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8633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片材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连续地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装置和具有片材传送装置的诸如复印装置、打印机和传真机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最近对图像形成装置上的进一步资源节省的要求的增加,在如纸、高架式投影仪(ohp)片、塑料片和布的这样的片材上利用双面打印的频率正在增加。因此,对于具有双面打印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重视的是每单位时间的片材输出的数量或双面打印的生产率的提高。

作为传统技术,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5-083353讨论了其中用于执行片材反转的反转单元包括反转辊组(该反转辊组包括在接收驱动力的同时在一个方向上旋转的驱动辊、第一从动辊和第二从动辊)的配置。在该反转辊组配置中,三个不同的辊(第一从动辊、驱动辊和第二从动辊)在与片材传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以近似一条直线依次设置。第一从动辊面对驱动辊以形成第一夹持部分。第二从动辊从与第一从动辊的方向不同的方向面对驱动辊以形成第二夹持部分。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5-083353中讨论的反转单元执行以下的片材反转。首先,朝向反转辊组的第一夹持部分传送在第一表面上形成的图像的片材。然后,在第一夹持部分处在作为从反转辊组的片材排出的方向的第一方向上传送片材,并且片材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后缘通过第一夹持部分。反转单元在第一夹持部分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包括用于暂时存储片材的回切(switchback)单元。已通过第一夹持部分的片材存储在回切单元中。然后,当暂时存储在回切单元中的片材因自重而落下时,片材的后缘被引导到反转辊组的第二夹持部分。由于驱动辊在一个方向上旋转,因此被第二夹持部分夹持的片材在与作为第一夹持部分处的片材传送方向的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被传送。然后,片材被再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在在片材的第二表面上形成图像之后,片材被传送到设置在与反转单元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的排出单元。然后,片材通过排出单元的排出辊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排出。

更具体地说,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5-083353中讨论的配置中,在片材已从反转辊组完全排出到回切单元之后,片材被暂时存储在回切单元中。然后,用于夹持片材的夹持部分从第一夹持部分切换到第二夹持部分。当对多个片材执行双面打印时,该配置使得能够在第一片材通过第一夹持部分并且存储在回切单元中的同时将跟随第一片材的第二片材传送到第一夹持部分。

然而,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5-083353中讨论的其中在从反转辊组的第一夹持部分完全排出片材之后进行片材反转的配置中,需要在反转辊组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设置用于暂时存储片材的回切单元。当回切单元被设置时,从反转辊组排出的片材被存储在回切单元中。这使得需要在与用于反转片材的反转单元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设置用于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排出片材的排出单元。这导致装置的尺寸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的是能够在片材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后缘已从第一夹持部分完全排出之前切换用于夹持片材的夹持部分的片材传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片材传送装置包括:第一旋转部件,所述第一旋转部件被配置为在一个方向上旋转;第二旋转部件,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被配置为利用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旋转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一起在第一方向上传送片材;第三旋转部件,所述第三旋转部件被配置为利用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旋转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一起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传送片材;以及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被配置为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传送的片材的后缘已通过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传送之前移动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以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是所述第二旋转部件接触片材的第一表面并且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接触片材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接触片材的所述第一表面并且所述第三旋转部件接触片材的所述第二表面的状态。当所述切换单元使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移动时,形成片材同时接触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第二旋转部件和第三旋转部件的第三状态。

从参考附图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配置的截面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反转单元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反转单元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反转单元的旋转部件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驱动控制的框图。

图6a、6b和6c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反转单元的配置和驱动辊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双面打印中的片材传送操作的截面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双面打印中的另一片材传送操作的截面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双面打印中的还另一片材传送操作的截面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双面打印中的又另一片材传送操作的截面图。

图11a、11b、11c、11d和11e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驱动辊的移动操作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反转单元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13a、13b、13c、13d、13e和13f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驱动辊的移动操作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反转单元的另一配置的示意图。

图15a、15b、15c、15d、15e、15f和15g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修改的反转单元中的驱动辊的移动操作的示意图。

图16a和16b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反转单元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17a和17b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反转单元的配置和排出辊的操作机构的示意图。

图18a、18b、18c、18d和18e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排出辊的移动操作的示意图。

图19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反转单元的另一配置的示意图。

图20a和20b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反转单元的另一配置和反转辊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21a、21b、21c、21d和21e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反转辊的另一配置和移动操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将以使用具有本发明的片材传送装置的激光束打印机的示例为中心描述以下示例性实施例。根据以下示例性实施例的组件将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下面将描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具有本发明的片材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配置的截面图。如图1中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2、馈送单元3、图像形成单元4、传送单元5、反转单元6和控制单元7。

主体2包括馈送单元3、图像形成单元4、传送单元5、反转单元6和控制单元7。作为容纳单元的片材供给盒21可拆卸地附接在馈送单元3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片材供给盒21馈送以堆叠状态存储在其中的未打印片材s。当完成片材s上的打印时,片材s被排出到用作用于堆叠从主体2排出的片材的堆叠单元的排出托盘22上。排出托盘22形成在反转单元6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

馈送单元3包括馈送辊30以及由分离垫(pad)31a和用于保持分离垫31a的分离保持器31b形成的分离部分31。分离垫31a与馈送辊30压力接触。存储在片材供给盒21中的片材s通过馈送辊30的旋转被馈送到分离部分31。在片材s通过分离部分31逐个分离之后,片材s被馈送到第一传送路径50。

图像形成单元4包括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40、激光扫描器单元41、显影单元42、转印辊43和定影单元44。激光扫描器单元41基于图像信息照射通过带电单元(未示出)均匀带电的感光鼓40。然后,在感光鼓40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42使静电潜像显影以在感光鼓40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辊43将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上。定影单元44对片材s进行加热和加压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s上。以这种方式,在图像形成单元4中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反转单元6的配置的截面图。下面将参考图2描述反转单元6的配置。反转单元6包括在从驱动源接收驱动力的同时在一个方向上(在箭头r1的方向上)旋转的驱动辊62(第一旋转部件)、通过驱动辊62的旋转驱动的排出辊61(第二旋转部件)和反转辊63(第三旋转部件)。

排出辊61接触驱动辊62以形成第一夹持部分n1,在该第一夹持部分n1处,排出辊61与驱动辊62一起夹持并传送片材s。反转辊63在在驱动辊62的圆周方向上与排出辊61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接触驱动辊62以形成第二夹持部分n2,在该第二夹持部分n2处,反转辊63与驱动辊62一起夹持并传送片材s。

当驱动辊62旋转时,驱动辊62和排出辊61将片材s从驱动辊62传送到排出托盘22,并然后从第一夹持部分n1排出片材s。其中片材s从第一夹持部分n1排出到排出托盘22的方向被称为排出方向(第一方向)。驱动辊62在接收驱动力的同时在一个方向上旋转。因此,在第二夹持部分n2处,片材s在与第一夹持部分n1处的片材传送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从排出托盘22被传送到第二传送路径51。其中已在排出方向上朝向排出托盘22传送的片材s从排出托盘22被传送到反转单元6的方向被称为反转方向(第二方向)。

换句话说,当驱动辊62在一个方向上(在箭头r1的方向上)旋转时,片材s在第一夹持部分n1处在第一方向上被传送,并且在第二夹持部分n2处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被传送。当反转单元6移动排出辊61时,片材s夹持状态从被第一夹持部分n1夹持的状态切换到被第二夹持部分n2夹持的状态。下面将详细描述用于切换片材s夹持状态的排出辊61的移动操作。

