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线束自动扎带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2186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汽车线束自动扎带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线束自动扎带机。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常用的汽车线束的结构形式基本一致,一般由电线、联插件、包裹胶等组成。汽车内部连接着很多汽车线束,如果将线束裸露在汽车内部,随着汽车长时间工作,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经常出现震荡,导致线束摇晃,造成线束凌乱和线束外部磨损,汽车线束表面授权,会影响汽车线路性能,为了改变上述现状,需要将汽车线束进行夹持固定,如果夹持固定距离过大,固定夹持效果差,中间裸露的汽车线束仍然可能受损,因此,还需要良好的汽车线束固定距离才能够保证汽车线束表面不受影响。

目前,汽车线束采用人工扎带的方式,但是人工扎带的效率交底,而且人工扎带质量较差,无法保证产品的品质,并且这种线束有特别的要求,扎带与线苏端部的连接器有角度公差要求,常规的都是没有角度要求,所以人工很难保证手工扎带满足此要求,经常造成角度满足不了,而反复去扎扎带。因此,需要一种高效的自动化扎带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线束自动扎带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扎带机设计合理,能够进行汽车线束自动扎带,扎带效率高,而且扎紧力度均衡,扎带产品质量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线束自动扎带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盘总成、拨料总成、切料总成、取料总成、配重总成、夹紧总成、扎刀总成,所述振动盘总成设置在扎带供料工位上,所述振动盘总成自动供扎带,所述拨料总成设置在所述振动盘总成的一侧,所述拨料总成将来自所述振动盘总成的扎带单个上料,所述切料总成设置在所述拨料总成的下一个工位上,所述切料总成将扎带夹紧,所述取料总成设置在所述切料总成与所述配重总成之间,所述取料总成将所述切料总成上的扎带夹紧并传送至所述扎刀总成上,所述配重总成用于将线束配重,使得线束处于自由释放状态,所述夹紧总成设置在所述配重总成的一侧,所述夹紧总成将线束夹紧,所述扎刀总成设置在所述夹紧总成的一侧,所述扎刀总成将扎带扎至线束上;

其中,所述扎刀总成包括: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Z向滑轨、设置在所述Z向滑轨上的Y向滑台气缸、设置在所述Y向滑台气缸上的X向滑台气缸、设置在所述X向滑台气缸上的扎刀组件;

所述扎刀组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用于压紧扎带端部的扎带压紧件,所述基板的上还设有钩扎带组件和拉扎带组件,所述钩扎带组件设置在扎带背面一侧,所述拉扎带组件设置在所述钩扎带组件的侧边;

所述取料总成将扎带夹紧传递至所述扎刀总成上,所述扎带压紧件将扎带端部压紧,所述钩扎带组件钩住扎带并且将扎带的自由端拉向所述拉扎带组件,扎带沿线束径向围绕,所述拉扎带组件带动所述扎带向下拉,所述扎带绑扎在所述线束上。

优选地,所述钩扎带组件包括钩带电机和由所述钩带电机驱动的钩带部,所述钩带电机驱动所述钩带部向上翻转,所述拉扎带组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减速机,所述第一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通过同步带连接至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二同步轮连接至第一齿轴上,所述第一齿轴与第二轴承啮合,所述第一齿轴与第二齿轴相向转动,所述第一齿轴与所述第二齿轴的中间段部均为光滑部,扎带的一端夹在所述第一齿轴和第二齿轴中间段的光滑部处,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带动所述第一齿轴和第二齿轴相向转动,所述第一齿轴和第二齿轴拉所述扎带。

优选地,还包括扎带底模,所述扎带底模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扎带底模与所述扎刀组件配合,所述扎带底模为所述扎刀组件的扎带形成提供基准。

优选地,还包括扎带拨针,所述扎带拨针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扎带拨针将扎带带入至扎刀组件的导槽中。

优选地,还包括冲切刀,所述冲切刀由冲切气缸驱动,所述冲切气缸驱动所述冲切刀将已完成绑扎后的扎带切断。

优选地,所述配重总成包括:配重底板,所述配重底板的底部设有第一升降气缸,所述第一升降气缸上设有剥开气缸,所述第一升降气缸驱动所述剥开气缸上下移动,所述剥开气缸的顶端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配重底板,所述导向柱上还套设有导向圈,所述导向圈上的导向孔与所述导向柱配合,所述导向圈设置在所述配重底板的顶部,所述导向圈上部设有砝码,所述砝码包括第一砝码体和第二砝码体,所述第一砝码体与所述第二砝码体组成一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砝码体与所述第二砝码体中间设有容线束穿过的通道,所述第一砝码体和第二砝码体分别与所述导向圈接触的端面上均设有与所述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孔;

