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带弯折工装及扎带弯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676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扎带弯折工装及扎带弯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扎带捆扎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扎带弯折工装及扎带弯折系统。



背景技术:

扎带具有绑扎快速、绝缘性好、自锁紧固、使用便捷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池包、家电、汽车及其它电气机械等领域,用于固定各种设备、各内线路及各电缆线路。而扎带在使用时需要将扎带的锁头折弯,以便于将扎带本体从待扎紧部位绕回后,插入扎带锁头上的锁孔,从而实现扎紧。

但就目前而言,扎带在使用时通常需要使用人员人工地将扎带一根根折弯,而这种被人工折弯的扎带一致性较差,在被放置一段时候后通常会出现反弹现象,不便于捆扎使用,很多扎带需要使用人员重新手工弯折,使得扎带的整个使用过程中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扎带弯折工装及扎带弯折系统。所述扎带弯折工装能够对扎带进行弯折处理,使扎带保持在弯折一致性强的弯折状态,大大地提高了扎带的捆扎效率、使用效率及使用便捷性。

就扎带弯折工装而言,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扎带弯折工装,所述扎带弯折工装包括底座、气缸、加热管、槽板、限位部及用于弯曲扎带的仿行块;

所述槽板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一侧面上,所述槽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置扎带的凹槽,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槽板上,用于对容置在所述凹槽内的扎带进行限位;

所述气缸固定设置在与所述槽板相同的底座侧面上,并通过伸缩杆与所述仿行块固定连接,用于通过所述伸缩杆带动所述仿行块在所述槽板与所述气缸之间滑动;

所述加热管设置在所述槽板靠近所述仿行块的一侧,并在所述仿行块弯曲扎带时与弯曲的所述扎带进行贴合,用于对所述扎带进行加热成型,使所述扎带保持在弯折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板及第二限位板;

所述第一限位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槽板上,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板远离所述加热管的一端铰接,以通过所述第二限位板将扎带的锁头固定在所述凹槽内,使所述扎带的本体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板并伸出所述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仿行块与所述加热管相向的侧面上设置有扎带弯曲部,所述扎带在所述仿行块滑向所述加热管且与所述扎带弯曲部接触时,将沿所述扎带弯曲部的内壁弯曲,并在所述仿行块的作用下与所述加热管表面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加热管为圆柱状结构,所述加热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仿行块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扎带弯曲部为圆弧状结构,所述扎带弯曲部的圆弧半径大于所述加热管的径向半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底座在所述槽板与所述气缸之间设置有一滑槽,所述仿行块放置在所述滑槽内,并在所述气缸的作用下在所述槽板与所述气缸之间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凹槽的数目为多个,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仿行块的滑动方向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扎带弯折工装还包括温度监测器及控制器,所述温度监测器用于对所述加热管的温度进行监测,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监测器、所述气缸、所述加热管电性连接,以根据所述温度监测器监测到的所述加热管的温度,对所述气缸及所述加热管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得到保持在弯折状态的扎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扎带弯折工装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仿行块上,用于对所述仿行块进行散热。

就扎带弯折系统而言,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扎带弯折系统,所述扎带弯折系统包括供电装置及上述的扎带弯折工装,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扎带弯折工装电性连接,用于向所述扎带弯折工装提供电能,使所述扎带弯折工装正常运行。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提供的扎带弯折工装及扎带弯折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扎带弯折工装能够对扎带进行弯折处理,使扎带保持在弯折一致性强的弯折状态,大大地提高了扎带的捆扎效率、使用效率及使用便捷性。具体地,所述扎带弯折工装包括底座、气缸、加热管、槽板、限位部及用于弯曲扎带的仿行块,所述扎带弯折工装将所述槽板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一侧面上,通过所述槽板上的凹槽对扎带进行容置,并通过将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槽板上,对容置在所述凹槽内的扎带进行限位;所述扎带弯折工装将所述气缸固定设置在与所述槽板相同的底座侧面上,并通过所述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仿行块固定连接,以通过所述伸缩杆带动所述仿行块在所述槽板与所述气缸之间滑动;所述扎带弯折工装通过将所述加热管设置在所述槽板靠近所述仿行块的一侧,使所述加热管在所述仿行块弯曲扎带时与弯曲的所述扎带进行贴合,以对所述扎带进行加热成型,确保所述扎带能够保持在弯折一致性强的弯折状态,从而提高所述扎带的捆扎效率、使用效率及使用便捷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提供的扎带弯折工装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提供的扎带弯折工装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提供的扎带弯折工装的一种方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提供的扎带弯折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提供的扎带弯折系统的一种方框示意图。