如图1中所示,传送单元5包括第一传送路径50、第二传送路径51、传送辊对52、再传送辊对53、第一传感器54和第二传感器55。

第一传送路径50用于将片材s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4,以在从片材供给盒21传送的片材s以及通过反转单元6在反转方向上传送的片材s上再形成图像。在片材s传送方向上,第一传送路径50的下游侧被连接到反转单元6的第一夹持部分n1,并且第一传送路径50的上游侧被分割成两条路径。第一传送路径50的两个分割路径中的一个连接到片材供给盒21。片材s从片材供给盒21馈送到第一传送路径50。在图像形成单元4中,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辊43被转印到片材s上。第一传送路径50的两个分割路径中的另一个连接到第二传送路径51,该第二传送路径51用于向第一传送路径50再传送通过反转单元6在反转方向上被传送的片材s。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第二传送路径51的上游侧被连接到反转单元6的第二夹持部分n2,并且第二传送路径51的下游侧被连接到第一传送路径50的两个分割路径中的所述另一个。

设置在第一传送路径50中的传送辊对52沿着第一传送路径50传送在第一传送路径50中被馈送或传送的片材s。设置在第二传送路径51中的再传送辊对53向第一传送路径50传送在第二传送路径51中被传送的片材s。

设置在第一传送路径50中的、馈送单元3与图像形成单元4之间的第一传感器54检测通过第一传感器54的片材s的前缘和后缘的位置。与第一传感器54类似,设置在第一传送路径50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第二传感器55检测通过第二传感器55的片材s的前缘和后缘的位置。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传感器54和第二传感器55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与片材s接触的方向上偏置(bias)并且利用片材s的通过而旋转的传感器标志(flag)(未示出)和作为光学传感器的光中断器(photo-interrupter)(未示出)。在这样的配置中,当片材s通过每个传感器时,传感器标志被推倒并且旋转以阻挡或打开光中断器的检测区域,从而使得能够检测片材s的前缘和后缘。

尽管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54和第二传感器55包括利用片材s的通过而旋转的传感器标志,但是用于检测片材s的前缘和后缘的传感器不限于此。例如,第一传感器54和第二传感器55可以是用于检测片材s的存在或不存在的光学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发光元件利用光照射片材s,并且光接收元件接收穿透或反射光。

控制单元7控制与片材s传送有关的驱动,诸如馈送辊30、传送辊对52、再传送辊对53和反转单元6,并且控制反转单元6中的排出辊61的移动操作。下面将详细描述通过控制单元7对反转单元6的操作的控制。

下面将参考图3-5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反转单元6的配置。图3是从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观察时、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反转单元6的配置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排出辊61、驱动辊62和反转辊63的配置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驱动控制的框图。

如图3中所示,在反转单元6中,驱动辊62的两端由驱动辊保持器65可旋转地保持,该驱动辊保持器65可以支点66为中心旋转。驱动辊保持器65在支点66的一侧保持驱动辊62,并且在另一侧具有引导槽65a。

凸轮轴68被设置为与驱动辊62近似平行地面对驱动辊62。凸轮轴68的两端具有可与凸轮轴68一体地旋转的凸轮67。凸轮67在与保持凸轮轴68的表面不同的表面上具有圆筒状突出部分67a。当突出部分67a与引导槽65a啮合时,凸轮67被驱动辊保持器65保持。凸轮轴68的一端具有可以接通和关断用于使凸轮67旋转的驱动的凸轮驱动单元69(由作为转换部件的螺线管69a和部分无齿齿轮69b形成)。

反转引导件64由驱动辊62在轴方向上的两端支撑。反转引导件64在驱动辊62的一侧的一个端部64a由驱动辊保持器65的轴承部分65b可旋转地保持。反转引导件64的另一端具有圆筒状突出部分64b。当突出部分64b与设置在主体2中的槽部分72啮合时,反转引导件64的定向被维持。

如图4中所示,每个排出辊61接触驱动辊62以形成第一夹持部分n1,并且由可以支点71a为中心移动的排出辊保持器71保持。排出辊保持器71通过设置在主体2中的弹簧81(第一偏置部件)朝向驱动辊62偏置。驱动辊62被排出辊61挤压形成第一夹持部分n1。

每个反转辊63接触驱动辊62以形成第二夹持部分n2,并且由可以支点73a为中心移动的反转辊保持器73保持。反转辊保持器73通过设置在主体2中的弹簧83(第二偏置部件)朝向驱动辊62偏置。驱动辊62被反转辊63挤压形成第二夹持部分n2。

下面将参考图5描述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驱动控制的框图。一端连接到齿轮70的驱动辊62在经由齿轮70从作为驱动源的驱动马达90接收驱动力的同时旋转。驱动马达90在一个方向上旋转,并且驱动辊62也在一个方向上旋转。如图5中所示,cpu110与驱动马达90、螺线管69a、馈送辊30、第一传感器54和第二传感器55连接。cpu110与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连接,并且通过使用ram作为工作存储器来执行存储在rom中的程序。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cpu110、rom和ram构成控制单元7。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当控制单元7控制驱动马达90和螺线管69a时,在反转单元6中驱动辊62旋转并且凸轮驱动单元69使驱动辊62移动。

下面将参考图6a-6c描述反转单元6中的驱动辊62的移动操作。

图6a是从驱动辊62的轴方向观察执行驱动辊62的移动操作之前的反转单元6时的示意图。该定时的驱动辊62的位置为初始位置(第一位置)。在初始位置处,驱动辊62在从驱动源接收驱动力的同时在一个方向上旋转。

在图6a中所示的状态下,当螺线管69a接通以解锁部分无齿齿轮69b时,驱动被传输到部分无齿齿轮69b,并且凸轮67在箭头a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在该定时,随着凸轮67的旋转,与驱动辊保持器65的引导槽65a啮合的突出部分67a在箭头a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并且驱动辊保持器65以支点66为中心在箭头b的方向(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因此,由驱动辊保持器65在两端被保持的驱动辊62在远离排出辊61和反转辊63的方向上(箭头b的方向上)移动。反转引导件64由驱动辊62的两端支撑。反转引导件64的一个端部64a由驱动辊保持器65保持。因此,反转引导件64与驱动辊62一起移动。由于反转引导件64的突出部分64b与槽部分72啮合,因此反转引导件64在改变相对于驱动辊保持器65的角度的同时同槽部分72一起移动。在该定时,与驱动辊62的一端连接的齿轮70也与驱动辊62一起移动。即使在移动期间,驱动辊62也在从作为驱动源的驱动马达90接收驱动力的同时在一个方向上旋转。

图6b是从驱动辊62的轴方向观察时、示出驱动辊62和反转引导件64通过凸轮67的旋转而移动并且驱动辊62的移动量最大时的反转单元6的示意图。在该定时,驱动辊62位于其中驱动辊62从初始位置缩回的缩回位置(第二位置)处。

由排出辊保持器71保持的排出辊61通过设置在主体2中的弹簧81朝向驱动辊62偏置。当驱动辊62移动时,排出辊保持器71以支点71a为中心旋转,并且排出辊61朝向反转辊63移动。

由反转辊保持器73保持的反转辊63通过设置在主体2中的弹簧83朝向驱动辊62偏置。当驱动辊62移动时,反转辊保持器73以支点73a为中心旋转,并且反转辊63朝向排出辊61移动。在该定时,排出辊保持器71的旋转角度通过调节部件(未示出)被调节直到图6b中所示的位置。反转辊63移动直到它接触在图6b中所示的位置处停止的排出辊61的位置。然后,反转辊63和排出辊61彼此接触以形成可以夹持和保持传送的片材s的第三夹持部分n3。