在人工挂线时,所述第一砝码体和第二砝码体处于分开状态,人工挂线后,线束的底端伸入所述第一砝码体和第二砝码体之间,所述剥开气缸合并,所述第一砝码体和第二砝码体合并,所述第一升降气缸带动所述剥开气缸向下移动,所述导向柱脱离所述第一砝码体和第二砝码体底部的导向孔,所述砝码与所述导向圈脱离,所述砝码使得线束处于自由释放状态。

优选地,所述配重底板的一侧固定所述夹紧总成,所述砝码将线束自由释放后,所述夹紧总成将所述线束夹紧;

所述夹紧总成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固定于所述配重底板上,所述第一加强筋上设有第一推动气缸,所述第一推动气缸上设有第一夹爪,所述第一推动气缸将所述第一夹爪推出,所述第一夹爪对准线束,所述第一夹爪由第一夹爪气缸驱动夹紧线束。

优选地,所述拨料总成包括:拨料气缸,由所述拨料气缸驱动挡板,所述拨料气缸将所述挡板推出,所述挡板阻挡来自所述振动盘总成的扎带,所述挡板的一侧还设有隔板,所述隔板阻挡下一个扎带掉落。

优选地,所述切料总成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一旋转气缸,所述第一旋转气缸上设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上设有第二夹爪气缸,所述第二夹爪气缸驱动第二夹爪夹紧扎带。

优选地,所述取料总成包括:取料电缸,设置在所述取料电缸上的滑板,设置在所述滑板上的取料机械手,所述取料电缸驱动所述滑板带动所述取料机械手移动,所述取料机械手包括第二旋转气缸,所述第二旋转气缸上的旋转板上设有第三夹爪,所述第三夹爪由第三夹爪气缸驱动其夹紧扎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自动扎带机,结构包括振动盘总成、拨料总成、切料总成、取料总成、配重总成、夹紧总成、扎刀总成,振动盘总成设置在扎带供料工位上,振动盘总成自动供扎带,拨料总成设置在振动盘总成的一侧,拨料总成将来自振动盘总成的扎带单个上料,切料总成设置在拨料总成的下一个工位上,切料总成将扎带夹紧,取料总成设置在切料总成与配重总成之间,取料总成将切料总成上的扎带夹紧并传送至扎刀总成上,配重总成用于将线束配重,使得线束处于自由释放状态,夹紧总成设置在配重总成的一侧,夹紧总成将线束夹紧,扎刀总成设置在夹紧总成的一侧,扎刀总成将扎带扎至线束上。采用该扎带机扎带效率较高,并且采用配重总成将线束处于自由释放状态,能够避免外力扭曲,释放了线束的应力,线束拉直,使得扎带与线束切面的夹角一致,误差较小,确保了线束产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扎带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扎刀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钩扎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钩扎带组件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拉扎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冲切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配重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配重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拨料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切料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取料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取料机械手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振动盘总成,2-拨料总成,3-切料总成,4-取料总成,5-配重总成,6-夹紧总成,7-扎刀总成,8-挂线组件,701-第一支架,702-Z向滑轨,703-Y向滑台气缸,704-X向滑台气缸,705-扎刀组件,706-基板,707-扎带压紧件,708-钩带部,709-拉扎带组件,710-钩带电机,711-扎带拨针,712-第一伺服电机,713-第一减速机,714-第一同步轮,715-同步带,716-第二同步轮,717-第一齿轴,718-第二齿轴,719-扎带底模,720-冲切刀,721-冲切气缸,501-配重底板,502-第一升降气缸,503-剥开气缸,504-导向柱,505-导向圈,506-第一砝码体,507-第二砝码体,601-第一加强筋,602-第一推动气缸,603-第一夹爪,604-第一夹爪气缸,201-拨料气缸,202-挡板,203-隔板,301-第二支架,302-第一旋转气缸,303-旋转板,304-第二夹爪气缸,305-第二夹爪,401-取料电缸,402-滑板,403-取料机械手,404-第二旋转气缸,405-第三夹爪,406-第三夹爪气缸,100-扎带,200-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12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自动扎带机,结构主要由:振动盘总成1、拨料总成2、切料总成3、取料总成4、配重总成5、夹紧总成6、扎刀总成7。

