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限载的无轻载手扳葫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6861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带限载的无轻载手扳葫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扳葫芦领域,涉及一种带限载的无轻载手扳葫芦。



背景技术:

传统手扳葫芦制动装置由于结构的原因,在小于额定载荷10%或空载的情况下,会出现提不起载荷或载荷自由下坠制动失灵的现象,这就是手扳葫芦的轻载特性。由于这个特点,一般的手扳葫芦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使用存在一定的缺陷。

为解决这一难题,国内外手动葫芦厂家也有一些设计,通过扭簧对摩擦片预设锁紧力,实现无载操作。这些设计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在无载和自由状态的转换时,必须将手轮拨出旋转一个角度才能实现。在自由状态转换至无载状态时,必须用左手拉紧起重链条吊钩端,将手轮旋转一个角度再按回去,且按回去旋转的角度必须和拨出来时的旋转角度一致时才能将手轮按回,故有时要多次操作才能将手轮按回。由于要在换向棘轮上安装扭簧,占去了部分空间,这些结构不易加装限载机构,既使勉强添加,也会因为空间受限,限载摩擦片和蝶簧,调载螺母等要设计得非常窄小,限载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非常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限载的无轻载手扳葫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带限载的无轻载手扳葫芦,包括长轴和在长轴上依次设置的起重链轮、制动器座、棘轮、限载器座、换向棘轮、设置在换向棘轮下方的换向棘爪,所述棘轮套在制动器座上,所述换向棘轮套在限载器座上,所述换向棘爪包括上升工作端、下降工作端和小扭簧,所述下降工作端设置在拨块轴上,所述上升工作端通过铰接部与下降工作端铰接并通过小扭簧与下降工作端连接,上升工作端的外沿设有卡合部,随着上升工作端围绕铰接部旋转与下降工作端分离或者闭合,所述换向棘爪的下端与顶杆弹簧接触。

进一步,所述制动器座的外圆通过连接一弹簧将钢球顶在棘轮内壁上。

进一步,所述限载器座上依次套有限载摩擦片、换向棘轮、限载垫片、蝶簧、蝶簧垫圈、止退垫圈和调载螺母。

进一步,在所述限载器座和制动器座间装有一脱开弹簧。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长轴上的凸轮,所述限载器座的右端设有一道通槽,所述凸轮卡在通槽内,限制限载器座后退时的角度。

进一步,还包括连接起重链轮的吊钩,所述吊钩通过下钩架与起重链轮连接,所述吊钩与下钩架之间设有自动扭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无载和自由状态转换时,无需将手轮拨出,按进;由于无需在换向棘轮上加装扭簧,故限载摩擦片和蝶簧足够大,限载的可靠性,耐久性能完全达到寿命试验要求。该手扳葫芦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提升速度快和安全性高,具备限载功能,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向棘轮和换向棘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处于自由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处于无轻载状态手柄顺时针旋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处于无轻载状态逆时针回手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限载原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制动器座的放大图;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吊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剖视图。

其中,1为长轴,2为短轴,3为带动片齿轮,4为花孔,5为机壳,6为起重链轮,7为脱开弹簧,8为棘爪组件,9为限载器座,10为限载摩擦片,11为换向棘轮,12为限载垫片, 13为碟簧,14为碟簧垫圈,15为止动垫圈,16为调载螺母,17为凸轮,18为手轮,19为螺母,20为拨块,21为拨快轴,22为弹簧,23为顶杆弹簧,24为手柄,25为铰接部,26 为小扭簧,27为上升工作端,28为下降工作端,29为钢球,30为小弹簧,31为棘轮,32为摩擦片,33为制动器座3,34为下钩架,35为钢球,36为紧定螺钉,37为吊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述为本带限载的无轻载手扳葫芦的结构示意图,包括5为机壳,起重链轮6孔内套有长轴1,长轴1花键上装有制动器座33,制动器座33上套有棘轮31和摩擦片32,8 为与棘轮31配合的棘爪组件,长轴1的多头螺纹段套有限载器座9,限载器座9上依次套有限载摩擦片10、换向棘轮11,限载垫片12、蝶簧13、蝶簧垫圈14、止退垫圈15、调载螺母 16等。在限载器座9和制动器座33间装有一脱开弹簧7。限载器座9右端内部设有一道通槽,在长轴1多头螺纹外端有一段小花键,可套入一凸轮17,凸轮17卡在限载器座9的通槽中间,限制限载器座9逆时针后退时的角度。如图7所示,在制动器座33的轴径上钻有一弹簧孔,安装一小弹簧30和钢球29,将钢球29顶在棘轮31的内壁,在轻载和无载状态下保持制座33和棘轮31一体旋转,在自由装态时钢球内缩,又能保持棘轮31不动,仅制动器座 33随长轴1旋转。

