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滴液的灌装装置及配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4930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防滴液的灌装装置及配料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滴液的灌装装置及配料机。



背景技术:

对于某些暴露于空气中容易变质的流体,在对其灌装时,有需要隔离空气来存贮灌装的要求。这类暴露于空气中容易变质的流体普遍存在于化工、食品、医用等领域。

下面以食品领域的食品添加剂为例进行说明。

食品用剂中的油、酱油、醋等液态试剂都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在灌装时若采用敞开式的容器盛放试剂,则用剂会因为与空气和空气中的粉尘的接触而变质,进而影响食品试剂的品质。

针对上述问题,一般采用组合的蠕动泵和空气单向阀来解决。但是,在空气单向阀与蠕动泵组合的方案中,与蠕动泵连接的流管的出口处会出现滴液的现象。滴落的液体需要增加格外的清理工序,如此增加了生产成本。若是采用延长灌装时间的方式来避免滴液,则会降低灌装的生产的速度。因此,如何在快速灌装中避免滴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滴液的灌装装置及配料机,以避免快速灌装中滴液的问题。

一种防滴液的灌装装置,包括盛液容器、能双向转动的蠕动泵、与所述蠕动泵配合进出流体的第一流管和第二流管,所述第一流管和第二流管均与盛液容器连通,通过控制蠕动泵的正、反转来切换第一流管和第二流管内流体的进出方向。

上述一种防滴液的灌装装置,在灌装中,盛液容器中的流体以第一流管和第二流管为流道,通过双向转动的蠕动泵控制第一流管和第二流管内流体的流动,在被灌装容器达到预设体积时,通过蠕动泵反转,通过蠕动泵的反转,第一流管和第二流管内流体的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反转控制的反应速度快。如此,第一流管和第二流管内的流体能够克服惯性流动,以致于第一流管和第二流管内的流体不会滴液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蠕动泵包括泵壳、滚轮转动机构、压块和转动连接器,转动连接器与滚轮转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滚轮转动机构转动安装在泵壳内,泵壳内的所述压块与滚轮转动机构间隔设置形成有第一流管安装道和第二流管安装道,所述第一流管安装在第一流管安装道内,所述第二流管安装在第二流管安装道内,通过转动连接器的正、反转来切换第一流管和第二流管内流体的进出方向。一个蠕动泵控制同时两个流管,使两个流管一进一出,如此使得盛液容器是密闭容器时,一进一出的两个流管能够平衡盛液容器内的气压。同时,一进一出的两个流管的形式,使得蠕动泵在正反转时,均能灌装实现灌装,如此提高了灌装效率,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管包括与盛液容器相连的第一连接段,与蠕动泵连接的第一输送段和用于与外界相连的第一自由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第一输送段和第一自由段依次连接;所述第二流管包括与盛液容器相连的第二连接段,与蠕动泵连接的第二输送段和用于与外界相连的第二自由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第二输送段和第二自由段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容积大于第二自由段的容积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容积大于第一自由段的容积。在蠕动泵灌装结束时,需要通过反转蠕动泵来为了避免滴液。但此时蠕动泵反转一定角度,此处的容积差能够使第一自由段和第二自由段内的流体均能回流至盛液容器中,并且此时由于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内的容积大,使得回流流体的体积小于第一自由段和第二自由段内的体积,如此在第一自由段和第二自由段完全回流时,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能够有余量的存储回流液体,以致提高了防滴液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盛液容器与泵壳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盛液容器上凸出有卡块,在所述泵壳上设有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对应卡接安装。卡槽与卡块的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保证了盛液容器的更换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盛液容器与所述压块固定连接。盛液容器与蠕动泵之间存在一定的安装配合关系,压块与盛液容器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位置关系,在盛液容器与压块的固定连接,能在安装盛液容器的同时完成压块的安装,如此减小的安装的复杂程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泵壳包括壳体和盖块,所述壳体与盖块卡扣连接,壳体与盖块扣合形成有安装滚轮转动机构和压块的安装腔,在盖块上设有定位销,在压块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安装在定位孔内。卡扣连接的盖块和壳体在安装时操作方便;定位销与定位孔的配合限定了卡块的位置,提高了压块安装位置的一致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蠕动泵包括第一蠕动泵及第二蠕动泵,所述第一蠕动泵与第一流管配合进出流体,所述第二蠕动泵与第二流管配合进出流体。采用一个蠕动泵与一个流管的配合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同时蠕动泵之间相互独立,可靠性更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管至少有两根,所述第二流管至少有一根;或者,所述第一流管至少有一根,所述第二流管至少有两根。流管数量的增多,能在同时进行多处灌装,同时也能方便的调节流管所处的灌装状态,提高灌装的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管为进流管;所述第二流管为出流管,在所述出流管的出口处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能有效避免滴液。

