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稳定结构的塔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7830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稳定结构的塔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建筑用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带稳定结构的塔吊。



背景技术:

塔机,即“塔式起重机”简称,又称“塔吊”。是用于建筑施工中的一种起重设备。一般国内的标准称号都是这样子的,当然,由于我们国家学习德国利渤海尔和法国波坦的技术制造塔式起重机,有的厂家也式按国外的编码法则来定义型号名称。塔式起重机也可以按设计的形式不同分为很多个品种,比如自升式塔机、内爬式塔机、平头塔机、动臂式塔机、快装式塔机等等。塔机安装在地面上需要基础部分;塔身是塔机身子,也是升高的部分;顶升部分是使得塔机可以升高;回转是保持塔机上半身可以水平旋转的;起升机构用来将重物提升起来的;平衡臂架是保持力矩平衡的;起重臂架一般就是提升重物的受力部分;小车用来安装滑轮组和钢绳以及吊钩的,也是直接受力部分;塔顶当然是用来保持臂架受力平衡的;司机室是操作的地方;变幅是使得小车沿轨道运行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带稳定结构的塔吊,该结构的塔吊能够通过缆绳增加塔吊在水平方向的平衡力矩,从而提高塔吊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设备使用的安全性,该结构的通用性和推广性好,其安装拆卸方便,能够通过增加延伸架的长度使塔机的稳定性。通过缆绳保护器的设置,能够防止缆绳在较强拉力下造成内部断裂留下隐患,能够将缆绳上的安全隐患通过拉断装置展现出来,放置钢绳崩断造成的危害。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稳定结构的塔吊,包括由标准节竖向重叠而成的塔身、塔基、及稳定结构,稳定结构包括缆绳及延伸架,延伸架与塔身连接并伸出塔身外;缆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塔身和塔基、中部由延伸架支撑,缆绳与塔身的连接位置位于塔身外,缆绳对塔身竖向拉力的合力与塔身轴线重合。该结构的塔吊能够通过缆绳增加塔吊在水平方向的平衡力矩,从而提高塔吊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设备使用的安全性,该结构的通用性和推广性好,其安装拆卸方便,能够通过增加延伸架的长度使塔机的稳定性。

进一步,在塔身上并列设置有多个延伸架,延伸架分别与缆绳固定连接并支撑缆绳,延伸架与塔身铰接。通过延时架,能够更加有利于拉力的传递,提高缆绳稳定的整体性,能够逐节的稳定塔身结构,提高塔身的稳定性。

进一步,延伸架的长度为塔身宽度的1-1.5倍,且延伸交铰接在塔身的外侧;缆绳与塔基的连接点至塔身轴线的距离为塔身宽度的1.3-3倍。该连接位置和延伸架长度的选择保证延伸架能够更好的延长标准节横向的力矩,保证塔身平衡稳定性。

进一步,在缆绳上设置有缆绳保护器,缆绳保护器用于检测拉绳是否超过额定拉力。通过缆绳保护器,能够防止缆绳崩断造成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缆绳保护器包括壳体、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拉断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通过拉断件连接,壳体套设在拉断件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拉断件外,当拉断件被拉断后由壳体承受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拉力。缆绳保护器缆绳使用的安全性,使拉力达到拉绳的额定拉断力前,先拉断该拉断件,从而有效的观察到缆绳是否超负荷使用,进而提高缆绳的保护特性。

进一步,在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与壳体之间设有缓冲腔,在缓冲腔的侧壁上设有连通壳体外部的细孔;在拉断件被拉断后,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挤压缓冲腔使缓冲腔排液或排气。缓冲腔能够通过一定的位移降低缆绳之间的拉力,从而降低瞬时拉力对设备的损坏。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拉杆端和连接端,连接端具有侧向开口的卡槽,卡槽用于拉断件卡接,卡槽的开口用于拉断件的拆装,拉杆端一端与连接端连接、另一端贯穿并伸出壳体;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结构相同。该结构通过卡槽的设计,能够现拉断件的快速替换,能够实现快速安装和使用。

