔5-1-1而将支撑臂II 12连接在铰接头I 5上。支撑臂III 14和支撑臂IV 15与铰接头II 18铰接连接。支撑臂I 3、支撑臂II 12、支撑臂III 14和支撑臂IV 15组合成一个剪式支撑结构,螺纹杆17与铰接头II 18螺纹连接,螺纹杆17转动时带动铰接头II 18沿螺纹杆17直线运动,进而使得支撑臂I 3、支撑臂II 12、支撑臂III 14和支撑臂IV 15之间的夹角改变,进而带动支撑板1升降,达到支承重物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图1、10、11说明本实施方式,承力杆I 4的上端与滑道I 19活动连接,承力杆I 4的下端与支撑臂I 3相连,滑道I 19固定在支撑板1的下表面。承力杆II 16的上端与滑道II 20活动连接,承力杆II 16的下端与支撑臂IV 15相连,承力杆II 16与连接耳II 15-1铰接连接,滑道II 20固定在支撑板1的下表面。承力杆I 4的下端与支撑臂I 3上的连接耳I 3-1铰接连接,承力杆I 4的上端与滚筒39铰接连接,承力杆I 4的下端与支撑臂I 3铰接连接,滚筒39安装在滑道I 19的槽内,滑道I 19两端开口,开口处用端盖19-2封住,端盖19-2依靠螺钉固定在滑道I 19两端,螺钉孔19-1用于固定螺钉。当支撑臂I 3转动,进而带动承力杆I 4角度改变,支撑板1上压下重物时,力经过支撑板1传递至承力杆I 4和支撑臂I 3,承力杆I 4改善支撑板1的受力状况,在支撑臂I 3的一端受力大时,承力杆I 4可以承力进而防止倾斜,承力杆I 4和支撑臂I 3分担压力进而能支撑较大的重量。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下面结合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齿轮箱I 6与铰接头I 5相连,锥齿轮I 28位于齿轮箱I 6内,锥齿轮II 35穿过铰接头I 5而与锥齿轮I 28配合连接。轴I 21穿过齿轮箱I 6而与联轴器II 11的一端相连,联轴器II 11的另一端与连接轴10的一端相连,连接轴10的另一端与联轴器I 8相连,联轴器I 8与轴II 38的一端相连,轴II 38的另一端穿过齿轮箱II 7而与摇把9配合连接。齿轮箱I 6、铰接头I 5、支撑臂I 3、支撑臂II 12、支撑臂III 14、支撑臂IV 15和螺纹杆17组成的一套剪式传动机构有两套,两套剪式传动机构结构完全相同且相互对称。两套剪式传动机构之间依靠联轴器II 11、联轴器I 8和连接轴10而传递动力。将摇把9与轴I 21或轴II 38连接,转动摇把9,轴I 21转动并带动锥齿轮I 28转动,锥齿轮I 28带动锥齿轮II 35转动,锥齿轮II 35带动螺纹杆17转动。轴I 21将动力通过联轴器II 11、连接轴10和联轴器I 8而将动力传递至轴II 38,从而摇动摇把9即可带动两套剪式传送机构升降。摇把9与轴端槽21-6相配合。

具体实施方式四:

下面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齿轮箱I 6上安装有轴I 21、轴承盖I 22、轴承套筒I 23、调节垫片I 24、密封圈I 25、轴承I 26、套筒I 27、锥齿轮I 28和键I 29,密封圈I 25套装在轴I 21上,调节垫片I 24固定在轴承套筒I 23和齿轮箱I 6的侧壁之间,轴承盖I 22与轴承套筒I 23的侧壁相连,轴承I 26套装在轴I 21上且轴承I 26的外圈与轴承套筒I 23的内壁配合连接,键I 29的上端与锥齿轮I 28相配合,键I 29的下端与轴I 21相配合。轴承盖I 22、轴承套筒I 23、调节垫片I 24、密封圈I 25、轴承I 26、套筒I 27各有两个且各自关于锥齿轮I 28对称安装。锥齿轮I 28依靠套筒I 27和阶梯轴段II 25-2的轴肩进行定位,套筒I 27安装在阶梯轴段IV 25-4上,轴承I 26安装在阶梯轴段V 25-5上,轴承I 26的右侧依靠套筒I 27对内圈进行定位,轴承I 26的左侧依靠轴承盖I 22对外圈进行定位。

