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切线剥皮双压单穿塑壳机的塑壳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7289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切线剥皮双压单穿塑壳机的塑壳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机接插件主要由塑壳和插接在该塑壳内的线缆组成,在将塑壳与线缆进行组装时,一般是采用手工插装,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的全自动切线剥皮双压单穿塑壳机的塑壳上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切线剥皮双压单穿塑壳机的塑壳上料机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方设有用于逐一向前输送工件的送料通道,该送料通道的尾端外垂直设有第一推料道,该第一推料道的首端与所述送料通道的尾端相连通,该第一推料道的首端上设有使工件沿所述第一推料道向前输送的第一推料机构,该第一推料道的尾端外垂直设有第二推料道,该第二推料道的首端与所述第一推料道的尾端相连通,该第二推料道的首端上设有使工件沿所述第二推料道向前输送的第二推料机构,该第二推料道的尾端外设有由旋转机构带动从而转动的旋转块,该旋转块上设有与工件相匹配的定位槽,该定位槽的前侧开口供工件的一端伸出,该定位槽的一侧封闭另一侧开口且开口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推料道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第一推料机构和第二推料机构均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推料道或者第二推料道的外侧的推料气缸、以及设于该推料气缸的输出端上的推料杆,该推料杆可伸入所述第一推料道或者第二推料道内。

进一步,所述旋转机构为电机或者旋转气缸,所述电机或者旋转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旋转块相连。

进一步,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立板,所述第二推料道转动安装在所述立板上,所述立板上设有可使所述第二推料道转动的翻转气缸。

进一步,所述送料通道的首端与振动上料机的出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需要上料的工件为塑壳,塑壳通过振动上料机进行列队并逐一输送至送料通道内,然后塑壳沿送料通道向前输送,塑壳通过送料通道的尾端进入第一推料道内,然后第一推料机构的推料气缸带动推料杆伸出从而将工件从第一推料道的首端移动至尾端,然后第二推料机构的推料气缸带动推料杆伸出从而将工件从第一推料道的尾端进入第二推料道的首端内,推料杆继续伸出从而将工件从第二推料道的首端移动至尾端并进入定位槽内,且塑壳上供线缆插入的一段伸出定位槽外,即可采用人工或者机器手将线缆插入定位槽内的塑壳内,从而实现线缆和塑壳的组装,然后电机或者旋转气缸带动旋转块转动从而使定位槽的开口的一侧从水平位置转动到垂直位置,塑壳从定位槽的开口的一侧掉出并进行收集,然后电机或者旋转气缸带动旋转块回位。由于定位槽的开口是朝向第二推料道的,在定位槽旋转过程中,塑壳在重力的作用下会靠近开口并极易卡在旋转块和第二推料道之间,从而影响下一次的加工,那么将第二推料道活动设置在立板上,并通过翻转气缸带动第二推料道转动,即可增加旋转块和第二推料道之间的距离,便于塑壳从定位槽脱出掉落,防止塑壳卡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结构,可实现塑壳的自动上料,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全自动切线剥皮双压单穿塑壳机的塑壳上料机构,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的上方设有用于逐一向前输送工件的送料通道2,该送料通道的尾端外垂直设有第一推料道3,该第一推料道的首端与所述送料通道的尾端相连通,该第一推料道3的首端上设有使工件沿所述第一推料道向前输送的第一推料机构4,该第一推料道的尾端外垂直设有第二推料道5,该第二推料道的首端与所述第一推料道的尾端相连通,该第二推料道5的首端上设有使工件沿所述第二推料道向前输送的第二推料机构6,该第二推料道的尾端外设有由旋转机构7带动从而转动的旋转块8,该旋转块上设有与工件相匹配的定位槽9,该定位槽的前侧开口供工件的一端伸出,该定位槽的一侧封闭另一侧开口且开口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推料道相连通。

所述第一推料机构4和第二推料机构6均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推料道或者第二推料道的外侧的推料气缸10、以及设于该推料气缸的输出端上的推料杆11,该推料杆可伸入所述第一推料道或者第二推料道内。

所述旋转机构7为电机或者旋转气缸,所述电机或者旋转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旋转块8相连。

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立板12,所述第二推料道转动安装在所述立板上,所述立板上设有可使所述第二推料道转动的翻转气缸13,翻转气缸可以直接带动第二推料道转动,也可以通过连杆间接带动第二推料道转动。

所述送料通道2的首端与振动上料机的出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需要上料的工件为塑壳14,塑壳通过振动上料机进行列队并逐一输送至送料通道2内,然后塑壳沿送料通道向前输送,塑壳通过送料通道的尾端进入第一推料道3内,然后第一推料机构4的推料气缸10带动推料杆11伸出从而将工件从第一推料道的首端移动至尾端,然后第二推料机构6的推料气缸10带动推料杆11伸出从而将工件从第一推料道的尾端进入第二推料道5的首端内,推料杆11继续伸出从而将工件从第二推料道的首端移动至尾端并进入旋转块8的定位槽9内,且塑壳上供线缆插入的一段伸出定位槽外,即可采用人工或者机器手将线缆插入定位槽内的塑壳内,从而实现线缆和塑壳14的组装,然后电机或者旋转气缸带动旋转块8转动从而使定位槽的开口的一侧从水平位置转动到垂直位置,塑壳从定位槽9的开口的一侧掉出并进行收集,然后电机或者旋转气缸带动旋转块8回位。由于定位槽的开口是朝向第二推料道5的,在定位槽旋转过程中,塑壳在重力的作用下会靠近开口并极易卡在旋转块8和第二推料道5之间,从而影响下一次的加工,那么将第二推料道活动设置在立板12上,并通过翻转气缸13带动第二推料道5转动,即可增加旋转块和第二推料道之间的距离,便于塑壳从定位槽脱出掉落,防止塑壳卡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