然后,如图6c中所示,当凸轮67进一步在箭头a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驱动辊保持器65以支点66为中心在箭头c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然后,反转引导件64随同槽部分72的引导而移动。驱动辊62接近排出辊61和反转辊63,并且从缩回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当突出部分67a返回到图6a中所示的位置时,驱动通过部分无齿齿轮69b被取消,并且凸轮67的旋转停止。在该定时,由于螺线管69a已经被关断,因此凸轮67被锁定在驱动被取消的位置处。更具体地说,当凸轮67通过凸轮驱动单元69旋转一圈时,反转单元6中的驱动辊62的上述顺序移动操作连续地发生。由于驱动辊62与齿轮70一起移动,因此在驱动辊62相对于排出辊61和反转辊63的上述顺序移动操作期间,驱动辊62在经由齿轮70从驱动马达90接收驱动力的同时在一个方向上连续旋转。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存储在片材供给盒21中的片材s由馈送辊30馈送之后的状态的截面图。如图7中所示,由馈送辊30从片材供给盒21取出的片材s通过分离部分31分离,被馈送到第一传送路径50并且通过传送辊对52被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4。然后,通过第一传感器54检测片材s的前缘,并且基于检测信息在某一定时在图像形成单元4中在片材s的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在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的片材s已被传送到反转单元6之后且在驱动辊62的移动操作开始前一刻的状态的截面图。在通过定影单元44对转印在片材s的第一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之后,片材s被由驱动辊62和排出辊61形成的第一夹持部分n1夹持,并且在由实线绘制的箭头(第一方向)上被传送。在该定时,片材s在第一表面接触排出辊61并且第二表面接触驱动辊62的状态(第一状态)下在第一方向上被传送。

通过第二传感器55检测在第一夹持部分n1处与驱动辊62和排出辊61接触的片材s的后缘。基于检测信息,在片材s的后缘已在第一夹持部分n1处被传送之前驱动辊62开始移动。更具体地说,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在片材s的后缘完全离开第一夹持部分n1之前排出辊61开始移动。当在第一夹持部分n1处夹持的片材s已在第一方向上被传送时,利用驱动辊62的移动片材s然后被第二夹持部分n2夹持。当控制单元7基于来自第二传感器55的检测信息控制螺线管69a时,驱动辊62的移动开始。控制单元7可以基于关于通过第二传感器55对片材s的前缘的检测的信息执行控制以开始驱动辊62的移动。下面将参考图11a-11e详细描述片材s夹持状态从被第一夹持部分n1夹持的状态切换到被第二夹持部分n2夹持的状态时驱动辊62的移动操作。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在驱动辊62的移动操作之后片材s在第二夹持部分n2处被夹持的状态的截面图。当利用驱动辊62的移动片材s从被第一夹持部分n1夹持的状态被第二夹持部分n2夹持时,片材s在第二夹持部分n2处在由实线绘制的箭头的方向(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被传送。在该定时,片材s在第二表面接触反转辊63并且第一表面接触驱动辊62的状态(第二状态)下在第二方向上被传送。因此,已在第一夹持部分n1处在第一方向上被传送的片材s在第二夹持部分n2处在第二方向上被传送,并然后被传送到第二传送路径51。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在片材s已在第二方向上被传送之后且在片材s被再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4前一刻的状态的截面图。如图10中所示,已被传送到第二传送路径51的片材s通过再传送辊对53被传送到第一传送路径50。然后,在图像形成单元4中,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辊43被转印到片材s的第二表面,并且在第二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定影单元44被定影。在该定时,已在片材s的两个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在两个表面上形成图像的片材s被传送到反转单元6,在第一夹持部分n1处在第一方向上被再传送,并然后被排出到排出托盘22上。在该定时,驱动辊62不移动。这完成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材s上的双面打印。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包括驱动辊保持器65、凸轮67、凸轮轴68和凸轮驱动单元69的切换单元使驱动辊62移动以将片材s夹持状态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

在反转单元6中,片材s夹持状态从被第一夹持部分n1夹持的状态切换到被第二夹持部分n2夹持的状态时驱动辊62的移动操作将在下面参考图11a-11e进行描述。

图11a是示出在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的片材s被传送到第一夹持部分n1之后且在驱动辊62的移动操作开始前一刻的状态的示意图。在该定时,驱动辊62在初始位置(第一位置)处在一个方向上旋转。如图11a中所示,在片材s接触驱动辊62和排出辊61之后且在片材s的后缘re已在第一夹持部分n1处被传送之前,驱动辊62在远离排出辊61和反转辊63的方向上开始移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材s的后缘re指的是片材s在第一片材s传送方向上的最后缘。

图11b是示出驱动辊62从初始位置(第一位置)开始移动的状态的示意图。在图11b中所示的状态下,驱动辊62接触排出辊61以形成第一夹持部分n1。当驱动辊62移动时,通过弹簧83偏置的反转辊63和通过弹簧81偏置的排出辊61经由片材s彼此接触以形成第三夹持部分n3。在该定时,片材s在第一表面接触排出辊61并且第二表面接触驱动辊62和反转辊63的状态(第三状态)下被第一夹持部分n1和第三夹持部分n3夹持并且在第一方向上被传送。换句话说,在反转单元6中,当驱动辊62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时,片材s夹持状态通过切换单元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三状态。

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当驱动辊62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时,形成片材s被两个不同的位置(第一夹持部分n1和第三夹持部分n3)夹持的第三状态。然后,片材s被第三夹持部分n3夹持。这防止在通过移动驱动辊62切换片材s夹持部分时片材s从反转单元6掉落。

图11c是示出驱动辊62已移动到其中驱动辊62的移动量最大的缩回位置时的片材s状态的示意图。驱动辊62移动到在第一夹持部分n1处与驱动辊62和排出辊61接触的片材s的后缘re在第一夹持部分n1处的片材s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

如图11c中所示,当驱动辊62已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时,由驱动辊62和排出辊61形成的第一夹持部分n1被取消,并且片材s传送被暂停。在该定时,已在第一夹持部分n1处在第一方向上被传送的片材s通过由排出辊61和反转辊63形成的第三夹持部分n3被夹持,并且片材s传送被保持在暂停状态。当驱动辊62移动到缩回位置时,在第三夹持部分n3处被夹持的片材s的后缘re由于片材s的自重和刚性或第三夹持部分n3处的片材s的夹持位置和角度而在已移动到缩回位置的驱动辊62上方移动。在这种状态下,驱动辊62从由第三夹持部分n3夹持的片材s的下表面侧即第一表面移动以接近排出辊61和反转辊63,即,驱动辊62从缩回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

图11d是示出驱动辊62从缩回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时的片材s状态的示意图。在图11d中所示的状态下,排出辊61和反转辊63彼此接触以形成第三夹持部分n3,并且片材s被第三夹持部分n3夹持。移动到初始位置的驱动辊62经由片材s接触反转辊63以形成第二夹持部分n2。在该定时,片材s在第一表面接触排出辊61和驱动辊62并且第二表面接触反转辊63的状态(第三状态)下被第二夹持部分n2和第三夹持部分n3夹持并且在第二方向上被传送。随后,驱动辊62移动到初始位置以便使排出辊61与反转辊63之间的空间变宽。

