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步门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908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异步门刀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门刀,特别涉及一种异步门刀。



背景技术:

在电梯上下运行的过程中,当轿厢与层站平层时,由轿厢侧门机的门刀带动层门侧的层门联动门球一起开锁、联动,实现开关电梯门的动作。

常用的门刀包括同步门刀和异步门刀两种类型。同步门刀是由门刀先实现夹紧层门门锁的动作,然后轿门和层门再一起联动;这种门刀在开门瞬间经常出现异响,不易解决;异步门刀则是门刀与轿门同时移动,在轿门与层门联动前,轿门一般要先走一定的行程。目前使用的异步门刀在开关门时,有的需要依靠门刀行程连杆带动凸轮的形式来保持轿门门刀夹紧层门装置门锁,这种机构受连杆长度和开门行程影响,往往容易造成系统运行稳定性较差、成本升高且具有不适用于旁开门上使用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稳定、在开关门过程中可以通过使受力点过机构“死点”位置而始终使门刀夹紧门球的一种异步门刀。

本发明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异步门刀,包括门刀底板,还包括左上摆板、右上摆板、左下摆板、右下摆板、上连杆组件、下连杆组件、左刀片、右刀片、限位连杆和刀臂连杆,所述左上摆板的一端与门刀底板正面铰接形成第五回转中心,左上摆板的另一端与左刀片的上部铰接,所述左下摆板的中部与门刀底板正面铰接形成第六回转中心,左下摆板的一端与左刀片铰接,左下摆板的另一端与刀臂连杆的一端铰接,刀臂联杆的另一端与右下摆板的一端铰接;

所述右上摆板的一端与门刀底板的正面铰接形成第一回转中心,右上摆板的另一端与上连杆组件铰接形成第二回转中心,所述右刀片和限位联杆分别与上联杆组件铰接且两个铰接点分别位于第二回转中心中轴线两侧,还包括设置在上摆板轴上的提刀球;

所述右下摆板的一端与门刀底板的正面铰接形成第三回转中心,右下摆板的中部铰接点与下连杆组件铰接形成第四回转中心,所述下联杆组件同时与右刀片和限位连杆铰接且两个铰接点为别位于第四回转中心中轴线两侧,所述第一回转中心和第三回转中心处于同一垂直线上,第二回转中心和第四回转中心处于同一垂直线上;

所述限位联杆上设置有限位销轴,上连杆组件上设置有限位腰孔,所述限位销轴伸入限位腰孔内;

还包括轿门锁钩,所述轿门锁钩的中部与门刀底板的正面铰接形成第七回转中心,轿门锁钩的一端伸出门刀底板,轿门锁钩的另一端为驱动端,还包括锁钩复位扭簧,所述锁钩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门刀底板上,锁钩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轿门锁钩上使得轿门锁钩处于水平状态;

还包括辅助拉簧,所述辅助拉簧的一端固定在门刀底板上,辅助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右刀片上;

所述右刀片上装有弧形解锁件;由右刀片、限位联杆、上联杆组件和下联杆组件形成的摆板组件绕第一、第三回转中心转动;摆板组件在重力及辅助拉簧拉力共同作用下,位于限位联杆上的限位销轴与上联杆组件上设置的第一限位边缘接触;右刀片与驱动端不接触;轿门锁钩始终处于水平状态,无法开启。轿内/厅外扒门时,摆板组件在厅门门锁锁球作用下,位于限位联杆上的限位销轴与上联杆组件上的限位腰孔的第二限位边缘接触;右刀片与驱动端接触;轿门锁钩被迫开启;;

当刀臂连杆处在水平状态时,第一回转中心和第二回转中心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三回转中心、第四回转中心和刀臂连杆与右刀臂的铰接点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五回转中心与左上摆板和左刀片的铰接点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第六回转中心与左下摆板和左刀片的铰接点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收刀压簧,所述收刀压簧固定在左刀片和门刀底板之间。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解锁板,所述解锁板位于轿门锁钩下方,所述解锁板中部与门刀底板铰接形成第八回转中心,所述轿门锁钩上设置有凹槽,解锁板的一端伸入凹槽内,解锁板的另一端固定有解锁绳。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解锁板复位扭簧,所述解锁板复位扭簧一端固定在解锁板上,解锁板复位扭簧的另一端固定在门刀底板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门刀底板侧边设置有对解锁绳起限位作用的导向座,所述解锁绳穿过导向座。

