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大运量烘干机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1245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低速大运量烘干机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烘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速大运量烘干机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谷物烘干机一搬包括斗式提升机,上搅龙、下搅龙、排粮机构、缓苏仓和电机。装粮时,料斗中的谷物通过提升机,将谷物提到主机仓顶,再通过上搅龙将谷物送入干燥箱体。烘干时,排粮机构不间断地将干燥段底部的谷物排给下搅龙,下搅龙将谷物送给提升机提升至上搅龙,再由上搅龙将谷物送人缓苏仓。其中斗式提升机是一种高效的垂直提升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牵引机构带动一系列料斗,绕头轮和底轮的连续转动实现物料的提升和卸出,当物料被提升到需要高度后由顶部卸出。理论上应当如此,但是在实际的工业应用中会出现斗式提升机物料排出量不足和运送量不大的情况,造成物料的浪费和设备的不必要消耗。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送量增大,且提高了电机的工作效率,同时可避免物料粘壁现象的低速大运量烘干机输送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低速大运量烘干机输送系统,包括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和电机,螺旋输送器分为上螺旋输送器和下螺旋输送器,斗式提升机顶端设有排料口,底端设有进料口,斗式提升机内部设有料斗,料斗选用深斗,排料口处设有溜槽,溜槽连接上螺旋输送器,进料口连接下螺旋输送器,电机外部主轴上设有三槽皮带轮,三槽皮带轮上设有轮槽Ⅰ、轮槽Ⅱ和轮槽Ⅲ,轮槽Ⅰ通过皮带连接下螺旋输送器,轮槽Ⅱ通过皮带连接斗式提升机,轮槽Ⅲ通过皮带连接上螺旋输送器。

优选地,前述溜槽为弧形钢板形状。

再优选地,前述深斗的斗口与后壁呈70度角。

更优选地,前述螺旋输送器包括壳体、螺旋轴和螺旋叶片。

进一步优选地,前述螺旋轴横穿固定于壳体中心两侧,螺旋叶片设置于螺旋轴上。

具体地,前述螺旋叶片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为25~30mm。

优选地,前述螺旋输送器壳体外壁还安装有2台气动振动器,位于螺旋输送机壳体外部的相对两侧。

再优选地,前述斗式提升机上安装有速度探测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结构简单,运送量增大;

(2)采用一台电机带动整体的谷物输送,可增大电机工作效率,且节省能源;

(3)通过调节电机的功率,以调整斗式提升机的输送速度,实现烘干机的低速稳定输送;

(4)减小了螺旋输送器的壳体和螺旋叶片之间的磨损程度,且可以减轻谷物的粘壁现象,避免谷物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斗式提升机,2、电机,3、上螺旋输送器,4、下螺旋输送器,5、气动振动器,6、轮槽Ⅰ,7、轮槽Ⅱ,8、轮槽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参见图1,低速大运量烘干机输送系统,包括斗式提升机1、螺旋输送机和电机2,螺旋输送器分为上螺旋输送器3和下螺旋输送器4。斗式提升机1顶端设有排料口,底端设有进料口,在斗式提升机1内部设有料斗,料斗选用深斗,深斗的斗口与后壁呈70度角,斗口下倾角度较小,且深度较大,可增大对谷物的运输量。为了更便于斗式提升机1将深斗中的谷物输送至上螺旋输送器3,在排料口处设有溜槽,溜槽连接上螺旋输送器3,将溜槽加工成弧形钢板形状,不仅可以促进谷物更通畅的流动,增大谷物的运送量,还可避免谷物粘结停滞。斗式提升机的进料口连接下螺旋输送器4。

螺旋输送器包括壳体、螺旋轴和螺旋叶片,螺旋轴横穿固定于壳体中心两侧,螺旋叶片设置于螺旋轴上。为了减小壳体内壁与螺旋叶片之间的磨损,将两者的间隙设为25~30mm。因为谷物是潮湿的,容易粘壁,所以在螺旋输送器的壳体外壁的相对两侧还安装有2台气动振动器5,通过振动使得粘壁的谷物落下。

参见图2,电机2外部主轴上设有三槽皮带轮,三槽皮带轮上设有轮槽Ⅰ6、轮槽Ⅱ7和轮槽Ⅲ8,轮槽Ⅰ6通过皮带连接下螺旋输送器4,轮槽Ⅱ7通过皮带连接斗式提升机1,轮槽Ⅲ8通过皮带连接上螺旋输送器3。采用一台电机2带动整体的谷物输送,不仅增大了电机2工作的效率,且节省能源。同时,在斗式提升机1的外壁上安装有速度探测器,通过速度探测器可以清楚的知道谷物的输送速度,从而相对应的调节电机2的功率,使其达到要求的低速稳定运行。

为了更好的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低速大运量烘干机输送系统,下面具体说明其工作原理。

工作时,料斗中的谷物通过斗式提升机1,将谷物提到主机仓顶,再通过上螺旋输送器3将谷物送入干燥箱体直到装满。烘干时,排粮机构不间断地将干燥段底部的谷物排给下螺旋输送器4,下螺旋输送器4将谷物送给斗式提升机1提升至上螺旋输送器3,再由上螺旋输送器3将谷物送人缓苏仓,缓苏仓的谷物在自重作用下,从上到下慢慢地移至四个干燥段,谷物进入干燥段的瞬间至第二次进入干燥段的瞬间为一个循环。这样周而复始地实现循环干燥,直至谷物含水量符合要求的标准为止。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