图11e是示出驱动辊62已移动到初始位置时的片材s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1e中所示,驱动辊62从片材s的下表面侧移动到初始位置。因此,在完成驱动辊62的移动操作时,片材s通过驱动辊62和反转辊63彼此接触时形成的第二夹持部分n2被夹持。更具体地说,片材s在第一表面接触驱动辊62并且第二表面接触反转辊63的状态(第二状态)下在第二夹持部分n2处被夹持并且在第二方向上被传送。在该定时,通过反转辊63与排出辊61之间的接触形成的第三夹持部分n3已被取消,并且已形成通过驱动辊62与排出辊61之间的接触形成的第一夹持部分n1。

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当驱动辊62从缩回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时,形成片材s被两个不同的位置(第二夹持部分n2和第三夹持部分n3)夹持的第三状态。然后,片材s被第二夹持部分n2夹持。换句话说,在反转单元6中,当驱动辊62从缩回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时,片材s夹持状态通过切换单元从第三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这防止在通过移动驱动辊62切换片材s夹持部分时片材s从反转单元6掉落。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在第一夹持部分n1处在第一方向上传送的片材s的后缘re已在第一夹持部分n1处被传送之前,驱动辊62通过切换单元移动。这使得能够将片材s夹持部分从第一夹持部分n1切换到第二夹持部分n2,从而使得能够将片材s传送方向从第一方向改变为第二方向,由此使片材s反转。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当通过切换单元改变片材s夹持状态时,形成被两个不同的位置(第一夹持部分n1和第三夹持部分n3)夹持的状态和被另外两个不同的位置(第二夹持部分n2和第三夹持部分n3)夹持的状态。然而,配置不限于此。可以仅形成片材s被两个不同的位置(第一夹持部分n1和第三夹持部分n3)夹持的状态或者片材s被另外两个不同的位置(第二夹持部分n2和第三夹持部分n3)夹持的状态。当片材s夹持状态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时,形成片材s被任何两个夹持部分夹持的状态使得能够获得防止片材s从反转单元6掉落的效果。

如在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作为用于改变片材s传送方向的方法,片材s从包括一系列的三个辊的反转辊组的第一夹持部分被完全排出,并然后被传送到第二夹持部分。在这样的配置中,在反转辊组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设置用于暂时存储片材s的回切单元使得能够反转片材s。换句话说,当已从第一夹持部分完全排出的片材s暂时存储在回切单元中并然后从回切单元被传送到第二夹持部分时,片材传送方向改变。然而,在这样的配置中,需要在与用于使片材反转的反转单元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设置用于从图像形成装置排出片材的排出单元,从而可能增加装置的尺寸。

另一方面,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中,在在第一方向上传送的片材s的后缘已在第一夹持部分n1处被传送之前,通过移动驱动辊62,片材s夹持部分从第一夹持部分n1切换到第二夹持部分n2。更具体地说,片材s夹持部分可以在片材s的后缘离开反转单元6之前被切换,从而使得能够改变片材传送方向以使片材s反转。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中,不需要在与反转单元6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设置调节单元,从而使得能够在不增加装置的尺寸的情况下改变片材s传送方向。

上面已以其中排出辊61的接触部分61b、驱动辊62的接触部分62b和反转辊63的接触部分63b被设置在分别面对的位置处的反转单元6为中心描述了本示例性实施例。然而,配置不限于此。反转单元6中排出辊61的接触部分61b、驱动辊62的接触部分62b和反转辊63的接触部分63b可以以梳子形状交替地设置。

下面将描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上面已以其中片材s夹持部分通过使用三个不同的辊(排出辊61、驱动辊62和反转辊63)从第一夹持部分n1切换到第二夹持部分n2的配置为中心描述了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另一方面,第二示例性实施例被配置为通过使用除了排出辊161、驱动辊162和反转辊163以外还具有副辊174的反转单元106将片材s夹持部分从第一夹持部分n11切换到第二夹持部分n12。除了副辊174被设置在反转单元106中的排出辊161的附近之外,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类似。因此,下面将参考图12和图13a-13f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为中心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将省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要素类似的要素的描述。

图12是示出具有设置在排出辊161的附近的副辊174的反转单元106传送片材s时的反转单元106的配置的示意图。如图12中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辅助旋转部件的副辊174被设置在每个排出辊161的附近。排出辊161和副辊174由可以支点75a为中心移动的排出辊保持器75(第一保持部件)可旋转地保持。排出辊保持器75通过设置在主体2中的作为偏置部件的弹簧181朝向驱动辊162可摆动地偏置。当排出辊161朝向驱动辊162偏置时,排出辊161和驱动辊162彼此接触以形成第一夹持部分n11。

图13a是示出在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的片材s被传送到第一夹持部分n11之后且在驱动辊162的移动操作开始前一刻的状态的示意图。在该定时,驱动辊162在初始位置(第一位置)处在一个方向上旋转。并且,片材s在第一表面接触排出辊161和副辊174并且第二表面接触驱动辊162的状态(第一状态)下在第一方向上被传送。如图13a中所示,在片材s的后缘re已在第一夹持部分n11处被传送之前,驱动辊162在远离排出辊161和反转辊163的方向上开始移动。

图13b是示出驱动辊162从初始位置开始移动的状态的示意图。在图13b中所示的状态下,驱动辊162和排出辊161经由片材s彼此接触以形成第一夹持部分n11,并且驱动辊162和副辊174彼此接触以形成第四夹持部分n14。在该定时,片材s被两个不同的位置(第一夹持部分n11和第四夹持部分n14)夹持并且在作为从反转单元106的片材排出的方向的第一方向上被传送。副辊174被设置在排出辊161在第一方向上的上游侧。在图13b中所示的状态下,片材s在第一表面接触排出辊161和副辊174并且第二表面接触驱动辊162的状态下被传送。

图13c是示出驱动辊162已从图13b中所示的位置进一步移动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3c中所示,排出辊161和反转辊163经由片材s彼此接触以形成第三夹持部分n13,并且驱动辊162和副辊174经由片材s彼此接触以形成第四夹持部分n14。换句话说,片材s在第一表面接触排出辊161和副辊174、第二表面接触驱动辊162和反转辊163并且片材s被第三夹持部分n13和第四夹持部分n14夹持的状态(第三状态)下在第一方向上被传送。在反转单元106中,当驱动辊162从初始状态移动到缩回位置时,片材s夹持状态通过切换单元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三状态。

图13d是示出驱动辊162已移动到其中驱动辊162的移动量最大的缩回位置(第二位置)时的片材s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3d中所示,当驱动辊162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时,由驱动辊162和排出辊161形成的第一夹持部分n11以及由驱动辊162和副辊174形成的第四夹持部分n14被取消。在该定时,片材s的传送被暂停,片材s在由排出辊161和反转辊163形成的第三夹持部分n13处被夹持,并且片材s传送被保持在暂停状态。

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当驱动辊162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时,形成片材s被两个不同的位置夹持的第三状态。然后,片材s被第三夹持部分n13夹持。这防止在通过移动驱动辊162切换片材s夹持部分时片材s从反转单元106掉落。

当驱动辊162移动到缩回位置时,在第三夹持部分n13处被夹持的片材s的后缘re由于片材s的自重和刚性或第三夹持部分n13处的片材s的夹持位置和角度而在已移动到缩回位置的驱动辊162上方移动。因此,驱动辊162从由第三夹持部分n13夹持的片材s的下表面侧即第一表面移动以接近排出辊161和反转辊163,即,驱动辊162从缩回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

