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盖罐压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4947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封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双层盖铁罐压盖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油脂加工生产一般采用流水线方式进行小包装生产。常规使用的玻璃瓶、塑料瓶或铁桶均为一层盖,因此,罐装生产线上也只有一个压盖头。然而,随着包装容器的创新,在小容积的精品铁桶上设计了内外两层盖,现有包装流水线便不能解决分前后两步连续压盖的要求,因此,亟待开发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使用方便的可压双层盖的压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盖罐压盖装置,基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工作稳定、使用方便,很好地解决了连续压双层盖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层盖罐压盖装置,包括支撑杆1、微电机2、主动轮3、主动杆4、偏心连接点5、从动杆6、水平限位件7、垂直限位件8、冲压活动杆9、冲压帽10。所述支撑杆1定位固定在罐装输送带压盖区上方,微电机2固定在支撑杆1的下方中央,微电机轴上安装主动轮3,主动杆4、从动杆6、水平限位件7、垂直限位件8、冲压活动杆9和冲压帽10对称设置在微电机2的两侧。所述主动杆4的一端与主动轮3的偏心连接点5铰接,另一端与从动杆6的顶端铰接,主动杆4的中部设有水平限位件7。所述水平限位件7的顶端与支撑杆1固定连接,底端为水平滑套,主动杆4从水平滑套中穿过。在偏心连接点5和水平限位件7的作用下,将主动轮3的圆周运动转变为水平杆4近似水平的往复运动。所述冲压活动杆9的顶端与从动杆6的底端铰接,冲压活动杆9的底端连接冲压帽10。所述垂直限位件8的顶端与支撑杆1固定连接,底端为垂直滑套,冲压活动杆9从垂直滑套中穿过。在从动杆6和垂直限位件8的作用下,将水平杆4的水平往复运动转变为冲压活动杆9的垂直上下运动。

当主动轮上的偏心连接点运动至主动轮左侧与主动杆呈水平状态时,微电机左侧的冲压活动杆及冲压帽向下压盖;随着微电机的转动,主动轮上的偏心连接点顺时针转动,左侧的冲压活动杆及冲压帽向上提升,输送带上的铁桶向右移动,微电机右侧的冲压活动杆及冲压帽向下移动,当该铁桶移动至右侧的冲压活动杆及冲压帽下方时,主动轮上的偏心连接点运动至主动轮右侧与主动杆呈水平状态,完成对处于右侧冲压帽下铁桶的压盖作业,然后微电机右侧的冲压活动杆及冲压帽向上移动,微电机左侧的冲压活动杆及冲压帽向上移动,完成一次循环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双层盖罐压盖装置的设计,首先在偏心连接点和水平限位件的作用下,将主动轮的圆周运动转变为水平杆近似水平的往复运动;其次在从动杆和垂直限位件的作用下,将水平杆的水平往复运动转变为冲压活动杆的垂直上下运动,使冲压帽对输送带上的铁桶起到压盖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的双层盖罐压盖装置,在微电机两侧对称设有主动杆等配件,实现了主动轮每转动一周,微电机两侧先后分别完成了一次压盖作业,解决了新型双层盖罐需要先后两次压盖的问题。

(3)本装置结构简单,设备改造造价较低,较现有技术减少了一台压盖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杆,2、微电机,3、主动轮,4、主动杆,5、偏心连接点,6、从动杆,7、水平限位件,8、垂直限位件,9、冲压活动杆,10、冲压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双层盖罐压盖装置,包括支撑杆1、微电机2、主动轮3、主动杆4、偏心连接点5、从动杆6、水平限位件7、垂直限位件8、冲压活动杆9、冲压帽10。支撑杆1定位固定在罐装输送带压盖区上方,微电机2固定在支撑杆1的下方中央,微电机轴上安装主动轮3,主动杆4、从动杆6、水平限位件7、垂直限位件8、冲压活动杆9和冲压帽10对称设置在微电机2的两侧。主动杆4的一端与主动轮3的偏心连接点5铰接,另一端与从动杆6的顶端铰接,主动杆4的中部设有水平限位件7。水平限位件7的顶端与支撑杆1固定连接,底端为水平滑套,主动杆4从水平滑套中穿过。在偏心连接点5和水平限位件7的作用下,将主动轮3的圆周运动转变为水平杆4近似水平的往复运动。冲压活动杆9的顶端与从动杆6的底端铰接,冲压活动杆9的底端连接冲压帽10。垂直限位件8的顶端与支撑杆1固定连接,底端为垂直滑套,冲压活动杆9从垂直滑套中穿过。在从动杆6和垂直限位件8的作用下,将水平杆4的水平往复运动转变为冲压活动杆9的垂直上下运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