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储油罐及加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0693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地下储油罐及加油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料储存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加油站使用的地下储油罐及加油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加油站的数量日益增多,因此,加油站的储油罐也越来越多。目前,加油站使用的储油罐一般为卧式储油罐,放置在地下修建的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罐池中,罐体和罐池之间的空隙用中性细沙填充。

现有的加油站使用的这种地下储油罐一般是由钢材制作的单层罐体。但是,这种钢结构的地下储油罐极易受到周围潮湿环境、杂散电流、油料侵蚀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罐体很容易被腐蚀而发生渗漏,导致严重的土壤和水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储油罐及加油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加油站所使用的地下储油罐容易腐蚀泄露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地下储油罐,包括:罐体和用于密封所述罐体两端的封头;所述罐体包括:外壁层和内衬层;所述外壁层和内衬层之间形成有中空腔体;所述内衬层为主要由网状结构和复合在该网状结构上的塑料所组成的层结构,其中,所述网状结构与所述外壁层固定连接。

上述地下储油罐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空腔体内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外壁层和网状结构的支撑件。

上述地下储油罐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状结构为金属网。

上述地下储油罐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网与所述外壁层焊接固定。

上述地下储油罐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空腔体内设置有用于检测油料泄露的传感器。

上述地下储油罐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壁层为钢材层或者玻璃钢层。

上述地下储油罐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头为半椭圆形。

上述地下储油罐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罐体设置有用于与接卸油管连通的进油口以及用于与出油管连通的出油口。

上述地下储油罐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壁层的外侧设置有外加强筋。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加油系统,包括上述地下储油罐以及与该地下储油罐连接的用于为交通工具加油的加油机,所述加油机通过出油管与所述地下储油罐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储油罐及加油系统,通过树脂在固化时与网状结构所形成的复合层来与外壁层一起形成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罐体的地下储油罐,使得该地下储油罐不容易受到油料的侵蚀以及杂散电流的影响,而且即使由于周围潮湿环境导致某些使用金属材料制作的外壁层局部破损,也不会轻易导致内衬层的复合结构泄漏,进而极大地降低了地下储油罐的泄漏风险,减小了土壤和水源的危险,保证了周边环境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地下储油罐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地下储油罐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地下储油罐的左视透视图;

图4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中:

1、罐体; 11、外壁层;

13、内衬层; 131、金属网;

133、塑料; 15、中空腔体;

17、支撑件; 2、封头;

3、进油口; 4、出油口;

5、检测口; 6、液位口;

7、外加强筋; 8、内加强筋;

9、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下储油罐,主要应用在加油站内,其安装在加油站地下所修建的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罐池中,在罐体和罐池之间的间隙可以使用细沙进行填充从而避免地下储油罐的运动,保证加油站的安全性。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储油罐的正视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储油罐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储油罐的左视透视图;图4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地下储油罐,其包括:罐体1和用于密封罐体1的两端的封头2。其中,罐体1包括:外壁层11和内衬层13,且外壁层11和内衬层13之间形成有中空腔体15,从而使本实施例的地下储油罐的罐体1成为双层罐以提高安全性和结构强度。上述与外壁层11形成双层罐体1的内衬层13主要由网状结构和复合在该网状结构上的塑料133所组成的层结构,其中,内衬层13中的网状结构与外壁层11固定连接,从而通过塑料133在网状结构上的复合使得内衬层13和外壁层11形成一个一体结构的双层罐体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网状结构和塑料133复合而成的层结构的内衬层13对油料具有低渗透率。

具体的,罐体1可以是卧式罐或者立式罐,其形式可以根据不同加油站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制。优选地,本实施例地下储油罐的罐体1可以采用卧式罐,从而降低施工强度以及管道的安装难度。此外,罐体1的具体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也不作限制,技术人员在设置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加油站所使用的任意形状的储油罐的外观形状,例如圆柱形。

