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或厢式车雨棚的悬挂式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5106发布日期:2018-07-27 20:0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集装箱或厢式车的雨棚,特别是涉及一种集装箱或厢式车雨棚的悬挂式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集装箱(又称货柜)或厢式车在装、卸货时,要将车开到厂房、车库内,但车的高达4米多,长达12米以上,对很多中小企业而言,厂房、车库都比较小,很难把车开至车间里,只有停靠在路边进行装、卸货,装入车厢内的产品通常都用纸箱包装,在露天装卸货遇到下雨天,雨水容易将纸箱淋湿,造成损坏箱内产品,影响出货,所以碰到不能开至厂房内装、卸货,又遇上下雨天,就会碰到无法解决货物的装、卸的问题。因此,本发明人设计了适用于集装箱或厢式车的雨棚,例如专利申请号201710599291.4,该技术方案是将雨棚挂置在集装箱的角件上,可是集装箱高度达4米以上,挂雨棚的时候很不方便,如果要爬到集装箱顶部的角件上,要通过梯子等工具,或者人站在集装箱的门口,但集装箱箱底的高度离地面有1.2米以上,再加上人的高度1.7米左右,加起来也只有2.9米左右,离集装箱顶部的角件还有1米左右,因此通过站在集装箱门口安装雨棚也不方便;雨棚的支架、杆子长,不用时,收纳起来麻烦,贮藏、运输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人站在集装箱门口上,就能够把雨棚的连接机构挂在集装箱顶部的角件上(或厢式车顶棚或集装箱顶棚上),并且能够锁紧,连接牢靠,又能使雨棚支架等各配件折叠,大大缩小了体积的集装箱或厢式车雨棚的悬挂式折叠机构。

本发明集装箱或厢式车雨棚的悬挂式折叠机构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集装箱的角件,在角件的顶部制有固定顶孔,在角件的侧壁制有侧安装孔,通过角件连接雨棚支架,所述的雨棚支架包括升降支杆、前横杆、后横杆和两侧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支杆上设置快速夹和升降座,所述的快速夹包括固定座和移动座,固定座前部有上固定板,上固定板设置在角件的固定顶孔中,在固定座的后部中制有上连接孔,固定座通过上连接孔安装在升降支杆上头,采用紧固件对升降支杆和固定座进行固定,所述的移动座前部有下固定板,下固定板设置在角件的侧安装孔中,移动座的后部制有下连接孔,移动座通过下连接孔套在升降支杆上,在移动座中设置上压板、上底板、上弹簧和上卡板,移动座的上压板连接拉绳,上底板连接上拉柱,所述升降座的一头与升降支杆连接,在升降座中设置下压板、下底板、下弹簧和下卡板,下底板连接下拉柱,另配推拉杆,推拉杆的头部制有拉环,拉环与上拉柱或下拉柱配合使用,所述的升降座的另一头连接后横杆和两侧连接杆,后横杆与升降座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两侧连接杆通过转动机构与升降座连接,在两侧连接杆的中部制有固定套,在固定套上制有凸柱,凸柱与推拉杆的拉环相配合,推拉杆的下头连接升降支杆的下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装箱或厢式车雨棚的悬挂式折叠机构,包括集装箱的角件,在角件的顶部制有固定顶孔,在角件的侧壁制有侧安装孔,通过角件连接雨棚支架,所述的雨棚支架包括升降支杆、前横杆、后横杆和两侧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支杆上设置快速夹和升降座,所述的快速夹包括固定座和移动座,固定座前部有上固定板,上固定板设置在角件的固定顶孔中,在固定座的后部中制有上连接孔,固定座通过上连接孔安装在升降支杆上头,采用紧固件对升降支杆和固定座进行固定,所述的移动座前部有下固定板,下固定板设置在角件的侧安装孔中,移动座的后部制有下连接孔,移动座通过下连接孔套在升降支杆上,在移动座中设置上压板、上底板、上弹簧和上卡板,移动座的上压板连接拉绳,上底板连接上拉柱,所述升降座的一头与升降支杆连接,在升降座中设置下压板、下底板、下弹簧和下卡板,下底板连接下拉柱,另配推拉杆,推拉杆的头部制有拉环,拉环与上拉柱或下拉柱配合使用,所述的升降座的另一头连接后横杆和两侧连接杆,后横杆与升降座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两侧连接杆通过转动机构与升降座连接,在两侧连接杆的中部制有固定套,在固定套上制有凸柱,凸柱与推拉杆的拉环相配合,推拉杆的下头连接升降支杆的下头。