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导向自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8905发布日期:2018-08-08 09:0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导向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电缆导向自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钻探过程中电缆需要随钻井设备深入地下,由于井口较小,专探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导向设备对电缆进行导向,避免电缆与井壁摩擦碰撞。以往使用的导向滑轮通过固定连接设置在井口处,不能根据需要调整导向角度;少数具备旋转功能的电缆导向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导向滑轮安装架在转动时磨损较为严重,装置使用寿命较低,而且线缆在导向轮上的固定操作繁琐,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导向自调整装置,可以实现对电缆的导向,并且导向角度可以转动调节;可以有效避免底座与旋转架接触摩擦产生损耗,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可以对电缆进行快速的固定,具备安装或拆除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缆导向自调整装置,包括法兰盘、旋转底座、滑轮和辅轮组件,所述旋转底座固定连接在法兰盘的上端,所述滑轮转动连接在旋转底座的上端,所述辅轮组件的一端与旋转底座铰接,所述辅轮组件的另一端卡接在旋转底座上;所述旋转底座包括底座、旋转架、上转轴、支撑臂Ⅰ和支撑臂Ⅱ,所述旋转架转动连接在底座的上端,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法兰盘上,所述上转轴转动连接在旋转架的上端,所述滑轮转动连接在上转轴上,所述支撑臂Ⅰ和支撑臂Ⅱ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旋转架的两端,所述辅轮组件的一端铰接在支撑臂Ⅰ上,所述辅轮组件的另一端卡接在支撑臂Ⅱ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导向自调整装置,所述旋转底座还包括下旋转套、上旋转套和定位螺栓,所述下旋转套间隙配合在旋转架的下端,所述上旋转套间隙配合在旋转架的上端,所述定位螺栓从上到下依次穿过上旋转套和下旋转套,所述定位螺栓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底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导向自调整装置,所述旋转架的下端面与底座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大于0.5mm。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导向自调整装置,所述法兰盘上设置有导线通孔和多个连接孔,所述导线通孔设置在法兰盘的中心,多个连接孔均匀环绕在导线通孔的外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导向自调整装置,所述支撑臂Ⅰ上设置有安装通孔Ⅰ、固定销孔Ⅰ、铰接槽和铰接轴孔,所述支撑臂Ⅰ的一端设置有安装通孔Ⅰ和固定销孔Ⅰ,所述安装通孔Ⅰ和固定销孔Ⅰ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支撑臂Ⅰ的另一端设置有铰接槽,所述铰接轴孔与铰接槽连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导向自调整装置,所述支撑臂Ⅱ上设置有安装通孔Ⅱ、固定销孔Ⅱ、卡接槽和沉头孔,所述安装通孔Ⅱ和固定销孔Ⅱ设置在支撑臂Ⅱ的一端,所述安装通孔Ⅱ和固定销孔Ⅱ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支撑臂Ⅱ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前端设置有沉头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导向自调整装置,所述辅轮组件包括辅助轮轴、辅助导向轮和滑套,所述辅助轮轴的一端铰接连接在铰接槽内,所述辅助导向轮转动连接在辅助轮轴上,所述滑套滑动连接在辅助轮轴的另一端,所述辅助轮轴的另一端间隙配合在卡接槽内,所述滑套插接在沉头孔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导向自调整装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圆形安装通孔、把手、旋转架固定螺纹孔和两个限位槽,所述底座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圆形安装通孔,多个圆形安装通孔与法兰盘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底座上端通过螺栓连接有两个把手,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旋转架固定螺纹孔,所述旋转架固定螺纹孔的两端各设置一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圆弧状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导向自调整装置,所述旋转架的下端中心设置有旋转通孔,所述旋转通孔的上端设置有上沉头滑环槽,所述旋转通孔的下端设置有下沉头滑环槽,所述旋转架下端的两端各设置一个限位件安装孔,所述限位件安装孔内配合连接有限位销或限位螺栓,所述限位销或限位螺栓的下端插接在限位槽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导向自调整装置,所述滑轮和辅助导向轮上均设置有线缆凹槽,所述线缆凹槽为圆弧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导向自调整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导向自调整装置,设置有旋转底座可以实现对电缆的导向,并且导向角度可以转动调节;旋转底座上设置有下旋转套和上旋转套,可以有效避免底座与旋转架接触摩擦产生损耗,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设置有辅轮组件,可以对电缆进行快速的固定,并且具备安装或拆除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法兰盘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底座的半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旋转套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旋转套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臂Ⅰ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臂Ⅱ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辅轮组件的半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辅轮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架结构示意图一;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架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法兰盘1;导线通孔1-1;连接孔1-2;旋转底座2;底座2-1;圆形安装通孔2-1-1;把手2-1-2;旋转架固定螺纹孔2-1-3;限位槽2-1-4;旋转架2-2;上沉头滑环槽2-2-1;限位件安装孔2-2-2;下沉头滑环槽2-2-3;上转轴2-3;支撑臂Ⅰ2-4;安装通孔Ⅰ2-4-1;固定销孔Ⅰ2-4-2;铰接槽2-4-3;铰接轴孔2-4-4;支撑臂Ⅱ2-5;安装通孔Ⅱ2-5-1;固定销孔Ⅱ2-5-2;卡接槽2-5-3;沉头孔2-5-4;下旋转套2-6;上旋转套2-7;定位螺栓2-8;滑轮3;辅轮组件4;辅助轮轴4-1;辅助导向轮4-2;滑套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13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电缆导向自调整装置,包括法兰盘1、旋转底座2、滑轮3和辅轮组件4,所述旋转底座2固定连接在法兰盘1的上端,所述滑轮3转动连接在旋转底座2的上端,所述辅轮组件4的一端与旋转底座2铰接,所述辅轮组件4的另一端卡接在旋转底座2上;所述旋转底座2包括底座2-1、旋转架2-2、上转轴2-3、支撑臂Ⅰ2-4和支撑臂Ⅱ2-5,所述旋转架2-2转动连接在底座2-1的上端,所述底座2-1固定连接在法兰盘1上,所述上转轴2-3转动连接在旋转架2-2的上端,所述滑轮3转动连接在上转轴2-3上,所述支撑臂Ⅰ2-4和支撑臂Ⅱ2-5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旋转架2-2的两端,所述辅轮组件4的一端铰接在支撑臂Ⅰ2-4上,所述辅轮组件4的另一端卡接在支撑臂Ⅱ2-5上;使用时,法兰盘1固定安装在井口处,电缆夹紧在滑轮3和辅轮组件4之间,旋转底座2可以在法兰盘1上转动,从而使电缆不与井壁或设备接触,从而实现导向作用;滑轮3随电缆转动,在导向的同时可以减小摩擦力,降低动能损耗。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图1-1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旋转底座2还包括下旋转套2-6、上旋转套2-7和定位螺栓2-8,所述下旋转套2-6间隙配合在旋转架2-2的下端,所述上旋转套2-7间隙配合在旋转架2-2的上端,所述定位螺栓2-8从上到下依次穿过上旋转套2-7和下旋转套2-6,所述定位螺栓2-8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底座2-1,当旋转底座2转动时,下旋转套2-6与上旋转套2-7接触产生摩擦,将下旋转套2-6和上旋转套2-7设置为耐磨损的材料,可以有效防止旋转底座2旋转时的摩擦损耗,提高装置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下面结合图1-1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二作进一步说明,所述旋转架2-2的下端面与底座2-1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大于0.5mm,旋转架2-2不与底座2-1接触,当旋转架2-2相对于底座2-1旋转时,旋转架2-2和底座2-1之间不会产生摩擦损耗。

