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殊服装存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933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特殊服装存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特殊服装存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服装生产场所,都会用到服装存放装置,而对于特殊服装来说,比如羊毛服装等动物皮毛服装,对于空气和空气的潮湿度有很多影响,所以对于特殊的服装在存放时具有安全隐患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殊服装存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特殊服装存放装置,包括底部储存壳体和盖体,所述底部储存壳体的上表面内部为空心结构、且形成储存空间,所述底部储存壳体在位于储存空间内部的两侧设置有多个上下平衡设置的圆环形结构,每个所述圆环形结构的上表面放置一内部设置多个通孔结构的隔板,所述底部储存壳体一侧的内部设置有连通储存空间底部和顶部的连通管道结构,且底部储存壳体的外部通过安装板和螺栓固定一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主轴贯穿所述底部储存壳体、且端部位于所述连通管道结构的内部、并且端部安装一涡轮,所述盖体的底部和所述底部储存壳体的顶部之间安放一密封垫,所述盖体上表面的中心设置有空心柱,所述空心柱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盖体的中心设置有一内部安装有空气单向阀的通孔结构,所述中空结构的内部放置一阀芯板,所述阀芯板的边缘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内部安装有空气单向阀的通孔结构,所述阀芯板的上表面的中心固定一推杆,且所述推杆贯穿所述空心柱、并延伸至外部。

作为优选,所述圆环形结构内部中内环空间的结构半径小于所述隔板的结构半径。

作为优选,所述电动机的电力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一电流开关的电力输出端。

作为优选,所述电流开关的电力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一电源的电力输出端。

作为优选,所述涡轮的进气端朝向其底部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用于动物皮毛式服装的储存,从而有效防止服装生虫等因为环境而出现的的温问题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特殊服装存放装置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特殊服装存放装置工作时的电路图;

图中:1.底部储存壳体,2.盖体,3.储存空间,4.连通管道结构,5.圆环形结构,6.安装板,7.电动机,8.涡轮,9.隔板,10.密封垫,11.空气单向阀,12. 空心柱,13.阀芯板,14.中空结构,15.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特殊服装存放装置,包括底部储存壳体1和盖体2,所述底部储存壳体1的上表面内部为空心结构、且形成储存空间3,所述底部储存壳体1在位于储存空间3内部的两侧设置有多个上下平衡设置的圆环形结构5,每个所述圆环形结构5的上表面放置一内部设置多个通孔结构的隔板9,所述底部储存壳体1一侧的内部设置有连通储存空间 3底部和顶部的连通管道结构4,且底部储存壳体1的外部通过安装板6和螺栓固定一电动机7,所述电动机7的主轴贯穿所述底部储存壳体1、且端部位于所述连通管道结构4的内部、并且端部安装一涡轮8,所述盖体2的底部和所述底部储存壳体1的顶部之间安放一密封垫10,所述盖体2上表面的中心设置有空心柱12,所述空心柱12的内部为中空结构14,所述盖体2的中心设置有一内部安装有空气单向阀11的通孔结构,所述中空结构14的内部放置一阀芯板13,所述阀芯板13的边缘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内部安装有空气单向阀11的通孔结构,所述阀芯板13的上表面的中心固定一推杆15,且所述推杆15贯穿所述空心柱 12、并延伸至外部。

所述圆环形结构5内部中内环空间的结构半径小于所述隔板9的结构半径,实现放置;所述电动机7的电力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一电流开关的电力输出端;所述电流开关的电力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一电源的电力输出端,实现电源的输入和控制;所述涡轮8的进气端朝向其底部的一侧,实现空气的单向流动。

具体使用方式:本实用新型工作中,使用时,将服装防止在隔板9表面,然后将盖体2盖在底部储存壳体1的顶部,然后不断往复式按压和拔取推杆15,在空气单向阀11、阀芯板13和密封垫10的共同作用下,将内部空气抽出,防止有氧细菌扩散,同时,打开电动机7,涡轮8快速旋转实现空气流动,形成空气循环,进一步降低细菌的生长,从而保护服装。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