在使用时,先将快速夹的固定座和移动座与升降座安装在升降支杆上,采用紧固件对固定座与升降支杆的上头固定连接,手举升降支杆将固定座设置在集装箱角件上,将固定座前部的上固定板设置在角件的固定顶孔中(或将固定座的上固定板设置在厢式车顶棚或集装箱顶棚的壁上),采用推拉杆或用手推动移动座向升降支杆的上头滑动,使移动座前部的下固定板设置在角件的侧安装孔中(或将移动座的下固定板设置在厢式车顶棚或集装箱顶棚的壁下),再拉动移动座连接上压板的拉绳,拉动拉绳,上压板向下挤压,被上底板和较长的上弹簧顶着,使上压板推动移动座向上小距离移动,并由上卡板对升降支杆起固定作用,使固定座前部的上固定板和移动座前部的下固定板夹紧在角件的上下部(或使固定座前部的上固定板和移动座前部的下固定板夹紧在厢式车顶棚或集装箱顶棚上),连接牢靠,所述的固定作用是移动座向上推的时候,由较短的上弹簧顶着上卡板,使上卡板呈斜置卡紧状态,防止移动座自动倒滑,再将前横杆、后横杆和两侧连接杆相互连接,再将两侧连接杆和后横杆与升降座连接,而后装好篷布,这时,采用推拉杆或用手推动升降座向升降支杆的上头滑动,滑动到合适的位置(例如移动座的下方是后横杆能升到的最高位置,不挡着车门,方便往车内装货物),由下卡板对升降支杆起固定作用,只要不拉动下卡板,也就是不拉动下底板后头的下拉柱,升降座就不会滑下来,与升降座连接的后横杆、前横杆、两侧连接杆和篷布等都固定连接在升降支杆上,这时推拉杆可以对雨棚支架起支撑作用,将推拉杆的头部的拉环套入两侧连接杆上的凸柱外,推拉杆的下头与升降支杆的下头连接;在拆雨棚支架时,用推拉杆头部的拉环套入升降座上的下拉柱外,下拉柱带动下底板向下挤压下卡板,下卡板挤压着较短的下弹簧,使下卡板向下呈平行状态,脱离斜置卡紧状态,下卡板松开对升降支杆的固定,使升降座与升降支杆脱离固定,推拉杆的拉环拉着升降座后的下拉柱,带动升降座向下滑动,带动整个雨棚支架向下降,在拆下快速夹的时候,用推拉杆头部的拉环套入移动座后的上拉柱外,使移动座与升降支杆脱离固定,使移动座前部的下固定板从角件的侧安装孔中脱出,手举着升降支杆,使升降支杆上头的固定座从角件的固定顶孔中取出,拆卸轻松、省力。该技术方案的快速夹结构简单,操作时将快速夹的固定座和移动座设置在升降支杆上,再将固定座和移动座固定在厢式车顶棚或集装箱顶棚或集装箱角件上,安装方便,再在升降支杆下设置升降座,通过升降座安装雨棚支架,并且通过升降座的上、下滑动,使雨棚支架安装、拆卸容易,在移动座及升降座的上、下滑动过程中,可以采用推拉杆或手操作,推拉杆可以作为撑起雨棚支架的斜支撑杆用,在使用时,推拉杆还可以用于推出和回收篷布,一杆多用,使用灵活,通过本技术方案采用拉绳和杠杆原理,带动快速夹将雨棚支架固定在集装箱或厢式车顶部,人站在集装箱或厢式车的门口,不用爬上集装箱或厢式车的顶部就可以挂好雨棚,使用结束后,又可以拆卸雨棚,具有安全省力,方便可靠等特点。

本发明集装箱或厢式车雨棚的悬挂式折叠机构,所述的前横杆或后横杆为二折杆或三折杆,在二折杆或三折杆之间设置连接轴。使用时,前横杆或后横杆为二折杆时,可以上、下折叠或者左右折叠,形成两段杆重叠,前横杆或后横杆为三折杆时,一头的杆往上折,另一头的杆往下折,形成上、中、下三段杆重叠,缩小前横杆和后横杆的体积,便于包装运输。所述的两侧连接杆包括上段连接杆和下段连接杆组成的两折杆,在两折杆之间设置转轴,上段连接杆的上头通过转动机构与升降座连接,并固定在升降支杆上,下段连接杆的下头与前横杆连接。使用时,上段连接杆和下段连接杆可以上、下折叠或者左右折叠,形成上、下两段杆重叠,缩小两侧连接杆的体积,方便贮藏、运输。