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取装置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5814发布日期:2018-06-30 03:3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取装置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吸取装置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吸取装置用于吸取如印刷电路板、软性电路板、晶圆、面板或玻璃基材等板材时,需要将多个吸取装置设置在传动装置上,藉由传动装置带动多个吸取装置一起移动,使得多个吸取装置抵靠在板材上,且多个吸取装置需外接有真空泵,藉由真空泵进行抽真空作业,让吸取装置产生真空吸力以吸取板材,因此吸取装置的吸力完全取决于真空泵的极限压力(Ultimate Pressure),为了使得多个吸取装置具有足够的吸力,必需装设大型的真空泵,安装大型的真空泵就会产生空间配置困难及安装不便等诸多问题,且耗电量较大,再者,由于多个吸取装置经由同一真空泵产生吸力,若其中一个吸取装置与板材接触不良而产生间隙,外界空气会经由所述间隙流入吸取装置内,除了造成该吸取装置因破真空而失效外,也会连带导致与该吸取装置使用同一个真空泵的其它吸取装置因破真空而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取装置的改良结构,使用较小的真空泵即可让吸取装置产生足够吸力,并减少伸缩吸盘漏气时流入的空气流量,让整体吸力维持一定大小,避免其它吸取装置因破真空而失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取装置的改良结构,所述吸取装置用于连接外界的真空泵,以供气压值的调整;包括有固定件、滑动组及伸缩吸盘,滑动组具有滑动杆及连接件,滑动杆滑动地穿设于固定件,滑动杆的内部设置有气体通道,气体通道于滑动杆两端分别形成有吸气口及进气口,吸气口连通于真空泵,连接件套设于滑动杆的进气口端部的外侧,连接件的内部设置有与进气口连通的腔室,所述伸缩吸盘连接于连接件末端,伸缩吸盘的内部设置有与腔室连通的气孔;

所述滑动杆的进气口端部的外侧缘设有通孔,通孔的口径小于进气口的口径,通孔连通气体通道及连接件的腔室,腔室内容置有珠体,珠体受真空吸力带动而上下位移,当伸缩吸盘接触板材时,即能产生真空吸力,带动珠体堵住进气口,让气体仅能经由口径较小的通孔流通,以缩减气体可流通路径的截面积及空间。

优选地,所述滑动杆于进气口位置设置有凸缘,通孔设置于凸缘的外侧缘。

优选地,所述凸缘内设置有呈向外渐扩形状的抵靠环面,受真空吸力带动的珠体抵靠抵靠环面以密封堵住进气口。

优选地,所述滑动组的连接件底部设有透孔,透孔连通连接件的腔室及伸缩吸盘的气孔,透孔的内径小于珠体的外径,以防止腔室内的珠体落出腔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本实用新型吸取装置的改良结构的伸缩吸盘接触板材时,即能产生真空吸力带动珠体堵住进气口,让气体仅由通孔流通,以缩减气体流通路径的截面积及空间,使用较小的真空泵即可让吸取装置产生足够吸力,并减少伸缩吸盘漏气时流入的空气流量,让整体吸力维持一定大小,避免其它吸取装置因破真空而失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吸取板材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吸盘与板材接触不良时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固定件 11、套接部 12、定位部

13、止挡片 2、滑动组 21、滑动杆

211、气体通道 212、吸气口 213、进气口

214、通孔 215、抵靠部 216、凸缘

2161、抵靠环面 22、连接件 221、腔室

222、珠体 223、透孔 23、弹性复位件

3、伸缩吸盘 31、气孔 4、板材

5、传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取装置的改良结构,所述吸取装置包括有固定件1、滑动组2及伸缩吸盘3,所述固定件1具有套接部11以及与套接部11连接的定位部12,本实施例中,定位部12自套接部11弯折延伸而成,套接部11的上方设置有止挡片13。

