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药篮分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707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药篮分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药篮分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药房自动化领域的发展,医院对于药房自动化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盒剂自动发药机由于具有安全卫生、效率高、实现了对药品的科学管理等多项优点,且由于系统能准确记录每天药房药品的发放数量、现有库存数量、药品有效期等,有助于实现信息化管理,因此目前国内大中城市的三甲医院的接受程度较高。在医院取药时,无论是到取药窗口取药还是使用自动发药机取药,都要使用药篮。目前,医院的药篮堆放在一起,取药时由人工从堆放处领取药篮。由于药篮堆叠在一起 ,人工拿取药篮不仅耗时耗力,还会由于领取方式不当,造成药篮的破损,甚至造成领取人员的手指破损。此种人工领取药篮的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医院药房日趋集成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盒剂自动发药系统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一种药篮拾取装置,公开号:201793249U,公开日:2011-04-13,该专利公开的药篮拾取装置包括有一可放置若干个重叠药篮的药篮留置槽、一设置在所述药篮留置槽上方的药篮夹取装置、以及一与所述药篮夹取装置相连的药篮提升装置,多个药篮堆叠在药篮留置槽上, PLC 控制药篮提升装置将药篮夹取装置提升到倒数第二个药篮的高度后,左、右夹板固定在一起,从而实现了左右夹板一开一合左右运动,即自动夹紧与松开篮子。药篮夹取装置将倒数第二个夹住后,药篮提升装置将从倒数第二个开始的所有药篮提升一定的高度, 此时药篮留置槽内只剩下最后一个药篮,即完成从堆叠有若干药篮的药篮留置槽中取出一个药篮的动作;以上动作重复运行,就实现了每次分拣出一个药篮的功能。该专利实现了药篮拾取操作的自动化,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该药篮拾取装置,体积庞大,功耗较大;而且药篮堆叠具有一定的高度,在提升过程中有发生倾倒的风险,尤其是在药篮留置槽内取药篮时,如果药篮倾倒,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缺乏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药篮分发装置, 多个堆叠的药篮放入药篮放置口时,药篮夹紧定位机构处于夹紧状态,此时,药篮夹紧定位机构和药篮提升机构从四个方向同时支撑堆叠的药篮,然后药篮夹紧定位机构松开,药篮提升机构带动所有药篮下降一个药篮的高度,当药篮夹紧定位机构与倒数第二个药篮的篮边底部平齐时再次夹紧药篮夹紧定位机构继续支撑倒数第二个及其以上的所有药篮,堆叠的药篮支撑稳固,不会有倾倒的风险发生;药篮提升机构继续带动最下方的药篮下移,当下移至输送机构位置时,药篮被左右两侧的输送线承接,提升臂继续下移至最低下移位后直接上升,由于撞击到下撞块,在弹簧的作用下提升臂上翘,提升臂在上升过程中与输送带上的药篮巧妙避开;当连杆上升后,输送机构将药篮输送至药篮领取处,增强了领取药篮的安全性;移过程中撞击到上撞块,提升臂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成水平位置并上移至最上位置,继续完成下一个药篮的分发,实现药篮分发的自动化操作,避免人工领取药篮的碰伤事故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自动药篮分发装置,包括机架、药篮夹紧定位机构、药篮提升机构以及药篮输送机构;所述机架包括由上框架、下框架、前框架和后框架围成的矩形框架,所述上框架上设置有可放置若干个重叠药篮的药篮放置口;所述药篮夹紧定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上框架上位于药篮放置口左右两侧的左夹紧定位模块和右夹紧定位模块,用以在左右方向支撑药篮,左夹紧定位模块和右夹紧定位模块在驱动力下进行左右方向的相对运动,实现对药篮的夹紧和松开;所述药篮提升机构设置于药篮放置口的前后两侧,用以在前后方向支撑药篮,并带动药篮向下移动;所述药篮输送机构设置于下框架上,且位于药篮放置口的下方,用以支撑被药篮提升机构下移的药篮,并对其进行输送。

