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扶梯盖板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3418阅读:763来源:国知局
自动扶梯盖板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扶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扶梯盖板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盖板位于扶手带的进出口,在安装盖板时,盖板通常是盖在框架型材上,很容易被乘客的脚或小推车的车轮等硬物损坏,一旦损坏需进行更换,如果新盖板尺寸规格如果存在偏差,会导致安装困难,且框架型材安装通过底面焊接螺栓,再用螺母直接固定于桁架上弦杆的孔位上,焊接处容易生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框架型材位置可调整、无需焊接即可将框架型材与支架连接的自动扶梯盖板框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扶梯盖板框架结构,包括盖板、用于容置盖板的框架型材、设在框架型材底面两侧用于固定框架型材的支架和用于与支架固定的桁架,所述框架型材底部设有供第一螺栓头部卡入以轴向限位第一螺栓的第一卡槽,所述支架上设有供第一螺栓穿过的孔,所述支架与框架型材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配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第一螺栓的头部被第一卡槽轴向限位,第一螺栓与第一螺母配合以连接框架型材和支架,无需焊接,增强了整体的防锈性,且第一螺栓的头部可以在第一卡槽内径向移动,从而调节框架型材横向的位置,进而满足不同尺寸规格的盖板需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自动扶梯盖板框架结构还包括横截面为工字形的橡胶条,所述框架型材与盖板配合的端面设有T形的供橡胶条下部置入的第二卡槽,通过所述改进,橡胶条可拆卸式地卡入第二卡槽中,取代了原有的橡胶条粘接的方式,磨损后更换方便,且橡胶条厚度更厚,进而更加耐磨且降低噪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桁架上设有与第二螺栓配合的通孔,所述支架上设有长腰孔,所述桁架和支架通过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配合连接,通过所述改进,支架可以相对桁架竖向移动以调节盖板的高度,保证了自动扶梯盖板的平整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卡槽的截面形状为T形,通过所述改进,T形的第一卡槽头部可供第一螺栓头部置入且将第一螺栓轴向限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T形的第一卡槽头部的宽度大于第一螺栓外六角螺栓头内切圆的直径且小于第一螺栓外六角螺栓头外接圆的直径,通过所述改进,第一卡槽可以将第一螺栓头部周向限位,从而使第一螺母与第一螺栓旋合不会打滑,进而使框架型材与桁架固定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扶梯盖板框架结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扶梯盖板框架结构框架型材和支架连接处结构剖面图。

1-盖板,2-框架型材,3-支架,4-桁架,5-第一螺栓,6-第一卡槽,7-第一螺母,8-橡胶条,9-第二卡槽,10-第二螺栓,11-长腰孔,12-第二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

一种自动扶梯盖板框架结构,包括盖板1、用于容置盖板1的框架型材2、设在框架型材2底面两侧用于固定框架型材2的支架3和用于与支架3固定的桁架4,所述框架型材2底部设有供第一螺栓5头部卡入以轴向限位第一螺栓5的第一卡槽6,所述支架3上设有供第一螺栓5穿过的孔,所述支架3与框架型材2通过第一螺栓5和第一螺母7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自动扶梯盖板框架结构还包括横截面为工字形的橡胶条8,所述框架型材2与盖板1配合的端面设有T形的供橡胶条8下部置入的第二卡槽9。

其中,所述桁架4上设有与第二螺栓10配合的通孔,所述支架3上设有长腰孔11,所述桁架4和支架3通过第二螺栓10和第二螺母12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卡槽6的截面形状为T形。

其中,所述T形的第一卡槽6头部的宽度大于第一螺栓5外六角螺栓头内切圆的直径且小于第一螺栓5外六角螺栓头外接圆的直径。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