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电图导联线收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2836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电图导联线收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心电图导联线收发装置。



背景技术:

心电图机是医疗部门常用的记录心电图的仪器,目前使用的心电图机,其导联线主要分为三组:一组胸导联线为6根,另两组分别为上肢导联线与下肢导联线各两根,10根导联线的一端均与心电图机连接,另一端与吸盘及电极夹相连。心电图机的导联线较长,一般在1.5米左右,且相对比较集中如此众多细长的导联线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导联线相互纠缠而难以理出头绪,同时联导线长期裸露于心电图机之外,不仅极容易磨损破旧,影像正常使用,也容易弄脏,上述缺点的存在给心电图机工作人员带来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联线不相互缠绕,使用方便,操作快捷的心电图导联线收发装置,该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心电图机导联线之间缠绕不清的问题,节省了患者接受检查的时间,同时可以保证使用完的导联线不裸露于外部,延长了导联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心电图导联线收发装置包括收发盒、导联线、自动回弹装置、回弹阻止装置;所述自动回弹装置和所述回弹阻止装置设于所述收发盒内并与收发盒连接、所述导联线缠绕在所述自动回弹装置上;所述收发盒的顶面设有第一出线孔,所述导联线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出线孔与插头连接;所述收发盒的底面设有第二出线孔,所述导联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出线孔与测试端子连接。

进一步,所述导联线有10条,包括2条上肢导联线、2条下肢导联线,6条胸导联线,相对应的,自动回弹装置有10个,自动回弹装置是10个,第一出线孔可以是1-10个,第二出线孔可以是1-10个,10条导联线汇聚与一个插头连接,测试时,所述插头与心电图机上的插座连接,通电测试。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中,第一出线孔是10个,第二出线孔是10个。

进一步,在所述导联线暴露于所述收发盒之外的部分上设有硬质盘,所述导联线穿过所述硬质盘上的穿孔与所述测试端子连接。

进一步,所述测试端子可以是电极夹或者吸盘,优选地,胸导联线连接的是吸盘,上肢或者下肢导联线连接的是电极夹。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自动回弹装置可以实现所述导联线的自动收放,测试时,将所述导联线从所述自动回弹装置上拉出,测试结束后,所述导联线自动回弹到所述自动回弹装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回弹阻止装置可以阻止被拉出的所述导联线回弹到所述自动回弹装置上。测试时将所述导联线拉出时,所述回弹阻止装置与所述自动回弹装置相互不接触,当拉出的所述导联线的长度足够时,使所述回弹阻止装置与所述自动回弹装置接触,阻止导联线自动回弹,保证测试正常进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回弹阻止装置包括圆形挡板、制动条,所述圆形挡板与所述自动回弹装置固定连接。工作原理如下:当导联线拉出的长度足够时,按下制动条使其接触所述圆形挡板,防止导联线自动回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回弹装置包括所述橡皮筋、转动轴;所述转动轴通过所述橡皮筋连接到所述收发盒的两个相对侧面上,所述转动轴用于缠绕所述导联线。工作原理:将导联线拉出,橡皮筋被扭转,拉力使橡皮筋具有势能;当拉力消失,橡皮筋的势能转化为转动轴的动能,导联线被自动拉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回弹装置与所述回弹阻止装置的具体结构是:所述圆形挡板的一面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圆形挡板的另一面与所述橡皮筋连接,所述圆形挡板随所述转动轴转动。在所述圆形挡板的圆心所对应的所述收发盒顶面的位置设有通孔,所述制动条通过所述通孔插入到所述收发盒内并位于所述圆形挡板的正上方;所述制动条的长度大于等于圆形挡板到所述收发盒顶面的垂直距离。

进一步,所述圆形挡板和所述转动轴是固定连接或为一体设置。

进一步,所述制动条暴露与所述收发盒外的一端连接按台,所述按台的作用是保证人手向下按压所述制动条的舒适度。

进一步,所述收发盒的底面内表面设有所述转动轴的座托。所述座托与所述转动轴接触的部分为圆弧形接触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回弹装置包括空心转轴、位于所述空心转轴中心的轴芯,连接所述空心转轴和所述轴芯的发条弹簧;所述轴芯与所述收发盒的两个相对侧面连接。工作原理:测试时拉出导联线,所述空心转轴转动,导致所述发条弹簧被压缩,当测试结束后,发条弹簧放松导致导联线自动回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回弹装置与所述回弹阻止装置的具体结构是:所述圆形挡板套在所述轴芯上与所述空心转轴连接,所述圆形挡板随所述空心转轴转动。在所述圆形挡板的圆心所对应的所述收发盒顶面的位置设有通孔,所述制动条通过所述通孔插入到所述收发盒内并位于所述圆形挡板的正上方;所述制动条的长度大于等于圆形挡板到所述收发盒顶面的垂直距离。