如图2所示,换向棘爪为分体式设计,包括上升工作端27、下降工作端28和小扭簧26,下降工作端28设置在拨块轴21上,所述上升工作端27通过铰接部25与下降工作端28铰接并通过小扭簧26与下降工作端28连接,上升工作端27的外沿设有卡合部,随着上升工作端 27围绕铰接部25旋转,通过小扭簧26复位,所述换向棘爪的下端与顶杆弹簧23接触,22 为弹簧。

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带限载的无轻载手扳葫芦处于自由状态时,将拨块20拨至中位,拨块20带动拨块轴21和换向棘爪回到中位,逆时针旋转手轮18,在脱开弹簧7的顶力作用下释放摩擦片间隙,自由状态时,钢球29内缩,棘爪组件8与棘轮31的齿槽啮合,保持棘轮31不动,仅制动器座33随着长轴1旋转,即可自由快速拉动起重链条。

如图4为本实施例带限载的无轻载手扳葫芦处于无轻载状态时,将拨块20拨至上升位置,拨块20带动拨块轴21和换向棘爪旋转到上升位置,往复扳动手柄24,换向棘爪上升工作端 27在扭簧26作用下,靠住换向棘爪下降工作端28的内壁,外沿卡合部即爪尖顶住换向棘轮 11的齿槽,使换向棘轮11跟着顺时针转动,换向棘爪上升工作端27推动换向棘轮11顺时针旋转,换向棘轮11通过调载螺母16、止退垫圈15、蝶簧垫片14、蝶簧13、限载垫片12 和限载摩擦片10压紧在限载器座9上,从而带动限载器座9顺时针转动,压紧摩擦片32。此时扳动手柄24、换向棘轮11、限载器座9、棘轮31、摩擦片32、制动器座33、长轴1等一体顺时针旋转,长轴1带动片齿轮3、短轴2、花孔4、起重链轮6一起旋转,起重链轮带动起重链条,从而实现向上提升。图5中,逆时针回手柄24,换向棘爪的上升工作端27逆时针往外旋转,让开换向棘轮11的外径,从而不会在顶杆弹簧23的弹簧力的作用下带动换向棘轮11逆时针回位,一般的手扳葫芦之所以在无载和微载情况下不能提升,主要是因为手柄24逆时针回位时,换向棘爪在顶杆簧的弹力作用下,又将换向棘轮逆时针带回原位。本设计通过上对换向棘爪分体设计,在手柄逆时针回位时,换向棘爪的上升端往外旋转让开换向棘轮,不会带动换向棘轮逆时回位,实现了无轻载功能。

通过在制动器座33的轴径上钻有一弹簧孔,安装一小弹簧30和钢球29,将钢球29顶在棘轮31的内壁,在轻载和无载状态下保持制座33和棘轮31一体旋转,在自由装态时钢球内缩,棘爪组件8与棘轮31的齿槽啮合,保持棘轮31不动,仅制动器座33随长轴1旋转。

重物提升时的操作方式和原理同无轻载状态。

本实施例中,限载原理如图6所示,限载机构由限载器座9,限载摩擦片10,限载换向棘轮11、限载垫片12、蝶簧13、蝶簧垫圈14、止退垫圈15,调载螺母16组成。限载摩擦片10、限载换向棘轮11、限载垫片12、螺簧13、蝶簧垫圈14、止退垫圈15等均空套在限载器座9上,限载器座9的末端有一段细牙螺纹,调载螺母16内孔为细牙螺纹,调载螺母 16旋在限载器座9的螺纹端。顺时针旋转调载螺母16,调载螺母16压紧止退垫圈15,蝶簧垫片14、蝶簧13、限载垫片12和限载摩擦片10、换向棘轮11、限载摩擦片10等到限载器座9的端面上。通过调载螺母16的松紧来调节蝶簧13压力,从而产生不同的限载力。

本实施例的下钩架和吊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吊钩37通过下钩架34与起重链轮6连接,吊钩与37下钩架34通过钢球连接,采用钢球连接,在有负载的情况下如果起重链条扭转,能自动扭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