同时,上述罐体1的外壁层11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储油罐罐体1所使用的任意材料进行制造,例如可以是钢材层或者是玻璃钢层。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罐体1的外壁层11采用玻璃钢制作以降低储油罐的质量,提高其抗化学腐蚀和电腐蚀的能力,增加地下储油罐的寿命。

罐体1的内衬层13中的网状结构可以是金属网131或者其他材料的网,在制作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优选的,当外壁层11选用玻璃钢制作时,内衬层13优先选择金属网131,从而可以方便二者的固定连接,并且可以降低制作成本。此外,与网状结构复合的塑料133可以是热塑性树脂或者热固性树脂,例如可以是PE(聚乙烯)、LL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FA(可溶性聚四氟乙烯)、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塑料133、俗称F-40)、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例如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下,使用热塑性树脂制作本实施例的地下储油罐的方法是:

首先使用玻璃钢制作罐体1的外壁层11,然后安装金属网131并在金属网131和外壁层11之间形成中空腔体15。接下来使用喷砂对金属网131进行除污,之后采用滚衬涂复技术在金属网131上复合形成内衬层13。具体的,是在安装好金属网131的罐体1内放入一定量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是PE(聚乙烯)、LL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FA(可溶性聚四氟乙烯)、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塑料133、俗称F-40)中的一种或多种;然后将该罐体1密封;最后将该罐体1置于150℃-400℃的烘箱内,使工件在60-300转/min的转速下作两轴旋转,使得热塑性树脂在熔化并在金属网131上形成一层致密的涂层。

经过大量研究发现,采用滚衬涂复技术将热塑性树脂复合在金属网131上的方法非常适用于这种具有很长长度的地下储油罐,而且可以减少手工操作的工序,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并提高加工效率。进一步来说,通过滚衬涂复的方式还可以获得任意内衬层13厚度的储油罐,从而适应不同环境下地下储油罐所需的结构强度和防止渗漏要求;并且制作而成的罐体1的内衬层13一次成型,表面光滑平整没有焊缝,这样也就可以明显降低罐体1的渗漏;同时,热塑性材料和金属网131之间紧密依附在一起形成致密的层结构,不仅可以防止渗漏而且还可以耐受全负压的罐体1环境,适应性更强。

在上述方法中,在安装金属网131之前或者之后还可以在外壁层11的内侧安装检测涂漏的传感器。

而在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使用热固性树脂制作本实施例的地下储油罐的方法是:

首先使用钢材制作罐体1的外壁层11,然后安装金属网131并在金属网131和外壁层11之间形成中空腔体15。接下来使用喷砂对金属网131进行除污,之后在金属网131上喷涂一层热固性树脂,例如可以是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再之后,在该金属网131上铺放预浸料层,例如可以是树脂或者玻璃纤维织物,然后将罐体1放置到烘箱,采用滚塑技术在温度为60℃-150℃,转速为60-300转/min的条件下使热固性树脂固化以与金属网131形成致密的层状结构。

本实施例的地下储油罐,通过树脂在固化时与网状结构所形成的复合层来与外壁层11一起形成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罐体1的地下储油罐,使得该地下储油罐不容易受到油料的侵蚀以及杂散电流的影响,而且即使由于周围潮湿环境导致某些使用金属材料制作的外壁层11局部破损,也不会轻易导致内衬层13的复合结构泄漏,进而极大地降低了地下储油罐的泄漏风险,减小了土壤和水源的危险,保证了周边环境的安全。

进一步,请参阅图4,在网状结构和外壁层11之间的中空腔体15内可以设置支撑件17,用于连接固定外壁层11和网状连接件,从而支撑起网状结构以使网状结构和外壁层11之间形成中空腔体15,并且还能提高内衬层13的结构强度。具体的,支撑件17可以是杆件,一端连接外壁层11内侧,一端连接金属网131。优选地,支撑件17为钢丝、钢条或者钢筋,从而可以方便的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外壁层11和网状结构之间。

