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板以及隔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9769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板以及隔板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板以及隔板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运输的隔板以及隔板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保温杯等易碎易刮花的物件在长途运输中,一般采用多个物件无间隔的堆积摆放或者分层堆放这种较为简单的打包方式,在经过长距离的运输之后,物件的表面易造成刮花,甚至破碎的情形。这影响了后续加工,并造成损耗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应用于运输的隔板以及隔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板,其包括板主体,所述隔板还包括齿部,所述齿部与所述板主体相连接并与所述板主体为共平面的一体结构,所述齿部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齿,所述齿的一端连于所述板主体,相邻的两个齿之间形成一间隙。

优选的,所述板主体设有多个通孔。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内径为3毫米~8毫米。

优选的,所述隔板还包括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连于所述板主体的一端并与所述板主体形成一“L”结构。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材料为塑料或者纸板。

优选的,所述间隙的尺寸与所述板主体的厚度相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包括多个上述隔板,多个隔板分为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第一隔板与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的第二隔板,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多个第一隔板与多个第二隔板通过第一个隔板的板 主体与第二隔板的间隙的配合而使多个第一隔板与多个第二隔板卡接并形成多个容纳格子。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隔板中通过设置包括多个齿的齿部,相邻的两个齿之间为间隙,在使用时,可将两个隔板通过板主体与间隙的配合而卡接且垂直设置,依次类推,将多个隔板通过不同位置的板主体与间隙的配合而卡接,而形成多个容纳格子。该容纳格子的尺寸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该容纳格子可用于装载待运输的物件。该隔板以及隔板组件可广泛应用于保温杯等小物件的包装运输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述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述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隔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表示板主体;1a表示通孔;2表示齿部;3表示间隙;4表示延伸部;5表示容纳格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板。如图1所示,所述隔板包括板主体1和齿部2。所述齿部2与所述板主体1相连接,并且二者共平面而形成一体结构。所述齿部2与所述板主体1可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得到。所述齿部2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齿(图未标)。所述齿的一端连于所述板主体1。相邻的两个齿之间形成一间隙3。

请参阅图1,所述多个齿沿-y方向延伸。将所述齿部2在x方向的尺寸定义为所述齿部2的长度,将所述齿部2在y方向的尺寸定义为所述齿部2的宽度。 所述板主体1在x方向的尺寸定义为所述板主体1的长度,所述板主体1在y方向的尺寸定义为所述板主体1的宽度。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板主体1的宽度与所述齿部2的宽度相匹配。所述“相匹配”是指所述板主体1的宽度与所述齿部2的宽度相等,或者所述板主体1的宽度略小于所述齿部2的宽度。

所述齿部2的长度以及板主体1的长度不做限定。所述间隙3的尺寸与所述板主体1的厚度相当,以便两个隔板垂直卡合时,一个隔板的间隙3可容纳另一隔板的板主体1。所述间隙3的尺寸即为所述间隙3在x方向的尺寸。该“相当”是指所述间隙3在x方向的尺寸与所述板主体1的厚度相等或者所述间隙3在x方向的尺寸略大于所述板主体1的厚度。

所述隔板的材料为塑料或者纸板。当采用塑料时,可通过塑料一次成型工艺得到所述隔板;此时所述隔板可反复利用,既环保又节约成本。当采用纸板时,由于纸板较轻,也可减轻整体重量,便于运输。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板主体1的宽度略小于所述齿部2的宽度,所述间隙3在x方向的尺寸与所述板主体1的厚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隔板,如图2所示。第二实施例的隔板与第一实施例的隔板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板主体1上设有多个通孔1a。所述通孔1a为贯穿所述板主体1的厚度方向的孔。所述通孔1a的作用在于:一方面,可减轻所述隔板的整体重量,另一方面,在取用时方便抓握。所述通孔1a的截面形状不限,可为圆形、菱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所述通孔1a的内径为3毫米~8毫米。所述通孔1a可布满所述板主体1的整个表面,也可布满所述板主体1的一部分表面。

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通孔1a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通孔1a的内径为5毫米,所述通孔1a布满所述板主体1的整个表面。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隔板,如图3所示。第三实施例的隔板与第一实施例的隔板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隔板还包括一延伸部4。所述延伸部4与所述板主体1可为共平面的一体的结构。所述延伸部4连于所述板主体1的一端并与所述板主体1形成一“L”结构。所述延伸部4的宽度等于所述板主体1的宽度与所述齿部2的宽度之和。所述延伸部4的部分位于所述齿部2的一端,一方面可增强所述齿部2的整体力学强度,可保护所述齿部2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便于抓握。

所述延伸部4的长度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隔板,如图4所示。第四实施例的隔板与第三实施例的隔板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板主体1上设有多个通孔1a。可以理解,所述延伸部4也可设有多个通孔1a。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隔板组件,如图5所示。所述隔板组件由多个隔板组成。多个隔板分为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隔板与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隔板。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多个第一隔板与多个第二隔板通过第一个隔板的板主体1与第二隔板的间隙3的配合而使多个第一隔板与多个第二隔板卡接并形成多个容纳格子5。

如图5所示,以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隔板为例,将多个隔板进行垂直卡合及得到所述隔板组件。具体的,多个第一隔板相互间隔并垂直于地面放置,所述第一隔板的齿部2朝上。多个第二隔板相互间隔并垂直于地面放置,所述第二隔板的齿部2朝下。将多个第二隔板的板主体1卡于多个第一隔板的间隔3内,而形成多个容纳格子5。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隔板中通过设置包括多个齿的齿部2,相邻的两个齿之间为间隙3,在使用时,可将两个隔板通过板主体1与间隙3的配合而卡接且垂直设置,依次类推,将多个隔板通过不同位置的板主体1与间隙3的配合而卡接,而形成多个容纳格子5。该容纳格子5的尺寸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该容纳格子5可用于装载待运输的物件。该隔板以及隔板组件可广泛应用于保温杯等小物件的包装运输中。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