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垫船的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4265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垫船的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气垫船的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气垫船转场作业一般需要装车进行,运载工具多使用专用拖车。传统拖车装卸气垫船十分繁琐,装车时首先要把拖车车身放倾斜,通过绞索将气垫船拖拉到车身上,再行固定;卸车时同样要把拖车车身放倾斜,再通过绞索释放气垫船,使之在车身上下滑;在此过程中,气垫船极易损坏。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2429967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气垫船丝杆控制吊机,将其安放在气垫船船舯两侧,气垫船通过其上的吊耳挂接在吊装横梁上,丝杆升降滑轨套入气垫船吊装横梁上,升降动作由丝杆控制机构完成。

在利用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吊机进行气垫船的装车时,启动丝杆控制机构,气垫船可抬高500mm锁定,拖车即可推入并安放在气垫船船身下;再启动丝杆控制机构,放下气垫船并予以固定,完成气垫船装车转场作业;当气垫船卸车时,重复上述步骤,启动丝杆控制机构,气垫船抬升,自气垫船身下拉出拖车,再启动丝杆控制机构,将气垫船放下至地面。

然而,在进行装车过程中,在气垫船被抬起后,拖车的行进完全凭借拖车司机来控制并完成,由于拖车行进的幅度难以精确把控,故而导致气垫船很难准确的对准拖车上正确的安放位置,需要工作人员人工进行调整,费时又费力,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垫船的吊装装置,借助升降机构及水平推送组件,能够实现气垫船的精确装车和卸车,极大的提高了气垫船转场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气垫船的吊装装置,包括机座和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吊装横梁、升降组件及用于驱动升降组件的驱动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上固定设置有水平推送组件,所述水平推送组件包括推送支架,所述吊装横梁与推送支架呈水平滑移连接;所述推送支架上还固定有用于驱动吊装横梁在推送支架上水平滑移的动力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装车或卸车时,气垫船通过吊耳挂接在吊装横梁上,驱动组件能够借助升降组件驱动推送支架及吊装横梁整体上升或下降,进而使得气垫船随之同步升降,实现气垫船的抬升或下放。在进行装车时,当气垫船被抬升至一定高度后,动力件能够驱动吊装横梁在推送支架上水平滑移,并使得挂接于吊装横梁上的气垫船恰好对准拖车上正确的安放位置,省去了工作人员大量的人工调整的操作,省时又省力,极大的提高了气垫船的转场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组件为升降杆组,所述升降杆组在机座宽度方向上对称设有两组,所述推送支架水平架设于两升降杆组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对称设置于机座上的两组升降杆组,能够对气垫船起到稳定支撑,有助于提高气垫船升降运动的平稳性;同时能够对推送支架实现双点支撑,避免推送支架单边受力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杆组包括套杆和螺纹底杆,所述螺纹底杆的下端与机座呈转动连接;所述套杆套设于螺纹底杆的上端,并与所述螺纹底杆螺纹连接,两所述套杆的上端分别与推送支架宽度方向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两螺纹底杆同步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能够驱动两螺纹底杆同步转动;当螺纹底杆开始转动时,螺纹底杆能够驱动套杆竖直上升或下降,从而实现气垫船的抬升或下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杆上设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呈倾斜设置,且所述加强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套杆和推送支架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套杆上设置加强杆,提高了套杆与推送支架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推送支架因所承受的弯矩过大而损坏,有助于提高该吊装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皮带轮机构和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设置于机座上,所述皮带轮机构包括从动轮和主动轮,所述从动轮和主动轮分别与螺纹底杆和电机输出轴呈同轴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机启动后,电机能够通过皮带轮机构带动螺纹底杆同步转动,从而间接的驱动套杆、推送支架及气垫船整体上升或下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从动轮设置有两组,两所述从动轮分别与两螺纹底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通过同一皮带驱动两从动轮同步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仅需设置一组,且电机能够同一皮带驱动两从动轮同步转动,而两从动轮则会带动两螺纹底杆同步转动,从而使得两套杆同步上升或下降,实现推送支架及气垫船整体平行上升或下降,有助于提高气垫船升降运动的稳定性,避免气垫船因两侧升降不同步而出现侧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送支架包括滑轨,所述滑轨设有两组,且两所述滑轨分别位于推送支架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吊装横梁的两端均设有滚轮,所述吊装横梁通过滚轮与滑轨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装横梁通过滑轮与两滑轨滑移连接,有助于提高吊装横梁和气垫船整体水平滑移运动的平稳性,避免气垫船在运动中侧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件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固定设置于推送支架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液压缸活塞杆的端部设有用于连接吊装横梁的联动件,所述液压缸通过联动件驱动吊装横梁同步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缸通过联动件驱动吊装横梁沿滑轨直线滑移,省去人工操作,有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提高了装车和卸车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件为联动支架,所述联动支架包括联动板,所述联动板与液压缸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板靠近吊装横梁的一侧固定有联动支臂,所述联动支臂在联动板长度方向上设有两组;所述联动支臂套设于吊装横梁上,且两所述联动支臂在吊装横梁长度方向上呈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缸活塞杆与联动板固定连接,而联动板通过两联动支臂与吊装横梁相连;当液压缸启动后,液压缸能够借助两联动支臂对吊装横梁实现双点推动,避免吊装横梁单点受力而出现卡死的情况,并且有助于提高气垫船水平运动的平稳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座的下表面固定有万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设置于机座下方的万向轮,工作人员可以在需要时将该吊装装置整体推动至合适的位置上,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借助升降杆组,电机能够通过皮带轮机构驱动推送支架、吊装横梁及气垫船整体平稳升降,从而实现气垫船的抬升或下放;同时,借助呈滑移设置的滑轨和吊装横梁,液压缸能够通过联动支架平稳的推动吊装横梁及气垫船整体水平滑移,从而实现气垫船的精确装车;整个装车或卸车过程高度自动化,省去了工作人员大量的人工调整作业,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极大的提高了气垫船的转场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吊装装置整体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升降杆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水平推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联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座;11、横座板;12、纵座板;2、升降机构;3、水平推送组件;31、推送支架;311、滑轨;32、液压缸;4、万向轮;5、吊装横梁;51、滚轮;52、挂钩;6、升降杆组;61、套杆;62、螺纹底杆;7、驱动组件;71、皮带轮机构;711、从动轮;712、主动轮;72、电机;8、联动支架;81、联动板;82、联动支臂;9、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一种气垫船的吊装装置,主要用于气垫船的转场作业,它包括机座1、设置于机座1上的升降机构2和水平推送组件3;在实际装车或卸车中,升降机构2主要用于驱动气垫船竖直升降,从而实气垫船的抬升或下放;水平推送组件3主要用于驱动气垫船水平位移,使得气垫船能够精确的对准拖车上正确的安放位置。

