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井、混合井尾绳更换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3886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副井、混合井尾绳更换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煤矿立井检修维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副井、混合井尾绳更换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在矿井安全生产过程中,矿井提升系统承担着井下开采出的煤炭升井、井上下物资的打运及施工人员的上下,是矿井生产的咽喉部位。平衡尾绳因受到长期高强度使用、锈蚀及磨损,每两年或一年即需对其进行更换,更换时全矿停产,施工时间的长短及安全性对矿井生产产生严重影响。

在以往尾绳更换施工过程中,先将一只容器(以下简称a容器)停在井底马头门以上约30m,然后将旧尾绳在尾绳挡梁处开断,然后上提a容器至开断处提至马头门处,人工拽出井筒开始吐绳至a容器到达马头门处,拆除a容器旧绳悬挂,安装新尾绳悬挂,同时将b容器侧尾绳拽出井筒,开始带新绳,吐旧绳。待吐绳完成,开始翻绳,利用另一台绞车将剩余尾绳放到井筒内(当不是双绞车井筒时,需要布置一台稳车进行将剩余尾绳放到井筒内)利用井口慢绞进行翻绳(过程繁琐,不易操作),完成做新尾绳悬挂工作。采用传统尾绳更换工艺施工至少需要24小时,且存在以下几大弊端:①、翻绳过程中,尾绳容易翻花,做尾绳悬挂时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返工,增加工作量。②、在单绞车井筒施工时,需要在地面布置一台稳车配合翻绳。井筒内稳车放绳、收绳均占用工期。③、利用绞车(稳车)配合慢绞翻绳过程中,尾绳的变形损伤,影响使用寿命;④、施工工序复杂,准备及施工投入大,占用井口时间长,施工中安全隐患点多。

如何才能安全、高效的完成平衡尾绳更换施工,提高施工安全系数、缩短施工工期、避免对新绳的伤害、减少施工投入,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立井尾绳更换效率的副井、混合井尾绳更换施工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副井、混合井尾绳更换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装备布置,在立井井筒底部其中一侧的车场巷道内布置新尾绳盘以及放绳机构,并在该侧巷道对应的箕斗即a箕斗的升降通道内设置与放绳机构平齐的水平导绳管;

步骤2:将其中一个箕斗即所述a箕斗提升至立井井口,将另一箕斗即b箕斗下落至立井井底;

步骤3:人工牵引新尾绳盘上的新尾绳端头,使其穿过所述放绳机构及导绳管直至a箕斗下方的旧尾绳处,并用板卡将新尾绳端头与旧尾绳卡固在一起,然后将该卡固位置上方的旧尾绳截断;

步骤4:提升b箕斗,直至新尾绳端头到达与b箕斗所在侧的车场巷道马头门等高的位置;与此同时,a箕斗下降,将a箕斗下方的旧尾绳回收至a箕斗所在侧的车场巷道内;

步骤5:将新尾绳端头与旧尾绳分离,并利用牵拉装置将新尾绳端头固定在b箕斗升降通道的套架上;

步骤6:下放b箕斗直至与该侧的车场巷道平齐,同时将b箕斗下方的旧尾绳回收至该侧车场巷道内,并将b箕斗底部旧悬挂拆除,安装新悬挂,再将新尾绳端头与新悬挂连接。

步骤7:提升b箕斗,放绳机构放新尾绳,同时将a箕斗底部的旧尾绳回收至车场巷道内,直至a箕斗下降至与该侧的车场巷道平齐,将a箕斗底部旧悬挂拆除,安装新悬挂,最后将新尾绳从放绳机构上截断并将其连接在a箕斗底部的新悬挂上,尾绳更换工作完成。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的放绳机构包括一板车,板车上电缆输送机与制动器沿尾绳输送方向顺次布置;所述板车固定在马头门的井口套架上,所述制动器包括供新尾绳穿过的滑槽,滑槽的槽口向上设置,滑槽的槽口上方设有闸板,所述闸板与一根压杆固接,压杆的一端与底座铰接,另一端设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b箕斗下落后所在的位置略高于b箕斗所在侧车场巷道的轨面。

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下方b箕斗前,先将已经回收至车场巷道内的a箕斗下方的旧尾绳截断。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新尾绳端头采用手拉葫芦吊挂在b箕斗升降通道的套架上。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新型换绳法与传统换绳方法比较,具有安全、高效、快速的施工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充分解决尾绳翻花问题;不受单绞车、双绞车井筒影响,也无需利用慢绞进行翻绳;操作简单,人员投入少;新绳在敷设过程中全程裸绳运行,新绳不受伤害;缩短了占用井筒时间,为矿井生产赢得了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放绳机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制动器的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施工工艺步骤2和步骤3状态下的井筒纵向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施工工艺步骤4状态下的镜筒纵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副井、混合井尾绳更换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装备布置,在立井井筒底部其中一侧的车场巷道内布置新尾绳盘10以及放绳机构11,并在该侧巷道对应的箕斗即a箕斗21的升降通道内设置与放绳机构11平齐的水平导绳管12;

步骤2:将其中一个箕斗即所述a箕斗21提升至立井井口,将另一箕斗即b箕斗22下落至立井井底;

步骤3:人工牵引新尾绳盘10上的新尾绳32端头,使其穿过所述放绳机构11及导绳管12直至a箕斗21下方的旧尾绳31处,并用板卡13将新尾绳32端头与旧尾绳31卡固在一起,然后将该卡固位置上方的旧尾绳31截断;

步骤4:提升b箕斗22,直至新尾绳32端头到达与b箕斗22所在侧的车场巷道马头门等高的位置;与此同时,a箕斗21下降,将a箕斗21下方的旧尾绳31回收至a箕斗21所在侧的车场巷道内;

步骤5:将新尾绳32端头与旧尾绳31分离,并利用牵拉装置将新尾绳32端头固定在b箕斗22升降通道的套架上;

步骤6:下放b箕斗22直至与该侧的车场巷道平齐,同时将b箕斗22下方的旧尾绳31回收至该侧车场巷道内,并将b箕斗22底部旧悬挂拆除,安装新悬挂,再将新尾绳32端头与新悬挂连接。

步骤7:提升b箕斗22,放绳机构11放新尾绳32,同时将a箕斗21底部的旧尾绳31回收至车场巷道内,直至a箕斗21下降至与该侧的车场巷道平齐,将a箕斗21底部旧悬挂拆除,安装新悬挂,最后将新尾绳32从放绳机构11上截断并将其连接在a箕斗21底部的新悬挂上,尾绳更换工作完成。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的放绳机构11包括一板车111,板车111上电缆输送机112与制动器113沿尾绳输送方向顺次布置;所述板车111固定在马头门的井口套架上,所述制动器113包括供新尾绳32穿过的滑槽2,滑槽2的槽口向上设置,滑槽2的槽口上方设有闸板3,所述闸板3与一根压杆4固接,压杆4的一端与底座1铰接,另一端设有把手5。所述步骤2中b箕斗22下落后所在的位置略高于b箕斗22所在侧车场巷道的轨面。所述步骤6中,下方b箕斗22前,先将已经回收至车场巷道内的a箕斗21下方的旧尾绳31截断。所述步骤5中,新尾绳32端头采用手拉葫芦吊挂在b箕斗22升降通道的套架上。

新型换绳法与传统换绳方法比较,具有安全、高效、快速的施工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充分解决尾绳翻花问题;不受单绞车、双绞车井筒影响,也无需利用慢绞进行翻绳;操作简单,人员投入少;新绳在敷设过程中全程裸绳运行,新绳不受伤害;缩短了占用井筒时间,为矿井生产赢得了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