一种配料机,包括上述防滴液的灌装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防滴液的灌装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防滴液的灌装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防滴液的灌装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防滴液的灌装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的防滴液的灌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盛液容器,11、卡块,21、第一蠕动泵,22、第二蠕动泵,31、第一流管,31a、第一连接段,31b、第一输送段,31c、第一自由段,32、第二流管,32a、第二连接段,32b、第二输送段,32c、第二自由段,33、第三蠕动泵,331、泵壳,332、滚轮转动机构,333、压块,334、转动连接器,336、第一流管安装道,337、第二流管安装道,41、壳体,42、盖块,421、座孔,43、安装腔,51、定位孔,52、定位销,61、安装槽,62、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一:

结合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防滴液的灌装装置,包括盛液容器1、能双向转动的蠕动泵33、与蠕动泵33配合进出流体的第一流管31和第二流管32,第一流管31和第二流管32均与盛液容器1连通,通过控制蠕动泵33的正、反转来切换第一流管31和第二流管32内流体的进出方向。

灌装中,盛液容器1中的流体以第一流管31和第二流管32为流道,通过双向转动的蠕动泵33控制第一流管31和第二流管32内流体的流动,在被灌装容器达到预设体积时,通过蠕动泵33反转,通过蠕动泵33的反转,第一流管31和第二流管32内流体的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反转控制的响应速度快。如此,第一流管31和第二流管32内的流体能够克服惯性流动,以致于第一流管31和第二流管32内的流体不会滴液现象。

参见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流管31和第二流管32安装于一个蠕动泵33中。蠕动泵33包括泵壳331、滚轮转动机构332、压块333和转动连接器334,转动连接器334与滚轮转动机构332驱动连接,所述滚轮转动机构332转动安装在泵壳331内,泵壳331内的所述压块333与滚轮转动机构332间隔设置形成有第一流管安装道336和第二流管安装道337,所述第一流管31安装在第一流管安装道336内,所述第二流管32安装在第二流管安装道337内,通过转动连接器334的正、反转来切换第一流管31和第二流管32内流体的进出方向。通过蠕动泵33同时控制第一流管31和第二流管32内流体一进一出的关系。如此的结构能够在盛液容器1是密闭容器时,通过第一流管31和第二流管32内进出的流体来平衡盛液容器1内的气压。并且,蠕动泵33能迅切换转动方向,来切换灌装对象,提高灌装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另外,当盛液容器1以与滤芯或气阀连通的方式使盛液容器1内外气压平衡时,蠕动泵33能迅切换转动方向,来切换灌装对象,提高灌装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为了方便控制,还包括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和转动输出装置,转动输出装置与转动连接器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转动输出装置的正、反转。此种控制方式反应速度快,效率高。

上述的转动输出装置为马达或者电机,转动连接器为联轴器,通过联轴器将电机或者马达的转动传递给滚轮转动机构332。转动输出装置的安装位置可以使安装在泵壳331上,也可以是独立于泵壳331设置。

具体地,所述第一流管31包括与盛液容器1相连的第一连接段31a,与蠕动泵33连接的第一输送段31b和用于与外界相连的第一自由段31c,所述第一连接段31a、第一输送段31b和第一自由段31c依次连接;所述第二流管32包括与盛液容器1相连的第二连接段32a,与蠕动泵33连接的第二输送段32b和用于与外界相连的第二自由段32c,所述第二连接段32a、第二输送段32b和第二自由段32c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31a的容积大于第二自由段32c的容积,所述第二连接段32a的容积大于第一自由段31c的容积。

在蠕动泵33结束工作时,需要通过反转蠕动泵33来避免滴液。比如,当第一流管31为出流管,第二流管32为进流管时,要使第一自由段31c内的流体全部回流,则第二连接段32a的气体就会被排出,当第一自由段31c内的容积小于第二连接段32a的容积时,第一自由段31c内的流体会存储于第二连接段32a中,如此第二流管32的第二自由段32c就不会出现滴液。反之,当第一流管31为出流管,第二流管32为进流管时,要使第二自由段32c内的流体全部回流,则第一连接段31a的气体就会被排出,当第二自由段32c内的容积小于第一连接段31a的容积时,第二自由段32c内的流体会存储于第一连接段31a中,如此第一流管31的第一自由段31c就不会出现滴液。如此提高了防滴液可靠性。

在上述中所述第一连接段31a的容积大于第二自由段32c的容积,所述第二连接段32a的容积大于第一自由段31c的容积。此种情况下,是第一流管31和第二流管32之间会互为进、出流管。当然,若是指定其中一个为进流管,另一个为出流管,则需要出流管自由段容积小于进流管连接段容积。例如:当指定第一流管31为进流管,第二流管32为出流管,则第一自由段31c的容积小于第二流管连接段32a的容积。反之,当指定第二流管32为进流管,第一流管31为出流管,则第二自由段32c的容积小于第一流管连接段31a的容积。

