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双柱自重压缩地埋垃圾库的排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559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污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双柱自重压缩地埋垃圾库的排污系统,属于垃圾收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埋垃圾库是新一代产品,它是将垃圾箱隐埋于地下,中转垃圾时,由液压举升装置将垃圾箱升起完成垃圾的转出。该产品隐藏于地下,其外观与城市整体绿化融为一体;无脏、无臭,解决了露天式垃圾站臭味扰民的问题,防止垃圾腐败后滋生的蚊蝇和捡拾垃圾人员的二次污染;适合任何环保运输车辆的中转运输,是未来前景很好的一个产品。双柱自重压缩地埋垃圾库是依靠两根液压升降油缸实现垃圾箱的举升,垃圾箱设置在两根升降油缸之间,垃圾箱底部开门实现垃圾的倾倒。

但在地埋垃圾库的垃圾存储过程中,垃圾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的污水流入到垃圾箱底,不仅混合垃圾产生恶臭,而且污水也会腐蚀垃圾箱体,影响地埋垃圾库的正常运转。同时在垃圾转运的过程当中,污水肆意流出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双柱自重压缩地埋垃圾库垃圾箱内的排污系统,解决现有地埋垃圾库的垃圾箱中的污水排放问题,减轻垃圾产生的臭味以及污水对垃圾箱底的腐蚀,同时也使垃圾中的污水得到统一收集,避免污水任意排放污染环境。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双柱自重压缩地埋垃圾库的排污系统,所述双柱自重压缩地埋垃圾库包括地坑,地坑内固定举升装置,举升装置上固定垃圾箱,垃圾箱底部安装有门板,本实用新型排污系统是在所述门板上设置有排污口,排污口上安装有过滤筛板,对应垃圾箱底部的地坑内设置有污水收集槽,污水收集槽出口连接排污管,排污管与地面上的污水收集罐连接,排污管上设置有离心泵。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排污系统,垃圾中的污水通过垃圾箱底部设置的排污口流入到污水收集槽中,从而避免了污水在垃圾箱中蓄积,减轻了污水对垃圾箱底的腐蚀,减缓了污水与垃圾混合产生的臭味,同时通过离心泵和排污管将污水收集槽中的污水抽取到污水收集罐中统一处理,避免了污水任意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垃圾箱中污水的排放,所述门板上至少设置有两个排污口。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收集槽的横截面为V型,可以加强污水的流动。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污水中混合的垃圾杂质堵塞排污管,所述污水收集槽的出口安装有筛网。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筛板为圆孔筛板,其筛孔直径为10-50mm。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筛板为条缝筛板,其缝隙间距为10-3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垃圾箱底部的门板上设置排污口,将垃圾箱中的污水排放到污水收集槽中,有效避免了污水在垃圾箱中蓄积对垃圾箱底造成的腐蚀损坏,减缓了污水与垃圾混合产生的臭味,同时通过离心泵和排污管将污水收集槽中的污水抽取到污水收集罐中统一处理,避免了污水任意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地坑;2、举升装置;3、垃圾箱;4、门板;5、排污口;6、过滤筛板;7、污水收集槽;8、筛网;9、排污管;10、污水收集罐;11、离心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双柱自重压缩地埋垃圾库包括地坑1,地坑1内固定举升装置2,举升装置2上固定垃圾箱3,垃圾箱3底部安装有门板4以实现垃圾的倾倒,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双柱自重压缩地埋垃圾库的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板4上设置有排污口5,排污口5上安装有过滤筛板6将垃圾和污水分离,对应垃圾箱底部的地坑1内设置有污水收集槽7,污水收集槽7出口连接排污管9,排污管9与地面上的污水收集罐10连接,排污管9上设置有离心泵1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排污系统,垃圾箱3中的污水通过垃圾箱底部设置的排污口5流入到污水收集槽7中,从而避免了污水在垃圾箱中蓄积,减轻了污水对垃圾箱底的腐蚀,减缓了污水与垃圾混合产生的臭味,同时通过离心泵11和排污管9将污水收集槽7中的污水抽取到污水收集罐10中统一处理,避免了污水任意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垃圾箱中污水的排放,所述门板4上至少设置有两个排污口。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收集槽的横截面为V型,可以加强污水的流动。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污水中混合的垃圾杂质堵塞排污管,所述污水收集槽的出口安装有筛网8。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筛板为圆孔筛板,其筛孔直径为10-50mm。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筛板为条缝筛板,其缝隙间距为10-30mm。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