图标:10-扎带弯折系统;100-扎带弯折工装;110-底座;120-槽板;121-凹槽;130-限位部;131-第一限位板;132-第二限位板;140-气缸;141-伸缩杆;150-仿行块;151-扎带弯曲部;160-加热管;111-滑槽;170-散热器;180-温度监测器;190-控制器;200-供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垂直”、“平行”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两个部件之间绝对垂直或平行,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平行”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垂直”而言更加平行,并不是表示两个结构之间一定要完全平行,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对扎带进行弯折处理,使扎带保持在弯折一致性强的弯折状态,从而大大提高扎带的捆扎效率、使用效率及使用便捷性的扎带弯折处理设备,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照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提供的扎带弯折工装1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扎带弯折工装100用于对扎带进行弯折处理,使所述扎带能够保持在弯折一致性强的弯折状态,从而大大提高所述扎带的捆扎效率、使用效率及使用便捷性,提高使用人员的使用体验。具体地,所述扎带弯折工装100包括底座110、气缸140、加热管160、槽板120、限位部130及用于弯曲扎带的仿行块150,所述扎带弯折工装100通过所述底座110、所述气缸140、所述加热管160、所述槽板120、所述限位部130及所述仿行块150之间的相互配合,对所述扎带进行弯折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槽板120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10的一侧面上,所述槽板120上设置有用于容置扎带的凹槽121。所述凹槽121的数目为多个,所述凹槽121的数目可以是30个,也可以是40个,具体的数目可根据需求进行不同的设置。其中,每个凹槽121可容置一根扎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130用于对容置在所述凹槽121内的扎带进行限位固定。具体地,所述限位部130通过设置在所述槽板120上的方式,对所述扎带进行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缸140固定设置在与所述槽板120相同的所述底座110侧面上,并与所述槽板120相对设置。所述气缸140包括伸缩杆141,所述气缸140通过所述伸缩杆141与所述仿行块150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伸缩杆141带动所述仿行块150在所述槽板120与所述气缸140之间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160用于对扎带进行加热定型,使所述扎带保持在弯折状态。具体地,所述加热管160设置在所述槽板120靠近所述仿行块150的一侧,并在所述仿行块150滑动到所述加热管160附近且与伸出所述凹槽121的扎带接触而弯曲所述扎带时,与弯曲的所述扎带进行贴合,从而对所述扎带进行加热成型,使所述扎带保持在对应的弯折状态。其中所述弯折状态可以表征所述扎带与所述加热管160之间的贴合程度,所述贴合程度越高,则所述弯折状态的弯折程度越高,此时所述仿行块150间隔着所述扎带与所述加热管160的贴合程度越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130可以是一盖板,所述盖板可在扎带容置在对应凹槽121内时,盖合在所述槽板120上,从而对所述扎带进行限位;所述限位部130也可以包括第一限位板131及第二限位板132,所述第一限位板131固定设置在所述槽板120上,所述第二限位板1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板131远离所述加热管160的一端铰接,以在所述凹槽121容置有扎带时通过所述第二限位板132相对于所述第一限位板131的转动,将所述扎带的锁头固定在所述凹槽121内,并使所述扎带的本体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板131伸出所述凹槽121,从而实现对所述扎带的限位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仿行块150与所述加热管160相向的侧面上设置有扎带弯曲部151。伸出所述凹槽121的扎带在所述仿行块150滑向所述加热管160且与所述仿行块150上的所述扎带弯曲部151接触时,将沿所述扎带弯曲部151的内壁弯曲,并在所述仿行块150及所述气缸140的作用下与所述加热管160表面贴合,从而在所述加热管160的加热作用下进行弯折处理,从而使所述扎带保持在对应的弯折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160可以是四棱柱状结构,也可以是圆柱状结构,还可以是六棱柱状结构,对应的所述扎带弯曲部151与所述扎带接触的内壁可以是弯折的几个侧壁拼接而成,也可以是一整个圆弧面。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管160优选为圆柱状结构,所述加热管16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仿行块150的滑动方向垂直,而所述扎带弯曲部151则为圆弧状结构,所述扎带弯曲部151与所述扎带接触的内壁为一弧面,所述弧面与所述加热管160贴合所述扎带的表面相互匹配。其中,所述扎带弯曲部151的圆弧半径大于所述加热管160的径向半径,所述扎带弯曲部151的弧度范围为0°~18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扎带弯曲部151的弧度值可以是45°,也可以是90°,还可以是180°,具体的数值根据不同的扎带弯折需求可以进行不同的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仿行块150的滑动方向平行且相同,从而使得伸出所述凹槽121的扎带能够与所述仿行块150的扎带弯曲部151的内壁接触,并在所述气缸140的作用下沿所述扎带弯曲部151的内壁弯曲。

