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叉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5373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叉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车辆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叉车。



背景技术:

叉车在企业的物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物料搬运设备中的主力军。广泛应用于车站、港口、机场、工厂、仓库等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部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企业的物料搬运已经脱离了原始的人工搬运,取而代之的是以叉车为主的机械化搬运。

授权公开号为CN10639568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搬运叉车,包括叉车本体、设于叉车本体前端的提升机构及设于叉车本体后端的配重,提升机构包括一对内架、套设于内架外并可沿内架上下滑动的外架、连接于对外架之间的横杠及设于横杠上并可沿其左右滑动的一对货叉,每一货叉包括竖直部、与竖直部底端连接的水平部及连接于该竖直部与水平部之间的弯曲部,竖直部的背侧设有至少一沿竖直沟,水平部的末端的下表面形成斜面,水平部的下表面设有至少一水平沟,弯曲部于水平沟与竖直沟之间连接的弯角外侧形成一向外突出的加强部,叉车本体的后端部内设有两油压缸,配重支撑固定于油压缸的活塞杆的末端。该搬运叉车货叉结构设置,可以方便装卸货物,提高搬运货物的效率。但是该叉车在行驶过程中视野较差,尤其是当搬运多个箱式货物时,箱子的高度严重阻碍了驾驶员的视线,给驾驶员的操作造成了很大困难,对驾驶员的经验要求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叉车,以提高叉车驾驶员在运输及行驶过程中的视野,减少盲区,增加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叉车,包括驾驶室,还包括设置在驾驶室两侧的侧方视野反射装置和设置在驾驶室顶部的前方视野反射装置,每一侧方视野反射装置包括设置在驾驶室斜下方的支撑板、固设在支撑板上方的连接杆以及与连接杆转动连接的侧镜,所述驾驶室上方设置有顶框,所述前方视野反射装置包括与顶框转动连接的顶镜、用于驱动顶镜转动的驱动组件以及用于固定顶镜相对角度的固定组件,所述顶镜沿叉车的行驶方向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侧方视野反射装置和设置在驾驶室顶部的前方视野反射装置,利用光的折射来观看叉车前方的视野,并且通过转动侧镜能够调节侧方的角度,调节驱动组件来调节顶镜的角度,从而使叉车内的驾驶员的视野更广,并且顶镜还有一定的遮阳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顶框包括固定设置在叉车上方的两个支架,两个所述支架之间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顶镜通过一套设在转轴上的套筒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轴与顶镜转动连接,从而实现便于转动顶镜的效果,以使驾驶室内的师傅观看的视野更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两个支架之间且位于第一转轴上方的固定杆、设置在固定杆上的第一定滑轮以及一端固定连接背离转轴一端的顶镜,另一端设置在驾驶室内且经过第一定滑轮的拉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驾驶室内的师傅通过拉动拉绳使顶镜旋转,从而调节顶镜的视野范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位于第一定滑轮与顶镜之间的拉绳分为两股,其端部连接顶镜的两个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拉绳分为两股使连接的更为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隔板和转盘,所述转盘与所述隔板转动连接,所述拉绳缠绕在所述转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盘转动可以收卷或放出拉绳,从而带动顶镜转动,并且具有防止绳子固定不稳定使顶镜受到撞击破碎的所造成的损失或安全事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隔板设置有共拉绳绕过的第二定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定滑轮的设置起到限位拉绳的走动轨迹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隔板内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插销、设置在插销与空腔内壁之间的弹簧,所述插销一体设置有穿设于空腔的凸起,所述插销与凸起呈U型,所述转盘朝向隔板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与所述插销配合的圆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对插销施加抵设力,通过插销与圆孔配合实现对圆盘的定位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侧方视野反射装置和设置在驾驶室顶部的前方视野反射装置,利用光的折射来观看叉车前方的视野,并且通过转动侧镜能够调节侧方的角度,调节驱动组件来调节顶镜的角度,从而使叉车内的驾驶员的视野更广,并且顶镜还有一定的遮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叉车视野保障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叉车视野保障装置侧视图;

图3为图2A区剖视放大图;

图4为固定装置爆炸示意图;

图5为驾驶员通过顶镜的视线及盲区示意图;

