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台对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9775阅读:1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台对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AGV搬运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平台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导引运输车是(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简称AGV),是指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它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AGV不需驾驶员,以可充电之蓄电池为其动力来源。一般可透过电脑来控制其行进路线以及行为,或利用电磁轨道来设立其行进路线,电磁轨道茹贴於地板上,无人搬运车则依循电磁轨道所带来的讯息进行移动与动作。AGV具有行动快捷、工作效率高、结构简单、可控性强、安全性好等优势。与物料输送中常用的其他设备相比,AGV的活动区域无需铺设轨道、支座架等固定装置,不受场地、道路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最能充分地体现其自动性和柔性,实现高效、经济、灵活的无人化生产。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AGV对接平台均可实现运输与自动对接的功能,但传统的对接平台在被锁紧时,需要外加一个带动力的机构将它锁紧,浪费能源,而且运用该锁紧方式时,结构复杂,且其锁紧机构的电机和传感器容易出现故障,且拆装困难,不便于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省能源的平台对接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平台对接装置,包括底座、载物机构和平移机构,所述载物机构包括载物台和转动结构,所述载物台与转动结构连接并且当受到外力时可相对底座转动,所述平移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载物机构通过导向结构设在所述平移机构上,载物机构沿所述导向结构在所述平移机构的两侧左右移动,所述平移机构可使所述载物机构的载物台向外伸出或复位,还包括平台定位机构,所述平台定位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定位轴承以及与所述定位轴承对应设置的限位块,所述定位轴承对称设于载物台两侧,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底座侧壁上,所述载物台复位时,所述定位轴承与限位块接触配合实现载物台的居中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台对接装置,其平台定位机构采用定位轴承与限位块摩擦接触配合,利用对接平台原有的动作,在载物台复位时,带动定位轴承移动,同时载物台随着定位轴承与限位块的配合实现自动调整居中;免除了使用外加电机和传感器的定位方式,节省了能源;同时简化了平台定位机构的结构,便于拆装维修,减少了工作人员的维护时间,同时节省了成本。

优选的,所述定位轴承设有四个,所述定位轴承两两对称的设置在所述载物台两侧,所述限位块对应定位轴承的位置设在底座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为梯形板,所述梯形限位块的下底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侧壁上;所述梯形板限位块的两腰形成两个导引边,其上底形成限位台,所述两个导引边与所述限位台弧形连接;在载物台的复位过程中,定位轴承首先接触到导引边,在导引边的引导作用下,定位轴承最终与限位台接触,并在对称的梯形板的两个限位台的共同配合下,实现定位轴承的定位锁定,进而实现载物台的居中定位。

优选的,所述定位轴承包括安装支架、螺栓,螺母、轴承、弹垫和平垫,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轴承、平垫、安装孔和弹垫并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弹垫的作用是防止螺栓松脱,平垫的作用是增大螺栓与安装支架的接触面积,增大螺栓的受力面,使得螺栓受力更加均匀,同时可防止轴承在转动或者压紧过程中损坏螺栓。

优选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直线滑轨和直线滑块,所述直线滑轨纵向设置在所述平移机构上,所述直线滑块设置在所述载物台安装底板上,所述直线滑块可沿所述直线滑轨滑动。

优选的,所述平移机构包括传动装置和设置在所述传动装置上的平移安装底板,所述传动装置横向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载物机构设置在所述平移安装底板上,所述载物机构随所述传动装置的运行而向底座外伸出或复位;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第一传动丝杆、第一传动螺母、导杆和设置在所述导杆上的定位滑块,所述平移安装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螺母和定位滑块上,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丝杆和第一传动螺母的传动,使所述平移安装底板沿所述导杆滑动。