具体实施方式五:

下面结合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铰接头I 5上安装有螺纹杆17、轴承盖II 30、轴承套筒II 31、调节垫片II 32、密封圈II 33、轴承II 34、锥齿轮II 35和键II 36,密封圈II 33套装在螺纹杆17上,调节垫片II 32固定在轴承套筒II 31和铰接头I 5的侧壁之间,轴承盖II 30与轴承套筒II 31的侧壁相连,轴承II 34套装在螺纹杆17上且轴承II 34的外圈与轴承套筒II 31的内壁配合连接,键II 36的上端与锥齿轮II 35相配合,键II 36的下端与螺纹杆17相配合。螺纹杆17一端为光轴17-1,光轴17-1上有阶梯轴I 17-1-1、阶梯轴II 17-1-2、阶梯轴III 17-1-3、阶梯轴IV 17-1-4,轴承II 34有两个且两个轴承II 34关于III 17-1-3对称安装。锥齿轮II 35安装在阶梯轴I 17-1-1上,且依靠轴肩进行定位。轴承II 34安装在阶梯轴IV 17-1-4上,对称的另一个轴承II 34安装在阶梯轴II 17-1-2上,且另一个轴承II 34的外圈依靠轴承套筒II 31定位。轴承盖II 30和密封圈II 33都安装在阶梯轴IV 17-1-4上。

具体实施方式六:

下面结合图5、6、7、8、9说明本实施方式,铰接头I 5上有铰接块5-1、连接板5-2、挡柱5-3和齿轮孔I 5-4,铰接块5-1上有铰接孔5-1-1,螺纹孔I 5-1-2和螺纹孔II 5-1-3都位于铰接块5-1的一侧且螺纹孔II 5-1-3位于螺纹孔I 5-1-2的外圈,连接板5-2位于铰接块5-1的另一侧且连接板5-2的四角上有四个通孔I 5-2-1,挡柱5-3有四个且四个挡柱5-3分布在连接板5-2的四个角,齿轮孔I 5-4为通孔且齿轮孔I 5-4穿透铰接块5-1和连接板5-2。齿轮箱I 6上有通孔II 6-1、挡柱孔6-2、齿轮孔II 6-3、齿轮孔III 6-4、螺纹孔III 6-5和螺纹孔IV 6-6,通孔II 6-1有四个且四个通孔II 6-1分布在齿轮箱I 6的侧面四个角上,挡柱孔6-2有四个且四个挡柱孔6-2分布在齿轮箱I 6的侧面四个角上,齿轮孔II 6-3位于齿轮箱I 6的侧面,齿轮孔III 6-4穿透齿轮箱I 6的前面和后面且齿轮孔III 6-4的中线与齿轮孔II 6-3的中线相互垂直交通,螺纹孔III 6-5和螺纹孔IV 6-6的端口与齿轮孔III 6-4的端口在同一面。螺栓37有4个,螺栓37穿过通孔I 5-2-1和通孔II 6-1而将铰接头I 5和齿轮箱I 6固定在一起,螺栓27两端靠两套螺母垫片拧紧。挡柱5-3与挡柱孔6-2配合连接,挡柱5-3对齿轮箱I 6施加向上的支撑力。螺纹孔I 5-1-2用于固定轴承盖II 30,螺纹孔II 5-1-3用于固定轴承套筒II 31。安装时齿轮孔I 5-4与齿轮孔II 6-3的中线相重合。螺纹孔III 6-5用于安装轴承盖I 22,螺纹孔IV 6-6用于安装轴承套筒I 23。

具体实施方式七:

下面结合图1、10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滑道I 19和滑道II 20都与支撑板1焊接连接。

为了适应工地环境和保护支撑臂,支撑板1四个边沿可以设置挡板,挡板与支撑板1是一体的,当支撑板1下降,上下支撑板1的挡板合拢而对支撑臂进行密封。

为了省力,还可以在轴I和摇把9之间加装减速器。

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