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包产品双包码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5799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袋包产品双包码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袋包产品双包码垛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泥、食品等领域中常常需要对袋包产品进行装车或装箱,自动下料的过程中由于袋包在输送的过程中袋包内的物品使带包向横向展开,而自动下料的装置小于车料斗宽度或箱体的宽度这就造成叠合状态过程中无法同排袋包无法平铺而造成边缘处上下叠合挤压不仅造成空间的浪费也容易导致袋包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袋包产品进行装车或装箱过程中容易出现叠包不整齐,容易发生翻转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袋包产品双包码垛装置,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机架前侧的送料传送带,所述机架后侧位于袋包的输出端设置有使袋包在落料过程发生偏转的一对挡杆,所述挡杆后侧设置有驱动挡杆伸缩的伸缩装置,所述送料传送带与机架之间或机架内设置有输送转向机构,所述输送转向机构为设置在送料传送带输出端与送料传送带输送方向垂直的转向输送带,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推动位于转向输送带上袋包向机架前侧端卸料的第一推板及第二推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板及第二推板并排设置于转向输送带旁侧,所述挡杆设置于转向输送带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板位于转向输送带旁侧,转向输送带前侧机架上固定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设置有侧向拉板,所述固定台中部具有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由第一升降驱动装置驱动以实现升降,所述拉板由拉板驱动装置驱动袋包横向移动至升降平台,所述挡杆设置于固定台下方,所述第二推板位于第一推板的旁侧下方以用于推动位于升降平台上的袋包。

进一步的,所述拉板驱动装置及第一升降驱动装置为气缸、液压缸或为丝杠螺母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送料传送带与转向输送带之间设置有辅助袋包转向的弧形导料板。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装置为气缸、液压缸或为丝杠螺母机构,当伸缩装置为气缸、液压缸时,所述气缸或液压缸的伸缩杆与挡杆连接以控制挡杆的伸出与缩回。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前侧还设置有升降卸料架,所述升降卸料架包括固定框架及设置于固定框架下方的能启闭的底板,底板由一对一端铰链链接于升降卸料架上的支板,所述支板活动端侧部设置有驱动支板开合的气缸过液压缸。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板及第二推板由气缸、液压缸、或丝杠螺母机构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端设置有吊机,机架固定于一滑动支撑架上,所述滑动支撑架上设置有驱动机架横向移动的导轨。

进一步的,转向输送带的输出端具有防止袋包掉落的挡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可伸缩的挡杆能够快速实现两个袋包在叠包的过程中保证相邻叠包的整齐排布且同排袋包不发生错位叠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挡杆工作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挡杆工作示意图二(省略左侧袋包)。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挡杆工作示意图三(省略左侧袋包)。

图5为本实用新型挡杆工作示意图四(省略左侧袋包)。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袋包产品双包码垛装置,包括机架10及设置于机架10前侧的送料传送带110,所述机架10后侧位于袋包的输出端设置有使袋包在落料过程发生偏转的挡杆20,所述挡杆20后侧设置有驱动挡杆伸缩的伸缩装置,挡杆20通过伸缩装置进行伸缩实现对袋包在下落过程中的翻转,本实用新型中机架10采用吊装可横向及纵向移动,也可以采用导轨配合驱动装置、如气缸、液压缸或齿轮齿条等驱动方式实现机架在车厢或箱体上部的移动,机架下端伸入厢体或车厢内,由于实际生产中机架本身具有厚度因此,送料传动带110上的送料包两端边缘与车厢或箱体内表面具有间隙,送料传送带110与机架为固定连接同步移动,一般的,挡杆20设置有一对,且对称设置。

袋包与预装箱或装车的方向相同,本实施例中采用袋包横向装箱为示例,袋包100位于送料传送带110上初始状态为竖向,送料传送带110与机架之间或机架内设置有输送转向机构,所述输送转向机构为设置在送料传送带的输出端且与送料传送带输送方向垂直的转向输送带120,转向输送带120的输出端具有防止袋包掉落的挡板121,实际设计中也可以通过设计控制停止转向输送带120工作达到防止袋包掉落的效果,送料传送带与转向输送带之间设置有辅助袋包转向的弧形导料板122。袋包竖向进入送料传送带110后经过弧形导料板122再由转向输送带120引导形成横向输送,由于挡板121的作用料包不会发生移动,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推动位于转向输送带上袋包向机架前侧端卸料的第一推板310及第二推板320。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板310及第二推板320均为气缸驱动,实际设计中还可以是液压缸、或丝杠螺母机构驱动,第一推板310及第二推板320后侧端各固定连接于气缸的伸缩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板310及第二推板320并排设置于转向输送带120旁侧。挡杆20位于转向输送带120的下方,本实施例中以卡车的车斗101为例,如图2~5所示,以码垛最右侧的两个袋包为例,此时右侧的挡杆20缩回,第二推板320将位于内侧的袋包推出落料,之后第一推板310推动右侧的袋包下落,右侧的袋包下落的过程中右侧的挡杆20在伸缩装置的控制下伸出,由于受到右侧伸出的挡杆20的阻挡,挡杆20位于袋包中心点右侧,袋包发生偏转,从而下落的袋包左端撞击中部袋包的右侧端,之后右侧的挡杆20退回,从而保证了中部袋包和右侧袋包相向面不发生叠合。

同理,当机架移动至车斗101最左侧的时,右侧的挡杆缩回,而左侧的挡杆伸出,第一推板310推动右侧的袋包下落,第二推板320再推动左侧的袋包下落从而避免了左侧袋包右侧端与中部袋包叠合。

实施例2,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推板310位于转向输送带120旁侧,转向输送带120前侧机架上固定有固定台40,所述固定台40上设置有侧向拉板50,所述固定台40中部具有升降平台410,所述升降平台410由第一升降驱动气缸411以实现升降,所述拉板50由拉板气缸510驱动袋包横向移动至升降平台410,第二推板320位于第一推板310的旁侧下方以用于推动位于升降平台410处于低位时上表面置放的袋包。仍然以右侧的两个袋包为例,下料时第一推板310位于高位推动最右侧的袋包至固定台40,固定台40上方侧部的侧向拉板50拉动固定台40上的袋包使其向升降平台410方向移动,之后升降平台410在第一升降驱动气缸411的驱动下下降,之后第二推板320将升降平台410上的袋包落料,此时一对挡杆20均未伸出,之后由于转向输送带120的作用下,袋包仍会运行至第一推板310所在位置,而第一推板310直接将第二个袋包推送至固定台40前侧后落料,此时右侧的挡杆20伸出以防止第一个袋包和第二个袋包的相向面重叠。

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板驱动装置及第一升降驱动装置为气缸、液压缸或为丝杠螺母机构。

实施例3,如图8所示,当机架位于高位时,距离车斗或箱体距离较高,由此容易出现在下落过程中造成袋包的破损,为此,本实施例中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前侧设计了升降卸料架60,所述升降卸料架60包括固定框架及设置于固定框架下方的能启闭的底板,该升降卸料架60作用是预先将袋包承载在升降卸料架60的底板上,底板由一对一端铰链链接于升降卸料架上的支板,所述支板活动端侧部设置有驱动支板开合的气缸过液压缸,升降卸料架60由第二升降气缸驱动,当袋包送入底板上后,升降卸料架60在第二升降气缸的驱动下下行从而降低与待码垛位置的高度差后落料。

同时,上述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 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 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