图6为驾驶员通过侧镜的视线及盲区示意图。

图中1、叉车;101、顶框;2、侧方视野反射装置;21、支撑板;22、连接杆;23、侧镜;3、前方视野反射装置;31、顶镜;32、驱动组件;321、第一定滑轮;322、第二定滑轮;323、转盘;3231、圆孔;3232、把手;324、拉绳;33、固定组件;331、空腔;332、插销;3321、凸起;333、弹簧;4、隔板;5、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的“前方”是指从车轮指向货叉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叉车,包括叉车1、侧方视野反射装置2以及前方视野反射装置3。侧方视野反射2设置为两组且对称设置在驾驶室两侧,每组侧方视野反射装置2包括设置在驶室下方的支撑板21、固定设置在支撑板21上端的连接杆22以及与连接杆22顶端转动连接的两组侧镜23,侧镜23镜面设置为凸面,使得驾驶员在驾驶室内可以通过观察侧镜看到前方的情况镜,侧镜23还可以在连接杆22顶端旋转来调节角度。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自行调节。

如图1和图2所示,驾驶室顶部设置有顶框101,驾驶室后方设置有一隔板4。前方视野反射装置3包括顶镜31、用来驱动顶镜31旋转以调节角度的驱动组件32以及设置在隔板4上的用来固定顶镜31位置的固定组件33(如图3所示)。顶框101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竖直设置支架5,支架5中间位置水平设置有一横跨驾驶室的与支架5固定连接的转轴51,支架5顶端设置有与转轴51平行设置的固定杆52。顶镜31设置在转轴51上并与转轴51固定连接,顶镜31也设置为凸面镜且镜面朝下。驱动组件32包括设置在固定杆52中间位置的第一定滑轮321、设置在隔板4上的第二定滑轮322、设置在第二定滑轮322下端的转盘323以及一端缠绕在转盘323上且另一端穿过两个定滑轮并与顶镜31固定连接的拉绳324,该拉绳324在第一定滑轮321与顶镜31之间分为两股。如图3和图4所示,转盘323与隔板4旋转连接,转盘323朝向隔板4一面设置有若干圆孔3231(如图4所示),转盘323前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把手3232,转盘323边缘设置为向内凹陷的用于缠绕拉绳324的弧形结构,拉绳325一端固定连接在转盘边缘上,通过转动转盘323可以控制拉绳拉短或放长以此来调节顶镜312的角度。

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组件33固定连接在驾驶室后方的隔板4上。隔板4上设置有空腔331,空腔331内设置有与圆孔3232配合使用的插销332,插销332底端固定连接一弹簧413,插销332上设置有与其一体设置的凸起3321,凸起3321穿出空腔331伸于转盘323上端。空腔331对插销332和凸起3321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按动凸起3321时插销332会随之向内运动而不会倾斜。插销332自由端设置为导向斜面,当转盘323顺时针转动时,插销332在导向斜面和圆孔3231作用下向内压缩使得圆盘323可以顺利转动,当插销332插入下一圆孔3231内时被再次固定。以此方法来使拉绳324绕在转盘323边缘的凹槽内,达到使顶镜31向上转动的效果。当需要向下转动顶镜31时,向内按动凸起3321,凸起3321带动插销332向内运动使插销332伸出圆孔3231之外,顶镜31在重力下向下转动,通过拉绳324带动圆盘402逆时针旋转,当需要停止顶镜31转动时,松开凸起3321,弹簧413由压缩状态变为复位状态推动插销332向外运动插入圆孔3231内使转盘323固定,顶镜31随之固定。

图5为叉车装载箱式货物时驾驶员的视线示意图,B区加C区为驾驶员的盲区,由图可见盲区范围较大。B区为驾驶员通过观察顶镜31的盲区,由图可见盲区大大减小;图6为驾驶员通过侧镜2的视线示意图,当叉车装载货物时具有一定高度时,驾驶员正前方的视线会被完全阻挡,此时驾驶员可通过观察侧镜2看到前方除盲区D以外的空间。大大增加了驾驶员的视野。上述顶镜31和侧镜2角度都可调节,可根据实际情况操作。且侧镜2和顶镜31均为凸面镜,增加了反射范围。进一步的,当顶镜长度自够长时可以实现无盲区视野,本实施例仅供参考。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