图13e是示出驱动辊162从缩回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时的片材s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3e中所示,驱动辊162从由第三夹持部分n13夹持的片材s的下表面侧即第一表面移动以接近排出辊161和反转辊163,即,驱动辊162从缩回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在该定时,驱动辊162经由片材s接触反转辊163以形成第二夹持部分n12,并且片材s在第二夹持部分n12和第三夹持部分n13处被夹持。反转辊163通过驱动辊162的旋转被驱动旋转,并且片材s在第二夹持部分n12处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被传送。换句话说,片材s在第一表面接触排出辊161和驱动辊162、第二表面接触反转辊163并且片材s被第二夹持部分n12和第三夹持部分n13夹持的状态(第三状态)下在第二方向上被传送。

随后,驱动辊162移动到初始位置以便使排出辊161与反转辊163之间的空间变宽。然后,通过排出辊161与反转辊163之间的接触形成的第三夹持部分n13被取消,并且再形成一度通过驱动辊162与排出辊161之间的接触形成的第一夹持部分n11。

图13f是示出驱动辊162已移动到初始位置时的片材s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3f中所示,在完成驱动辊162的移动操作时,已被第三夹持部分n13保持的片材s通过由驱动辊162与反转辊163之间的接触形成的第二夹持部分n12被夹持。换句话说,片材s在第一表面接触驱动辊162并且第二表面接触反转辊163的状态(第二状态)下在第二夹持部分n12处被夹持并且在第二方向上被传送。

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当驱动辊162从缩回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时,形成片材s被两个不同的位置(第二夹持部分n12和第三夹持部分n13)夹持的第三状态。然后,片材s被第二夹持部分n12夹持。更具体地说,在反转单元106中,当驱动辊162从缩回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时,片材s夹持状态通过切换单元从第三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这防止在通过移动驱动辊162切换片材s夹持部分时片材s从反转单元106掉落。

如上所述,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也使得能够获取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的效果。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包括驱动辊保持器65、凸轮67、凸轮轴68和凸轮驱动单元69的切换单元使驱动辊162移动以将片材s夹持状态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当通过切换单元改变片材s夹持状态时,形成被两个不同的位置(第三夹持部分n13和第四夹持部分n14)夹持的状态和被另外两个不同的位置(第二夹持部分n12和第三夹持部分n13)夹持的状态。然而,配置不限于此。可以仅形成片材s被两个不同的位置(第三夹持部分n13和第四夹持部分n14)夹持的状态或者片材s被另外两个不同的位置(第二夹持部分n12和第三夹持部分n13)夹持的状态。当将片材s夹持状态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时,形成片材s被任何两个夹持部分夹持的状态使得能够获得防止片材s从反转单元106掉落的效果。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设置副辊174使得能够在驱动辊162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时实现有利的片材s传送性能。这是因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驱动辊162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时,排出辊161和副辊174经由片材s彼此接触以形成第一夹持部分n11和第四夹持部分n14。与其中片材s被另外两个不同的位置(第一夹持部分n1和第三夹持部分n3)夹持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相比,其中片材s被两个不同夹持部分(第一夹持部分n11和第四夹持部分n14)夹持的配置提供小的片材s的曲率。这使得能够减小片材s传送阻力,从而实现有利的传送性能。

下面将以包括第一片材s传送方向上的、排出辊161的附近的、排出辊161的上游侧的作为辅助旋转部件的副辊174的反转单元106为中心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然而,配置不限于此。如图14中所示,作为辅助旋转部件的副辊176可以被设置在反转辊163在第一片材s传送方向上的附近和上游侧。该配置也使得能够获取与本示例性实施例类似的效果。

如图15a-15g中所示,包括多个辅助旋转部件的反转单元206也使得能够获取与本示例性实施例类似的效果。图15a-15g是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修改的示意图,在该修改中,在第一片材s传送方向上,作为辅助旋转部件的副辊274被设置在排出辊261的上游侧,并且副辊276被设置在反转辊263的上游侧。

根据修改的副辊274和276以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副辊174类似的配置被设置为朝向驱动辊262偏置。换句话说,排出辊261和副辊274由可以支点275a为中心移动的排出辊保持器275(第一保持部件)可旋转地保持。反转辊263和副辊276由可以支点277a为中心移动的反转辊保持器277(第二保持部件)可旋转地保持。排出辊保持器275和反转辊保持器277通过设置在主体2中的作为偏置部件的弹簧(未示出)朝向驱动辊262可摆动地偏置。因此,在驱动辊262移动之前的状态下,排出辊261接触驱动辊262以形成第一夹持部分n21,并且反转辊263接触驱动辊262以形成第二夹持部分n22。

图15a是示出在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的片材s被传送到第一夹持部分n21之后且在驱动辊262的移动操作开始前一刻的状态的示意图。在该定时,驱动辊262在初始位置(第一位置)处在一个方向上旋转。片材s在第一表面接触排出辊261和副辊274并且第二表面接触驱动辊262的状态(第一状态)下在第一方向上被传送。如图15a中所示,在片材s的后缘re已在第一夹持部分n21处被传送之前,驱动辊262在远离排出辊261和反转辊263的方向上开始移动。

图15b是示出驱动辊262从初始位置开始移动的状态的示意图。在图15b中所示的状态下,驱动辊262和排出辊261经由片材s彼此接触以形成第一夹持部分n21,并且驱动辊262和副辊274彼此接触以形成第四夹持部分n24。在该定时,片材s被两个不同的位置(第一夹持部分n21和第四夹持部分n24)夹持并且在作为从反转单元206的片材排出的方向的第一方向上被传送。副辊274被形成在排出辊261在第一方向上的上游侧。在图15b中所示的状态下,片材s在第一表面接触排出辊261和副辊274并且第二表面接触驱动辊262的状态下被传送。

图15c是示出驱动辊262已从图15b中所示的位置进一步移动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5c中所示,排出辊261和反转辊263经由片材s彼此接触以形成第三夹持部分n23,并且驱动辊262和副辊274经由片材s彼此接触以形成第四夹持部分n24。换句话说,片材s在第一表面接触排出辊261和副辊274、第二表面接触驱动辊262和反转辊263并且片材s被第三夹持部分n23和第四夹持部分n24夹持的状态(第三状态)下在第一方向上被传送。更具体地说,在反转单元206中,当驱动辊262从初始状态移动到缩回位置时,片材s夹持状态通过切换单元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三状态。

图15d是示出驱动辊262已移动到其中驱动辊262的移动量最大的缩回位置(第二位置)时的片材s状态的示意图。当驱动辊262如图15d中所示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时,由驱动辊262和排出辊261形成的第一夹持部分n21以及由驱动辊262和副辊274形成的第四夹持部分n24被取消。在该定时,排出辊261和反转辊263经由片材s彼此接触以形成第三夹持部分n23,片材s在第三夹持部分n23处被夹持,并且片材s的传送被保持在暂停状态。

当驱动辊262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时,形成片材s被两个不同的夹持部分夹持的状态并且将片材s夹持在第三夹持部分n23处使得能够防止片材s从反转单元206掉落。

当驱动辊262移动到缩回位置时,在第三夹持部分n23处被夹持的片材s的后缘re由于片材s的自重和刚性或第三夹持部分n23处的片材s的夹持位置和角度而在已移动到缩回位置的驱动辊262上方移动。因此,驱动辊262从由第三夹持部分n23夹持的片材s的下表面侧即第一表面移动以接近排出辊261和反转辊263,即,驱动辊262从缩回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

