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7019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垃圾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处理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垃圾处理的智能垃圾桶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需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处理,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浪费资源,破坏生产生活安全,破坏社会和谐。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当今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垃圾处理的目的是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

而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如何做到垃圾数据管理的智能化和科学化则是其中的关键。因为只有从源头上深度把握垃圾数据,才能做到科学管理,也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垃圾资源的浪费。

现有的垃圾桶大都仅仅是做到盛放垃圾的作用,远远没有对垃圾桶中的圾进行智能管理。管理不够智能,容易造成垃圾资源的浪费。此外,由于缺乏对垃圾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难以实现管理的最优化和智能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垃圾桶,该实用新型具有:智能化、具备数据分析功能、管理智能化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垃圾桶端、数据传输网络和监控终端;所述垃圾桶信号通过数据传输网络信号连接于监控终端。

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将各个垃圾桶端的垃圾数据实时上传到监控端,监控端可以对这些垃圾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实现垃圾管理的智能化。

所述垃圾桶端包括:垃圾桶外部设备和内部控制系统;所述垃圾桶外部设备包括:桶体3;所述桶体3上安装有垃圾桶盖1;所述桶体3的前端有识别区域2;

所述内部控制系统包括:识别装置、定位装置、计量传感器、主控制器和数据发送装置;所述主控制器分别信号连接于识别装置、定位装置、计量传感器和数据发送装置;所述数据发送装置信号连接于数据传输网络。

采用上述结构,在垃圾桶端,只有验证通过的人员才能打开垃圾桶盖,能够获取投放者的信息。同时还能对投放的垃圾进行称重,并将这些数据信息经数据传输网络发送至监控终端。

所述监控终端包括:接收模块、存储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接收模块分别信号连接于数据传输网络和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信号连接于数据处理模块。

采用上述结构,监控终端能够接受垃圾桶端发送过来的数据信息,并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同时还能对存储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所述识别装置为:二维码扫描器或读卡器。

采用上述结构,只有持有已经注册登记的二维码或者专有的读卡器的人员才能打开垃圾桶盖,不仅实现了垃圾桶的智能管理,也实现了人员信息的获取。

所述定位装置为:GPS定位器。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实时定位垃圾桶的位置,获取垃圾桶的位置信息,方便对区域的垃圾数据进行处理,也方便工作人员对指定区域内的垃圾进行管理。

所述存储模块为:硬盘。

所述监控终端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信号连接于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当某个垃圾桶端的垃圾桶满箱时发出警报。

采用上述结构,当某个区域内的某个垃圾桶的垃圾已经满箱时,将发出警报信息给监控终端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这个信息派送工作人员前往该区域进行垃圾处理。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智能化程度高: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垃圾桶可以识别投放者的信息,还能对垃圾进行计量称重。

2、具备数据分析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垃圾桶可以将垃圾桶端获取的信息发送至监控终端,监控终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处理,从而实现垃圾管理的智能化。

3、数据安全性高: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垃圾桶端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加密后的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垃圾桶的垃圾桶外部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垃圾桶的垃圾桶端的内部控制系统和监控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智能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垃圾桶端、数据传输网络和监控终端;所述垃圾桶信号通过数据传输网络信号连接于监控终端。

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将各个垃圾桶端的垃圾数据实时上传到监控端,监控端可以对这些垃圾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实现垃圾管理的智能化。

所述垃圾桶端包括:垃圾桶外部设备和内部控制系统;所述垃圾桶外部设备包括:桶体3;所述桶体3上安装有垃圾桶盖1;所述桶体3的前端有识别区域2;

所述内部控制系统包括:识别装置、定位装置、计量传感器、主控制器和数据发送装置;所述主控制器分别信号连接于识别装置、定位装置、计量传感器和数据发送装置;所述数据发送装置信号连接于数据传输网络。

采用上述结构,在垃圾桶端,只有验证通过的人员才能打开垃圾桶盖,能够获取投放者的信息。同时还能对投放的垃圾进行称重,并将这些数据信息经数据传输网络发送至监控终端。

所述监控终端包括:接收模块、存储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接收模块分别信号连接于数据传输网络和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信号连接于数据处理模块。

采用上述结构,监控终端能够接受垃圾桶端发送过来的数据信息,并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同时还能对存储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所述识别装置为:二维码扫描器或读卡器。

采用上述结构,只有持有已经注册登记的二维码或者专有的读卡器的人员才能打开垃圾桶盖,不仅实现了垃圾桶的智能管理,也实现了人员信息的获取。

所述定位装置为:GPS定位器。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实时定位垃圾桶的位置,获取垃圾桶的位置信息,方便对区域的垃圾数据进行处理,也方便工作人员对指定区域内的垃圾进行管理。

所述存储模块为:硬盘。

所述监控终端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信号连接于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当某个垃圾桶端的垃圾桶满箱时发出警报。

采用上述结构,当某个区域内的某个垃圾桶的垃圾已经满箱时,将发出警报信息给监控终端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这个信息派送工作人员前往该区域进行垃圾处理。

在垃圾桶下方(或者上方移动式投放口)安装计量称重装置,同时对垃圾桶加装二维码扫描器,对投放者的垃圾袋进行扫描识别后,自动开启垃圾桶盖,并进行累计计量,系统自动计算增量,关联用户信息,即可计算出每次投放的重量。然后系统整理投放时间、投放重量、用户信息等,把这些信息通过3G/4G 网络,上传到监控中心。

用户使用整个垃圾桶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包括通过:二维码识别或刷卡识别。

步骤2:识别装置判定身份是否合法,如果不合法,则拒绝开盖;如果合法则将结果发送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打开垃圾桶盖。

步骤3:用户投放垃圾后,主控制器控制垃圾桶盖自动关闭;

步骤4:计量传感器对投放的垃圾进行称重,将获取的重量信息发送至主控制器;

步骤5:主控制器将接收到的重量信息和识别的身份信息同时放给监控终端;

步骤6:监控终端接收到这些数据信息后,将这些数据信息存储在本地中,保证数据处理模块可以实时调取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