进一步,缓冲腔的厚度为3-6cm,缓冲腔内装有液体包或/和带空气的粉包,挤压缓冲腔可使液体包或带空气的粉包破裂并从细孔处排出;拉断件呈哑铃状,包括第一卡接端、第二卡接端、及拉断轴,第一卡接端及第二卡接端分别连接拉断轴的两端,第一卡接端及第二卡接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及第二卡接端卡接,在拉断轴的中部设置有额定拉断力小于其余部位的拉断部;壳体、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拉断件分别一体成型并组合使用,使壳体、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拉断件可单独替换;在缓冲腔内分别装有粉末颜料包和汽油溶剂包,粉末颜料包及汽油溶剂包均由气球作为容器,粉末颜料包内具有50-60%的空气。细孔能够方便于缓冲腔内液体和粉末的保存,从而方便于观察拉断件是否被拉断。拉断件承受的拉力均匀,并在轴处承受拉力,从而提高拉断轴的可使用性和可替换性。

进一步,所述塔基采用以下方法制作:

步骤1:采用螺纹钢柱、上侧开口的凸字形钢条、及细铁丝制成十字形框架,该十字形框架上侧开口;在待安置塔吊的位置挖一个5.5-6m深、半径为2-2.5m的圆坑;

步骤2:在圆坑的底部对应十字形框架的四个臂的位置钻出8-12个5-9m深、半径为0.2-0.4m深孔,在各深孔中插入与其配合的柱状架,柱状架由竖直的3-4个钢柱及若干环形钢圈焊接而成,钢柱焊接在环形钢圈的外侧;

步骤3:将混凝土倒入柱状架中制成支撑柱,在支撑柱周围填充0.5-0.6m厚度的碎石和矿渣,并将碎石和矿渣压实,作为碎石层;在碎石和矿渣上方设置0.4-0.5m厚的圆盘架,圆盘架由条状的废旧钢条散乱分布而成,在圆盘架的空隙处填充混凝土,制成圆盘层;

步骤4:在圆盘层上侧的圆坑侧壁上均匀打1-1.2m深、5-8cm半径的倾斜向下的多个斜孔,将钢筋插入射孔中同时将混凝土灌入斜孔中,通过混凝土将各斜孔连为一体,制成斜孔层;

步骤5:将斜孔层与圆盘层制为一体;并重复制作碎石层、圆盘层、及斜孔层使新制得的斜孔层与地面的距离小于50cm并与支撑柱顶部齐平;

步骤6:在支撑柱顶部水平架设十字形框架,在十字形框架注入混凝土制成十字形的各臂均呈凸字形的安装层,安装层的上端面与地面齐平,在安装层各臂之间设置配重块,然后使用碎石和矿渣填充配重块周围的空隙至碎石和矿渣与地面齐平。

该方法制得的塔基稳定性强,结构稳定,能够有效的防止偏斜,能够提高塔基对塔吊的承载能力,能够适用于不同土质对塔基的安装,该塔基的能够提高塔基的使用寿命,能够充分利用工地废料进行塔基的安装。

进一步,其安装方法:

步骤1:将塔身竖向安装到塔基中部,用竖向的缆绳连接塔身的顶部和塔基的外侧;

步骤2:在塔身外侧周围对称设置延伸架,并在延伸架的外侧固定连接缆绳,使缆绳在水平方向对塔身的力平衡、竖直方向对塔身的力与塔身的轴线重合。该方法,设计简单,推广方便,能够方便于在现有结构的塔身上进行安装使用,为塔吊的安全使用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结构的塔吊能够通过缆绳增加塔吊在水平方向的平衡力矩,从而提高塔吊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设备使用的安全性,该结构的通用性和推广性好,其安装拆卸方便,能够通过增加延伸架的长度使塔机的稳定性。

2.通过缆绳保护器的设置,能够防止缆绳在较强拉力下造成内部断裂留下隐患,能够将缆绳上的安全隐患通过拉断装置展现出来,放置钢绳崩断造成的危害。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带稳定结构的塔吊的主视图;

图2是缆绳保护器结构图;

图3是连接件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1-壳体,2-第二连接件,3-第一连接件,4-拉断件,5-缓冲腔,6-细孔,7-卡槽,8-缆绳,9-延伸架,10-塔身,11-塔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带稳定结构的塔吊,包括由标准节竖向重叠而成的塔身10、塔基11、及稳定结构,稳定结构包括缆绳及延伸架9,延伸架9与塔身10连接并伸出塔身10外;缆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塔身10和塔基11、中部由延伸架9支撑,缆绳与塔身10的连接位置位于塔身10外,缆绳对塔身10竖向拉力的合力与塔身10轴线重合。

