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盖移动旋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0562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瓶盖移动旋转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盖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瓶盖移动旋转机构。



背景技术:

瓶盖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工序,在进行工序切换时,瓶盖有时需要进行输送线的转移,目前在转移时,有的采用机械手,有的采用人工,这些方式均是单个进行转移,转移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瓶盖移动旋转机构,该瓶盖移动旋转机构可同时对多个瓶盖进行转移,提高转移效率。

瓶盖移动旋转机构,包括气缸,气缸连接有气缸座,气缸座通过转轴连接有用于驱动气缸座旋转的驱动装置,气缸的活塞端部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固定有多个吸盘。

进一步地,所述吸盘为真空吸盘,真空吸盘通过气管连接有气泵。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下端面连接有两块间隔设置的支撑板,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两块支撑板,驱动装置与转轴之间设有传动机构。

优选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组。

进一步地,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转轴套接,主动齿轮通过连接轴连接于其中一个支撑板,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传动机构还包括一个旋转动力臂,旋转动力臂的一端与主动齿轮连接,旋转动力臂的另一端铰接有一个用于与驱动装置连接的连接件。

固定支架与支撑板之间设有加强块。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连接板连接多个吸盘,可同时多个瓶盖操作,同时气缸和驱动装置配合,完成瓶盖转移;转移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FF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4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气缸;2——气缸座;3——转轴;4——连接板;5——吸盘;6——传动机构;7——固定支架;8——连接件;9——连接轴;10——旋转动力臂;72——加强块;61——主动齿轮;62——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瓶盖移动旋转机构,该瓶盖移动旋转机构可同时对多个瓶盖进行转移,提高转移效率。

瓶盖移动旋转机构,包括气缸1,气缸1连接有气缸座2,气缸座2通过转轴3连接有用于驱动气缸座旋转的驱动装置,气缸1的活塞端部连接有连接板4,连接板4固定有多个吸盘5。

本技术方案工作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转轴3转动,并带动气缸1旋转,使得吸盘5 正对着瓶盖,然后气缸1工作,活塞推动连接板4移动,使得吸盘5与瓶盖接触,并将瓶盖吸附;接着活塞回缩,驱动装置再驱动气缸1旋转,使得吸盘5对着下一个工序的输送轨道,活塞将吸盘5移动至输送轨道内;此时可以通过向吸盘5充气,或者驱动装置工作使得瓶盖与输送轨道的侧壁稍微碰撞下,使得瓶盖落入到输送轨道内;从而完成瓶盖的转移。同时连接板4可固定连接有多个吸盘,因此可一次转移多个瓶盖,提高转移效率。驱动机构可以为气缸或电机以及其他。

进一步地,所述吸盘5为真空吸盘,真空吸盘通过气管连接有气泵。

为提高吸附性能,吸盘5为真空吸盘,在与瓶盖接触后,通过气泵抽气,将瓶盖吸附在真空吸盘上;当放料时,气泵充气,将瓶盖从真空吸盘上推开,瓶盖落入到输送轨道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支架7,固定支架7的下端面连接有两块间隔设置的支撑板,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两块支撑板,驱动装置与转轴之间设有传动机构6。

优选地,传动机构6包括齿轮组。传动机构6可以为其他,如蜗轮蜗杆,皮带传动机构等。

齿轮组可以进行调速。其次,可以便于调节驱动装置的安装位置,齿轮组可以包括2 个以上的齿轮,如3、4、5个等。通过齿轮啮合传递动能。

进一步地,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61和从动齿轮62,从动齿轮62与转轴套接,主动齿轮61通过连接轴9连接于其中一个支撑板,且主动齿轮61与从动齿轮62啮合;传动机构6还包括一个旋转动力臂10,旋转动力臂10的一端与主动齿轮61连接,旋转动力臂10 的另一端铰接有一个用于与驱动装置连接的连接件8。

驱动装置驱动连接件移动,连接件通过旋转动力臂10带动主动齿轮61旋转,从而带动从动齿轮62、转轴、气缸转动。达到调整吸盘的方向。此时的驱动装置可以为气缸,可通过气缸带动连接件移动;当然驱动装置也可以电机,电机通过凸轮与连接件连接,通过电机旋转达到连接件移动。在具体设置时,旋转动力臂10通过两个螺栓与主动齿轮61连接。当然也可以是一个;也可以焊接。连接件8可以为连接筒、连接杆的等。

固定支架7与支撑板之间设有加强块72。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在此基础上的等同技术方案仍落入申请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