上述振动盘总成1可以作为单独上料部分,可以与其它总成固定在一起,也可以作为单独上料部分,此处不作限制。上述振动盘总成1设置在扎带供料工位上,上述振动盘总成1自动供扎带,上述拨料总成2设置在上述振动盘总成的一侧,上述拨料总成2将来自上述振动盘总成的扎带单个上料,防止将上述振动盘总成1上的物料全部推送至扎带机上,上述切料总成3设置在上述拨料总成2的下一个工位上,上述切料总成3将扎带夹紧,上述取料总成4设置在上述切料总成3与上述配重总成5之间,上述取料总成相当于一个过渡工位,上述取料总成4将上述切料总成3上的扎带夹紧并传送至上述扎刀总成7上,上述配重总成5用于将线束配重,使得线束处于自由释放状态,能够避免外力扭曲,释放了线束的应力,线束拉直,使得扎带与线束切面的夹角一致,误差较小,确保了线束产品的品质。上述夹紧总成6设置在上述配重总成5的一侧,上述夹紧总成6将线束夹紧,上述扎刀总成7设置在上述夹紧总成6的一侧,上述扎刀总成7将扎带扎至线束上。

具体的,如图9所示,上述拨料总成2包括:拨料气缸201,由上述拨料气缸201驱动挡板202,上述拨料气缸201将上述挡板202推出,上述挡板202阻挡来自上述振动盘总成1的扎带,上述挡板202的一侧还设有隔板203,上述隔板203阻挡下一个扎带掉落。

如图10所示,上述切料总成3包括:第二支架301,上述第二支架301上设有第一旋转气缸302,上述第一旋转气缸302上设有旋转板303,上述旋转板303上设有第二夹爪气缸304,上述第二夹爪气缸304驱动第二夹爪305夹紧扎带。

人工将线束200挂至上述配重总成5顶部的挂线组件8上,线束200的一端由上述挂线组件8固定,线束200的另一端插入至上述配重总成5中,上述配重总成5让线束处于自由释放状态,上述夹紧总成6将线束夹紧。

如图7-8所示,上述配重总成5包括:配重底板501,上述配重底板501的底部设有第一升降气缸502,上述第一升降气缸502上设有剥开气缸503,上述第一升降气缸502驱动上述剥开气缸503上下移动,上述剥开气缸503的顶端设有导向柱504,上述导向柱504穿过上述配重底板501,上述导向柱504上还套设有导向圈505,上述导向圈505上的导向孔与上述导向柱配合,上述导向圈505设置在上述配重底板501的顶部,上述导向圈505上部设有砝码,上述砝码包括第一砝码体506和第二砝码体507,上述第一砝码体506与上述第二砝码体507组成一圆柱体结构,上述第一砝码体506与上述第二砝码体507中间设有容线束穿过的通道,上述第一砝码体506和第二砝码体507分别与上述导向圈505接触的端面上均设有与上述导向柱504配合的导向孔。

在人工挂线时,上述第一砝码体506和第二砝码体507处于分开状态,人工挂线后,线束200的底端伸入上述第一砝码体506和第二砝码体507之间,上述剥开气缸503合并,上述第一砝码体506和第二砝码体507合并,上述第一升降气缸502带动上述剥开气缸503向下移动,上述导向柱504脱离上述第一砝码体506和第二砝码体507底部的导向孔,上述砝码与上述导向圈505脱离,上述砝码使得线束200处于自由释放状态。

上述配重底板501的一侧固定上述夹紧总成6,上述砝码将线束自由释放后,上述夹紧总成6将上述线束200夹紧。

其中,上述夹紧总成6包括:第一加强筋601,上述第一加强筋601固定于上述配重底板501上,上述第一加强筋601上设有第一推动气缸602,上述第一推动气缸602上设有第一夹爪603,上述第一推动气缸602将上述第一夹爪603推出,上述第一夹爪603对准线束,上述第一夹爪603由第一夹爪气缸604驱动夹紧线束200。