请参照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提供的扎带弯折工装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10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仿行块150滑动的滑槽111,所述滑槽111设置在所述槽板120及所述气缸140所在的底座110侧面上,且位于所述槽板120与所述气缸140之间。所述仿行块150放置在所述滑槽111内,并在所述气缸140的伸缩杆141的作用下在所述槽板120与所述气缸140之间滑动,从而使伸出所述凹槽121的扎带在所述仿行块150的作用下弯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扎带弯折工装100还可以包括散热器170,所述散热器170设置在所述仿行块150上,用于在所述加热管160完成对弯曲的所述扎带的加热处理时,对所述仿行块150进行散热,从而提高与所述仿行块150接触的扎带,及与所述扎带贴合的加热管160的冷却速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170可以是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可以设置在所述仿行块150远离所述底座110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所述仿行块150与所述伸缩杆141固定连接的一侧。

请参照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提供的扎带弯折工装100的一种方框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扎带弯折工装100还可以包括温度监测器180及控制器19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温度监测器180用于对所述加热管160的温度进行监测。其中所述温度监测器180可以是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监测器180可通过与一显示屏连接的方式,对监测到的温度数据进行显示,以供所述扎带弯折工装100的使用人员进行观测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190用于控制所述扎带弯折工装100对扎带进行弯折处理,以得到处于弯折一致性强的弯折状态的扎带。具体地,所述控制器190分别与所述温度监测器180、所述气缸140及所述加热管160电性连接,以根据所述温度监测器180监测到的所述加热管160的温度,对所述气缸140及所述加热管160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从而完成对容置在所述凹槽121内的扎带的弯折处理,得到保持在弯折状态的扎带。

具体地,请参照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提供的扎带弯折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扎带弯折方法应用于图1、图2及图3所示的扎带弯折工装100中的任意一种,用于对扎带进行弯折处理,下面对图4所示的扎带弯折方法的具体流程和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扎带弯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将扎带固定在槽板120的凹槽121内,并启动加热管160进行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控制所述控制器190的方式,控制所述加热管160进行加热。

步骤S220,控制气缸140推动仿行块150朝向所述加热管160滑动,以使所述扎带在所述仿行块150的作用下弯曲,并与所述加热管160表面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190可在所述加热管160加热后,控制所述气缸140使用伸缩杆141推动所述仿行块150朝向所述加热管160滑动,当所述仿行块150的扎带弯曲部151的内壁与所述扎带接触时,所述扎带将在所述仿行块150及所述气缸140的作用下,沿所述扎带弯曲部151的内壁弯曲,并相应地与所述加热管160表面贴合。

步骤S230,当所述加热管160的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加热管160停止加热,使所述加热管160自然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温度监测器180监测到所述加热管160的温度升高至第一温度阈值时,所述控制器190将控制所述加热管160停止加热,使所述加热管160自然冷却,此时所述扎带仍与所述加热管160贴合。

步骤S240,当所述加热管160的温度降至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气缸140带动所述仿行块150远离所述加热管160,从而使所述扎带保持在弯折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当所述温度监测器180监测到所述加热管160的温度冷却至第二温度阈值时,所述控制器190将控制所述气缸140通过伸缩杆141带动所述仿行块150向远离所述加热管160的方向滑动,使所述扎带不用与所述加热管160紧紧贴合,完成对所述扎带的弯折处理,从而得到保持在一致性强的弯折状态的扎带。

请参照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提供的扎带弯折系统10的一种方框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扎带弯折系统10包括供电装置200及上述的扎带弯折工装100,所述供电装置200与所述扎带弯折工装100电性连接,用于向所述扎带弯折工装100提供电能,使所述扎带弯折工装100正常运行,生产得到弯折一致性强的扎带,从而提高所述扎带的捆扎效率、使用效率及使用便捷性。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提供的扎带弯折工装及扎带弯折系统中,所述扎带弯折工装能够对扎带进行弯折处理,使扎带保持在弯折一致性强的弯折状态,大大地提高了扎带的捆扎效率、使用效率及使用便捷性。具体地,所述扎带弯折工装包括底座、气缸、加热管、槽板、限位部及用于弯曲扎带的仿行块,所述扎带弯折工装将所述槽板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一侧面上,通过所述槽板上的凹槽对扎带进行容置,并通过将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槽板上,对容置在所述凹槽内的扎带进行限位;所述扎带弯折工装将所述气缸固定设置在与所述槽板相同的底座侧面上,并通过所述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仿行块固定连接,以通过所述伸缩杆带动所述仿行块在所述槽板与所述气缸之间滑动;所述扎带弯折工装通过将所述加热管设置在所述槽板靠近所述仿行块的一侧,使所述加热管在所述仿行块弯曲扎带时与弯曲的所述扎带进行贴合,以对所述扎带进行加热成型,确保所述扎带能够保持在弯折一致性强的弯折状态,从而提高所述扎带的捆扎效率、使用效率及使用便捷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