后横杆与升降座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在升降座中制有卡槽,通过卡槽安装工字件,工字件的一头设置在卡槽中,所述的后横杆上设置开口圆槽和开口方槽,工字件的另一头设置在后横杆的开口方槽中,使后横杆与升降座固定连接。后横杆与升降座之间通过工字件卡紧连接,连接牢靠,操作方便,在实际产品中,前横杆和后横杆是一样的结构,在前横杆的上也设置开口圆槽和开口方槽,前横杆和后横杆可互相通用,在前横杆和后横杆的开口圆槽中安装篷布。两侧连接杆的上段连接杆上头与升降座通过转动机构连接,所述的转动机构包括在升降座的另一头制有连接槽,在连接槽中安装连接件,通过连接件连接两侧连接杆的上段连接杆,采用螺钉对连接件与升降座固定连接。上段连接杆与升降座通过转动机构连接,上段连接杆可以通过连接件转动,调节雨棚支架的安装角度,方便工人装卸货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雨棚支架挂在角件上结构示意图;

图2是角件与快速夹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3是升降座、升降支杆和后横杆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4是推拉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快速夹、升降座与集装箱顶部的角件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6是快速夹、升降座与升降支杆配合立体示意图;

图7是快速夹、升降座与升降支杆配合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雨棚支架设置在集装箱顶部的角件上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装箱或厢式车雨棚的悬挂式折叠机构,如图1—图8所示,包括集装箱04的角件01,在角件01的顶部制有固定顶孔02,在角件01的侧壁制有侧安装孔03,通过角件01连接雨棚支架,所述的雨棚支架包括升降支杆4、前横杆5、后横杆6和两侧连接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支杆4上设置快速夹和升降座3,所述的快速夹包括固定座1和移动座2,固定座1前部有上固定板11,上固定板11设置在角件01的固定顶孔02中,在固定座1的后部中制有上连接孔12,固定座1通过上连接孔12安装在升降支杆4上头,采用紧固件对升降支杆4和固定座1进行固定,所述的移动座2前部有下固定板21,下固定板21设置在角件01的侧安装孔03中,移动座2的后部制有下连接孔22,移动座2通过下连接孔22套在升降支杆4上,在移动座2中设置上压板24、上底板26、上弹簧27和上卡板28,移动座2的上压板连接拉绳23,上底板连接上拉柱25,所述升降座3的一头与升降支杆4连接,在升降座3中设置下压板35、下底板36、下弹簧37和下卡板38,下底板连接下拉柱39,另配推拉杆8,推拉杆8的头部制有拉环81,拉环81与上拉柱25或下拉柱39配合使用,所述的升降座3的另一头连接后横杆6和两侧连接杆7,后横杆6与升降座3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两侧连接杆7通过转动机构与升降座3连接,在两侧连接杆7的中部制有固定套74,在固定套74上制有凸柱75,凸柱75与推拉杆8的拉环81相配合,推拉杆8的下头连接升降支杆4的下头。在使用时,先将快速夹的固定座1和移动座2与升降座3安装在升降支杆4上,采用紧固件对固定座1与升降支杆4的上头固定连接,手举升降支杆4将固定座1设置在集装箱角件01上,将固定座1前部的上固定板11设置在角件01的固定顶孔02中(或将固定座的上固定板设置在厢式车顶棚或集装箱顶棚的壁上),采用推拉杆8或用手推动移动座向升降支杆4的上头滑动,使移动座2前部的下固定板21设置在角件01的侧安装孔03中(或将移动座的下固定板设置在厢式车顶棚或集装箱顶棚的壁下),再拉动移动座2连接上压板24的拉绳23,拉动拉绳23,上压板24向下挤压,被上底板26和较长的上弹簧27顶着,使上压板24推动移动座2向上小距离移动,并由上卡板28