进一步的是:所述门刀底板上设置有对提刀球进行限位的落球卡槽。

进一步的是:所述门刀底板上设置有锁钩限位槽,所述轿门锁钩上设置有伸入锁钩限位槽内的锁钩限位球。

进一步的是:所述门刀底板底端设置有对右下摆板进行限位的限位橡胶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由于各组件的位置设计限位销轴和限位腰形孔的设计,使得在开关门过程中可以实现自锁,使得无论层门的反向推力有多大,门刀都能始终锁紧门球,对门球提供一个稳定的输出力,同时解锁绳的设置使得在停电等极端情况下,可通过拉动解锁绳的方式进行人工开锁,提高了门刀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关门状态正视图。

图2为关门状态后视图。

图3为关门状态剖视图。

图4为开关门过程状态正视图。

图5为开关门过程状态剖视图。

图6为扒门状态时正视图。

图7为电机误动作时门刀正视图。

图8为上连杆组件示意图。

图9为摆板组件后视图。

图中标记为:门刀底板1、左上摆板2、右上摆板3、左下摆板4、右下摆板5、上连杆组件6、下连杆组件7、左刀片8、右刀片9、限位连杆10、刀臂连杆11、提刀球12、限位销轴13、限位腰孔14、第一限位边缘141、第二限位边缘142、轿门锁钩15、凹槽152、锁钩复位扭簧16、收刀压簧17、解锁板18、解锁绳19、解锁板复位扭簧20、导向座21、落球卡槽22、锁钩限位槽23、锁钩限位球24、辅助拉簧25、限位橡胶丁26、第一回转中心27、第二回转中心28、第三回转中心29、第四回转中心30、第五回转中心31、第六回转中心32、第七回转中心33、第八回转中心34、提刀支架35、门球36、摆板组件3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异步门刀,包括门刀底板1,还包括左上摆板2、右上摆板3、左下摆板4、右下摆板5、上连杆组件6、下连杆组件7、左刀片8、右刀片9、限位连杆10和刀臂连杆11,所述左上摆板2的一端与门刀底板1正面铰接形成第五回转中心31,左上摆板2的另一端与左刀片8的上部铰接,所述左下摆板4的中部与门刀底板1正面铰接形成第六回转中心32,左下摆板4的一端与左刀片8铰接,左下摆板4的另一端与刀臂连杆11的一端铰接,刀臂联杆11的另一端与右下摆板5的一端铰接;

所述右上摆板3的一端与门刀底板1的正面铰接形成第一回转中心27,右上摆板3的另一端与上连杆组件6铰接形成第二回转中心28,所述右刀片9和限位联杆10分别与上联杆组件6铰接且两个铰接点分别位于第二回转中心28中轴线两侧,还包括设置在上摆板轴上的提刀球12,在上述基础上,所述门刀底板1上设置有对提刀球12进行限位的落球卡槽22;

所述右下摆板5的一端与门刀底板1的正面铰接形成第三回转中心29,右下摆板5的中部铰接点与下连杆组件7铰接形成第四回转中心30,所述下联杆组件7同时与右刀片9和限位连杆10铰接且两个铰接点为别位于第四回转中心30中轴线两侧,所述第一回转中心27和第三回转中心29处于同一垂直线上,第二回转中心28和第四回转中心30处于同一垂直线上;

所述限位联杆10上设置有限位销轴13,上连杆组件6上设置有限位腰孔14,所述限位销轴13伸入限位腰孔14内;

还包括轿门锁钩15,所述轿门锁钩15的中部与门刀底板1的正面铰接形成第七回转中心33,轿门锁钩15的一端伸出门刀底板1,轿门锁钩15的另一端为驱动端,还包括锁钩复位扭簧16,所述锁钩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门刀底板1上,锁钩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轿门锁钩15上使得轿门锁钩15处于水平状态;

还包括辅助拉簧25,所述辅助拉簧25的一端固定在门刀底板1上,辅助拉簧25的另一端固定在右刀片9上

所述右刀片9上装有弧形解锁件,由右刀片9、限位联杆10、上联杆组件6和下联杆组件7形成的摆板组件37可绕第一、第三回转中心27转动;摆板组件37在重力及辅助弹簧25拉力共同作用下,位于限位联杆10上的限位销轴13与上联杆组件6上设置的第一限位边缘141接触;右刀片9与驱动端不接触;轿门锁钩15始终处于水平状态,无法开启,轿内/厅外扒门时,摆板组件37在厅门门锁锁球作用下,位于限位联杆10上的限位销轴13与上联杆组件6上的限位腰孔的第二限位边缘14-2接触;右刀片9与驱动端接触;轿门锁钩15被迫开启;当刀臂连杆11处在水平状态时,第一回转中心27和第二回转中心28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三回转中心29、第四回转中心30和刀臂连杆11与右刀臂的铰接点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五回转中心31与左上摆板2和左刀片8的铰接点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第六回转中心32与左下摆板4和左刀片8的铰接点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所述门机底板上固定有与提刀球12做相对运动的斜向设置的提刀支架35。

