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便携式硅钢片整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9943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便携式硅钢片整理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硅钢片整理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便携式硅钢片整理架。



背景技术:

硅钢片是一种含碳极低的硅铁软磁合金,一般含硅量为0.5~4.5%。加入硅可提高铁的电阻率和最大磁导率,降低矫顽力、铁芯损耗(铁损)和磁时效,广泛应用于制作各种变压器、电动机和发电机的铁芯。在硅钢片的存放和运输过程中,一般采用整理架进行整理,但是现有的硅钢片整理架存在着使用不方便、携带不方便、整理效果差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新型便携式硅钢片整理架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便携式硅钢片整理架,以解决现有硅钢片整理架使用不方便、携带不方便、整理效果差的问题。一种新型便携式硅钢片整理架,包括底板,放置板,凹槽,下支脚,侧支架,调节钮,上架板,稳固装置,上叠角和硅钢片,所述的放置板铺设在底板上表面;所述的凹槽设置在放置板上;所述的底板两侧连接所述的下支脚;所述的侧支架安装在下支脚上并在顶部安装上架板;所述的调节钮安装在侧支架的一侧;所述的上架板连接所述的侧支架;所述的硅钢片竖直放置在凹槽内;所述的稳固装置 对应所述的凹槽的上方位置安装在上架板上;所述的稳固装置包括安装板,铆钉,折叠架,弹簧和挡板,所述的安装板通过铆钉固定在所述的上架板上;所述的折叠架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的弹簧设置在折叠架内部并连接所述的挡板。

所述的侧支架具体采用可伸缩不锈钢管,有利于配合所述的调节钮的设置,调节底板和上架板的距离,便于空装时的携带和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硅钢片。

所述的上叠角具体采用不锈钢材料的半球状的凸起。

所述的下支脚的底部具体与上叠角的凸起相配合的内凹槽,有利于该整理架的叠放,降低放置占用空间。

所述的凹槽平行设置有多个,有利于并排同时放置多个硅钢片。

所述的挡板具体采用矩形的透明亚克力塑料板,有利于对硅钢片的上方进行固定,提高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便携式硅钢片整理架广泛应用于整理架技术领域。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放置板和凹槽的设置,有利于硅钢片底部的稳定性和放置的条理性。

2.本实用新型弹簧和挡板的设置,有利于硅钢片顶部放置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下支脚和上叠角的配合设置,有利于该硅钢片整理架的重复叠放,节省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稳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板,2-放置板,3-凹槽,4-下支脚,5-侧支架,6-调节钮,7-上架板,8-稳固装置,81-安装板,82-铆钉,83-折叠架,84-弹簧,85-挡板,9-上叠角,10-硅钢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便携式硅钢片整理架,包括底板1,放置板2,凹槽3,下支脚4,侧支架5,调节钮6,上架板7,稳固装置8,上叠角9和硅钢片10,所述的放置板2铺设在底板1上表面;所述的凹槽3设置在放置板2上;所述的底板1两侧连接所述的下支脚4;所述的侧支架5安装在下支脚4上并在顶部安装上架板7;所述的调节钮6安装在侧支架5的一侧;所述的上架板7连接所述的侧支架5;所述的硅钢片10竖直放置在凹槽3内;所述的稳固装置8对应所述的凹槽3的上方位置安装在上架板7上;所述的稳固装置8包括安装板81,铆钉82,折叠架83,弹簧84和挡板85,所述的安 装板81通过铆钉82固定在所述的上架板7上;所述的折叠架83安装在安装板81上;所述的弹簧84设置在折叠架83内部并连接所述的挡板85。

所述的侧支架5具体采用可伸缩不锈钢管,有利于配合所述的调节钮6的设置,调节底板1和上架板7的距离,便于空装时的携带和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硅钢片10。

所述的上叠角9具体采用不锈钢材料的半球状的凸起。

所述的下支脚4的底部具体与上叠角9的凸起相配合的内凹槽,有利于该整理架的叠放,降低放置占用空间。

所述的凹槽3平行设置有多个,有利于并排同时放置多个硅钢片10。

所述的挡板85具体采用矩形的透明亚克力塑料板,有利于对硅钢片10的上方进行固定,提高稳定性。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将硅钢片10逐个放置在放置板2上的凹槽3内部,并在上部利用挡板85和弹簧84的配合,挡住硅钢片10的上部,同时可以根据硅钢片10型号利用调节钮6调整侧支架5的长度,所述的侧支架5具体采用可伸缩不锈钢管,有利于配合所述的调节钮6的设置,调节底板1和上架板7的距离,便于空装时的携带和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硅钢片10,在存放和运输过程中,利用下支脚4和上叠角9的配合设置,将该放置架叠放。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