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移动安装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5393阅读:2790来源:国知局
电梯移动安装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安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移动安装平台。



背景技术:

为确保施工中电梯井的安全,减少伤亡事故,国内行业普遍的做法是,利用钢管、扣件搭设成井架型架体,架体随着在建楼层的升高而层层向上搭设,架体上面是工人的操作平台,下面作业安全防护。

但是现有的安全措施、结构复杂,成本高,另外,随着在建楼层的升高,电梯井内架体及防护设施需要不断跟进,架体搭设工作的连续性不强。另一方面,现有的安装设备,安全措施保障不够,容易导致不必要的安全隐患,施工效率较低,施工人力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实用、操作便利的电梯移动安装平台。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移动安装平台,包括工作平台、头顶保护板、声光报警器、防脱轨开关、控制器和导轨;所述导轨设置在电梯井道内,所述工作平台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头顶保护板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的正上方;所述声光报警器和所述防脱轨开关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防脱轨开关设置在所述导轨顶部末端。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平台的外周边设置有护栏。

进一步的,所述头顶保护板为两块,呈人字形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导轨顶部末端设置第一防脱轨开关,所述第二导轨顶部末端设置第二防脱轨开关。

进一步的,还包括爬缆器驱动系统,所述工作平台通过所述爬缆器驱动系统在电梯井道内上下移动。

还包括设置在工作平台上的电瓶和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与所述电瓶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工作平台通过所述爬缆器驱动系统在电梯井道内上下移动,通过头顶保护板保护在安装平台上工作的人员防止高空坠落物伤人,防脱轨开关动作时安装平台只可向下移动不能向上移动防止安装平台脱离已安装的电梯导轨,当安装平台上下移动时声光报警器工作发出声光提醒。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梯移动安装平台,结构简单、用于无机房电梯的安装,提高了电梯安装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减少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梯移动安装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梯移动安装平台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平台;2、头顶保护板;3、声光报警器;4、防脱轨开关;5、控制器;6、导轨;7、照明装置;8、电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移动安装平台,包括工作平台1、头顶保护板2、声光报警器3、防脱轨开关4、控制器5和导轨;所述导轨设置在电梯井道内,所述工作平台1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头顶保护板2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1的正上方;所述声光报警器3和所述防脱轨开关4分别与所述控制器5电连接,所述防脱轨开关4设置在所述导轨顶部末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法,所述工作平台1的外周边设置有护栏。所述头顶保护板2为两块,呈人字形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1的正上方。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法,所述导轨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导轨顶部末端设置第一防脱轨开关4,所述第二导轨顶部末端设置第二防脱轨开关4。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平台还包括爬缆器驱动系统(图中为示出),所述工作平台1通过所述爬缆器驱动系统在电梯井道内上下移动。

作为一种拓展方案,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工作平台1上的电瓶8和照明装置7,所述照明装置7与所述电瓶8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瓶还为控制器提供电源供电。

本实用新型工作平台1用于承载施工人员在井道内施工、所述工作平台1通过所述爬缆器驱动系统在电梯井道内上下移动,通过头顶保护板2保护在安装平台上工作的人员防止高空坠落物伤人,防脱轨开关4动作时安装平台只可向下移动不能向上移动防止安装平台脱离已安装的电梯导轨,当安装平台上下移动时声光报警器3工作发出声光提醒。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梯移动安装平台,结构简单、用于无机房电梯的安装,提高了电梯安装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减少安装成本。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