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的接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3893发布日期:2018-06-05 21:33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玻璃的接料装置,属于玻璃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玻璃已经普及到了人民的生活当中,随处都可以见到玻璃产品,我们喝水的玻璃杯,玻璃窗,玻璃门,厨房灶具的面板,油烟机的面板等等,一般玻璃的加工都需要经过切割,磨边倒角等处理,这些处理工序通常需要对玻璃进行清洗,冲去一些碎屑,避免玻璃表面的划伤,然后再进行玻璃烘干处理,最后从烘干装置出来时需要工人手工操作一片一片将玻璃拿起来进行放置,并且工人还不能轻易离开岗位,离开前必须要把机器关掉,否则玻璃会掉到地上。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玻璃的接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玻璃的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渡板、滑板和接料装置,所述滑板倾斜设置,所述过渡板的下端与滑板的上端连接,所述过渡板的两侧均设置挡板一,所述挡板一的外侧均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挡板一可旋转连接,所述滑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二,所述滑板的上端面设置有多个微型凸起,所述接料装置包括接料箱、支撑杆、底座和遮挡板,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接料箱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且其下端与底座的上端连接,所述接料箱的右侧面设置有开口,所述支撑杆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杆均为升降杆,所述遮挡板竖直设置,且其底端与底座的上端连接,所述遮挡板位于接料箱的右侧,所述滑板的下端位于开口的下端位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控制器。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一和挡板二的内侧设置有防撞层。

作为优选:所述接料箱的内表面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采用硅胶制成。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是:

1、过渡板、挡板一和连接杆的设置,过渡板的设置起到过渡的作用,将玻璃从机器上过渡到滑板上,挡板一的设置防止玻璃从过渡板的两侧掉落,连接杆的设置用于和机器连接,固定过渡板,并且连接杆与挡板一可旋转连接,使过渡板可以旋转一定的角度以更好的过渡玻璃。2、滑板和挡板二的设置,滑板的设置使玻璃能够顺着滑板滑到接料箱里,微型凸起的设置起到一定的减速作用,避免玻璃进入接料箱里时速度过快,挡板二的设置防止玻璃从滑板的两侧掉落。3、接料装置的设置,是为了使玻璃有一个存放的空间,当玻璃沿着滑板从开口位置进入到接料箱里面时,支撑杆会下降一个玻璃的厚度,这样使下一块玻璃就会位于前一块玻璃的上端,直到接料箱里装满,此时控制器会自动控制机器停止运转,待工人将接料箱里的玻璃取走,再开始工作,遮挡板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玻璃从接料箱里滑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玻璃的接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玻璃的接料装置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玻璃的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渡板1、滑板2和接料装置3,所述滑板2倾斜设置,所述过渡板1的下端与滑板2的上端连接,所述过渡板1的两侧均设置挡板一4,所述挡板一4的外侧均设置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与挡板一4可旋转连接,所述滑板2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二6,所述滑板2的上端面设置有多个微型凸起,所述接料装置3包括接料箱7、支撑杆8、底座9和遮挡板10,所述支撑杆8的上端与接料箱7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且其下端与底座9的上端连接,所述接料箱7的右侧面设置有开口11,所述支撑杆8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杆8均为升降杆,所述遮挡板10竖直设置,且其底端与底座9的上端连接,所述遮挡板10位于接料箱7的右侧,所述滑板2的下端位于开口11的下端位置,所述底座9上设置有控制器12,所述挡板一4和挡板二6的内侧设置有防撞层,所述接料箱7的内表面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采用硅胶制成。

通过设置过渡板1、挡板一4和连接杆5,过渡板1的设置起到过渡的作用,将玻璃从机器上过渡到滑板2上,挡板一4的设置防止玻璃从过渡板1的两侧掉落,连接杆5的设置用于和机器连接,固定过渡板1,并且连接杆5与挡板一4可旋转连接,使过渡板1可以旋转一定的角度以更好的过渡玻璃。

通过设置滑板2和挡板二6,滑板2的设置使玻璃能够顺着滑板2滑到接料箱7里,微型凸起的设置起到一定的减速作用,避免玻璃进入接料箱7里时速度过快,挡板二6的设置防止玻璃从滑板2的两侧掉落。

通过设置接料装置3,是为了使玻璃有一个存放的空间,当玻璃沿着滑板2从开口11位置进入到接料箱7里面时,支撑杆8会下降一个玻璃的厚度,这样使下一块玻璃就会位于前一块玻璃的上端,直到接料箱7里装满,此时控制器12会自动控制机器停止运转,待工人将接料箱7里的玻璃取走,再开始工作,遮挡板10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玻璃从接料箱7里滑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