具体实施方式四:

下面结合图1-1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法兰盘1上设置有导线通孔1-1和多个连接孔1-2,所述导线通孔1-1设置在法兰盘1的中心,多个连接孔1-2均匀环绕在导线通孔1-1的外端,使用时导向后的电缆通过导线通孔1-1进入井内,多个连接孔1-2用于固定连接底座2-1和井口。

具体实施方式五:

下面结合图1-1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支撑臂Ⅰ2-4上设置有安装通孔Ⅰ2-4-1、固定销孔Ⅰ2-4-2、铰接槽2-4-3和铰接轴孔2-4-4,所述支撑臂Ⅰ2-4的一端设置有安装通孔Ⅰ2-4-1和固定销孔Ⅰ2-4-2,所述安装通孔Ⅰ2-4-1和固定销孔Ⅰ2-4-2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支撑臂Ⅰ2-4的另一端设置有铰接槽2-4-3,所述铰接轴孔2-4-4与铰接槽2-4-3连通。

具体实施方式六:

下面结合图1-1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五作进一步说明,所述支撑臂Ⅱ2-5上设置有安装通孔Ⅱ2-5-1、固定销孔Ⅱ2-5-2、卡接槽2-5-3和沉头孔2-5-4,所述安装通孔Ⅱ2-5-1和固定销孔Ⅱ2-5-2设置在支撑臂Ⅱ2-5的一端,所述安装通孔Ⅱ2-5-1和固定销孔Ⅱ2-5-2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支撑臂Ⅱ2-5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接槽2-5-3,所述卡接槽2-5-3的前端设置有沉头孔2-5-4。