优选的,所述载物机构还包括载物台安装底板,所述载物台通过所述转动结构与所述载物台安装底板转动连接,所述载物台安装底板通过导向结构设在所述平移机构上;所述载物台下表面设有旋转限位柱,所述载物台安装底板上设有通孔,旋转限位柱贯穿所述通孔;所述旋转限位柱用以限定所述载物台的转动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和载物台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平台定位机构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平台定位机构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平台定位机构限位块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平台定位机构安装支架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导向机构和平移机构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载物台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8,一种平台对接装置,包括底座1、载物机构2、平移机构3和平台定位机构4,所述载物机构2包括载物台201和转动结构202,所述载物台201与转动结构202连接并且当受到外力时可相对底座1转动,所述平移机构3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载物机构2通过导向结构5设在所述平移机构3上,载物机构2沿所述导向结构5在所述平移机构3的两侧左右移动,所述平移机构3可使所述载物机构2的载物台201向外伸出或复位,所述平台定位机构4包括至少两个定位轴承401以及与所述定位轴承401对应设置的限位块402,所述定位轴承401对称设于载物台201的两侧,所述限位块402设于所述底座1侧壁上,所述载物台201复位时,所述定位轴承401与限位块402接触配合实现载物台201的居中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台对接装置,其平台定位机构4采用定位轴承401与限位块402摩擦接触配合,利用对接平台原有的动作,在载物台1复位时,带动定位轴承401移动,同时载物台201随着定位轴承401与限位块402的配合实现自动调整居中;免除了使用外加电机和传感器的定位方式,节省了能源;同时简化了平台定位机构4的结构,便于拆装维修,减少了工作人员的维护时间,同时节省了成本。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位轴承401设有四个,所述定位轴承401两两对称的设置在所述载物台201两侧,所述限位块402对应定位轴承401的位置设在底座1的侧壁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块402为梯形板,所述限位块402的下底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侧壁上;所述限位块402的下底位置设有螺孔403,所述底座1对应所述螺孔403的位置设有过孔(图中未标示),所述限位块402通过螺栓6穿过所述过孔与所述螺孔403螺纹连接从而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限位块402的两腰形成两个导引边421,其上底形成限位台422,所述限位板402呈梯形设计,所述两个导引边421与所述限位台422弧形连接;所述定位轴承401包括安装支架41、螺栓42,螺母43、轴承44、弹垫45和平垫46,所述安装支架41上设有安装孔411,所述螺栓42依次穿过所述轴承44、平垫46、安装孔411和弹垫45并与所述螺母43螺纹连接;在载物台201的复位过程中,定位轴承401首先接触到导引边,在导引边421的引导作用下,定位轴承401最终与限位台402摩擦接触,并在对称的梯形板的两个限位台422的共同配合下,实现定位轴承401的定位锁定,进而实现载物台201的居中定位;弹垫45的作用是防止螺栓42松脱,平垫46的作用是增大螺栓42与安装支架411的接触面积,增大螺栓42的受力面,使得螺栓42受力更加均匀,同时可防止轴承44在转动或者压紧过程中损坏螺栓42。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载物机构2还包括载物台安装底板203,所述载物台201通过所述转动结构202与所述载物台安装底板203转动连接,所述载物台安装底板203通过导向结构5设在所述平移机构3上;导向结构5包括直线滑轨51和直线滑块52,所述直线滑轨51纵向设置在所述平移机构3上,载物台安装底板203与所述直线滑块52连接,所述直线滑块52可沿所述直线滑轨51滑动;所述转动结构202包括轴承座221和旋转轴承(图中未标示出),所述轴承座221设置在所述载物台安装底板203上,所述旋转轴承设置在所述载物台201底侧,载物台安装底板203和载物台201通过轴承座221和旋转轴承转动配合。

载物台201的送料和接收物料是通过设置在两侧的运输链轮21,所述运输链轮21用于输送和接收物料,运输链轮21是通过设置在载物台201底侧的直流无刷电机22和传动轴23进行驱动的。在运输的时候,为了防止物料跑偏,需要对物料进行限位,因此在运输链轮21的外侧设有导向边沿24,所述导向边沿24高于所述载物台201表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载物台201下表面设有旋转限位柱205,所述载物台安装底板203上设有通孔(图中未标示出),旋转限位柱205贯穿所述通孔;所述旋转限位柱205用以限定所述载物台201的转动角度。

所述平移机构3包括传动装置301和设置在所述传动装置301上的平移安装底板302,所述传动装置301横向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载物台201设置在所述平移安装底板302上,所载物台201随所述传动装置301的运行而向底座1外伸出或复位;所述传动装置301包括驱动电机31、第一传动丝杆32、第一传动螺母(图中未标示)、导杆33和设置在所述导杆33上的定位滑块34,所述平移安装底板302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螺母和定位滑块34上,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丝杆32和第一传动螺母的传动,使所述平移安装底板302沿所述导杆33滑动。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