图15e是示出驱动辊262从缩回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时的片材s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5e中所示,驱动辊262从由第三夹持部分n23夹持的片材s的下表面侧即第一表面移动以接近排出辊261和反转辊263,即,驱动辊262从缩回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在该定时,驱动辊262经由片材s接触副辊276以形成第五夹持部分n25,并且片材s在第五夹持部分n25和第三夹持部分n23处被夹持。副辊276通过驱动辊262的旋转被驱动旋转,并且片材s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在第五夹持部分n25处被传送。因此,片材s在第一表面接触排出辊261和驱动辊262并且第二表面接触副辊276和反转辊263的状态(第三状态)下在第二方向上被传送。

随后,驱动辊262移动到初始位置以便使排出辊261与反转辊263之间的空间变宽。然后,由排出辊261和反转辊263形成的第三夹持部分n23被取消,并且再形成一度通过驱动辊262与排出辊261之间的接触形成的第一夹持部分n21。

图15f是示出驱动辊262已从图15e中所示的位置进一步移动的状态的示意图。在图15f中所示的状态下,驱动辊262和副辊276经由片材s彼此接触以形成第五夹持部分n25,并且驱动辊262和反转辊263彼此接触以形成第二夹持部分n22。在该定时,片材s被两个不同的位置(第五夹持部分n25和第二夹持部分n22)夹持地在第二方向上被传送。在图15f中所示的状态下,片材s在第一表面接触驱动辊262并且第二表面接触副辊276和反转辊263的状态下被传送。

图15g是示出驱动辊262已移动到初始位置时的片材s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5g中所示,在完成驱动辊262的移动操作时,已被第三夹持部分n23保持的片材s通过由驱动辊262与反转辊263之间的接触形成的第二夹持部分n22被夹持。换句话说,在反转单元206中,当驱动辊262从缩回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时,片材s夹持状态通过切换单元从第三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在该定时,片材s在第一表面接触驱动辊262并且第二表面接触反转辊263的状态(第二状态)下在第二夹持部分n22处被夹持并且在第二方向上被传送。

如上所述,修改的配置使得能够获取与本示例性实施例类似的效果。并且,在修改的配置中,设置多个辅助旋转部件使得能够在驱动辊262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时以及在驱动辊262从缩回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时均减小片材s的传送阻力。这使得能够提高片材s的传送性能。

下面将描述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上面已以用于通过移动驱动辊62将片材s夹持部分从第一夹持部分n1切换到第二夹持部分n2的配置为中心描述了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另一方面,下面将以用于通过移动反转单元306中的排出辊361或者移动反转单元406中的反转辊463将片材s夹持部分从第一夹持部分n1切换到第二夹持部分n2的配置为中心描述第三示例性实施例。除了反转单元306和406的配置、除了排出辊361在反转单元306中移动以及除了反转辊463在反转单元406中移动之外,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类似。因此,下面将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为中心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将省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要素类似的要素的描述。

下面将参考图16a、16b、17a、17b和18a-18e描述用于通过移动排出辊361切换片材s夹持部分的反转单元306的配置。

图16a是从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观察时、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反转单元306的配置的示意图。如图16a中所示,驱动辊362(第一旋转部件)由轴362a和橡胶接触部分362b组成,并且反转辊363(第三旋转部件)由轴363a和橡胶接触部分363b组成。排出辊361(第二旋转部件)由轴361a和辊361b组成。尽管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排出辊361,辊361b在轴361a上形成,但是作为排出辊361,轴361a和辊361b可以一体地形成。

在反转单元306中,驱动辊362由主体2的框架23可旋转地保持。一端连接到齿轮70的驱动辊362在经由齿轮70从作为驱动源的驱动马达90接收驱动力的同时旋转。由于驱动马达90在一个方向上旋转,因此驱动辊362也在一个方向上旋转。

排出辊361由设置在可以支点366为中心旋转的排出辊保持器365的啮合狭缝(slot)365b中的排出辊轴承361c在两端可旋转地保持。排出辊361经由排出辊轴承361c通过弹簧81(第一偏置部件)朝向驱动辊362偏置,并且第一夹持部分n31由排出辊361和被排出辊361挤压的驱动辊362形成。排出辊保持器365在支点366的一侧具有用于支撑排出辊361的啮合狭缝365b并且在另一侧具有引导槽365a。

反转辊363由同设置在主体2的框架23上的引导孔23a一起可移动地保持的反转辊轴承363c可旋转地保持。反转辊363经由反转辊轴承363c通过弹簧83(第二偏置部件)朝向驱动辊362偏置,并且第二夹持部分n32由反转辊363和被反转辊363挤压的驱动辊362形成。

凸轮轴368被设置为与驱动辊362近似平行地面对驱动辊362。凸轮轴368的两端具有可经由框架23与凸轮轴368一体地旋转的凸轮367。每个凸轮367在与保持凸轮轴368的表面不同的表面上具有圆筒状突出部分367a。当突出部分367a与引导槽365a啮合时,凸轮367被排出辊保持器365保持。凸轮轴368的一端具有可以接通和关断用于使凸轮367旋转的驱动的凸轮驱动单元369(由作为转换部件的螺线管369a和部分无齿齿轮369b形成)。

图16b是从图16a中所示的箭头bb的方向观察时、示出排出辊保持器365和凸轮驱动单元369的配置的示意图。如图16b中所示,部分无齿齿轮369b具有两个不同的部分无齿部分,并且螺线管369a具有可以与部分无齿齿轮369b的部分无齿部分啮合的啮合部分。因此,部分无齿齿轮369b被配置为通过接通和关断螺线管369a在一圈中以预定角度间隔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处停止。

下面将参考图17a和17b描述反转单元306中的排出辊361的移动操作。图17a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执行排出辊361的移动操作之前的反转单元306的配置的示意图。图17b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执行排出辊361的移动操作之后的反转单元306的配置的示意图。图17a和17b是从箭头aa的方向观察时、示出图16a中所示的反转单元306的示意图。

在图17a中所示的状态下,排出辊361和驱动辊362彼此接触以形成第一夹持部分n31,并且反转辊363和驱动辊362彼此接触以形成第二夹持部分n32。排出辊361尚未开始移动操作。图17a中所示的排出辊361的位置被假定为初始位置(第一位置)。

在该定时,螺线管369a的啮合部分与部分无齿齿轮369b的第一部分无齿部分啮合,部分无齿齿轮369b在驱动被取消的情况下被锁定,并且凸轮367停止而不旋转。在这种状态下,当螺线管369a接通以解锁部分无齿齿轮369b时,如图17a中所示,凸轮367在箭头a的方向上旋转。随着凸轮367的旋转,与排出辊保持器365的引导槽365a啮合的突出部分367a也在箭头a的方向上开始旋转。因此,排出辊保持器365以支点366为中心在箭头b的方向上旋转,并且由设置在排出辊保持器365上的排出辊轴承361c在两端支撑的排出辊361开始移动。

图17b示出排出辊361通过凸轮367的旋转而移动并且接触反转辊363时的排出辊361的位置。排出辊361在该定时的位置被假定为反转位置(第二位置)。当部分无齿齿轮369b从图17a中所示的状态旋转并然后形成图17b中所示的状态时,部分无齿齿轮369b的第二部分无齿部分到达该第二部分无齿部分与螺线管369a的啮合部分啮合的位置。在该定时,螺线管369a已经被关断,部分无齿齿轮369b的第二部分无齿部分与螺线管369a的啮合部分啮合,部分无齿齿轮369b在驱动被取消的情况下被锁定,并且凸轮367停止旋转。因此,排出辊保持器365的旋转停止,并且排出辊361在反转位置处停止。

