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理标本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6468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病理标本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病理标本盒,可用于病人术后病理标本的固定,测量,浸泡和转运,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始于日本,最初用于治疗早期胃癌,现已经发展到治疗消化道其他部位的疾病,如结肠,直肠,食管,甚至十二指肠的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切除的病灶标本一般用大头针固定四周,测量病灶最大长径和与之垂直的短径,用4%甲醛溶液浸泡后送病理检查,确定病变性质及病灶切缘和基底有无病变累及。组织来源难以确定时作免疫组化染色,来确定肿瘤的性质。消化道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的标本对于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对标本的病理分析,决定着患者是否需要后续的治疗。目前规范的病理科室已经开始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消化道早癌标本行精准的分析,即将固定和浸润在4%甲醛溶液的标本,每2-3mm切割,拍照,然后对每一条进行镜下的检查,并标注每个位置的病变程度和深度,因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标本的固定,4%甲醛溶液浸泡等前期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很多医院是将标本用大头针固定在白色泡沫板上裁剪,再放入装有福尔马林的塑料袋中,这样的做法存在以下问题:(1)需要将标本裁剪后装入塑料袋中,不方便;(2)塑料袋可能被大头针扎破,4%甲醛溶液泄漏,标本不能保鲜,影响诊断的正确性;(3)多个标本不能整齐堆放,运送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病理标本盒,方便病理标本的固定、浸泡、储存、转运,使内镜治疗后的标本处理更安全,更规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病理标本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身以及设于盒身之上的盒盖,盒盖的下侧边缘处设有第一凸缘和第三凸缘,第一凸缘设于第三凸缘的内侧,盒身的上端设于第一凸缘和第三凸缘之间,盒身与盒盖之间的间隙能够通过第一凸缘和第三凸缘密封,盒盖的下侧固定有用于固定标本的标本固定板。

优选地,所述的标本固定板设于第一凸缘内侧。

优选地,所述的标本固定板粘帖固定于盒盖的下侧。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凸缘为方形,标本固定板卡固于第一凸缘的两个相对侧边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盒盖的上侧边缘处设有第二凸缘,盒身的底部能够嵌入所述的第二凸缘中。

优选地,所述的标本固定板上设有刻度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不高,操作简便、实用性强,能安全、规范固定、浸泡、储存、转运病理标本,使病理诊断更正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病理标本盒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病理标本盒的叠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病理标本盒,包括盒身1以及设于盒身1之上的盒盖2,盒盖2的下侧边缘处设有第一凸缘5和第三凸缘6,第一凸缘5和第三凸缘6为方形,第一凸缘5设于第三凸缘6的内侧,盒身1的上端设于第一凸缘5和第三凸缘6之间,第一凸缘5和第三凸缘6采用软性高分子材料,能保持密封性,防止盒中浸泡标本的4%甲醛溶液渗出,盒身1与盒盖2之间的间隙能够通过第一凸缘5和第三凸缘6密封,盒盖2的下侧固定有用于固定标本的标本固定板3。所述的标本固定板3上设有刻度线,方便读取标本的尺寸。标本固定板3采用发泡材料,方便大头针把标本固定在标本固定板上3。

所述的标本固定板3设于第一凸缘5内侧。所述的标本固定板3粘帖固定于盒盖2的下侧,或者,标本固定板3卡固于第一凸缘5的两个相对侧边之间。所述的盒盖2的上侧边缘处设有第二凸缘4,盒身1的底部能够嵌入所述的第二凸缘4中,方便多个标本盒的叠放和转运。

使用时,打开盒盖2,将病理标本用大头针固定在标本固定板3上,根据标本固定板3上的尺寸线读取病理标本的大小;将4%甲醛溶液倒入盒身1,盖上盒盖2,将整个盒子倒置,使病理标本完全浸泡在4%甲醛溶液中,再转运到病理科检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