在塔身10上并列设置有多个延伸架9,延伸架9分别与缆绳固定连接并支撑缆绳,延伸架9与塔身10铰接。

延伸架9的长度为塔身10宽度的1-1.5倍,且延伸交铰接在塔身10的外侧;缆绳与塔基11的连接点至塔身10轴线的距离为塔身10宽度的1.3-3倍。

在缆绳上设置有缆绳保护器,缆绳保护器用于检测拉绳是否超过额定拉力。

缆绳保护器包括壳体1、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2、及拉断件4,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2通过拉断件4连接,壳体1套设在拉断件4与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2、及拉断件4外,当拉断件4被拉断后由壳体1承受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拉力。

在第一连接件3或第二连接件2与壳体1之间设有缓冲腔5,在缓冲腔5的侧壁上设有连通壳体1外部的细孔6;在拉断件4被拉断后,第一连接件3或第二连接件2挤压缓冲腔5使缓冲腔5排液或排气。

第一连接件3包括拉杆端和连接端,连接端具有侧向开口的卡槽7,卡槽7用于拉断件4卡接,卡槽7的开口用于拉断件4的拆装,拉杆端一端与连接端连接、另一端贯穿并伸出壳体1;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2结构相同。

缓冲腔5的厚度为3-6cm,缓冲腔5内装有液体包或/和带空气的粉包,挤压缓冲腔5可使液体包或带空气的粉包破裂并从细孔6处排出;拉断件4呈哑铃状,包括第一卡接端、第二卡接端、及拉断轴,第一卡接端及第二卡接端分别连接拉断轴的两端,第一卡接端及第二卡接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3、及第二卡接端卡接,在拉断轴的中部设置有额定拉断力小于其余部位的拉断部;壳体1、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2、及拉断件4分别一体成型并组合使用,使壳体1、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2、及拉断件4可单独替换;在缓冲腔5内分别装有粉末颜料包和汽油溶剂包,粉末颜料包及汽油溶剂包均由气球作为容器,粉末颜料包内具有50-60%的空气。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的塔基11采用以下方法制作:

步骤1:采用螺纹钢柱、上侧开口的凸字形钢条、及细铁丝制成十字形框架,该十字形框架上侧开口;在待安置塔吊的位置挖一个5.5-6m深、半径为2-2.5m的圆坑;

步骤2:在圆坑的底部对应十字形框架的四个臂的位置钻出8-12个5-9m深、半径为0.2-0.4m深孔,在各深孔中插入与其配合的柱状架,柱状架由竖直的3-4个钢柱及若干环形钢圈焊接而成,钢柱焊接在环形钢圈的外侧;

步骤3:将混凝土倒入柱状架中制成支撑柱,在支撑柱周围填充0.5-0.6m厚度的碎石和矿渣,并将碎石和矿渣压实,作为碎石层;在碎石和矿渣上方设置0.4-0.5m厚的圆盘架,圆盘架由条状的废旧钢条散乱分布而成,在圆盘架的空隙处填充混凝土,制成圆盘层;

步骤4:在圆盘层上侧的圆坑侧壁上均匀打1-1.2m深、5-8cm半径的倾斜向下的多个斜孔,将钢筋插入射孔中同时将混凝土灌入斜孔中,通过混凝土将各斜孔连为一体,制成斜孔层;

步骤5:将斜孔层与圆盘层制为一体;并重复制作碎石层、圆盘层、及斜孔层使新制得的斜孔层与地面的距离小于50cm并与支撑柱顶部齐平;

步骤6:在支撑柱顶部水平架设十字形框架,在十字形框架注入混凝土制成十字形的各臂均呈凸字形的安装层,安装层的上端面与地面齐平,在安装层各臂之间设置配重块,然后使用碎石和矿渣填充配重块周围的空隙至碎石和矿渣与地面齐平。

实施例3

实施例1中的塔吊的安装方法为:

步骤1:将塔身10竖向安装到塔基11中部,用竖向的缆绳连接塔身10的顶部和塔基11的外侧;

步骤2:在塔身10外侧周围对称设置延伸架9,并在延伸架9的外侧固定连接缆绳,使缆绳在水平方向对塔身10的力平衡、竖直方向对塔身10的力与塔身10的轴线重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