具体地,所述前框架的中部垂直设置有前支撑板,所述上框架上位于药篮放置口的后方垂直设置有后支撑板,所述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后支撑板的设置位置高于前支撑板的设置位置,为药篮的输送预留通道。

进一步地,左夹紧定位模块和右夹紧定位模块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夹臂、夹臂电机、夹臂滑动块以及夹臂导轨,所述夹臂导轨固定在上框架的上表面,所述夹臂通过夹臂滑动块与夹臂导轨滑动连接,夹臂滑动块与夹臂电机呈驱动连接,在夹臂电机的驱动下,夹臂滑动块带动夹臂沿夹臂导轨左右移动。

再进一步地,所述药篮提升机构包括前提升模块、后提升模块、提升臂传动轴、提升电机以及同步带传动机构,前提升模块设置在前支撑板的内侧,后提升模块设置在后支撑板的内侧,提升臂传动轴和提升电机设置在上框架的上表面;所述前提升模块和后提升模块分别通过同步带传动机构连接在提升臂传动轴的前端和后端,所述提升臂传动轴与提升电机呈驱动连接,在提升电机的驱动下,前提升模块和后提升模块通过同步带传动机构实现同步动作。

更进一步地,所述前提升模块和后提升模块均包括提升臂、提升滑动块、提升滑轨、连接块、弹簧、上撞块、下撞块以及同步传动带;所述提升臂和连接块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提升滑动块与提升滑轨滑动连接,提升滑动块同时通过同步带传动机构与提升臂传动轴连接;前提升模块中提升臂和连接块固定在提升滑动块上,提升滑轨安装在前支撑板的内侧;后提升模块还包括连杆,且后提升模块中提升臂和连接块固定在连杆的下端,提升滑动块固定在连杆的上端,提升滑轨安装在后支撑板的内侧;前提升模块中的上撞块和下撞块分别设置于前支撑板外侧的上部和下部,后提升模块中的上撞块设置于外支撑板的外侧,下撞块设置在下框架上,

优选地,所述提升臂在竖直方向的最高提升位置与夹臂的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优选地,所述前提升模块和后提升模块中的上撞块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其位置均低于提升臂的最高提升位置;前提升模块和后提升模块中的下撞块也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其位置均高于提升臂的最低下移位置。

优选地,所述前支撑板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感应提升臂到达最低下移位置的极限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用于与极限传感器感应的挡片。

更进一步地,所述药篮输送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下框架上的左输送模块和右输送模块,左输送模块和右输送模块结构相同,均包括输送架、支架、输送带以及输送电机,输送架通过支架固定在下框架上,输送带设置在输送架上,输送电机固定在输送架的外侧,当药篮下移至最下位置时,药篮左右两侧的药篮边分别搁置在左、右两侧的输送带上,输送带在输送电机的驱动下对药篮进行输送。

优选地,所述两条输送带之间的距离与药篮的宽度匹配。

优选地,所述输送带的位置高于下撞块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药篮夹紧定位机构和药篮提升机构同时支撑多个堆叠的药篮,当药篮夹紧定位机构松开时,药篮提升机构带动所有药篮下降一个药篮的高度,当药篮夹紧定位机构与倒数第二个药篮的篮边底部平齐时再次夹紧药篮夹紧定位机构继续支撑倒数第二个及其以上的所有药篮,堆叠的药篮支撑稳固,不会有倾倒的风险发生;药篮提升机构继续带动最下方的药篮下移,由于输送带的位置高于最低下移位置,药篮搁置在左右两侧的输送带上,提升臂继续下移至最低下移位置后直接上移,继续完成下一个药篮的分发,实现药篮分发的自动化操作;药篮由输送机构输送至药篮领取处,避免人工领取药篮的碰伤事故发生。

(2)本实用新型中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在处置方向上错位设置,后支撑板垂直设置于上框架的上方,后提升模块设置在后支撑板上,且后提升模块中的提升臂通过连杆与提升滑动块连接,形成悬臂结构,药篮被下移至输送机构后,提升滑动块带动连杆和提升臂直接上移,确保药篮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上无阻挡。