具体实施方式七:

下面结合图1-1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六作进一步说明,所述辅轮组件4包括辅助轮轴4-1、辅助导向轮4-2和滑套4-3,所述辅助轮轴4-1的一端铰接连接在铰接槽2-4-3内,所述辅助导向轮4-2转动连接在辅助轮轴4-1上,所述滑套4-3滑动连接在辅助轮轴4-1的另一端,所述辅助轮轴4-1的另一端间隙配合在卡接槽2-5-3内,所述滑套4-3插接在沉头孔2-5-4内;使用时,可以通过滑动滑套4-3使滑套4-3在沉头孔2-5-4内滑入或滑出,当滑套4-3插接在沉头孔2-5-4内时,辅助导向轮4-2与滑轮3对电缆进行夹紧,辅助导向轮4-2与滑轮3随电缆运动而转动,既可以进行导向又可以降低摩擦力;当滑套4-3滑出沉头孔2-5-4时,辅助轮轴4-1可以绕铰接轴孔2-4-4转动,使辅助导向轮4-2与滑轮3分离,进而可以实现电缆的安装或拆除,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八:

下面结合图1-1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二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底座2-1上设置有多个圆形安装通孔2-1-1、把手2-1-2、旋转架固定螺纹孔2-1-3和两个限位槽2-1-4,所述底座2-1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圆形安装通孔2-1-1,多个圆形安装通孔2-1-1与法兰盘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底座2-1上端通过螺栓连接有两个把手2-1-2,所述底座2-1的上端设置有旋转架固定螺纹孔2-1-3,所述旋转架固定螺纹孔2-1-3的两端各设置一个限位槽2-1-4,所述限位槽2-1-4为圆弧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九:

下面结合图1-1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八作进一步说明,所述旋转架2-2的下端中心设置有旋转通孔,所述旋转通孔的上端设置有上沉头滑环槽2-2-1,所述旋转通孔的下端设置有下沉头滑环槽2-2-3,所述旋转架2-2下端的两端各设置一个限位件安装孔2-2-2,所述限位件安装孔2-2-2内配合连接有限位销或限位螺栓,所述限位销或限位螺栓的下端插接在限位槽2-1-4内;使用时,通过限位槽2-1-4与限位销或限位螺栓配合限制旋转架2-2的转动角度范围,以此进一步限定导向后电缆的活动范围,避免电缆与井壁接触;同时使用限位螺栓紧固,可以使限位螺栓的下端与法兰盘1压紧接触,实现对旋转架2-2的转动的锁紧。

具体实施方式十:

下面结合图1-1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七作进一步说明,所述滑轮3和辅助导向轮4-2上均设置有线缆凹槽,所述线缆凹槽为圆弧状结构,被导向的电缆卡接在滑轮3和辅助导向轮4-2的线缆凹槽之间,可以避免电缆脱开。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缆导向自调整装置,其工作原理为:使用时,法兰盘1固定安装在井口处,电缆夹紧在滑轮3和辅轮组件4之间,旋转底座2可以在法兰盘1上转动,从而使电缆不与井壁或设备接触,从而实现导向作用;滑轮3随电缆转动,在导向的同时可以减小摩擦力,降低动能损耗;当旋转底座2转动时,下旋转套2-6与上旋转套2-7接触产生摩擦,将下旋转套2-6和上旋转套2-7设置为耐磨损的材料,可以有效防止旋转底座2旋转时的摩擦损耗,提高装置使用寿命;旋转架2-2不与底座2-1接触,当旋转架2-2相对于底座2-1旋转时,旋转架2-2和底座2-1之间不会产生摩擦损耗;可以通过滑动滑套4-3使滑套4-3在沉头孔2-5-4内滑入或滑出,当滑套4-3插接在沉头孔2-5-4内时,辅助导向轮4-2与滑轮3对电缆进行夹紧,辅助导向轮4-2与滑轮3随电缆运动而转动,既可以进行导向又可以降低摩擦力;当滑套4-3滑出沉头孔2-5-4时,辅助轮轴4-1可以绕铰接轴孔2-4-4转动,使辅助导向轮4-2与滑轮3分离,进而可以实现电缆的安装或拆除,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通过限位槽2-1-4与限位销或限位螺栓配合限制旋转架2-2的转动角度范围,以此进一步限定导向后电缆的活动范围,避免电缆与井壁接触;同时使用限位螺栓紧固,可以使限位螺栓的下端与法兰盘1压紧接触,实现对旋转架2-2的转动的锁紧。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