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煤机闸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7314阅读:1219来源:国知局
给煤机闸板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选煤厂的生产设备,具体为一种给煤机闸板系统。



背景技术:

某煤矿某选煤厂选用给煤机,以型号为GZM-1525为例,其参数如下所示:

外形尺寸:长2500mm、宽1500mm、高308mm,

功率:2×5.5kw,

给煤能力:600~1200t/h,

安装角度:10°,

振幅:6~8mm。

电液推杆液压站的参数如下:

型号:DBFB 3000/200/60,

推力:3000N,

电机功率:3KW,

效率:85%。

该选煤厂共18台给煤机位于原煤仓下,每个仓有6台给煤机分别为151-153原煤转载皮带供料,然后进入A-C三套洗选系统进行入洗。进入2014年后,由于矿上原煤产能不足,导致原煤仓有空仓出现,有时仅有一个原煤仓有原煤供给洗选系统,当给煤机给料出现故障时极易导致三套洗选系统出现供料不足的现象,甚至无法供料,直接影响正常的生产。从2014年4月份开始,给煤机出现闸板轨道变形,闸板开启或关闭困难等故障,极大制约了生产,降低了选煤厂的经济效益。

给煤机出现闸板轨道变形,闸板开启或关闭困难等故障,极大影响了原煤系统的正常供料,经过现场观察及分析,发现有以下两点原因导致:

1、液压推杆行程不一致

给煤机闸板由电液推杆液压站驱动,闸板两侧与两个液压缸推杆相连接,当液压推杆动作时,带动闸板进行动作,完成闸板的开启和关闭动作。示意图如图1所示。

当两个液压推杆行程不一致时,闸板两侧液压推杆不能同时动作或两侧动作不一致,导致闸板与轨道之间错位,出现卡阻现象,见图2,由于闸板对轨道的长期作用,最后导致轨道变形,闸板动作更加困难。

2、闸板运动机构自由度过大

给煤机闸板动作时,闸板两侧分别有6个滚轮沿闸板轨道滚动,如图3所示。

由于有闸板轨道的限制,闸板只能在左右及上下方向上进行运动,其自由度为4,上下方向上的移动是生产所需要的,左右方向上的运动是生产不需要的,当闸板出现左右方向上的运动时,如图2所示,给煤机闸板与轨道之间易产生卡阻现象,导致闸板无法完成关闭或开启动作,长时间动作后最终导致闸板轨道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消除闸板和轨道之间卡阻现象,主要从两个方面对闸板系统进行优化,一是消除液压推杆的行程不一致,二是限制闸板在非必要方向上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给煤机闸板系统,包括闸板,所述闸板两侧自上而下分别安装六组第一闸板滚轮,所述第一闸板滚轮面向闸板前方或者后方;所述闸板两侧分别安装三组第二闸板滚轮,其中,位于闸板左侧的第二闸板滚轮朝向左侧,位于闸板右侧的第二闸板滚轮朝向右侧;所述闸板两侧分别通过第一闸板滚轮和第二闸板滚轮沿各自闸板轨道运动。

自上而下,第一组第二闸板滚轮安装于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闸板滚轮之间,第二组第二闸板滚轮安装于第三组和第四组第一闸板滚轮之间,第三组第二闸板滚轮安装于第五组和第六组第一闸板滚轮之间。

所述闸板由一个推杆液压机构驱动,所述推杆液压机构位于闸板上下方向的中心线上,并通过金属杆部件与闸板连接。

对给煤机闸板液压推杆机构进行优化

针对给煤机液压推杆行程不一致导致闸板受力不均匀而出现闸板与轨道之间的卡阻的情况,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后,决定对闸板液压推杆机构进行优化设计,由双杆驱动改成单杠驱动,如图4所示。经过优化后的给煤机液压推杆机构,闸板由一个液压推杆机构来进行驱动,液压推杆通过刚性金属杆机构与闸板相连接,当液压推杆动作时,带动刚性金属杆机构运动,从而带动给煤机闸板动作,因为只有一个液压推杆动作,从源头上消除了动作不一致的现象,同时液压推杆的安装位置在给煤机闸板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上,保证闸板运动方向上不受轨道左右方向上的卡阻,很好地解决了因液压推杆行程不一致导致的推杆动作不一致而引起的卡阻现象,另外给煤机的电液推杆液压站型号为DBFB 3000/200/60,推力为3000N,由于仅改变了液压推杆机构,其动力源未发生改变,因此仍旧能满足闸板的使用要求。

对给煤机闸板滚轮机构进行改造

针对闸板运动机构自由度过大问题,通过在闸板左右两侧的第一闸板滚轮机构上新增三组第二闸板滚轮,通过限制其非必要方向上即左右方向上的运动来解决,给煤机新闸板如图5所示。