进一步,所述圆形挡板和所述转动轴是固定连接或为一体设置。

进一步,所述制动条暴露与所述收发盒外的一端连接按台,所述按台的作用是保证人手向下按压所述制动条的舒适度。

作为一个具体示例,所述圆形挡板是圆形齿轮挡板。制动条发挥制动作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1)制动条利用压力压在圆形齿轮挡板表面上阻止导联线回弹;(2)制动条卡在圆形齿轮挡板的齿槽内,利用卡位的方式阻止导联线回弹。

进一步,所述通孔中设有紧固橡胶环,保证所述制动条不滑落到所述收发盒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出线孔中设有紧固橡胶环,保证插头与心电图机插座连接时不会松动。

进一步,所述导联线伸出所述第二出线孔的部分上设有硬质盘,所述硬质盘上设有用于所述导联线穿过的穿孔。

进一步,在所述导联线靠近所述测试端处设置阻挡条21,当导联线回缩时,防止测试端子进入收发盒内,方便使用时导联线的拉出。

优选地,一根导联线上设置两条阻挡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并没有画出穿孔和紧固橡胶环的结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它们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给测试者进行心电图绘制时,将连接导联线的插头插到心电图机上,将导联线拉出收发盒并将测试端子放置在测试者的上肢、下肢和胸部,这时,将制动条按下防止导联线的回弹,接下来进行心电图的绘制;心电图绘制完成后,将制动条抬起,导联线被自动拉回到收发盒内。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心电图导联线收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心电图导联线收发装置出去收发盒之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心电图导联线收发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心电图导联线收发装置中收发盒的结构透视图;

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心电图导联线收发装置中自动回弹装置和回弹阻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实施例1中的自动回弹装置和回弹阻止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显示实施例3中的自动回弹装置和回弹阻止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显示实施例3中的自动回弹装置的剖视图;

其中,1:收发盒;2:导联线;21:阻挡条;3:插头;4:测试端子;5:硬质盘;6:圆形挡板;7:制动条;8:橡皮筋;9:转动轴;11:顶面;111:第一出线孔;112:通孔;12:底面;121:第二出线孔;122:座托;13:按台;14:空心转轴;15:轴芯;16:发条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心电图导联线收发装置

本实施例的心电图导联线收发装置包括收发盒1、导联线2、自动回弹装置、回弹阻止装置;自动回弹装置和回弹阻止装置设于收发盒1内并与收发盒1连接、导联线2缠绕在自动回弹装置上;收发盒1的顶面11设有第一出线孔111,导联线一端穿过第一出线孔111与插头3连接;收发盒的底面12设有第二出线孔 121,导联线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出线孔121与测试端子4连接。

回弹阻止装置包括圆形挡板6、制动条7。自动回弹装置包括橡皮筋8、转动轴9;转动轴9通过橡皮筋8连接到收发盒1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转动轴9用于缠绕导联线2。圆形挡板6的一面与转动轴9固定连接,圆形挡板6的另一面与橡皮筋8连接,圆形挡板6随转动轴9转动。在圆形挡板6的圆心所对应的收发盒1顶面11的位置设有通孔112,制动条7通过通孔112插入到收发盒1内并位于圆形挡板6的正上方;制动条7的长度大于圆形挡板6到收发盒1顶面 11的垂直距离。

导联线2有10条,2条上肢导联线、2条下肢导联线,6条胸导联线,自动回弹装置有10个,自动回弹装置是10个,第一出线孔111是1个,第二出线孔 121是1个,表示10条导联线从一个孔穿出。10条导联线汇聚与一个插头3连接,测试时,插头3与心电图机上的插座连接,通电测试。

导联线2暴露于收发盒1之外的部分上设有硬质盘5,导联线2穿过硬质盘 5上的穿孔与测试端子4连接。

收发盒1的底面12内表面设有转动轴9的座托122。座托122与转动轴9 接触的部分为圆弧形接触面。

制动条7暴露与收发盒1外的一端连接按台13。

第一出线孔111和通孔112中设置紧固橡胶环。

胸导联线连接的测试端子4是吸盘,上肢或者下肢导联线连接的测试端子4 是电极夹。

圆形挡板6的环壁的表面是粗糙的表面。

实施例2心电图导联线收发装置

本实施例的心电图导联线收发装置包括收发盒1、导联线2、自动回弹装置、回弹阻止装置;自动回弹装置和回弹阻止装置设于收发盒1内并与收发盒1连接、导联线2缠绕在自动回弹装置上;收发盒1的顶面11设有第一出线孔111,导联线一端穿过第一出线孔111与插头3连接;收发盒的底面12设有第二出线孔 121,导联线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出线孔121与测试端子4连接。

回弹阻止装置包括圆形挡板6、制动条7。自动回弹装置包括橡皮筋8、转动轴9;转动轴9通过橡皮筋8连接到收发盒1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转动轴9用于缠绕导联线2。圆形挡板6的一面与转动轴9连接,圆形挡板6的另一面与橡皮筋8连接,圆形挡板6随转动轴9转动。在圆形挡板6的圆心所对应的收发盒1顶面11的位置设有通孔112,制动条7通过通孔112插入到收发盒1内并位于圆形挡板6的正上方;制动条7的长度大于圆形挡板6到收发盒1顶面11的垂直距离。