在这种状态下,当螺线管369a再次接通并且部分无齿齿轮369b被解锁时,凸轮367进一步在图17b中所示的箭头a的方向上旋转,并且排出辊保持器365以支点366为中心在箭头c的方向上旋转。当部分无齿齿轮369b旋转并且突出部分367a从图17b中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17a中所示的位置时,部分无齿齿轮369b的第一部分无齿部分到达该第一部分无齿部分与螺线管369a的啮合部分啮合的位置。在该定时,螺线管369a已经被关断,部分无齿齿轮369b的第一部分无齿部分与螺线管369a的啮合部分啮合,部分无齿齿轮369b在驱动被取消的情况下被锁定,并且凸轮367停止旋转。

因此,排出辊361从反转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并然后在初始位置处停止移动。当排出辊361从反转位置移动时,排出辊361和驱动辊362再次彼此接触以形成第一夹持部分n31。如上所述,在反转单元306中,当凸轮367通过凸轮驱动单元369旋转一圈时,反转辊363的上述顺序移动操作被执行。

下面将参考18a-18e描述用于通过反转单元306传送片材s的配置。图18a-18e是从箭头bb的方向观察时、示出图16a中所示的反转单元306的示意图。

图18a是从排出辊361的轴方向观察时、示意性地示出执行排出辊361的移动操作之前的反转单元306的截面图。在图18a中所示的状态下,排出辊361和驱动辊362彼此接触以形成第一夹持部分n31,并且排出辊361在从在箭头r1的方向上旋转的驱动辊362接收旋转力的同时旋转。因此,片材s在第一夹持部分n31处、在第一表面接触排出辊361并且第二表面接触驱动辊362的状态(第一状态)下、在作为从主体2的片材排出的方向的第一方向上被传送。在反转辊363和驱动辊362彼此接触的位置处形成第二夹持部分n32,并且反转辊363在从在箭头r1的方向上旋转的驱动辊362接收旋转力的同时旋转。这使得能够在第二夹持部分n32处在与第一夹持部分n31处的片材s传送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传送片材s。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排出辊361在在第一方向上传送的片材s的后缘re已在第一夹持部分n31处被传送之前开始移动操作,并且在箭头b1的方向上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反转位置。

图18b是从排出辊361的轴方向观察时、示意性地示出排出辊361已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反转位置时的反转单元306的截面图。如图18b中所示,当排出辊361移动到反转位置时,由排出辊361和反转辊363形成第三夹持部分n33。在该定时,排出辊361和驱动辊362彼此接触以形成第一夹持部分n31。因此,片材s在第一表面接触排出辊361并且第二表面接触驱动辊362和反转辊363的状态(第三状态)下被第一夹持部分n31和第三夹持部分n33夹持并且在第一方向上被传送。更具体地说,在反转单元306中,当排出辊361从初始状态移动到反转位置时,片材s夹持状态通过切换单元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三状态。

图18c是从排出辊361的轴方向观察时、示意性地示出片材s已从图18b中所示的状态被进一步传送时的反转单元306的截面图。当片材s如图18c中所示的那样被进一步传送时,片材s的后缘re通过由驱动辊362和排出辊361形成的第一夹持部分n31,并且片材s传送被暂停。在该定时,已在第一夹持部分n31处在第一方向上传送的片材s然后仅通过由排出辊361和反转辊363形成的第三夹持部分n33被夹持,并且片材s传送被保持在暂停状态。

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当驱动辊361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反转位置时,形成片材s被两个不同的位置(第一夹持部分n31和第三夹持部分n33)夹持的第三状态。然后,片材s被第三夹持部分n33夹持。这防止在通过移动排出辊361切换片材s夹持部分时片材s从反转单元306掉落。

图18d是从排出辊361的轴方向观察时、示意性地示出排出辊361从反转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时的反转单元306的截面图。如图18d中所示,排出辊361在与驱动辊362接触的同时在箭头c1的方向上移动。在该定时,反转辊363在从在箭头r1的方向上旋转的驱动辊362接收旋转力的同时旋转,并且片材s在第二夹持部分n32处在第二方向上被传送。

图18e是从排出辊361的轴方向观察时、示意性地示出排出辊361已从反转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并且完成排出辊361的上述顺序移动操作时的反转单元306的截面图。如图18e中所示,当排出辊361在箭头c1的方向上从反转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时,第三夹持部分n33被取消,并且片材s在由驱动辊362和反转辊363形成的第二夹持部分n32处被夹持。在该定时,片材s在该片材s在第二夹持部分n32处被夹持、第一表面接触驱动辊362并且第二表面接触反转辊363的状态(第二状态)下在第二方向上被传送。更具体地说,在反转单元306中,当排出辊361从反转状态移动到初始位置时,片材s夹持状态通过切换单元从第三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包括排出辊保持器365、凸轮367、凸轮轴368和凸轮驱动单元369的切换单元使反转辊363移动以将片材s夹持状态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如上所述,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也使得能够获取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的效果。

下面将参考图19、20a、20b和21a-21d描述能够通过移动反转辊463切换片材s夹持部分的反转单元406的配置。

图19是从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观察时、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反转单元406的配置的示意图。如图19中所示,驱动辊462(第一旋转部件)由轴462a和橡胶接触部分462b组成,并且反转辊463(第二旋转部件)由轴463a和橡胶接触部分463b组成。排出辊461(第三旋转部件)由轴461a和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辊461b组成。尽管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排出辊461,辊461b在轴461a上形成,但是作为排出辊461,轴461a和辊461b可以一体地形成。

排出辊461由同设置在主体2的框架23上的引导孔23a一起可移动地保持的排出辊轴承461c可旋转地保持。排出辊461经由排出辊轴承461c通过弹簧81(第一偏置部件)朝向驱动辊462偏置。当驱动辊462被排出辊461挤压时,驱动辊462和排出辊461彼此接触以形成第一夹持部分n41。

驱动辊462由框架23可旋转地保持。一端连接到齿轮70的驱动辊462在经由齿轮70从作为驱动源的驱动马达90接收驱动力的同时旋转。由于驱动马达90在一个方向上旋转,因此驱动辊462也在一个方向上旋转。反转辊463由设置在可以支点466为中心旋转的反转辊保持器465的啮合狭缝465b中的反转辊轴承463c在两端可旋转地保持。反转辊463经由反转辊轴承463c通过弹簧83(第二偏置部件)朝向驱动辊462偏置。当驱动辊462被反转辊463挤压时,驱动辊462和反转辊463彼此接触以形成第二夹持部分n42。

反转辊保持器465在支点466的一侧包括用于支撑反转辊463的啮合狭缝465b并且在另一侧包括引导槽465a。凸轮轴468被设置为与驱动辊462近似平行地面对驱动辊462。凸轮轴468的两端具有可围绕凸轮轴468一体地旋转的凸轮467。每个凸轮467在与保持凸轮轴468的表面不同的表面上具有圆筒状突出部分467a。当突出部分467a与引导槽465a啮合时,凸轮467被排出辊保持器465保持。凸轮轴468的一端具有可以接通和关断用于使凸轮旋转467旋转的驱动的凸轮驱动单元469(由作为转换部件的螺线管469a和部分无齿齿轮469b形成)。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部分无齿齿轮469b具有两个不同的部分无齿部分,并且螺线管469a具有可以与部分无齿齿轮469b的部分无齿部分啮合的啮合部分。因此,部分无齿齿轮469b被配置为通过接通和关断螺线管469a在一圈中以预定角度间隔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处停止。