给煤机新的闸板两侧在原先6组第一闸板滚轮的基础上,在其左右运动方向上分别增加3组第二闸板滚轮,限制了给煤机闸板在左右方向上的运动,增加第二闸板滚轮后的闸板运动自由度为2,仅进行上下必要方向上的运动,解决了因闸板左右方向上的运动与轨道之间产生的错位卡阻问题,同时闸板左右两侧与轨道之间由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减少了闸板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上下运动更省力,因此闸板动作较以前更加灵活可靠。

通过对给煤机液压推杆机构和闸板滚轮机构进行优化设计,具体为:液压推杆机构由双杠驱动变成单杠驱动,在闸板左右两侧方向上分别增加3组滚轮,解决了因给煤机闸板因液压推杆行程不一致和闸板自由度过大等原因而引起的轨道变形及闸板动作困难问题,保证了给煤机的正常给料,为选煤厂洗选系统的正常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

应用情况及经济社会效益

1、应用情况

为检测本次优化设计的实际效果,对优化设计前后的给煤机闸板系统运行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经过对给煤机的电液推杆机构及闸板滚轮机构优化设计后,相较未优化前每月平均故障11次,给煤机闸板运行情况较以前明显稳定,极少出现故障,平均每月故障次数仅为0.25次,解决了因给煤机闸板因液压推杆行程不一致和闸板自由度过大等原因而引起的轨道变形及闸板动作困难的问题,很好的保证了原煤供料系统的稳定运行,为我厂洗选系统的正常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当给煤机闸板出现动作困难,特别是正常生产中开启困难时,需要两名给煤机司机相互配合工作,具体为:一名给煤机司机对闸板进行晃动,并由另一名给煤机司机对闸板开启开关进行操作,通过配合工作才能正常开启闸板,一般耗时为20分钟,我厂每条皮带供料至少为两台给煤机,每条皮带带煤量为1000t/h,假设出现仅有一个原煤仓有原煤时,有1台给煤机出现闸板开启困难,每台给煤机影响带煤量为500t/h,每月出现故障为1次,精煤产率为62.08%,每吨煤价格约为400元,改造后经济效益为:。

社会效益:经过优化后的给煤机,闸板动作灵活,减少了给煤机司机的工作量,避免了相关人员在处理闸板动作困难时出现的危险,以实际的行动贯彻了以人为本和坚持在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和节支降耗的基础上提高生产能力、提升经济效益的企业经营理念,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选煤厂给煤机闸板机构的优化设计,成功的解决了因给煤机放料闸板机构动作困难而引起的原煤供料不足问题,为其它使用此类给煤机的选煤厂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可以向同类型选煤厂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闸板驱动示意图。

图2表示由于两个液压推杆行程不一致导致闸板与轨道之间错位,出现卡阻现象示意图。

图3表示现在闸板两侧滚轮布置示意图。

图4表示改进后闸板驱动示意图。

图5表示改进后闸板两侧滚轮布置示意图。

图中,1-液压站,2-液压推杆机构,3-闸板,4-金属杆部件,5-第一闸板滚轮,6-第二闸板滚轮,7-闸板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给煤机闸板系统,包括闸板3,如图5所示,所述闸板3两侧自上而下分别安装六组(6个)第一闸板滚轮5,所述第一闸板滚轮5面向闸板前方或者后方;所述闸板3两侧分别安装三组(3个)第二闸板滚轮6,其中,位于闸板3左侧的第二闸板滚轮6朝向左侧,位于闸板3右侧的第二闸板滚轮6朝向右侧;所述闸板3两侧分别通过第一闸板滚轮5和第二闸板滚轮6沿各自闸板轨道7运动。

自上而下,第一组第二闸板滚轮安装于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闸板滚轮之间,第二组第二闸板滚轮安装于第三组和第四组第一闸板滚轮之间,第三组第二闸板滚轮安装于第五组和第六组第一闸板滚轮之间。

对闸板滚轮机构进行改造

针对闸板运动机构自由度过大问题,通过对闸板上滚轮机构进行改造,限制其非必要方向上的自由度来解决,具体为:闸板两侧在原先第一闸板滚轮的基础上,在左右运动方向上增加3组第二闸板滚轮,限制了闸板左右方向上的运动,增加第二闸板滚轮后的闸板运动自由度为2,仅进行上下方向上的动作,解决了闸板左右方向动作的问题,同时闸板前后面与轨道之间由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闸板动作更加灵活可靠。

如图4所示,所述闸板3由一个推杆液压机构2驱动,所述推杆液压机构2位于闸板3上下方向的中心线上,并通过金属杆部件4与闸板3连接。

对给煤机闸板液压推杆机构进行改造

针对给煤机闸板驱动机构受力不均匀的情况,将原液压推杆双杆驱动改成单杠驱动,液压推杆由刚性金属杆机构与闸板连接,当液压推杆动作时,带动给煤机闸板动作,因为只有一个液压推杆动作,不存在动作不一致的现象。

通过对给煤机液压推杆机构和闸板滚轮机构进行改造,解决了给煤机闸板因液压推杆行程不一致和闸板自由度过大等原因而引起的闸板变形及动作困难的问题,保证了给煤机的正常给料,为选煤厂洗选系统的正常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