机座1包括横座板11,横座板11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两组纵座板12,两纵座板12呈对称设置,且横座板11与两纵座板12使得机座1整体构成“门”字型结构。

上述横座板11与两纵座板12的下表面均固定有万向轮4,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将吊装装置整体推送至合适的位置上进行作业。

参见附图1,上述升降机构2包括吊装横梁5、升降杆组6及驱动组件7;工作中,驱动组件7能够通过升降杆组6驱动吊装横梁5上升或下降。

结合附图2,升降杆组6在机座1上设置有两组,且两升降杆组6分别竖直设置于两纵座板12上;升降杆组6包括套杆61和螺纹底杆62,其中螺纹底杆62的下端通过推力轴承与纵座板12转动连接,而套杆61套设于螺纹底杆62的上端,并与螺纹底杆62呈螺纹连接。

结合附图3,驱动组件7包括皮带轮机构71和电机72,其中皮带轮机构71包括从动轮711和主动轮712;从动轮711设置有两组,两从动轮711分别套设于螺纹底杆62的下侧,并均通过键与对应螺纹底杆62形成同轴固定连接;电机72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横座板11上,主动轮712套设于电机72的输出轴上,并与电机72输出轴同样通过键同轴固定连接;主动轮712与两从动轮711通过同一皮带相连。

当电机72启动后,电机72能够通过主动轮712带动两从动轮711同步转动,进而实现两螺纹底杆62的同步转动,从而使得两套杆61分别在对应螺纹底杆62上同步升降。

上述升降杆组6构成了用于驱动吊装横梁5升降的升降组件。

参见附图1和附图4,上述水平推送组件3包括用于满足气垫船水平滑移的推送支架31及用于驱动吊装横梁5水平滑移的液压缸32。

推送支架31呈方框型结构,并整体水平架设于两升降杆组6之间;推送支架31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滑轨311,两滑轨311呈对称设置;上述吊装横梁5水平架设于两滑轨311之间,其两端均固定有滚轮51,且两滚轮51分别与两滑轨311滑移连接,从而使得吊装横梁5能够在两滑轨311之间水平滑移。

为对气垫船实现装车,上述吊装横梁5上设有挂钩52,挂钩52在吊装横梁5上间隔设置有两组;两挂钩52分别对应气垫船上的两个吊耳;装车时,气垫船通过吊耳与挂钩52挂接在吊装横梁5上。

为提高升降杆组6与推送支架31之间的结构强度,套杆61的上端附近倾斜设置有加强杆9,加强杆9的两端分别与滑轨311和套杆61固定连接,从而加强了套杆61对推送支架31整体的支撑和固定效果;加强杆9设有两组,且两加强杆9对称设置于套杆61的两侧。

参见附图4,液压缸32设置于推送支架31长度方向的一侧,并通过螺栓与推送支架31固定连接;液压缸32活塞杆的端部设有用于连接吊装横梁5的联动支架8。

结合附图5,联动支架8包括联动板81和联动支臂82,其中联动板81竖直固定于液压缸32活塞杆的端部处。联动支臂82设有两组,两联动支臂82均位于联动板81靠近吊装横梁5的一侧;两联动支臂82对称设置于联动板81长度方向的两侧,并与联动板81通过焊接固定;两联动支臂82背离联动板81的一端均套设于吊装横梁5上,从而对液压缸32和吊装横梁5实现连接。

当液压缸32启动后,液压缸32能够通过联动支架8推动吊装横梁5水平滑移,从而使得气垫船随之沿滑轨311水平滑移。

上述液压缸32构成了用于驱动吊装横梁5水平滑移的动力件。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在进行装车时,工作人员首先将气垫船上的吊耳分别挂接到吊装横梁5上的两个挂钩52上;然后启动电机72,电机72通过皮带轮机构71带动两螺纹底杆62同步转动,从而驱使两套杆61随之同步上升。

当气垫船上升至合适高度位置时,电机72停止转动;液压缸32随之启动,并通过联动支架8驱动吊装横梁5在两滑轨311之间水平匀速滑移;当气垫船恰好位于拖车上安放位置的正上方时,液压缸32停止工作。

随后,电机72再次启动并反转,并带动气垫船逐渐下降,直至气垫床恰好落在拖车上正确的安放位置上,即完成了气垫船的装车。

在进行卸车时,其工作过程与上述装车过程恰好相反;首先是电机72通过升降杆组6带动推送支架31、吊装横梁5及气垫船整体上升,然后液压缸32通过联动支架8带动吊装横梁5及气垫船水平滑移并远离拖车,最后电机72带动气垫船下降并落在地面上,即完成卸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