所述滑动组2具有滑动杆21、连接件22及弹性复位件23,滑动杆21滑动地穿设在固定件1的套接部11内,滑动杆21的内部设置有气体通道211,气体通道211于滑动杆2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吸气口212及进气口213,滑动杆21的吸气口212端部外接有与吸气口212连通的真空泵(图中未显示),并于外侧缘凸设有抵靠部215,抵靠部215的底面抵靠在固定件1的止挡片13上,滑动杆21于进气口213位置设置有凸缘216,凸缘216内设置有呈向外渐扩形状的抵靠环面2161,凸缘216的外侧缘设有通孔214,通孔214的口径小于进气口213的口径,通孔214与气体通道211连通,连接件22套设在滑动杆21的凸缘216外侧,连接件22的内部设置有与进气口213连通的腔室221,连接件22的底部设有透孔223,滑动杆21的进气口213位于腔室221内部的上方空间内,腔室221内容置有珠体222,珠体222受真空吸力带动而上下位移,透孔223与腔室221连通,透孔223的内径小于珠体222的外径,弹性复位件23套设在滑动杆21外侧周缘上,弹性复位件23的一端抵持在固定件1的套接部11的底部上,弹性复位件23的另一端抵持在连接件22的顶部上,弹性复位件23用于将在固定件1的套接部11内滑移的滑动杆21复位回到原本位置。

所述伸缩吸盘连接设置在滑动组2的连接件22的底部,伸缩吸盘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气孔31,气孔31正对连接件22的透孔223,气孔31与连接件22的腔室221连通。

请参阅图4至图7所示,所述吸取装置的滑动组2经由固定件1的定位部12定位在传动装置5上,吸取装置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多个吸取装置连通于同一个真空泵(图中未显示),实际使用时,多个吸取装置经由动装置5带动并移动至板材4(例如:印刷电路板、软性电路板、晶圆、面板或玻璃基材等)的上方侧,使伸缩吸盘3接触板材4,让伸缩吸盘3的气孔31紧密贴合在板材4上,此外,多个伸缩吸盘3还可以设置在不同的高度位置,经由滑动杆21在固定件1的套接部11内滑动,使得伸缩吸盘3上下位移进行位置调整,随后,再启动真空泵对滑动杆21的气体通道211进行抽真空作业,使气体通道211内产生真空吸力,以将板材4吸附在伸缩吸盘3下方侧,位于腔室221内部下方空间的珠体222,在受真空吸力带动的情况下朝滑动杆21靠近,使珠体222进入滑动杆21的凸缘216内,并抵靠在抵靠环面2161上,从而密封堵住进气口213,让气体仅能经由口径较小的通孔214流通,以有效缩减气体可流通路径的截面积及空间,减少吸取装置吸取板材4时所需的真空吸力,经由较小的真空泵即可让吸取装置产生足够的吸力,进而有效缩小整体体积,达到方便设置、使用且省电的效果。

当吸取装置的伸缩吸盘3与板材4因接触不良而产生间隙时,外界空气经由前述间隙进入连接件22的腔室221内,由于腔室221内的珠体222受真空吸力带动而堵住进气口213,空气只能由口径较小的通孔214流入气体通道211内,以减少单位时间内流入吸取装置的空气流量,让多个吸取装置整体真空吸力维持在一定大小,而不会因为某一个吸取装置漏气而导致其它吸取装置因破真空而失效。

当吸附有板材4的吸取装置需要置放板材4时,仅需关闭真空泵,气体即可经由通孔214回流,让气体通道211与腔室221内的压力值趋于平衡,使原本被吸取装置吸取的板材4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不需额外加装其它控制件来调整气体通道211内的气压值,珠体222则经由自身重力由凸缘216的抵靠环面2161处脱落至腔室221底部,并抵靠在连通腔室221的透孔233的侧壁上,由于透孔233的孔径小于珠体222的外径,透孔233止挡住珠体222,防止珠体222落出腔室221,为下次吸取作准备。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