圆形挡板6与转动轴9为一体设置。

导联线2有10条,2条上肢导联线、2条下肢导联线,6条胸导联线,自动回弹装置有10个,自动回弹装置是10个,第一出线孔111是10个,第二出线孔121是10个。10条导联线汇聚与一个插头3连接,测试时,插头3与心电图机上的插座连接,通电测试。

导联线2暴露于收发盒1之外的部分上设有硬质盘5,导联线2穿过硬质盘 5上的穿孔与测试端子4连接。

收发盒1的底面12内表面设有转动轴9的座托122。座托122与转动轴9 接触的部分为圆弧形接触面。

制动条7暴露与收发盒1外的一端连接按台13。

第一出线孔111和通孔112中设置紧固橡胶环。

胸导联线连接的测试端子4是吸盘,上肢或者下肢导联线连接的测试端子4 是电极夹。

圆形挡板6是圆形齿轮挡板。

实施例3心电图导联线收发装置

本实施例的心电图导联线收发装置包括收发盒1、导联线2、自动回弹装置、回弹阻止装置;自动回弹装置和回弹阻止装置设于收发盒1内并与收发盒1连接、导联线2缠绕在自动回弹装置上;收发盒1的顶面11设有第一出线孔111,导联线一端穿过第一出线孔111与插头3连接;收发盒的底面12设有第二出线孔 121,导联线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出线孔121与测试端子4连接。

回弹阻止装置包括圆形挡板6、制动条7。自动回弹装置包括空心转轴14、位于空心转轴14中心的轴芯15,连接空心转轴14和轴芯15的发条弹簧16;轴芯15与收发盒1的两个相对侧面连接。圆形挡板6套在轴芯15上与空心转轴 14固定连接,圆形挡板6随空心转轴14转动。在圆形挡板6的圆心所对应的收发盒1顶面11的位置设有通孔112,制动条7通过通孔112插入到收发盒1内并位于圆形挡板6的正上方;制动条7的长度等于圆形挡板6到收发盒1顶面 11的垂直距离。

导联线2有10条,2条上肢导联线、2条下肢导联线,6条胸导联线,自动回弹装置有10个,自动回弹装置是10个,第一出线孔111是1个,第二出线孔 121是1个,表示10条导联线从一个孔穿出。10条导联线汇聚与一个插头3连接,测试时,插头3与心电图机上的插座连接,通电测试。

导联线2暴露于收发盒1之外的部分上设有硬质盘5,导联线2穿过硬质盘 5上的穿孔与测试端子4连接。

收发盒1的底面12内表面设有空心转轴14的座托122。座托122与空心转轴14接触的部分为圆弧形接触面。

第一出线孔111和通孔112中设置紧固橡胶环。

制动条7暴露与收发盒1外的一端连接按台13。

圆形挡板6的环壁的表面是粗糙的表面。

胸导联线连接的测试端子4是吸盘,上肢或者下肢导联线连接的测试端子4 是电极夹。

实施例4心电图导联线收发装置

本实施例的心电图导联线收发装置包括收发盒1、导联线2、自动回弹装置、回弹阻止装置;自动回弹装置和回弹阻止装置设于收发盒1内并与收发盒1连接、导联线2缠绕在自动回弹装置上;收发盒1的顶面11设有第一出线孔111,导联线一端穿过第一出线孔111与插头3连接;收发盒的底面12设有第二出线孔 121,导联线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出线孔121与测试端子4连接。

回弹阻止装置包括圆形挡板6、制动条7。自动回弹装置包括空心转轴14、位于空心转轴14中心的轴芯15,连接空心转轴14和轴芯15的发条弹簧16;轴芯15与收发盒1的两个相对侧面连接。圆形挡板6套在轴芯15上与空心转轴 14连接,圆形挡板6随空心转轴14转动。在圆形挡板6的圆心所对应的收发盒 1顶面11的位置设有通孔112,制动条7通过通孔112插入到收发盒1内并位于圆形挡板6的正上方;制动条7的长度等于圆形挡板6到收发盒1顶面11的垂直距离。

圆形挡板6和空心转轴14是一体设置。

导联线2有10条,2条上肢导联线、2条下肢导联线,6条胸导联线,自动回弹装置有10个,自动回弹装置是10个,第一出线孔111是10个,第二出线孔121是10个。10条导联线汇聚与一个插头3连接,测试时,插头3与心电图机上的插座连接,通电测试。

导联线2暴露于收发盒1之外的部分上设有硬质盘5,导联线2穿过硬质盘 5上的穿孔与测试端子4连接。

收发盒1的底面12内表面设有空心转轴14的座托122。座托122与空心转轴14接触的部分为圆弧形接触面。

第一出线孔111和通孔112中设置紧固橡胶环。

制动条7暴露与收发盒1外的一端连接按台13。

胸导联线连接的测试端子4是吸盘,上肢或者下肢导联线连接的测试端子4 是电极夹。

圆形挡板6是圆形齿轮挡板。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