(3)本实用新型中的前提升模块和后提升模块通过同步带传动机构与提升臂传动轴连接,在提升电机的驱动下实现同步动作,保证药篮平稳下移,并且在下移过程中不会倾斜;提升电机只对一个药篮进行提升动作,功耗小。

(4)本实用新型中提升臂在下移过程中撞击到下撞块,在弹簧的作用下提升臂上翘,在上升过程中提升臂巧妙避开输送带上的药篮;提升臂在上移过程中撞击上撞块,在弹簧的作用下,提升臂恢复成水平位置并上移至最上位置;上撞块和下撞块设计巧妙,仅通过弹簧的形变改变提升臂的状态,大大简化了装置的复杂程度,降低了制造成本。

(5)本实用新型中前支撑板的下部设置有极限传感器,当连接块的挡片遮挡住极限传感器时,表明提升臂已经到达最低下移位置,提升臂不能继续下行,保证装置了运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进行药篮分发的初始状态组图,其中:

图2-1为立体图,

图2-2为主视图,

图2-3为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进行药篮分发时药篮夹紧定位机构松开的状态组图,其中:

图3-1为立体图,

图3-2为主视图,

图3-3为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进行药篮分发时药篮提升机构下移一个高度后药篮夹紧定位机构夹紧的状态组图,其中:

图4-1为立体图,

图4-2为主视图,

图4-3为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进行药篮分发时药篮提升机构下移至最低下移位置的状态组图,其中:

图5-1为立体图,

图5-2为主视图,

图5-3为右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前提升模块中提升臂的运动分解组图,其中:

图6-1为提升臂位于最上位置的状态图,

图6-2为提升臂下移过程中与下撞块撞击时的状态图,

图6-3为提升臂下移至最低位置的状态图,

图6-4为提升臂上移时的状态图,

图6-5为提升臂上移过程中与上撞块撞击时的状态图。

附图中的部分零部件名称为:

11-上框架,12-下框架,13-前框架,14-后框架,15-药篮放置口,16-前支撑板,17-后支撑板,18-极限传感器,21-夹臂,22-夹臂电机,23-夹臂滑动块,24-夹臂导轨,31-提升臂传动轴,32-提升电机,33-同步带传动机构,301-提升臂,302-提升滑动块,303-提升滑轨,304-连接块,305-弹簧,306-上撞块,307-下撞块,308-连杆,41-输送架,42-支架,43-输送带,44-输送电机,5-药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根据附图1至附图6所示,一种全自动药篮分发装置,包括机架、药篮夹紧定位机构、药篮提升机构以及药篮输送机构;

所述机架包括由上框架11、下框架12、前框架13和后框架14围成的矩形框架,上框架11上设置有可放置若干个重叠药篮的药篮放置口15;前框架13的中部垂直设置有前支撑板16,上框架11上位于药篮放置口15的后方垂直设置有后支撑板17,而且后支撑板17与前支撑板16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后支撑板17的设置位置高于前支撑板16的设置位置, 确保后支撑板17与后框架14无干涉,为药篮5的输送预留出畅通的输送通道。

所述药篮夹紧定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上框架11上位于药篮放置口15左右两侧的左夹紧定位模块和右夹紧定位模块,用以在左右方向上支撑药篮5,左夹紧定位模块和右夹紧定位模块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夹臂21、夹臂电机22、夹臂滑动块23以及夹臂导轨24,夹臂导轨24固定在上框架11的上表面,夹臂21通过夹臂滑动块23与夹臂导轨24滑动连接,夹臂滑动块23与夹臂电机22呈驱动连接,在夹臂电机22的驱动下,夹臂滑动块23带动夹臂21沿夹臂导轨24进行同步的左右移动,当两侧的夹臂21进行相互远离的移动时,实现对药篮5的松开动作;相反的,当两侧的夹臂21进行相互接近的移动时,实现对药篮5的夹紧动作。