进一步,上述网状结构可以是金属网131,比如钢丝网。通过使用金属网131可以提高与树脂复合而成的内衬层13的结构强度,同时也能够方便网状结构的安装固定,并且在烘箱内处理时能更好的保持其形态结构不发生改变。优选地,金属网131与外壁层11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这样可以简化金属网131的安装工作,并且还能提高金属网131和外壁层1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使得金属网131与树脂复合后的内衬层13与外壁层11所形成的双层罐体1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以及密封性,从而减少油料的渗漏,提高地下储油罐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如图3所示,在罐体1内还设置有内加强筋8以增强地下储液罐的强度,避免其在重压下变形损坏。优选地,请参阅图2,上述内加强筋8为多个,所述多个内加强筋8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多边形或者弧形。更优选地,所述多边形为等边三角形,所述等边三角形的夹角α为60°。

进一步,在外壁层11和内衬层13之间所形成的中空腔体15内设置有用于检测油料泄露的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并且,这种传感器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用于检测油料的任意类型传感器。具体在安装时,可以在外壁层11上开设检测口5,并将上述传感器从检测口5中放入中空腔体15内,以实现对于油料泄露的监测。当然,也可以再设置一些其他类型的传感器以实现对地下储油罐其他种类信息的检测,从而保证地下储油罐的使用安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友好。

进一步,在罐体1上设置有用于与接卸油管连通的进油口3以及用于与出油管连通的出油口4。当然,在实际制作时,可以根据加油站的整体情况,在罐体1的合适位置开设上述进油口3和出油口4。例如,当卧式罐在加油站内是左右方向设置时,也即,罐体1的左端对应加油站的外侧,而罐体1的右端对应加油站的内侧时,可以在卧式罐罐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出油口4和进油口3。这样,可以缩短出油口4所连接的出油管到加油机的距离,并使得油罐车往通过接卸油管往地下储油罐内充入油料时不会影响加油站的正常运行,从而提高加油站的运行效率。

进一步,在罐体1上设置有用于显示液位的液位口6,以方便读取地下储液罐内油料(例如汽油或者柴油)的液位。

进一步,在罐体1上设置有用于检修和清洁的人孔9。具体的,人孔9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例如可以在卧式罐罐体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人孔9,以方便对地下储油罐的检修和清洁。优选地,地下储油罐的进油口3和出油口4分别设置在左右两端的人孔9处,以减少罐体1上的开孔数量,从而减少油料泄露的风险。更优选地,在人孔9上设置有人孔9盖以进一步封闭人孔9减少泄露的可能性。

进一步,在罐体1的外壁层11的外侧设置有外加强筋7以增强罐体1的结构强度。例如在罐体1外侧套设呈环状的外加强筋7。优选地,上述外加强筋7有多个。例如两个或者三个。

进一步,用于封闭卧式罐的封头2的形状可以设置为半椭圆形以分散地下储油罐的内应力,从而提高地下储油罐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油系统,其安装在加油站内,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地下储油罐以及与该地下储油罐通过出油管连接的加油机,该加油机包括有加油枪用来为交通工具加油,例如为汽车加油。

本实施例中的地下储油罐具有与实施例1中的地下储油罐相同的结构和作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实施例1中对于地下储油罐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加油机可以采用现有市场上或者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加油机,对其结构和形式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本实施例的加油系统,通过树脂在固化时与网状结构所形成的复合层来与外壁层11一起形成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罐体1的地下储油罐,使得该地下储油罐不容易受到油料的侵蚀以及杂散电流的影响,而且即使由于周围潮湿环境导致某些使用金属材料制作的外壁层11局部破损,也不会轻易导致内衬层13的复合结构泄漏,进而极大地降低了地下储油罐的泄漏风险,减小了土壤和水源的危险,保证了加油站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