下面将参考图20a和20b描述反转单元406中的反转辊463的移动操作。图20a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执行反转辊463的移动操作之前的反转单元406的配置的示意图。图20b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执行反转辊463的移动操作之后的反转单元406的配置的示意图。图20a和20b是从箭头aa的方向观察时、示出图19中所示的反转单元406的示意图。

在图20a中所示的状态下,排出辊461接触驱动辊462以形成第一夹持部分n41,并且反转辊463接触驱动辊462以形成第二夹持部分n42。排出辊461在图20a中所示的状态下尚未开始移动操作。图20a中所示的反转辊463的位置被假定为初始位置(第一位置)。

在该定时,螺线管469a的啮合部分与部分无齿齿轮469b的第一部分无齿部分啮合,部分无齿齿轮469b在驱动被取消的情况下被锁定,并且凸轮467停止而不旋转。在这种状态下,当螺线管469a接通以解锁部分无齿齿轮469b时,如图20a中所示,凸轮467在箭头d的方向上旋转。随着凸轮467的旋转,与反转辊保持器465的引导槽465a啮合的突出部分467a也在箭头d的方向上开始旋转。因此,反转辊保持器465以支点466为中心在箭头e的方向上旋转,并且由设置在反转辊保持器465中的反转辊轴承463c在两端支撑的反转辊463开始移动。

图20b示出反转辊463通过凸轮467的旋转而移动并且接触排出辊461时的反转辊463的位置。反转辊463在该定时的位置被假定为反转位置(第二位置)。当部分无齿齿轮469b从图20a中所示的状态旋转并然后形成图20b中所示的状态时,部分无齿齿轮469b的第二部分无齿部分到达该第二部分无齿部分与螺线管469a的啮合部分啮合的位置。在该定时,螺线管469a已经被关断。因此,部分无齿齿轮469b的第二部分无齿部分与螺线管469a的啮合部分啮合,部分无齿齿轮469b在驱动被取消的情况下被锁定,并且凸轮467停止旋转。因此,反转辊保持器465的旋转停止,并且反转辊463在反转位置处停止。

在这种状态下,当螺线管469a再次接通并且部分无齿齿轮469b被解锁时,凸轮467进一步在图20b中所示的箭头d的方向上旋转,并且反转辊保持器465以支点466为中心在箭头f的方向上旋转。当部分无齿齿轮469b旋转并且突出部分467a从图20b中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20a中所示的位置时,部分无齿齿轮469b的第一部分无齿部分到达该第一部分无齿部分与螺线管469a的啮合部分啮合的位置。在该定时,螺线管469a已经被关断。因此,部分无齿齿轮469b的第一部分无齿部分与螺线管469a的啮合部分啮合,部分无齿齿轮469b在驱动被取消的情况下被锁定,并且凸轮467停止旋转。

因此,反转辊463从反转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并然后在初始位置处停止移动。当反转辊463从反转位置移动时,排出辊461和驱动辊462再次彼此接触以形成第一夹持部分n41。如上所述,在反转单元406中,当凸轮467通过凸轮驱动单元469旋转一圈时,反转辊463的上述顺序移动操作被执行。

下面将参考图21a-21e描述用于通过反转单元406传送片材s的配置。图21a-21e是从箭头bb的方向观察时、示出图19中所示的反转单元406的示意图。

图21a是从反转辊463的轴方向观察时、示意性地示出执行反转辊463的移动操作之前的反转单元406的截面图。在图21a中所示的状态下,排出辊461和驱动辊462彼此接触以形成第一夹持部分n41,并且排出辊461在从在箭头r1的方向上旋转的驱动辊462接收旋转力的同时旋转。因此,片材s在第一夹持部分n41处、在第一表面接触排出辊461并且第二表面接触驱动辊462的状态(第一状态)下、在作为从主体2的片材排出的方向的第一方向上被传送。在反转辊463和驱动辊462彼此接触的位置处形成第二夹持部分n42,并且反转辊463在从在箭头r1的方向上旋转的驱动辊462接收旋转力的同时旋转。这使得能够在第二夹持部分n42处在与第一夹持部分n41处的片材s传送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传送片材s。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反转辊463在在第一方向上传送的片材s的后缘re已在第一夹持部分n41处被传送之前开始移动操作,并且在箭头e1的方向上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反转位置。

图21b是从反转辊463的轴方向观察时、示意性地示出反转辊463已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反转位置时的反转单元406的截面图。如图21b中所示,当反转辊463移动到反转位置时,由反转辊463和排出辊461形成第三夹持部分n43。在该定时,排出辊461和驱动辊462彼此接触以形成第一夹持部分n41。然后,片材s在第一表面接触排出辊461并且第二表面接触驱动辊462和反转辊463的状态(第三状态)下被第一夹持部分n41和第三夹持部分n43夹持并且在第一方向上被传送。更具体地说,在反转单元406中,当反转辊463从初始状态移动到反转位置时,片材s夹持状态通过切换单元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三状态。

图21c是从反转辊463的轴方向观察时、示意性地示出片材s已从图21b中所示的状态被进一步传送时的反转单元406的截面图。当片材s如图21c中所示的那样被进一步传送时,片材s的后缘r通过由驱动辊462和排出辊461形成的第一夹持部分n41,并且片材s传送被暂停。在该定时,已在第一夹持部分n41处在第一方向上传送的片材s然后仅通过由排出辊461和反转辊463形成的第三夹持部分n43被夹持,并且片材s传送被保持在暂停状态。

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当驱动辊463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反转位置时,形成片材s被两个不同的位置(第一夹持部分n41和第三夹持部分n43)夹持的第三状态。然后,片材s被第三夹持部分n43夹持。这防止在通过移动反转辊463切换片材s夹持部分时片材s从反转单元406掉落。

图21d是从反转辊463的轴方向观察时、示意性地示出反转辊463从反转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时的反转单元406的截面图。如图21d中所示,反转辊463在与驱动辊462接触的同时在箭头f1的方向上移动。在该定时,反转辊463接触驱动辊462以形成第二夹持部分n42,反转辊463在从在箭头r1的方向上旋转的驱动辊462接收旋转力的同时旋转,并且片材s在第二夹持部分n42处在第二方向上被传送。

图21e是从反转辊463的轴方向观察时、示意性地示出反转辊463已从反转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并且完成反转辊463的上述顺序移动操作时的反转单元406的截面图。如图21e中所示,当反转辊463在箭头f1的方向上从反转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时,第三夹持部分n43被取消,并且片材s在由驱动辊462和反转辊463形成的第二夹持部分n42处被夹持。在该定时,片材s在该片材s在第二夹持部分n42处被夹持、第一表面接触驱动辊462并且第二表面接触反转辊463的状态(第二状态)下在第二方向上被传送。更具体地说,在反转单元406中,当反转辊463从反转状态移动到初始位置时,片材s夹持状态通过切换单元从第三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包括反转辊保持器465、凸轮467、凸轮轴468和凸轮驱动单元469的切换单元使反转辊463移动以将片材s夹持状态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如上所述,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也使得能够获取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的效果。

尽管已以本发明应用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为中心描述了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于非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诸如喷墨图像形成装置。

尽管已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