所述药篮提升机构设置于药篮放置口15的前后两侧,用以在前后方向支撑药篮5,并带动药篮5向下移动;所述药篮提升机构包括前提升模块、后提升模块、提升臂传动轴31、提升电机32以及同步带传动机构33,提升臂传动轴31和提升电机32设置在上框架11的上表面; 前提升模块和后提升模块均包括提升臂301、提升滑动块302、提升滑轨303、连接块304、弹簧305、上撞块306、下撞块307;提升臂301和连接块304之间通过弹簧305连接,提升滑动块302与提升滑轨303滑动连接;前提升模块中提升臂301和连接块304固定在提升滑动块302上,提升滑轨303安装在前支撑板16的内侧;后提升模块还包括连杆308,且后提升模块中提升臂301和连接块304固定在连杆308的下端,提升滑动块302固定在连杆308的上端,提升滑轨303安装在后支撑板17的内侧;前提升模块中和后提升模块中的提升滑动块302分别通过同步带传动机构33连接在提升臂传动轴31的前端和后端,提升臂传动轴31与提升电机32呈驱动连接,在提升电机32的驱动下,前提升模块和后提升模块的提升臂301通过同步带传动机构33实现同步的上、下动作。

而且,提升臂301在竖直方向的最高提升位置与夹臂21的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在多个堆叠的药篮放入药篮放置口15时,两个提升臂301和两个夹臂21在四个方向共同支撑药篮;在前支撑板16的下部设置极限传感器18,连接块304上设置有挡片,当提升臂301和连接块304一起到达最低下移位置时,连接块304的挡片遮挡极限传感器18,提升臂301不再继续下行。

前提升模块中的上撞块306和下撞块307分别设置于前支撑板16外侧的上部和下部,后提升模块中的上撞块306设置于外支撑板17的外侧,下撞块307设置在下框架12上;而且,前提升模块和后提升模块中的上撞块306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其位置均低于提升臂301的最高提升位置;前提升模块和后提升模块中的下撞块307也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其位置均高于提升臂301的最低下移位置。

所述药篮输送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下框架12上的左输送模块和右输送模块,左输送模块和右输送模块结构相同,均包括输送架41、支架42、输送带43以及输送电机44,输送架41通过支架42固定在下框架12上,输送带43设置在输送架41上,输送电机44固定在输送架41的外侧;两条输送带43之间的距离与药篮5的宽度匹配,且输送带43的位置高于下撞块307的位置,当药篮5下移至最低下移位置时,药篮5左右两侧的药篮边分别搁置在左、右两侧的输送带43上,输送带43在输送电机44的驱动下对药篮5进行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具体如下:

全自动药篮分发装置在初始状态时,提升臂301位于最高位置,且夹臂21处于夹紧状态,当堆叠的药篮放入药篮放置口15时,前后的提升臂301和左右的夹臂21共同支撑药篮;进行药篮分发工作后,左右两侧的夹臂21在夹臂电机22的驱动下松开药篮,同时前后两侧的提升臂301在提升电机32的驱动下,带动所有的药篮下降一个药篮的高度,即左右两侧的夹臂21处于倒数第二个药篮的药篮边底部;然后,左右两侧的夹臂21在夹臂电机22的驱动下夹紧药篮,此时倒数第二个及其以上药篮由左右两侧的夹臂21支撑,前后两侧的提升臂301继续带动最下方的药篮向下移动,当药篮到达药篮输送机构位置时,药篮被左右两侧的输送带43支撑,由于后侧的提升臂301通过连杆308与提升滑动块302连接,形成悬臂结构,下移过程中连杆308和提升臂301一起运动,此时连杆308挡住了药篮5的输送,输送电机44暂不驱动输送带43对药篮进行输送。

药篮5搁置在输送带43上后,提升臂301继续下移至最低下移位置过程中,提升臂301由于撞击到下撞块307,提升臂301在弹簧305的作用下上翘;当提升臂301下移至最低下移位置后,提升臂301直接上移,在上移过程中,提升臂301避开刚刚分发到输送带43上的药篮,当连杆308上移后,输送电机44驱动输送带43对药篮进行输送;提升臂301在上移过程中,与上撞块306撞击后,在弹簧305的作用下恢复成水平位置,让后继续上移至最高提升位置,此时又进入到药篮分发的初始状态,结束一个分篮周期,重复上述动作即可再次分发药篮。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