上述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当关门时,门刀状态如图1至图3所示,此时提刀球12处在提刀支架35的上平面端,限位销轴13与限位腰孔14的第一限位边缘141相切,当轿厢平层时开门,如图4及图5所示,轿门先移动,使得提刀球12沿提刀支架35的斜坡向下运动,提刀球12的运动促使摆板组件绕第一回转中心27,第三回转中心29逆时针转动,同时因刀臂连杆11的作用,左上摆板2和左下摆板4同时绕第五回转中心31和第六回转中心32顺时针转动,由于此时门球36位于左刀片8和右刀片9中间,因门球36的直径大小,门球36给予右刀片9向右的水平力,使得右刀片9带动上连杆组件6绕第二回转中心28、第四回转中心30转动,即角度a大于角度b,即右刀片9向右运动,从而使得限位销轴13与限位腰孔14的第二限位边缘相切,右刀片9在向右运动过程中与轿门锁钩15的驱动端接触,驱使驱动端绕第七回转中心33逆时针转动,使得轿门锁钩15锁住端向上翘起,实现开锁,由于在夹门球36状态中,第一回转中心27和第二回转中心28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三回转中心29、第四回转中心30和刀臂连杆11与右刀臂的铰接点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五回转中心31与左上摆板2和左刀片8的铰接点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第六回转中心32与左下摆板4和左刀片8的铰接点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使得无论给予多大的向外的水平力,由于力的方向通过各个回转中心,使得左刀片8和右刀片9无法绕各个回转中心转动,同时由于限位销轴13与限位腰孔14的第二限位边缘相切,使得右刀片9无法向右运动,从而使得在开关门过程中,实现了门刀的自锁,使得左刀片8和右刀片9夹紧门球36的夹持尺寸,从而减少了外部锁紧机构的设置,当关门时,提刀球12被提刀支架35提起,门球36对左右刀片9的推力消失,在锁钩复位扭簧16的作用下,使得轿门锁钩15复位,门刀恢复到图1至图3的状态。

如图6所示,当轿厢因故障停在井道内时(非平层),轿内人员或厅外人员可通过扒门使得左刀片8或右刀片9获得一个水平力,使得右刀片9向右运动使得轿门锁钩15的驱动端向下运动,实现轿门开锁获得救援。

如图7所示,当电机误动作使得轿厢移动,从而导致提刀球12离开提刀支架35上平面,提刀球12下落,此时,限位销轴13与限位腰孔14的第一限位边缘141相切,且右刀片9与轿门锁钩15驱动端中间留有一定缝隙,由于电机误动作,左刀片8和右刀片9之间没有门球36,使得做刀片和右刀片9之间不会受到向外的压力,从而使得轿门锁钩15不会被开启,具有一定的安全作用。

在上述基础上,还包括收刀压簧17,所述收刀压簧17固定在左刀片8和门刀底板1之间,收刀压簧17的设置使得提刀球12离开提刀支架35后,使得左刀片8和右刀片9迅速处在收刀状态,防止提刀球12因重力不够等原因出现无法回落的情况。

在上述基础上,还包括解锁板18,所述解锁板18位于轿门锁钩15下方,所述解锁板18中部与门刀底板1铰接形成第八回转中心34,所述轿门锁钩15上设置有凹槽152,解锁板18的一端伸入凹槽152内,解锁板18的另一端固定有解锁绳19,当需要进行人工解锁时,人工拉动解锁绳19,使得门刀底板1绕第八回转中心34顺时针转动,解锁板18推动轿门锁钩15,使得轿门锁钩15绕第八回转中心34逆时针转动,使得轿门锁钩15解锁端向上翘起,实现人工解锁。

在上述基础上,还包括解锁板复位扭簧20,所述解锁板复位扭簧20一端固定在解锁板18上,解锁板复位扭簧20的另一端固定在门刀底板1上,解锁板18复位弹簧的设置可以使得解锁板18复位,使得作用在轿门锁钩15上的外力消失,轿门锁钩15恢复到锁住状态。

在上述基础上,所述门刀底板1侧边设置有对解锁绳19起限位作用的导向座21,所述解锁绳19穿过导向座21,导向座21的设置,保证人工在拉动解锁绳19时,力必为垂直向下,此种设置可减少力的分散,起到省力的作用。

在上述基础上,所述门刀底板1上设置有锁钩限位槽23,所述轿门锁钩15上设置有伸入锁钩限位槽23内的锁钩限位球24,锁钩限位球24的设置可对轿门锁钩15的运动范围起到限制作用。

在上述基础上,所述门刀底板1底端设置有对右下摆板5进行限位的限位橡胶丁26,由于限位橡胶丁26的设置,使得门刀处在自锁状态时,在不能向两侧运动的同时,也无法向下运动,保证了左刀片8与右刀片9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