将线束配重后然后夹紧,然后采用取料总成4取扎带,取料总成4再将扎带送至扎刀总成上,如图10和图11所示,上述取料总成4包括:取料电缸401,设置在上述取料电缸401上的滑板402,设置在上述滑板402上的取料机械手403,上述取料电缸401驱动上述滑板402带动上述取料机械手403移动,上述取料机械手403包括第二旋转气缸404,上述第二旋转气缸404上的旋转板上设有第三夹爪405,上述第三夹爪405由第三夹爪气缸406驱动其夹紧扎带100。

其中,如图2-6所示,上述扎刀总成7包括:第一支架701、设置在上述第一支架701上的Z向滑轨702、设置在上述Z向滑轨702上的Y向滑台气缸703、设置在上述Y向滑台气缸703上的X向滑台气缸704、设置在上述X向滑台气缸704上的扎刀组件705。

上述扎刀组件705包括:基板706,上述基板706上设有用于压紧扎带端部的扎带压紧件707,上述基板706的上还设有钩扎带组件和拉扎带组件709,上述钩扎带组件设置在扎带背面一侧,上述拉扎带组件设置在上述钩扎带组件的侧边。

上述取料总成4将扎带夹紧传递至上述扎刀总成7上,上述扎带压紧件707将扎带端部压紧,上述钩扎带组件钩住扎带并且将扎带的自由端拉向上述拉扎带组件,扎带沿线束径向围绕,上述拉扎带组件带动上述扎带向下拉,上述扎带绑扎在上述线束上。

具体的,上述钩扎带组件包括钩带电机710和由上述钩带电机710驱动的钩带部708,上述钩带电机710驱动上述钩带部708向上翻转,上述拉扎带组件709包括第一伺服电机712,上述第一伺服电机71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减速机713,上述第一减速机713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同步轮714,上述第一同步轮714通过同步带715连接至第二同步轮716,上述第二同步轮716连接至第一齿轴717上,上述第一齿轴717与第二轴承718啮合,上述第一齿轴717与第二齿轴718相向转动,上述第一齿轴717与上述第二齿轴718的中间段部均为光滑部,扎带100的一端夹在上述第一齿轴717和第二齿轴718中间段的光滑部处,上述第一伺服电机712带动上述第一齿轴717和第二齿轴718相向转动,上述第一齿轴717和第二齿轴718拉上述扎带。

还包括扎带底模719,上述扎带底模719设置在上述第一支架701上,上述扎带底模719与上述扎刀组件配合,上述扎带底模719为上述扎刀组件的扎带形成提供基准。

为了方便扎扎带,还设置了扎带拨针711,上述扎带拨针711设置在上述基板706的一侧,上述扎带拨针711将扎带带入至扎刀组件的导槽中。

当扎带扎完后,需要将扎带剪短,因此设置了冲切刀720,上述冲切刀720由冲切气缸721驱动,上述冲切气缸721驱动上述冲切刀720将已完成绑扎后的扎带切断。

上述实施例中的自动扎带机的工作原理:振动盘总成、拨料总成、切料总成、取料总成、配重总成、夹紧总成、扎刀总成,人工将线束挂至上述配重总成顶部的挂线组件上,线束的一端由上述挂线组件固定,线束的另一端插入至上述配重总成中,上述配重总成让线束处于自由释放状态,上述夹紧总成将线束夹紧;振动盘总成设置在扎带供料工位上,振动盘总成自动供扎带,拨料总成设置在振动盘总成的一侧,拨料总成将来自振动盘总成的扎带单个上料,切料总成设置在拨料总成的下一个工位上,切料总成将扎带夹紧,取料总成设置在切料总成与配重总成之间,取料总成将切料总成上的扎带夹紧并传送至扎刀总成上,配重总成用于将线束配重,使得线束处于自由释放状态,夹紧总成设置在配重总成的一侧,夹紧总成将线束夹紧,扎刀总成设置在夹紧总成的一侧,扎刀总成将扎带扎至线束上。采用该扎带机扎带效率较高,并且采用配重总成将线束处于自由释放状态,能够避免外力扭曲,释放了线束的应力,线束拉直,使得扎带与线束切面的夹角一致,误差较小,确保了线束产品的品质。

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的自动扎带机加工的线束产品,扎带切断后留2-3个齿的预留位置,并且扎带扎紧的力度由伺服电机精确控制,扎带扎在线束的松紧度一致性好,基本能够承受40N拉力,并且通过对线束释放应力,扎带与线束切面的夹角在较小范围内,并且扎带供料有基准、扎带底模有基准,保证了扎带的质量。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