上述的容积改变,可以是改变管段的长度、直径等方式来实现。

为了解决防滴液的问题,还可以采用增加单向阀来实现。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若指定第一流管为进流管,第二流管为出流管,为了解决滴液问题,则可以通过在出流管的出口处设置单向阀,通过单向阀来避免滴液。

所述盛液容器1与泵壳331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盛液容器1与所述压块333固定连接。所述泵壳331包括壳体41和盖块42,所述壳体41与盖块42卡扣连接,壳体41与盖块42扣合形成有安装滚轮转动机构332和压块333的安装腔43,在盖块42上设有定位销52,在压块333上设有定位孔51,所述定位销52安装在定位孔51内。

盛液容器1与蠕动泵33之间具有一定的安装配合关系,盛液容器1与压块333固定连接。对压块333的安装,能在安装盛液容器1时,能同时完成压块333的安装。能在安装盛液容器1的同时完成压块333的安装,如此减小了安装的复杂程度。另外,卡扣连接的盖块42和壳体41在拆装时操作方便;定位销52与定位孔51的配合限定了卡块11的位置,提高了压块333安装位置的一致性。

与转动连接器334连接的滚轮转动机构332的一端安装在壳体41上,滚轮转动机构332的另一端插接安装在盖块42上设有的座孔421内。

本实施例中的滚轮转动机构332包括多个滚轮和平行同轴转动的两转盘,滚轮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转轮上,多个滚轮绕转盘的转动轴线圆周分布。转动连接器334带动滚轮转动机构332转动。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配料机,该配料机包括本实施例所述的防滴液的灌装装置,该配料机的技术效果由实施例中的防滴液的灌装装置体现。

实施例二:

参见图3、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盛液容器1与压块333分离,壳体41与盖块42固定一体,盛液容器1与泵壳331之间采用另一种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在所述盛液容器1上凸出有卡块11,在所述泵壳331上设有安装槽61,在所述安装槽61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槽62,所述卡块11与所述卡槽62对应卡接安装。

卡块11通过安装槽61进入到卡槽62中,以盛液容器1带动卡块11来实现卡块11与卡槽62的对应卡接安装。卡槽62与卡块11的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保证了盛液容器1的更换速度。

实施例三:

参见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蠕动泵包括第一蠕动泵21及第二蠕动泵22,所述第一蠕动泵21与第一流管31配合进出流体,所述第二蠕动泵22与第二流管32配合进出流体。

第一蠕动泵21和第二蠕动泵22均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控制装置以控制第一蠕动泵21和第二蠕动泵22的正、反来切换第一流管31和第二流管32内流体的进出方向。

当盛液容器1是密闭容器时,通过改变控制装置对第一蠕动泵21和第二蠕动泵22转动方向的切换,来实现第一流管31和第二流管32的两种状态。状态一:第一流管31为进流管,第二流管32为出流管;状态二:第一流管31为出流管,第二流管32为进流管。在上述情况下,从第一流管31和第二流管32进出的流体体积相同,如此保证了密闭容器内、外的气压相对平衡,不会出现因为密闭容器内外气压差过大,导致出流管不能正常排出流体的问题。

同时,在使用上述方案时,在与出流管配合的容器达到预设灌装体积时,能通过切换蠕动泵的转动方向来引导出流管内的流体回流。如此防止了出流管内流体滴落的问题,同时这种蠕动泵反转的切换速度快,能有效的保证和提高灌装的速度。

当盛液容器1是开放式容器时,第一流管31和第二流管32能够相互独立的完成灌装。例如,第一流管31是出流管时,第二流管32可以是出流管或者进流管;同理,第二流管32是出流管时,第一流管31可以是出流管或者进流管。在此种情况下,控制装置对第一蠕动泵21和第二蠕动泵22的控制相对独立。此种条件下,在与第一流管31配合的容器达到预设灌装预设体积时,能够通过第一蠕动泵21的反转来引导第一流管31内的流体回流,以避免第一流管31出现滴液;同时蠕动泵的反转切换速度快,能有效保证灌装的速度。同理,第二流管32与第一流管31工作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主要是从盛液容器1的角度出发考虑第一流管31、第二流管32、第一蠕动泵21和第二蠕动泵22之间的关系。下面从第一流管31、第二流管32、第一蠕动泵21和第二蠕动泵22的数量和进出流体的关系上来进行说明。

相较于本实施例上述说明,所述第一流管31至少有两根,所述第二流管32至少有一根;或者,所述第一流管31至少有一根,所述第二流管32至少有两根。

在此种情况下,流管之间可以分成两组,两组之间通过控制装置对蠕动泵的直接控制来改变流管内流体的流动方向;或者,各个流管之间相互独立,各个流管以分别处于不同灌装时期来协调平衡密闭容器内、外气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