对升降支杆4起固定作用,使固定座1前部的上固定板11和移动座2前部的下固定板21夹紧在角件01的上下部(或使固定座前部的上固定板和移动座前部的下固定板夹紧在厢式车顶棚或集装箱顶棚上),连接牢靠,所述的固定作用是移动座2向上推的时候,由较短的上弹簧27顶着上卡板28,使上卡板28呈斜置卡紧状态,防止移动座自动倒滑,再将前横杆5、后横杆6和两侧连接杆7相互连接,再将两侧连接杆7和后横杆6与升降座3连接,而后装好篷布,这时,采用推拉杆8或用手推动升降座3向升降支杆4的上头滑动,滑动到合适的位置(例如移动座的下方是后横杆能升到的最高位置,不挡着车门,方便往车内装货物),由下卡板38对升降支杆4起固定作用,只要不拉动下卡板38,也就是不拉动下底板36后头的下拉柱39,升降座3就不会滑下来,与升降座3连接的后横杆6、前横杆5、两侧连接杆7和篷布等都固定连接在升降支杆4上,这时推拉杆8可以对雨棚支架起支撑作用,将推拉杆8的头部的拉环81套入两侧连接杆7上的凸柱75外,推拉杆8的下头与升降支杆4的下头连接;在拆雨棚支架时,用推拉杆8头部的拉环71套入升降座3上的下拉柱39外,下拉柱39带动下底板36向下挤压下卡板38,下卡板38挤压着较短的下弹簧37,使下卡板38向下呈平行状态,脱离斜置卡紧状态,下卡板38松开对升降支杆4的固定,使升降座3与升降支杆4脱离固定,推拉杆8的拉环81拉着升降座4后的下拉柱39,带动升降座4向下滑动,带动整个雨棚支架向下降,在拆下快速夹的时候,用推拉杆8头部的拉环81套入移动座2后的上拉柱25外,使移动座2与升降支杆4脱离固定,使移动座2前部的下固定板21从角件01的侧安装孔03中脱出,手举着升降支杆4,使升降支杆4上头的固定座1从角件01的固定顶孔02中取出,拆卸轻松、省力。该技术方案的快速夹结构简单,操作时将快速夹的固定座和移动座设置在升降支杆上,再将固定座和移动座固定在厢式车顶棚或集装箱顶棚或集装箱角件上,安装方便,再在升降支杆下设置升降座,通过升降座安装雨棚支架,并且通过升降座的上、下滑动,使雨棚支架安装、拆卸容易,在移动座及升降座的上、下滑动过程中,可以采用推拉杆或手操作,推拉杆可以作为撑起雨棚支架的斜支撑杆用,在使用时,推拉杆还可以用于推出和回收篷布,一杆多用,使用灵活,通过本技术方案采用拉绳和杠杆原理,带动快速夹将雨棚支架固定在集装箱或厢式车顶部,人站在集装箱或厢式车的门口,不用爬上集装箱或厢式车的顶部就可以挂好雨棚,使用结束后,又可以拆卸雨棚,具有安全省力,方便可靠等特点。所述的前横杆5或后横杆6为二折杆或三折杆,在二折杆或三折杆之间设置连接轴63。使用时,前横杆或后横杆为二折杆时,可以上、下折叠或者左右折叠,形成两段杆重叠,前横杆或后横杆为三折杆时,一头的杆往上折,另一头的杆往下折,形成上、中、下三段杆重叠,缩小前横杆和后横杆的体积,便于包装运输。所述的两侧连接杆7包括上段连接杆71和下段连接杆72组成的两折杆,在两折杆之间设置转轴73,上段连接杆71的上头通过转动机构与升降座3连接,并固定在升降支杆4上,下段连接杆72的下头与前横杆5连接。使用时,上段连接杆和下段连接杆可以上、下折叠或者左右折叠,形成上、下两段杆重叠,缩小两侧连接杆的体积,方便贮藏、运输。后横杆6与升降座3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在升降座3中制有卡槽33,通过卡槽33安装工字件34,工字件34的一头设置在卡槽33中,所述的后横杆6上设置开口圆槽61和开口方槽62,工字件34的另一头设置在后横杆6的开口方槽62中,使后横杆6与升降座3固定连接。后横杆与升降座之间通过工字件卡紧连接,连接牢靠,操作方便,在实际产品中,前横杆和后横杆是一样的结构,在前横杆的上也设置开口圆槽和开口方槽,前横杆和后横杆可互相通用,在前横杆和后横杆的开口圆槽中安装篷布。两侧连接杆7的上段连接杆71上头与升降座3通过转动机构连接,所述的转动机构包括在升降座3的另一头制有连接槽31,在连接槽31中安装连接件32,通过连接件32连接两侧连接杆的上段连接杆71,采用螺钉对连接件32与升降座3固定连接。上段连接杆与升降座通过转动机构连接,上段连接杆可以通过连接件转动,调节雨棚支架的安装角度,方便工人装卸货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